现代人看四书五经.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412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人看四书五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人看四书五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人看四书五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人看四书五经.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人看四书五经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和它逐渐传播、演变的过程。通过对其历史的叙述引出了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经典及它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后将视线转移到现在,即现代人还需不需要读四书五经,是哪些群体还在需要。面对如今的国学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国学是该在庙堂中高高在上还是应该在江湖民间通俗共赏?最后,四书五经不仅仅是几本古书,更是儒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传承它,保护好中国文化的根基。关键词: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 现代人 需求 传承 犹豫了许久,终于选择了这个题目。网络上、报刊上为我已给出了太多关于四书五经与中国文化的参考文章,何况这是个粘贴复

2、制如此便利的年代,但依旧想更多的自己动手写下这篇论文。作为一个爱好传统文化却为电路、程序忙碌不堪的工科生,也许我的视角可以更为接近当今社会为生活打拼,难得停下脚步却渴望心灵上的信仰与归属的现代人。四书五经是什么?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 书经 礼经 易经 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 乐经 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 是南宋

3、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 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 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 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 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大学、中庸 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 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

4、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 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 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而经中易又称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

5、源”包括经,传两个部分,体现了先贤对于自然与社会变化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以及社会生活,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所以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术的核心思想。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四书五经怎样塑造了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主要经典,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因而“四书五经”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四书五经”被历代奉为金科玉律,儒家学者只能通过笺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经

6、学史上的一大景观。在这些经书及其诠释之中鲜明地体现着儒学的精神实质。这主要的就是“内圣外王”的理想诉求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从哲学角度来看,儒家高度重视从宇宙本体说明人的存在,以确立人的地位和价值,充满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距将会相对减小;两种文化将会出现一种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历史性交融,形成多形态、多模式的具有“杂交优势”的世界新文化。中国新文化应该是这种世界新文化中十分灿烂的一枝奇葩,它将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光华四溢的人类共性。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

7、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 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 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 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 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 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四书五经”之于古代中国,几乎与圣经之于基督教、古

8、兰经之于伊斯兰教相似。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今天还需要四书五经么?是谁还在需要?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古学等等。,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气氛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但它的精髓一直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北大教授袁行霈先生在人民日报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它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

9、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什么是国学?”“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这些在大众之中存在的国学疑问,由此得到了清晰的答案。“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

10、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是没有能够及时的认识大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国学文化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方化的同时,却走向了西方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醒悟,保护和振兴国学成为全明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1、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的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和机会。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国学热下四书五经该在庙堂还是在江湖?从前年以来,以易中天、于丹为代表的这些“新明星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前者品讲汉代人物、三国历史,后者讲说孔子的论语心得,并以此国学类讲座为标志和契机催生了当今中国国学的文化复兴和弘扬。到今天,这种传统文化的热度不仅丝毫未减,而且在整个文化界、在大众文化群体中,似乎越来越热。而我自己一年来,在豆瓣上关注了燕乌集阕读书会组织的同城活动,地点很近,就在北太平庄

12、路,他以讲座、沙龙的形式还面向国学初级阶段学友组织经读会,旨在通过经典诵读,建立读书之法,同时熟悉文本,为进一步研读奠定基础;面向具备一定文本基础的学友开设经研会,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讲解与探讨,深入研究国学经典内涵与中国哲学智慧。我一时兴起,跟随他们参加了几次左传分会的活动,它旨在通过精读春秋左传,并辅以春秋谷梁传译注、春秋公羊传译注,以义为经,以史为纬,熟悉春秋历史进程,同时研习孔子著经之微言大义。高中时曾从语文老师处解得左传、战国策等的粗浅翻译书,如今的几次活动,虽然听的都是皮毛,但听到的道理对自己是长进,对个人修养也多有益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国学”应该是大“国

13、学”,很通俗地解释了国学的文化含义,“现在国学特别热,但是年轻人对国学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太清楚。那么,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歧义很大。按我的观点,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各个地域的文化和每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人明了了国学的文化概念。在大众中,调查显示,有 48.2%的受访者表示对国学“很感兴趣”,他们了解国学主要有三条渠道:读古文经典(56.1%)、读关于国学的通俗书籍(44.1%)、看电视讲座(31.6%)。另外,我们还看到这样的报道,

14、三、四岁幼童诵读四书五经,各地媒体纷纷开出专家讲经栏目,而出版社更是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类解读古籍经典的读物,且市场销售火暴。文化精英也好,大众也好,都在谈论或关心国学文化,国学正在成为当今文化界热议的话题;尽管有的文化学者对国学仍然抱有“乍暖”是否“还寒”这样质疑的态度,甚至还有的说当今的“国学热”是一种“伪国学”,但是近两年来兴起的这阵国学热,却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精英和大众都在关注国学的文化氛围,使国学热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的文化温度,在我们目前的社会文化生态中,它还能够保温多久呢?”这类的问题,易中天说,“我相信人民群众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热爱,这种热情将是经久不衰

15、的”,“有这种经久不衰的热情存在,那么这个温度将会始终保持”,“易中天、于丹可以始终保温,但也可能是换了别的人来做这样一个工作。但是对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这份热情是不会变的。”,“中国的国学就应该是这样,不是火热,而是温暖,这种温暖是一种陪伴,随时想去感悟,它永远都忠诚地等在那里”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传统文化这种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当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

16、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历史观和文化观的问题,乃至幸福的问题、灵魂的问题、信仰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我们的国学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在这个商业文化价值越来越被放大的时代,人们已经大多迷失在感性、欲望和享乐之中,迷失在过度的财富追求之中,很少有人会再静下心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心灵已无所依傍,我们已经从精神家园被放逐,对当下浅薄的满足已经取代灵魂的救赎、精神的信仰,一些人生命处于冲突、精神处于焦灼、人格处于分裂、心灵处于迷惘和困惑之中。这些无疑都已经成为当代亟须解决的精神问题。中华文化,作为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一种我们必须践行的先在文化图式,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

17、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尽管我们有时与这种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时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距离,但是,它却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传统文化,它是能温暖每个人的现代文化。【参考文献】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期刊号 陈来:心灵依托不能靠外来文化,2009 袁跃兴:感受“国学”的文化温度,河北日报,2007 冯娇: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吕思勉: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