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315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 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 年)提纲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1、内忧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1)政治:幕藩体制,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阶级: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5)思想:洋学的传播冲击了封建思想;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锁国的落后;实现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2、外患:1853 年,黑船事件后,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使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3、前提:1868 年,倒

2、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4、政治基础和纲领: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以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特别提醒1:倒幕运动从性质上讲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因为它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其出发点也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安、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特别提醒2:1854 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二、改革条件的成熟(1)改革派的形成:A 主体:以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成为改革的领导者;B 主张:对内:抨击幕府篡权,主张

3、天皇亲政;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2)主要过程:A尊王攘夷运动: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赶走侵略者。结果失败;B武装倒幕运动:主张推翻幕府统治。结果成功;C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3)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特别提醒:西南强藩:四大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明治维新的目的 直接目的: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四、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一)政治核心:政体改革(立宪政体)政治改革特点: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核心 具体内

4、容 具体历史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1871 年),由中央 委派官员管理 最先进行,建立中央集权,实现民族国家统一,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础。废除等级制度 “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 武士特权 改革政治体制(相对滞后)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召开 国会,给予人民权利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实际上仍实行专制主义统治,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二)经济核心:殖产兴业 经济改革的特点: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币值改革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全国货币

5、统一 土地改革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 殖产兴业 重点创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出访欧美,学习经验;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聘请专家,派遣留学,设立东京大学,重视技术和人才;突出国企引导,创办国营“模范工厂”,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注意培养人才,成为推进日本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从19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 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三)文化核心:文明开化(学习资本主义文化)(1)

6、文化教育特点: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但日本的文化改造并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道定为国教,确立了对天皇的崇拜。(2)内容 A 改革教育,确定“国民皆学”的方针,建立近代教育体制;B 介绍西学,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C 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D 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3)作用 A 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B 改变了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推动日本教育的近代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四)军事 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

7、干预。军事领域:近代军队 内容核心 具体内容 具体历史作用 建立新式 常备军 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效欧美 国家组建常备军;引进先进武 器,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 武器,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壮大了军事力量,提升了国家地位,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2 培养人才 设立军事院校 壮大了军事力量,提升了国家地位,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武士道教育 灌输忠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五)法律: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1)确立:1889 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2)原因:A 政治体制改革相

8、对滞后,“藩阀”垄断国家政权;B 知识分子的推动。(3)内容:A 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拥有军队的统率权;B 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C 内阁对天皇负责;D 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4)特点:A 从颁布方式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B 从内容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C 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 从影响来上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和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5)作用:这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宪法的颁布使日

9、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它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五、结果:1、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2、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六、明治维新的特点(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细化的政策;(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还注重加以更新改造;(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七、明治维新的历史作

10、用 1、性质:由天皇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地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积极: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经济的发展在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军事: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增强了日本军事实力,促进了军事现代化;外交: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国际: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

11、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局限:经济: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生活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对外:推行军国主义,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导致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提醒1: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特别提醒2:明治维新的启示。日本

12、明治维新的成功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和平为代价,应该走和平发展崛起之路。八、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或趋势;2、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3、改革政策措施是否正确;4、解放思想,关注民生群众基础;5、循序渐进,按部就班;6、外部环境有利于否;7、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8、用人是否得当;9、指导思想正确与否;10、改革者个人素质和意志等;11、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九、拓展 1、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时代和国际环境因素 A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

13、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B 西方列强的侵略矛头主要指向别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国内条件 A 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化,所有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B 日本的封建领主制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改革派尊王倒幕的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 日本知识分子易于吸收外国思想、新文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技术在日本传播快、普及早,并与民族文化融合,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推

14、动作用;(3)改革的主观因素 A 领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具有战斗经验和政治才干;B 国家政权:明治政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本为基本国策和政府的一致行为,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C 人民群众:改革派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新政权;D 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根本原因)。殖产兴业,充分发挥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使日本在短期内实现了近代化;文明开化政策,是明治维新取得陈宫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这些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所以改革取得了成功。2、比较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项目 明治维新前 明治维新后 国家政体 藩阀体制 先建立中央集权

15、的政治体制,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 3(君主立宪政体)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地方藩国相对立 废藩置县,将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居民身份制度 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 土地制度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工业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近代机器生产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大力发展工业(或殖产兴业)对外政策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国 积极学习西方,访问欧美,废除不平等条约,疯狂对外扩张 3、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的异同 异:明朝:防止倭患危及统治;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同:内容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目的都是为维护

16、其封建统治。实质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4、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 比较项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时代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国内背景相同 都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相同 都学习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结果相同 都成功了;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都是本国历史的转折点;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国际环境不同 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 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

17、略。直接原因不同 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 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领导力量不同 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 日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目的不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沙皇统治 日本明治维新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 内容不同 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 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日本学习西方的程度深于俄国 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明治维新后崛起为真正的工业国 俄国还是一个农业国。5、概念(1)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也译作“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的

18、事件,最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 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2)王政复古:对内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驱逐外国侵略者。王政复古,是指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废除江户幕府、政权移交朝廷的一次政变,是明治维新的一个高潮。1868年 1 月 3 日(庆应 4 年 12月 9 日),朝廷发起的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3)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1868年,改革派发动京都政变,成

19、立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4)藩阀:明治维新推翻了在日本持续数百年的封建幕府统治,但在明治时期的政府组织中保存了萨摩、长州等藩国性质的人际关系,这被称为“藩阀”。在日本主导完成明治维新并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下层武士出身且好战的军事封建势力即藩阀势力。6、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国际环境 当时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 19 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道路 国内环境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 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领导力量 倒幕派 维新派和没有实权的皇帝 改革途径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和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改革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措施 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日本的具体国情,各项措施都得到贯彻执行 虽然也涉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和维新派的妥协,措施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