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第 11 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一、选择题 1 1921年 3 月,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A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整顿国营经济【答案】ABD【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商业垄断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精算制和物质奖励原则;加强计划管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化具
2、有的突出特点包括()。A 坚持高速度 B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坚持高积累、低消费 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BC【解析】总体而言,苏联的工业化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坚持高速度;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高积累、低消费。3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特点有()。A 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 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C 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 D 农庄庄员和职工可以经营个人家庭副业【答案】ABC【解析】总体来看,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农业中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形成了由集体农庄、农机站和国营农场组成的公有制经济和大农业;
3、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集体农庄庄员和职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个人家庭副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4 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具有()的特点。A 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制度 B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 C 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 D国家只充当“裁判员”角色【答案】ABC【解析】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是:严格的指令性的计划制度;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5 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主要原因有()。A 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 B 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 C 尽快摧毁传
4、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 D 叶利钦等人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想【答案】ABCD【解析】以叶利钦、盖达尔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是促使俄罗斯新执政者推行激进改革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俄罗斯新执政者在以什么样的速度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压力;通过激进改革尽快摧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使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得不可逆转;从历史逻辑来看,以叶利钦、盖达尔为代表的民主派推
5、行的激进改革,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下台前所形成和提出的改革设想。6 俄罗斯激进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 变国家统制经济为自由化经济 B 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 C 变公有化经济为私有化经济 D 俄罗斯的私有化有“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之分【答案】ABC【解析】俄罗斯在 1992年初推行的激进改革措施遵循的“三化”:“自由化”,即变国家统制经济为自由化经济;“私有化”,即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西方化”,即变公有化经济为私有化经济。7 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主要有()。A 盲目崇拜西方制度 B 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 C 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 D 忽视了国家的经济
6、安全【答案】ABCD【解析】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盲目崇拜西方制度;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8 东欧国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试图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有()。A 南斯拉夫的改革 B匈牙利的改革 C 波兰的改革 D民主德国的改革【答案】ABC【解析】东欧国家从现实生活的变化中日益意识到现有经济模式的弊端,从 20 世纪 50年代开始就试图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有:南斯拉夫的改革;匈牙利的改革;波兰的改革。民主德国进行过小范围的改革,并不居主要地位。9 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
7、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私有化方式的差别【答案】ABCD【解析】波兰推行了休克疗法,匈牙利则进行了渐进改革,这两个国家是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经济改革的顺序以及改革力度的差异上,表现在:宏观经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私有化方式的差别。10经过 10 多年的转轨,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8、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A 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 C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 D 经过了“休克疗法”,经济体制已起死回生【答案】ABC【解析】从整体上看,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二、判断题 1 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答案】【解析】“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不能实
9、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哲学观点的反映,同时也是“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探索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重要认识。2 总的来说,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是不成功的,它虽然建立了公有制的农业生产,但公有制和大生产的优越性未能得到实现。()【答案】【解析】总的来说,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是不成功的。它虽然建立了公有制的农业生产,但由于它建立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基础上,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强迫和暴力行为经常发生,由于它对农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违背了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客观规律,使农民的生产
10、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使农业资源和农业机械力量遭到极大浪费和损害,因而公有制和大生产的优越性未能得到体现,农业生产未能实现预期的发展。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答案】【解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4 赫鲁晓夫执政的 10 年间,虽然试图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往往是政策上前后矛盾,行动上虎头蛇尾,最后以失败告终。()【答案】【解析】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理论准备和指导,
11、加上赫鲁晓夫本人胆量鲁莽有余,冷静、修养不足的特点,在其执政的 10 年间,虽然试图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但往往是政策上前后矛盾,行动上虎头蛇尾,最后以失败告终。5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尝试。()【答案】6 俄罗斯推行的私有化,有所谓的“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之分。()【答案】【解析】俄罗斯在推行私有化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式:“小私有化”,即工作人员不超过 200人,截止 1992年 1 月 1 日,固定资产不超过 100万卢布的国营商店、旅
12、馆、服务业以及其他小型企业的私有化;“大私有化”,这是国有工业部门的私有化,即工作人员超过 1000人,或者截止到 1992年 1 月 1 日,固定资产超过 5000万卢布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将其改造为开放性股份公司,然后向私人出售股份来实施私有化。7 普京认为,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危机状态的原因,一是长期存在并根深蒂固的苏联经济模式,二是改革中的政策失误和错误。()【答案】【解析】对于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危机状态的原因,普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期存在并根深蒂固的高度集中的苏联经济模式造成的,即“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改革中的政策失
13、误和错误也是导致俄罗斯经济恶化的重要原因。8 东欧国家经过一场社会经济的严重动荡之后,各项改革开始发挥正面作用,从 1994年起大多数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答案】9 苏联和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方式,有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两种方式,而激进改革即是所谓的“休克疗法”。()【答案】10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答案】【解析】东欧国家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的不同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私有化方式的差别。可见改革内容是有不同的,而且“休克疗法”更为激
14、进,改革力度也是不同的。三、名词解释 1 转型国家 答:转型国家是指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苏联、东欧国家、中国等一些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取向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虽然各国改革的具体模式不同,但目前一般把这类国家统称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或简称为“转型国家”。经济转型是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2 休克疗法 答: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激进的
15、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3 渐进式改革模式 答:渐进式改革模式是经济转型中采用的一种改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改革旧体制的过程必须是平缓的、渐进式的过程,以防止经济的激烈震荡。因为突然破坏旧体制在经济上将产生较大负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首先不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旧体制的废弃上,而要放在培育和引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使之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就采用了这
16、种模式。四、简答题 1 如何看待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251926年度国民收入比 1920年增加 1 倍多,为 1913年的 103.30;1925年工业总产值比 1921年增长 2.9倍,为 1913年的 77.5;农业总产值为 1913年的 112。随着经济的恢复,国家财政状况好转,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探索出的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已经认识到,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应该说
17、,这是列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对于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新经济政策”应该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并非只是权宜之计。可惜,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却在其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路线中背离了“新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措施。2 怎样看原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条件和利弊?答:苏联在进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之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工业化开始后,随着公有制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和五年计划的推行,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和决定。这些决议、决定和条例,虽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
18、管理问题而制定的,但加强国家集中的计划管理是它们共同的核心思想,从而逐渐形成和加强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原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条件 苏联的上述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这种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苏联不能不加强中央集权的体制,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每个时期最紧迫的任务,不能不以从政治和军事方面考虑加速发展具有军事意义的重工业,不能不加强中央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苏联共产
19、党取得政权以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上认识不清,犯有急性病,不顾生产力状况强制性地改变生产关系,过早地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阶段,径直地跨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2)原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 应该肯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带来的经济生活的高度国家化,资产的高度国有化,管理权限的集中化,管理方法的行政化,资
20、源配置的调拨化,产品分配的无偿化,收入分配的平均化,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失衡,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人民群众的择业自由、劳动积极性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限制和束缚。3 如何评价苏联解体前历次经济改革的得与失?答:(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方面:a 得:农业政策和体制改革方面,在 1958年以前曾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b 失:由于他的农业增产措施缺乏科学论证,没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并急于求成,其开垦的荒地土壤迅速退化,化肥不足,重新沦为荒地;其下放给集体农庄的农业机械,由于缺乏维护经费和技术人员,不仅未能发挥效用,而且很快被报废。
21、结果,1959年农业大减产,1963年发生了农业危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a 得:赫鲁晓夫执政后就开始酝酿改革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是步步深化;b 失:改革滋生了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造成了经济混乱。政治体制改革方面:a 得:赫鲁晓夫平反了部分过去根本不敢触及的冤假错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民理应得到的民主权利,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开始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政治局面,法制得到了一定加强;b 失:分割党组织,将边疆区和州的党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划分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有 85 个边疆区和州分别成立了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在基层撤销
22、了 3000多个区党委会,由新成立的 1538个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党委所取代,这项改革搞乱了全党,使赫鲁晓夫成为众矢之的。(2)勃列日涅夫改革 得:勃列日涅夫领导的经济改革对克服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提高经济工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失:但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为追求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忽视产品质量;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革新缓慢;基本建设投资效率低、周期长、原材料消耗高等,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于是,苏联从 1979开始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但实际上,由于旧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这些改革并未产生效果。(3)戈尔巴乔夫改革 得:戈
23、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以企业为基本环节,以提高计划的效果和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为基本方向,以建立“完整、有效、灵活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的经济地位问题上,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者变成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取消指令性计划;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对上级行政部门的依附关系;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上,由行政手段改为经济手段,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益关系。失:戈尔巴乔夫力图通过改革扭转勃列日涅夫后期形成的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且在 1989年以后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在:
24、a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b 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重失调;c 财政状况恶化;d 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形势比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经济形势糟糕,那叶利钦时期的经济形势比戈尔巴乔夫时期
25、更糟。俄罗斯自 1992年初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直到 1998年的 6 年间,除 1997年经济略有回升外,经济一直大幅度下滑,并与脱缰般的恶性通货膨胀相伴。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 20年。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五、论述题 1 如何评价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得失?答:(1)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的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东欧国家经过 1
26、0 多年的转轨,在政治上和制度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都放弃了社会主义目标,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整体上看,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 东欧国家自 1990年以来,通过外部私有化、内部私有化与无偿分配三种方式,改变了所有制结构,成为促进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转轨以来,私人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对外贸易形势喜人 东欧国家剧变前,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数额有限,而且主要在苏东国家组成的经互国之间进行,与西方国家经济来往很少。这种封闭的贸易环境,与国内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相矛盾,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在转轨过
27、程中,东欧各国都取消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现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在贸易体制上,下放贸易权限,取消国家对外贸易的定价权,所有经济单位都可以从事外贸业务。在关税方面,降低进口关税。外资引进日益提高 在对外贸易开放的同时,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也在进行。在经济转轨后,东欧国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开始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纷纷颁布和修订外资企业法,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提供各种方便,为取消对外资拥有股权比重的限制,允许开办独资企业,放宽投资范围,建立经济特区等。(2)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的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转轨初期在采取“休克疗法
28、”的国家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生产下降、恶性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别扩大等。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大批企业关闭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东欧国家经过一场社会经济的严重动荡之后,各项改革开始发挥正面作用,从 1994年起,大部分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摆脱了经济衰退,实现了经济增长。(3)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的前景 从长远来看,东欧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制度转变后新的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私人部门的崛起,已经成为东欧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国有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也是私人部门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将形成一些新兴
29、产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业,这些新兴产业将带动经济增长;市场经济文化的普及,人们对于制度转轨承受力的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开发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东欧经济与西欧经济乃至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东欧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东欧在地理上接近西欧,欧盟的扩大对于转轨中的东欧国家社会经济振兴提供了新机遇。当然,在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制度转轨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2 中国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答:俄罗斯激进转轨的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苏
30、联解体后,盖达尔等人竭力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着兼容性的一面,认为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把私有化作为衡量经济转轨是否成功的基本尺度。这种脱离本国国情和时代、照抄和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陈旧观念和模式的做法,本身就是观念的倒退。在转轨过程中,吸取世界先进国家成功的经济制度和经验是对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各国的经济制度环境有自己的独特性,各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任何规范理论和模式的认识范围。因此,作为已经有 70 多年历史并已形成自己明显特征和特性的苏联,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决不能立足于现成的理论、模式和他国的制度,更不能把一些高度抽象化的理论、模式和他国的制度视为金科玉律。
31、(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设计者既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深恶痛绝,又对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盲目崇拜,一开始就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对立起来,不断强调弱化国家职能,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削弱到最小限度。实际上,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只有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既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又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3)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事实证明,俄罗斯式的经济转轨带给俄罗斯的决不是“短痛”,而是长时期的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兑现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许诺,反而出现了普遍贫困化的现象。这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
32、,也是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政治和经济始终动荡不定的重要原因。如果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能够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衡量得失,使转轨平稳有序地进行,所付出的代价必然大大减轻。(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俄罗斯在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其结果,在生产和贸易领域,对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入毫无思想和政策准备,毫无竞争经验,完全丧失了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与此同时,一些掌握国家重要物资、技术秘密和高科技的企业,为了生存,也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将对国家安全有影响的产品和技术对外出售;在金融领域,俄罗斯在国内金融市场刚刚建立、金融秩序尚未理顺的时候就开放了市场,既没有对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制定严格的监管政策,也没有对外国货币在国内的兑换和使用实行必要的管制,导致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美元化”和国外游资自由进出俄罗斯的局面。这不仅为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俄罗斯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也为本国资本大量外流创造了条件。结果,自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不是西方国家向俄罗斯提供资金,而是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资金。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缺乏对其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