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922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何延之兰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其一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

2、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其二 兰亭记(唐 何延之)至贞观中,太宗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房玄龄荐萧翼充此使,使必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

3、“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 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

4、。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1文中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B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

5、/不知所以 C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D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2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B癸丑,此处指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来纪年,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C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D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

6、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3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B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C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D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4把文中画

7、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1B 2A 3C 4(1)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2)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虚无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自造作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译: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使人召辩才”,是连动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C;“还寺”是动补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D。

8、故选 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错误,应该是“明清时期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以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对他们的称呼。故选 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最后难能自持”错误,作者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而非难以自持。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向”,过去;“欣”,喜欢;“俯仰之间”,转瞬间;“犹”,尚且;“兴怀”,引发心中的感触。第二句中,“固”,本来;“一”,把看作一样;“虚诞”,虚无荒诞;“齐”,把看作相同;“殇”,夭折,短命;“妄作”,妄自造作,胡说。参考译文:其

9、一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

10、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11、。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其二 兰亭记(唐 何延之)到贞观年间,唐太宗唯独没有得到 兰亭 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的住所。房玄龄推荐萧翼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唐太宗于是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

12、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于是没过多长时间,萧翼拿出自己效仿梁元帝画的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辩才禅师赞赏不已,于是论及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先人,都继承二王的楷书法帖,弟子自幼潜心研究,现在也有几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明日来,可以带到这里欣赏。”萧翼如期前往,拿出二王法帖给辩才看。辩才仔细观看法帖,说:“这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说:“什么帖?”辩才说:“兰亭帖。”萧翼假装笑笑说:“几经离乱,真迹怎能还存在呢?肯定是响拓伪造的。”辩才说:“我师父在世时

13、保护爱惜,临终之际,才亲手交给我。”辩才自己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帖。自给萧翼看后,辩才禅师就不再把兰亭帖藏于暗槛,而是和萧翼拿的二王法帖放在一起,并且借来留下放在桌上。辩才当时八十多岁,每天在窗下临摹学习数遍,可见他老了还如此爱好书法。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绢丢在床上了。”童子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与你)告别。”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