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馆》的艺术特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专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范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茶馆》的艺术特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专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范文.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浅析茶馆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茶馆是老舍最富盛名的戏剧创作,也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运用了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彩的戏剧语言,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茶馆以独特的戏剧结构,巧妙的情节设置,精彩的语言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征服了中外读者和观众,为我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史上颗耀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减。关键词:茶馆 戏剧结构 语言表达 情节设置 人物形象 茶馆是老舍最负盛
2、名的戏剧创作,也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戏剧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运用了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彩的戏剧语言,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跟它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从戏剧结构、情节设置、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独特的戏剧结构 老舍先生在创作茶馆剧本时,尝试了
3、新的写法。他自己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主要表现在茶馆戏剧结构的独特设计上。(一)三幕剧各自独立又一脉相承 茶馆是一部三幕剧,分别讲述了三个时代的故事,反映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及对生活的无望。其中第一幕讲述了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第二幕讲述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
4、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第三幕讲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
5、一生的地方。1 茶馆在结构上的这个安排,也是老舍对戏剧的一个创新,既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地点,但时间却跨越了半个世纪。可以说,茶馆在场景的设置上是严格遵守戏剧理论的,但在时间安排上则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颇有现代派的特点。在茶馆中,幕与幕之间相互独立存在,上一幕对下一幕只有淡淡的影响。上一幕发生的尚未解决的矛盾冲突在下一幕或者不再出现,或者作为剧中人物往事的回忆而被提及。下一幕发生的矛盾冲突,也往往在上一幕未作任何交待或暗示。然而我们阅读或者观看茶馆时并没有松散的感觉,地点的高度集中使茶馆的三幕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具有完整的连贯性。三幕戏发生在同一地点,抵消了时间的分散所引起的种种不利效果,从
6、而为剧本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分别用三幕剧表现出来,三幕剧各自独立又一脉相承。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二)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人物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这些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
7、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第二幕中,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是为了反映茶馆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则反映了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吴祥子、宋恩子这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则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康顺子求工和康六卖女则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则表现了社会的病态与丑恶;王利发与崔久峰的对话则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则表现了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
8、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步展开。二、巧妙的情节设置(一)浓缩型的故事情节 茶馆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流,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基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作者在故事情节设置上,
9、采用浓缩型的故事情节,每一幕都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 2 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这些小情节、小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现状的浓缩。(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10、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而是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
11、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全剧矛盾冲突高潮迭起但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本来是一条人们公认的戏剧创作的规律。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劳逊为戏剧作了如下定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一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使冲突到达危机的顶点。”劳逊的这个定义是比较完整和准确的,大多数戏剧都可以用这个定义来说明。但茶馆则是例外,在茶馆中,并没有集中的“社会性冲突”,实际上,茶馆也没有一条集中的具体的冲突线索贯
12、穿全剧。这又是老舍对戏剧的一个大胆的创新,这样的剧本稍微不慎,就会因失掉戏剧性而失败。然而在茶馆中,一个接一个的戏剧性场面扣人心弦,令人读来手不释卷,看时聚精会神。老舍用特殊的戏剧冲突,展现了三个时代的众生相。三、精彩的语言表达 茶馆的成功也在与语言的成功。话剧全凭借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局自然也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的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简洁凝练,意韵深长。(一)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古往今来,一切成功的戏剧作品中,凡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必然有着性格化的语言。反之,失去性格化的语言,必须导
13、致千人一面的戏剧人物,导致是戏剧创作的失败。这已成为公认的艺术规律了。老舍自己也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话。即“甲说甲的话,乙说乙的话。”因为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在茶馆中,每个人物都有极具个性化的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例如,茶馆开幕后王利发和唐
14、铁嘴的两句对话就非常自然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与此同时也生动地介绍了唐铁嘴江湖骗子的身份及其鸦片鬼的品性,和王利发作为茶馆掌柜圆熟世故,善于应酬的生意人面貌。这些话看似平常,却都有着深刻的性格烙印。王利发一辈子谨小慎微,巴结认真,满以为按照父辈留下的方法就不会出错。可是,茶馆却每况愈下,最终被人霸占。王利发也只有悬梁自尽,与茶馆共存亡。“为什么就不叫 3 我活着呢?”这句话表现了他死前的痛苦心情。秦仲义原北京城有名的大地主,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想不到五十年的心血,非但没能“富国裕民”,自己反而成了穷光蛋。所以,他感叹“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这当然是反话,是一种
15、对旧社会强烈不满的激愤之词。但是这些话都是能够体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二)语言的幽默诙谐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在茶馆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
16、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特别熟悉北京方言,尤其是北京市民的语言。老舍的话剧,和他的小说一样,是非常富有“北京味儿”的,用北京的话,写北京的人,写北京的事。在茶馆 中,老舍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浓厚的“北京味儿”使茶馆称得上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京味儿”作品的典范。比如,茶馆开幕时,茶客松二爷正和常四爷议论着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进来听见,“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
17、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松二爷称他头次相识的二德子也用“您”。这是讲究礼仪的北京人一般对人的尊称。常四爷和二德子虽是初次见面,却不客气地互称“你”,这表明,他们正处在剑拔弩张的斗争局面之中,互称“你”,以示对于对方的轻蔑不敬。这里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语,如“甩闲话”(说三到四)、“当差的”(做小官吏或仆人)、“外场人”(旧指善于交际、好面子的人)等,这些语言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势欺人,无理挑衅,常四爷刚直强硬不服软,松二爷则软弱胆小,息事宁人。此外,茶馆的其他情节里,老舍也常用北京话来表达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体面
18、的松二爷则爱说“外场人不做老娘们的事!”王利发精明圆滑,八面玲珑,牢记着“街面儿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的处世哲学。这些语言都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四、鲜明的人物形象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人物共有五十多个,在这里不作一一分析,下面,我主要分析一下几个重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松二爷。(一)王利发形象 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4 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
19、诈,“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他对大兵、警察和特务的态度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作为商人,他又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可见他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尽管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这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
20、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二)常四爷形象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节八旗将士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钱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教”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
21、状,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局的侦缉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还是没用,被抓去坐了一年多大牢。出狱就赶上了义和团运动,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
22、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表现常四爷的爱国和敢作敢为。“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这些语言则表现了常四爷的正直、倔强。(三)秦二爷形象 秦二爷是个民族资本家。第一幕登场的时候,他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 40 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但是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
23、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何况,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5(四)松二爷形象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看见我这身
24、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这些都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舍的茶馆具有非凡的艺术特色,它以独特的戏剧结构,巧妙的情节设置,精彩的语言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征服了中
25、外读者和观众,为我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而且茶馆的影响不是短时期的,它对当代话剧的影晌一直没有消退。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史上颗耀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减。参考文献:1、茶馆,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 1 日出版。2、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 版。3、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 版。4、简论戏剧的艺术特色,高俊,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年 11 期。5、浅析老舍语言艺术,杨清华,科学咨询,2009 年 12 期。6、话剧人物言语的会话意义,王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年 9 卷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