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论文.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论文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是最典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各种类型的民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21 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在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抵制艺术庸俗化和消极文化现象等不良社会倾向的影响;如何让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课
2、题。一、新时代社会的背景现状 新世纪的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着,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相对应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式的文化,网络沟通的普及新的事物来势迅猛,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充斥着文化领域,甚至浸渗至一向庄严的学术界,以至于出现了忽略深厚的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在当今社会的文化市场里所需要的主要文化产品不是千锤百炼的经典着作,而是能适应这个市场瞬息万变要求的“适销商品”,也就是需要能供人们进行即时文化享受的东西。毫无疑问,如今的社会形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这种文化形式产生的必然性。在高速运转的市
3、场经济中,人们在刚开始时有些手忙脚乱,再加上那些直接的商业效应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滋生了浮躁心态,也想瞬间获利。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初期,一些人很难长时间坐下来认真地品味那些呕心沥血的思想深刻的文化作品。他们要求即时享受的、省时省力的东西。这种心态对文化作品的要求就是“时髦”。这就驱赶着一些文化人去制造时髦的文化产品。时髦要的是速度,速度一快,就会有大量浅薄的东西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缺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快餐式文化的出现表明它既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又对缓解人们在激烈竞争中产生的紧张、烦躁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调整效果。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方式增多,文化的快餐化势所必
4、然。二、新的时代背景对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现状的具体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的文化现象与传统音乐的冲撞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但另外一方面,又使人们的精神生活遭到不少麻烦。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使一些现代人处于空虚、冷漠的精神“贫困”之中。单一的物质富裕并不能使人的精神充实,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经济的推动,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是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是为了在这方面避免“物质生活领域的富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贫者”的状况。我国的民族音乐与快节奏时代下产生的现代音乐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内容形
5、式也不同。我国港台音乐、西方音乐、我国传统音乐并非水火不相容,关键在于它们蕴含的本质要素它们传达的、表现的思想或情绪,给听众能带来什么影响和熏陶。只要能给人有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就有存在的价值。音乐工作者当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传统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虽然深受老年人喜爱,青年人则知之不多,会唱的更是寥寥无几。传统京剧的伴奏乐器单调,唱腔冗长,节奏缓慢,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不符。要想吸引现代青年,发扬光大京剧这一国粹,还需吐故纳新。对待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不应仅保守,更应发扬
6、、发展。传统是动态的,不是凝固的,“传”就是流传、传递,是一个变化更迭的动态过程。“传”而后“统”,不“传”则不“统”。“传”的过程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传”也是一个开放的借鉴吸呐过程,使传统获得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要营造一个有相应的制衡机制、能引导健康向上的音乐环境,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振兴,为听众提供更多的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好作品,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天职。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完好地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呢?三、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一个民族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音乐形态
7、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快餐式文化在国内外的流行,以及音乐在商业界的一系列炒作,相对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主旋律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处境甚忧。那么如何利用新时代社会有利的、可行的功能来更完好地传承我国的艺术瑰宝民族音乐呢?1、顺应社会发展,走创新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间音乐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与商品意识的增强,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民众的生活内容,尤其影响了年轻人的娱乐心态,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带着 MP3听音乐的小青年,无疑这给流行音乐极大
8、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民间的传统音乐只有加强保护、不断创新、协调发展、保持特色,才能跻身于音乐艺术之林,显现其独特魅力。“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画地为牢式的保留。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民歌艺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其“基因”遗传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民族音乐,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民族音乐,然而让他们直接去了解民族音乐,似乎是不太现实的。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方式,“西部歌王”王洛宾是中国 20 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之所以能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其音乐形式是分不开的。他所整理的民歌,在很多场合都是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的,和任何人群之间都不会有隔膜,任何人都可以很快地接受这些作品
9、。我们要在新时期多元化生态环境中找到适合民族、民间原生态民歌艺术的新的生长点。不能拒绝吸收任何外来的、时代的、新的音乐文化元素,也不能采取人为的封闭和阻隔方式、拒绝接受人类文化价值体系的共同准则。我们应当利用高新技术做好原生态民歌的转换,为原始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去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向世人展示和传播民间艺术试想,如果音乐工作者也可以把民族性强的、专业性强的民族音乐放低门槛,先吸引普通大众来关注它、了解它,正确地引导大众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适当的时候还要迎合大众欣赏的标准。在人们对其产生兴趣后再深入去研究它,从而更完好地去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是不是会更好呢?2、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意识的传播 民
10、族民间音乐长期以来的传播方式大都是无意识的,这也是它的特点所在,自娱自乐、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到了现代,这种传播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就是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把民间的传承方式与现代学院式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从根本的培养传承人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并且喜欢上它。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的一整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旦进入教育系统,就会以教育自身的规律将其整理、归纳
11、、重组,并将其系统化和体系化,最终形成教材并通过授课的形式而实施。结语 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任何时代的音乐都离不开对音乐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音乐都不可能抛弃民族而重新开始。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音乐,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人为主体,把握好关系,由于民族民间音流动的、活色生香的艺原味几乎是不可能、不回到纯粹的原汁原味中去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陈代谢是一切事物的基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展的基本法则。如今是注重教育的时代,要把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方式,只有更多的人了音乐,她才会得到更广会发展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