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005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 摘 要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要实现学科知识与能力、职业能力、人格美育、学术训练、教学强化审美实践等目标。落实上述目标,可以从选择和整合教学媒介、实施“探究实践”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强化过程性考核入手。关 键 词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怀化学院作为 2002 年升本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定位转向应用型、教学型和地方性。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探索,改革的思路基于以下几方

2、面。(一)美学与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汉语阅读、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及相应的职业竞争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显性标志,但其内在支撑则是与汉语文学相关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美学课要促成将美学、美育理论全面运用于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就要准确把握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坚持人文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以下目标:1.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完成美学作为文艺理论课的基本功能,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及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职业能力目标。以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为例。美学

3、要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审美教育理论基础,使他们具备将所学内容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培养他们健康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利于今后对学生人格成长施以积极影响。3.人格美育目标。其核心是涵养学生的审美心胸,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二)美学与地方文化与文学 美学课要彰显地方特色,着力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学艺术发展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学术敏锐,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美学理论做地方文化与文学相关研究,以实现学术训练目标。(三)美学教学与审美经验 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感性审美现象的理性把握。要改变以往美学教学中审美经验严重缺失的状况,从强调美学知识的哲学性、逻辑性转向重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以

4、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二、做法和成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怀化学院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结合学校升本后确立的立足怀化、面向湖南及武陵山片区的服务定位,亦开始了探索应用型建设之路。其课程体系中的美学基于上述背景及教学目标,以强化实践性为突破口,从教学媒介、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改变。(一)教学媒介选择与整合 1.教材。我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美学原理,该教材视野宏阔,体大思精,但还是带有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理论的艰涩与抽象,没有注意哲学、中文两类学生对象的不同。我们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美学素养出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取舍。(1)

5、坚持本书基本理论框架,从导论、审美本质、审美经验、审美类型、审美范畴和审美教育六大板块中提炼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原理和基本观点,重构教学的基本内容;(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突出文学艺术作品审美经验。以该教材为基本框架,同时吸收了其他著作如蒋孔阳美学新论、叶朗美学原理、周宪美学是什么等的解说和实例。(3)考虑到学生哲学背景和哲学思维偏弱的情况,将与西方哲学关系密切的西方文论课程开在美学课前面。(4)与童庆炳主编的马工程文学理论对照学习,文学概论是美学的先修课程,美学延续和深化了文学概论,两者有着内在联系。比如美学课可以在审美体验与文学价值、审美心理要素及审美经验模式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美

6、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与文学形象之间搭建对话和桥梁,不必借助艰深晦涩的抽象理论加以阐释,学生就能清楚明白。2.多媒体课件及网络。(1)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促进抽象理论具象化。(2)精心选择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影像文本,如关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播放魅力湘西古韵怀化,关于社会美播放怀化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大美湘西等。(3)在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美学教学课程,将教学大纲、课件、教案和教学视频挂到网上,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围绕相关论题自由讨论,完成作业、读书及各类审美实践报告。提供美学网、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网、中国美学网等链接,推介学习美学必读书目,推介中国大学 MOOC(慕课)、超星学术视频美学和艺术

7、类课程,扩大学生美学和艺术视野,积累审美经验。(二)“探究实践”式美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学的实践性教学如何落实于具体操作层面,张玉能教授的“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受到了一些美学教师的关注。在这个模式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了“探究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环节是“体验探究反思迁移”。1.体验。教师精心选择隐含美学问题的文学艺术案例,创设相应的审美教学情境。比如学习作为西方美学范畴的优美,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线上平台欣赏感受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和神庙、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莫扎特音乐、普希金致凯恩、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春版牡丹亭、马思聪思乡曲等,提交个人的艺术体验心得。上课时截取播放其中一两个片段,

8、要求学生谈感受。2.探究。在上述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优美作为孕育于古希腊文化,代表西方古典艺术气质的美学范畴之一,表现出的单纯、静穆、和谐特征。接下来再讲解柏克、康德、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关于优美的论述,讨论优美的本质就能水到渠成。3.反思。回到体验材料,对比中西两组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点,如中国美学中与优美类似的有阴柔之美(即朱光潜说的柔性美),试着比较优美与阴柔之美的相同点和区别,在比较中深化对优美的理解。4.迁移。把探究、反思的成果运用于审美实践,能解决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比如可用优美解读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提醒学生用优美解读沈从文小说边城时,要注意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厘清优美的内

9、涵。(三)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 围绕教学目标,将课堂审美教学实践与课外审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全期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学科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环节。重点是美学基础理论学习,提高美学素养。课堂采用教师授课与学生分析、讲述、讨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课外主要是学生自己的美学学习和审美实践活动。考查实践方式有:(1)教材知识点梳理。要求全班学生在新课正式开始前后,通读教材,对全书作提纲式整理,形成文字作业。(2)读书报告。每一板块后都布置相应的读书篇目。如学完导论部分,要求选择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宗白华 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精读任一本,写出读书报告,全班交流。(3)研究综述。如学习

10、自然美及社会美内容后,阅读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就生态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身体美学等美学热点问题完成文献综述。(4)辩论赛。如学习审美的本质内容后,就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组织学生正反方分组辩论。(5)提交艺术创作作品(如学生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或校园摄影作品等)及创作心得。(6)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审美的社团活动(文学社、话剧社等),提交参加社团感悟报告。(7)观看学校及怀化市各类艺术展及演出,写出审美考察报告。(8)聆听线上与线下各类名师的美学讲座,提交笔记。2.师范方向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环节。结合美育理论,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及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学生,以班主任身份设计一

11、份中学班级审美教育方案;以语文教师身份,完成一堂体现美育理念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以实习教师身份,录制一节语文美育课的说课。3.美学视角的学术训练。重点关注本土文化和文学艺术,比如怀化本土作家王跃文、向本贵、邓宏顺、李怀荪等人的文学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如怀化地区戏曲类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新晃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溆浦辰河目连戏、辰溪辰河高腔、通道侗戏、鹤城上河阳戏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美学理论针对上述领域中相关选题,通过研究综述、小论文、考察报告、毕业论文及申报大学生研究性项目等方式进行学术训练。(四)考核方式 强调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占 60%、期末考试占 40%,计算综合成绩,主要

12、通过超星学习平台进行管理。任务的发布和完成落实通过线上平台,在超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签到、作业、课堂互动、讨论、章节测验、阅读、观看课程音视频、考试等项目进行恰当的权重设置,以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学习。这种密集的安排和考核与传统模式相比,对学生是很大的挑战,但利于督促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尤其是扩大了学生的美学视野,增加他们的美学知识积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三、结语 作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美学,要有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强化实践教学,但一学期只有三十课时,只能向课外要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和大量审美实践活动,固然丰富了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应用能力,但广度、深度及强度都需适度把握。其次,过程考核持续时间长且人数多,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增,这就需要对考核项目精心设计。总之,美学实践性教学是涉及多方因素的系统工程,以上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不失为有益的探索,对今后美学课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