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说课稿.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摩擦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 材地位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与弹力地位同等。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以后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况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与传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在处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样
2、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从教材体系上看,学生已学习力和弹力的基本概念、并且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关于摩擦力的事例,为学习摩擦力打下了基础。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N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知识
3、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f=N解决实际问题。【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能力目标:【1】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2】在自己设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实验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创新意识。情感目标:认识摩擦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多媒体
4、课件展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学法: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可以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教学,避免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三、【教学过程】:我准备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一个设问“你能用筷子提起水杯吗?”,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产生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观察视频
5、并亲手操作发现其中技巧。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筷子和杯子之间存在着一个力,然后设疑:这个力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既开阔学生思路,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顺理成章的导入了新课。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一)摩擦力的定义及条件 通过体验双手相对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摩擦力的定义,从而为探究摩擦力的条件埋下了伏笔。接着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必然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但有弹力未必有摩擦力。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二)静摩擦力 1.在学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结合演示实验和多媒体
6、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静摩擦力的方向。首先演示:把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上部稍稍移动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仍静止,使得刷毛发生了弯曲。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教材中小孩推箱子的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分析:静摩擦力的定义和方向。2.静摩擦力的大小的探究仍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见多媒体课件)此实验不仅能说明两个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说明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3.在上述情况下,教师设疑:“是否可以说静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运动方相反呢?”然后通过实例,比如手握瓶子运动,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7、,也可以是动力。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是实验便于观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对静止”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总结出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具体事例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这样设计,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突破难点。(三)滑动摩擦力 1.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例如:将两本书的书页互相交叉叠放在一起,用手压紧,让两个学生用力拉,发现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拉开。擦黑板时,黑板对黑板擦有阻碍作用,都说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
8、碍它滑动的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故滑动摩擦力也不一定是阻力。2.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激发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相关实验数据说明“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从而导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熟知的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用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实际内容引入,利用多媒
9、体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设计合理的探究内容,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是: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为了让学生们能对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复习小结,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升华,从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散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严谨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对学习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的美,课外让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应用展开调查,研究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到学以致用。板书是依据教学目标、以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记忆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作业为课后习题,目的是巩固重点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