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电路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小灯泡 3.简易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6.导体和绝缘体 7.电路中的开关 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电路 1.电和我们的生活 电和我们的生活的学习,学生不是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网络意识,交往素养,用电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救护能力都不是很理想,值得我们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
2、学生的综合能力。2.点亮小灯泡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
3、并不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
4、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
5、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
6、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3.简易电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
7、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4.电路出故障了 本课是一节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会制作和使用电路检测器,然后再在检测器的基础上实际参与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从而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本课是导体和绝缘体的前奏,重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培
8、养。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制作检测器,并用检测器检查出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对于做个电路检测器,我采用探究的方式逐步建立起检测器的基本概念,检测器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把检测器看作是模型,课堂教学需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检测器的模型概念。1、发现问题 产生疑惑 学生发现电路中小灯泡没有亮时,学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更换法和检查法,而这时教师提出用检测器来检查电路的故障时,学生感到比较陌生和好奇,有学生就提出:检测器什么样的?检测器怎么用?怎样制作检测器?等一连串我疑问就会从孩子的脑袋里冒出来,同时也增强了本课一份神秘感。2、分析原因 形成模型 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检测电路用什么方法才
9、能知道电路有故障了?我们在看电视是如何知道电视机处在待机状态呢?生:电视机上的红灯亮了,那么我们的电路检测器也利用小灯泡亮了表示检测电路是否通畅,在电路中哪些材料组成简单电路?生: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两节电线。师演示: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这样无法检测电路,还要安装一个检测头,老师增加二个鳄鱼夹,运用鳄鱼夹有两点好处:一是鳄鱼夹可以夹紧物体,检测导体和绝缘体时非常有用;二是鳄鱼夹充当检测头的角色符合科学检测装置的要求。安装在电路中,你们发现电路里有几根电线。然后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检测器:1、先安装好检测器;2、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3、进行检测。从以上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检测器对学生来说既好奇又新鲜
10、,提高了神秘感,同时对学生进行动手制作提出了考验,学生已会连接简单电路,另加一条电线,再加上一个检测头又是连接方法的改变,对学生来说又是考验。需要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后面一课中才能做到有条有序地实验。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是教科版四下电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试图将科学探究的科学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情境导入-引出检测器的使用,通过教师演示复习检测器使用注意事项。探究活动 1通过学生演示来了解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按顺序检测,同时学会运用检测结果来推测出接线方法,并在图上标出。探究活
11、动 2学生分组实验,运用学得的方法检测、推测并验证,同样的接线盒,只不过连接方式更加复杂,因而推测出的结论不再唯一。探究活动 3六柱接线盒的研究,重点巩固运用检测结果进行连接方式推测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检测方法和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上。科学的检测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原以为这一过程要花一些时间,但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很快掌握了排列组合的方法,而且检测准确率百分之百,这会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面的交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前面几课学生已经用电池、电线和灯泡制作了简单电路,学
12、习了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的电路,利用检测器认识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他们不但认识了电路的初步知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电路操作技巧。在这节课中,他们将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确定接线盒的各个连接点间是否构成通路,并根据得到的信息推测接线盒中导线是怎样连接的过程。重点演绎的是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的过程,学生们面临的挑战是通过实验获取信息进行推理,发现接线盒中导线的连接方法。上午的三节课结束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亲身投入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面对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包括直接操纵物质对象。”科学学习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今天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猜测检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从检测到的信
13、息中推测导线的连接方法。在这个活动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我只在作一些辅助、引导。在这一部分,为学生们准备的材料是不同连接方法的接线盒,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个体思维是丰富的,小组中的各人想法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提出各自想法,共同进行推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6.导体和绝缘体 在本单元教学中,有两条贯穿于始终的内容,就是人们对于电的应用和用电安全。这是与现代人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内容,要求在每一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我校以“如何在课堂里实施有效教学”为全校研讨的主课题,对于一节 35 分钟的
14、课来说,这一课的内容可以说是有点多的,不论是实验操作认识绝缘体和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可以拓展得很宽的,如何做到“有效”着实让人煞费苦心。本课的教学原来要求教师为每一个探究小组准备 20 种供检测的具有结构性的.材料,教材安排了 20 种,实际就是要突出一个“多”字,我在教学时也曾想用这个“多”做点小文章。因为材料之多,才能归纳出有那么一类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如金属类;同时也能归纳出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为后面“导体”、“绝缘体”概念的获得提供事实证据,把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的感性认识在众多的现象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可考虑到时间问题,最终选定 8 种不
15、同的材料为必检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的小组可自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数量不限,由时间决定。我以教师示范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求检测的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开展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上提供了规范的研究步骤,我提供表格作为引导,要求学生按表格要求讨论设计研究计划,填报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利用教材并非是就教材而教教材,因为几个检测步骤,学生是可以掌握的,这里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规范检测,科学道理是什么。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预测是我们自己的看法”,“检查电路检测器,可以为后面的检测做准备,如果检测器有故障,后面的检测都是
16、白费劲”,“重复检测是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及时记录是为了获得科学结论”,“把检测过的物体放在左边,可以防止搞错”这些讨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可以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每一个材料,先让学生猜测,再实践,这里,许多材料,例如橡皮,塑料都是绝缘体,这些学生有体会,但仍然要强调科学实验是十分严谨的,一定要去验证。这项讨论活动课堂上花了 10 分钟,讨论时热烈的,每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争着做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孩子们在明了自己该干什么之后,验证、记录的程序只花了 7 分钟,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但这节课我还是拖堂了,因为在验证水和人也是导体的游戏,以及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17、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是很出彩,让我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延续了一些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悟。7.电路中的开关 开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常的物品,学生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和使用到。对于“做个小开关”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事 实上,学生虽然经常接触,却很少有知道它的制作方法的,更没有学 生关心过它的原理和运用。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了 解玩具灯里的开关原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玩具灯的开关是怎样 控制电流通断的。学生不断地按动着开关,进行着深入的观察,“开 关按下去,铜片接触,电流连通,小灯泡亮了”“开关往上松,铜片 分开,电流断开,小灯泡不亮”,学生交流着自己的观察成果,对小 开
18、关的作用有了更具体的了解。把生活中平常的东西,转化成学生感 兴趣的东西,并了解知识,掌握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手电筒 开关的内部不容易观察,所以我选择了学生都熟悉的玩具的开关。我 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用电器,但一定是好拆卸,能看清内部构造的。接下来我鼓励学生通过我提供的各种材料,分小组自主交流讨论 设计制作小开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合作 的学习方式为主,独立观察讨论,集体汇报交流。再接下来就是制作 红绿灯交替变亮的开关了,有了前面的制作经验,学生的活动进展飞 快,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开关的制作。但有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大多做 成的都是红绿灯串联的电路,而且开
19、关也并没有起到交替控制的作用。这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让犯这样典型错误的同学修改他们的 电路。我认为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解决得合理,教学难点解决得有层次 性,有较强能力的同学不仅能知道如何利用开关控制多个小灯泡的电 路,而且还能够帮助其他小组有效地改进他们的电路,使之取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实践能力,应 重点关注学生们动手之前的引导,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效果会更 好。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连接一个电路和怎样用开关来控 制电路的通与断。学生们在本课中,将小组合作,为一个房间设计照明电路,并 把它安装在一个小房子里。这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对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一堂工程与技术的课,本课的核心是关注“设计”,设计是贯穿课堂始末的一件工作,包括基于经验的设计、基于交流的设计、基于制作的设计、基于展示的设计四个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设计做足方案,方能提升教学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