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5322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戏曲赏析论文(范文 8 篇)中国的戏曲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戏曲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杂技等,戏曲赏析对于欣赏戏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整理了8 篇戏曲赏析论文范文;,供戏曲专业学者参考。戏曲赏析论文(范文 8 篇)之第一篇;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摘要:中国戏曲毕竟发展了上千年,而且在广阔的空间有着无以数计的演出,而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环境,更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欣赏模式,面对剧目的水平与演员表演的水平都必定存在巨大差异。可以想见,除了重于鉴赏的观演关系之外,中国戏曲观众对于国剧表演,也自然会有心醉神迷的欣赏。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把中国人的生活

2、方式,用传统的审美方法,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就有它自己的方法,这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本文着重谈谈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员,观众,欣赏 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并且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决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某些内行;提供表现他们智力上与艺术鉴赏力上高人一等的机会,更是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给众多入迷的观众,提供情感上的满足。这就是说,观众们欣赏国剧,除了在许多场合习惯于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演唱时的缺点以外,也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以投入的情感,倾注于戏曲

3、欣赏活动中的。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传统的审美方法,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就有它自己的方法,这种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戏曲表演丰富多彩,这里,应该特别谈谈戏曲表演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一、演员与观众的复杂关系 正像卓换所说的那样,在京剧诞生以来的近两百年,有关京剧爱好者十分痴迷地钟情于这一剧种的记录,不胜枚举;而对国剧的衷心爱好,当然远远不止于北方乃至各地的京剧戏迷。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戏曲欣赏者也拥有像其他民族戏曲活动中同样的欣赏模式,同

4、时也可以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国剧特有的欣赏角度。不用说,对于国剧表演的这种欣赏狂热,未必能够和对于国剧整体的欣赏与爱好相提并论,这种欣赏方法比较适合于人们对于国剧中的音乐性成分的欣赏,而实际上并不适合于对国剧中应该占有更重要地位的戏曲的欣赏。包括声乐在内的音乐元素,过深地介入到国剧表演里,使观众在欣赏演出时,经常表现出对国剧音乐旋律的欣赏远远超过了对国剧其他戏曲成分的欣赏的现象。音乐是重要的,国剧里的音乐更是重要的,偏重于对国剧声乐的欣赏,大约还不至于该受买椟还珠之讥,但多少会令人联想起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面对春色如许时的慨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而即使在观众们如此痴迷地

5、沉溺于国剧之中的这种特殊场合,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这种场合,观众对于某些他们钟爱的国剧演员虽然有近乎崇拜的感情投入,这种崇拜却又夹杂了某些狎昵的成分,而我们从诸多戏迷关于某演员色艺双绝;的称赞中就可以看出其端倪,也就是说,在对于着名国剧演员的崇拜中,同样夹杂了从古代社会就开始的对于国剧演员的歧视,那种将优;与娼;视为同属的歧视。因而,当我们研究中国戏曲欣赏问题时,如果不注意到中国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不注意到建立在戏曲演员低微地位之基础上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就会对许多现象感到大惑不解,以致会漠视许多重要的现象。甚至就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大变革以后,原有的对表演艺术行业极度

6、轻视的习惯,也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是在此后几十年时间里悄悄变化的。这样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从戏曲界获得应有的反馈,演剧事业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提高,直接影响到戏曲界从业人士的心态,也就间接影响着戏曲行业整体上的精神追求。在从事舞台表演艺术以及为这种演出提供剧本的戏曲家们心目中,戏曲的功能既然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感官娱乐层面,它更多的是对情感领域的渗透,和对社会心理方面的进一步探讨,这就决定了戏曲艺术的创作需要从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作态度出发,使作品以积极的影响态度从内容的体裁与审美方面进行深入表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观赏者与表演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必然会对戏曲表演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只有

7、在演员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的背景下,重建观众演员之间的艺术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二、表现手法造成了观众与表演之间的间离效果;布莱希特曾经说中国戏曲特殊的表现手法造成了观众与表演之间的间离效果;,在布莱希特看来,这种间离效果;会促使观众更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国剧的内容,而避免陷入情感的迷惑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欣赏者与演员关系的考察,我们可以从某种特殊的角度理解布莱希特的上述理论。当观众将在舞台上表演戏曲,视为与娼妓相似的低人一等的贱业时,当人们习惯于用睥睨和歧视的眼光看待戏曲表演时,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与国剧舞台上所体现的戏曲情境保持适度的距离,这种距离也会使他们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冷静的心

8、态,持旁观者的批评态度来欣赏作品。在这种时候,戏曲观众就会从审美的角度对戏曲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与戏曲情境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呈现另一种间离效果;。当然,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由于不平等的观演关系等复杂原因,导致欣赏者与表演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距离,并不是说中国戏曲不可能令观众以全身心投入的方式,如痴如醉地潜心于舞台表演的情感层面。实际上,就像所有艺术门类的发展一样,情感和娱乐的因素,始终是两个最主要的动力源。娱乐的因素推动着艺术走向普及与绵延,情感的因素推动着艺术走向提高与深邃。因此,每个时代总是会有一些娱乐性特别强的剧目,引致当时人最大程度上的拥戴,同样也总是会有一些情感表现方面

9、特别摄人心魄的作品,能经历艺术整个发展进程而不衰,赢得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我们只想说,除了娱乐和情感以外,中国戏曲观众的欣赏模式,还存在第三个维度,而这个维度对整体欣赏是有影响的,在某些场合,它的影响还可能大得出乎人们意料。国剧历史形成的不平等的观演关系应该如何评价,以及它对于国剧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欣赏的角度看,它无疑妨碍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剧欣赏向着情感层面也即审美层面深入,即使布莱希特所说的间离效果;确实有助于客观与冷静的艺术欣赏,毕竟由于它会使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隔开一道心理屏障,最终仍然无助于观演双方共同进入艺术情境的营造。如果我们立足于自律的

10、艺术观,也不难看到它对于国剧的发展成熟,对于国剧观众欣赏能力的成熟必定存在的某种负面的影响。只是国剧已经生存了上千年,观众的这种欣赏模式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重要的只是指出传统的国剧观众与演员、表演之间的这种关系的存在,以深化对国剧本身的认识,尤其是深化我们对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特征的认知。参考文献 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论文艺.金城出版社,2011.【2】陈多.中国戏曲美学.百家出版社,2010.弗洛伊德.论美.金城出版社,2010.谢柏梁.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艺术百家,2010(01).费春放.戏曲演绎西方经典的意义.上海戏剧,2010(09).戏曲赏析论文(范文 8 篇)之

11、第二篇;浅谈戏曲中的传统悲剧美学 摘要:悲剧,作为戏剧的主要载体之一,以其严肃而又凝重的风格为人们所爱。悲剧一词虽源于西方,但在我国古典戏曲中同样也有众多作品体现出各种各样的悲剧性,虽不同于西方对悲剧的定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对悲剧的反思以及对悲剧之美的追求。本文将结合中国古典戏曲窦娥冤、赵志孤儿等文学作品,从中国传统悲剧的审美心理以及中国传统悲剧的特点所体现的美学浅析这些悲剧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美学。关键词:悲剧精神,悲剧美学,崇高 何为悲剧?悲剧到底有什么意义?让懂得美的人从精神上站立起来,鲁迅先生如是说道。其实悲剧和喜剧都是一种戏剧体裁,也许我们一说到喜剧想到的就是周星驰,悲

12、剧就会想到红楼梦,但这里提到的悲剧属于美学范畴,求的是美,是一种精神体验,偏重的是感情感受,悲剧由于其强烈的冲击力,往往印象深刻,所以其美学的指向性更加具有穿透力。我们最熟知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或是我国的古典戏曲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这些都堪称悲剧作品中的经典,可见中西方孕育悲剧的土壤虽不一致,但所折射出的悲剧美感都是一样动人的。然而中西方的悲剧又是不同的,尤其在我国悲剧学理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这种不同;退而求其次的成为了一种甘拜下风;之感,朱光潜先生就曾表明悲剧这种戏剧这种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载体几乎世界其他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西伯

13、来人,都没有产生过意不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从西方戏剧的角度讲,其悲剧美学是发达和成熟的,西方的戏剧作品重在展现悲剧本身的那种冲突与对抗,那种与命运斗争带来的巨大震撼,特别是早期悲剧,那种奋斗不息的力量,带着原始的质朴和冲动,给人以雄浑的美感的同时,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价值,比如俄狄浦斯王对抗弑父娶母的宿命,悲怆而无奈,但从未停止过努力,比如普罗米修斯,被宙斯吊在高加索的山上,日夜受苦,但从不放弃希望,我们感受到的是苍凉是震撼人心的振奋;而中国式的悲剧并不是对抗的,而是悲喜交错的,且体现悲剧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很少有像俄狄浦斯王那样对命运对抗或是尸横遍野的景象,中国式的悲剧更多的是泼墨于对悲剧意境的

14、塑造,例如梧桐雨、汉宫秋等,没有兵戈相见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誓死反抗命运的行为,反而重在营造一种悲悲惨惨戚戚的悲剧意境,这与日本讲求的悲剧美学极为相似,追求的同样是那稍纵即逝的美,譬如樱花,绚烂之后便归于萧瑟,给人的反差和冲击较为剧烈,比如日本小说砂器、雪国,都是很有悲剧色彩的作品,这也是东西方悲剧审美的分歧所在。一、中国传统悲剧审美心理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无价值的撕破了,我们不会觉得可惜,反而会更加快意,这似乎很符合我们的认知,认为好的就应该被供奉,坏的就应该被丢弃,悲剧则完全相反,也就是说艺术的快感和人们的某些观念是伴随在一起,所以我们认

15、为才子佳人就要在一起,因而玉簪记就是喜剧,梁祝就是悲剧,喜剧就是让人笑,悲剧就是让人哭,但是悲剧真的可以这样简单的被定义吗?或者笔者认为不应当如此简单的下定义,悲剧首先需要强烈的矛盾冲突,其次构成矛盾冲突的原因和性质,往往决定了悲剧的意义,矛盾的双方一定是是非丑恶的两个对立面,而不是丑对丑的内讧,或是误会产生的误会,这样给人们留下的不过是一种观看闹剧的荒诞之感。例如赵氏孤儿的公孙杵臼、程婴与屠岸贾;又如琵琶记中赵五娘与蔡伯喈;再如窦娥冤中的窦娥与张驴儿等等,这些都是是与非、美与恶的对比,只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在剧情虽体现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但一般都是亮色结局,借以冲淡、中和悲愤之情,这样它所带来的

16、崇高感和悲壮感就不那么强烈。上文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最终杀死屠岸贾为程婴报仇雪恨,窦娥冤中的窦娥父亲也为窦娥平反冤案,又如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死后的杨贵妃在长生殿中重聚。造成这种中和悲剧;的结果,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长期受到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尤其是自儒家精神而来的爱世间以及道、佛所追求的忘我、超脱的空灵心境,如此,中国人才能既感叹生命之无情又能从中悟道,从而肯定世间生命都是虚幻与实在之感的交融碰撞。因此我们常常能在中国戏曲作品中看到被中和过的结局,必然为正义的一方改写一种相对舒服的结局。按照西方悲剧理论,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戏曲作品来看确实悲剧;无多,但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作

17、品却从来不缺乏悲剧意识,甚至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不是更少于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全部中国文乎化几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这种悲剧意识的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人与宇宙、自然、世界的悲剧性分裂和对立的观念上,哀,是所有中国文化的底色。【2】从屈原充满悲情色彩的离骚到唐诗宋词中一首首充满悲愤情怀的诗词在到元代以悲情的戏曲而着称,不难看出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审美活动之中。二、中国传统悲剧的基本特征 中国悲剧擅长以从生命着手,也就是人本身。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了人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的追寻,他努力使人从存在异议的晦暗不明之中,从存在的被遮蔽状态之中敞亮出来,是一种本源之思、诗性之思,并在思的途中感悟人生生

18、命意蕴之所在,唤醒自己与他人,寻找一种生命内在超越和终极意义所在。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文人们拥有了独特的悲剧观,从而影响悲剧戏曲作品的创作:首先,在于对生命忧患意识的思考。这一点不仅在戏曲作品中有所体现,上古神话中就可见一斑,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战蚩尤等,精卫填海,百世不息,夸父逐日万里,化为邓林山川,但他没有屈服过,刑天无头,仍舞干戚,这种力量就是悲剧所现的英雄气概,那种不屈不挠的勃勃生机,所以中国古代会有刺秦的荆轲,会有漆身吞炭的豫让,苍凉而博大,带给我们一种崇高之感,以至于后来的唐诗,无论是有浪漫主义诗仙之称的李白还是现实主义诗圣之称的杜甫,无论是深刻揭示现实社会的现状还是寄情于

19、山水之中的无奈,都能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无限思考的悲剧精神;包括唐明清的小说柳毅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有大量的悲剧情节,以及在宋元戏曲中无一不体现出悲剧精神,而这些都是以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次,在表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同时,弘扬惩恶扬善的英雄主义。通常情况下,酿成悲剧的双方必然是绝对对立的,真善美的一方一定会打败邪恶的一方。例如赵氏孤儿最终为程婴报仇雪恨手刃屠岸贾,窦天章最终为死去的女儿沉冤得雪,包拯严惩杀妻妻子的陈世美等等,都是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样的处理方式大程度上消弱了作品的悲剧性么?笔者认为,这些惩恶扬善的行为,均是建立在探讨人性和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我们除了对悲剧人物

20、获得同情之感外,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对于悲剧人物的塑造具有绝对的正面素质,这是与西方悲剧塑造人物最为不同的一点,西方悲剧人物往往更加丰满真实一些,这样的悲剧人物在有某种正面精神特质的同时某种人性的弱点也必然伴其生长,如奥赛罗是一位英勇的黑人将领但他冲动武断,与之较为相似的是琵琶记中的蔡伯喈,且蔡伯喈这一形象也是从富贵易妻的负心汉变成看高明笔下的忠孝难两全的蔡伯喈,他作为剧中的反面人物,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的恶源于矛盾的社会体制以及他自身软弱的性格。而大部分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人物是为道德服务的,例如对屠岸贾、张驴儿、安禄山这些反面角色,他们的存在完全为阻碍主人公而服务,而

21、正面人物的塑造几乎就是集真善美为一身道德楷模的理想化身,例如赵五娘,程婴,他们的悲剧并不是因为本身缺陷所致而是恶势力过于强大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人物的塑造局限在了一种道德楷模或者恶势力的框架之中,重在强调人格的完善。结语 人类对悲剧的热爱从未停止,直到今天,与其说悲剧不如说悲剧因素已经渗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中,歌曲、电影、舞台剧。2004 年张继钢导演的舞剧一把酸枣,用肢体语言、灯光等舞美道具演绎了晋商时代的爱情悲剧,笔者从中感受到对生命的惋惜之余油然而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热爱悲剧,不是因为我们喜欢看到美好被破灭,而恰恰是因为热爱,我们了解这世界充满了混沌失序的事物,同样也充满着无比温柔美好的情感和心灵。参考文献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江苏社会科学,2001.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极其现代意义.巴蜀书出版社,2003.戏曲赏析论文(范文 8 篇)第一篇: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第二篇:浅谈戏曲中的传统悲剧美学 第三篇:新媒体下的戏曲动画传播研究 第四篇:浅谈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第五篇: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研究 第六篇:浅析戏曲电影发展现状与路径 第七篇: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第八篇:时尚与戏曲结合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