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4195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恩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思考(讲稿提纲)杨跃红 休闲农业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要目标,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推进

2、产业化、城镇化双能驱动的有效载体。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业态特征(一)相关概念 1、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 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2、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3、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

3、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住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特征 1、以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旅游必须以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乡村旅游也如此。旅游资源主要有地理景观类(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岛礁)、水域风光类(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生物景观类(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气候与天象景观类(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遗址遗迹类(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类(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

4、筑、水工建筑)、旅游商品类(地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类(从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现代节庆)等等,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是利用村寨遗迹和民族风俗、农业产业,进行旅游化打造,同时还必须有土地资源可利用建设配套设施。2、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乡村休闲度假比城市和专业的度假区有特殊体验和优势,当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在观光上可能难与景区媲美,但利用气候和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参与性、自助性的资源,又有超越景区的独特优势。利用乡村的空气优良、环境宁静、民风淳朴、活动安全、食材优质、参与性强等,建设乡村休闲度假区,成为观光农业的主导。恩施州应重点打造高山消夏度假区、漂流度假区、吸氧洗肺度假区、硒谷疗养区、土家

5、美食体验区、土司文化体验区、地道药材康疗区、山地运动区、影视剧拍摄区、文化创作区等等。3、以农业产业链打造为核心。要围绕农业观光基地建设、加工体验、产品销售,以及住宿、品赏等,延伸产业链条,把田园、山村、农家、加工场铺,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农业产业链旅游区。恩施州重点要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走特产开发之路。如打造茶叶、水果、药材、花卉、山药、莼菜等产业旅游区等。4、以乡村娱乐休闲业态为特色。娱乐休闲业包括健康美容、健身娱乐、文化创作、文化展示、文化表演、大众娱乐等。恩施州的乡村娱乐休闲应重点打造民俗礼仪、民歌民舞、农耕体验、农事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山地运动等,充分利用山水、植被、古村寨、歌

6、舞、美食资源。如农民生产、生活、婚俗礼仪体验等等。5、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乡村观光农业因其区位和旅游服务之需,必须建立相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旅游地产等,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户房地产,以地产保障和提升农业、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经营效益。6、以一定的配套设施为保证。建立旅游度假区,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好用水、供电、交通、医疗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如厕、环保、标识系统、食宿等服务设施。(三)主要类型 1、景区或者城郊依托型。就是在景区附近或者城市郊区,建立起服务景区或者城市市民的出游服务的功能区,成为重要的旅游服务区或者旅游功能完善区。2、生态农业产业型。这里的“生态”,

7、不仅仅是植被的意思,而是指与种养业相匹配的和谐的美丽的产业形态。即建立农业产业链形态的旅游区。3、乡村休闲农业型。即以乡村农业为依托,综合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建立起的休闲功能为主的旅游区。4、家庭休闲农场型。即农场型农业,配臵休闲旅游功能的旅游区。如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牧场、家庭渔场、家庭茶园、家庭创意粮田和果园等等。5、古村寨和民族风情型。就是以观赏古村寨和体验民俗为重点的旅游区。6、特殊环景资源体验型。以特有资源为依托,建立旅游区。利用地域性气候和资源(高山气候、水资源、植被资源、矿场资源等等),建立特殊的旅游区。7、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示范园型。运用科技手段和特殊设施,建立现代具的有景

8、观性、科技性、高效性的产业园,引领有机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的示范园。二、恩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资源分析(一)资源丰富。从我州旅游资源总的来看,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大美江山、植被丰茂、文化厚重、气候优良。其亮点可以用十句话来概括:“四江三山”构成大气地貌山川;诸多地质之最的大器景观;区域小气候的大爽气候环境;珍奇丰茂的大观物种生态;养生康体的大补风味美食;绚丽多彩的大雅历史文化;乐观豁然的大礼风俗文化;独特的大统历史治权制度;惊艳世界的大美歌舞文化;独具匠心的大工遗址文化。(二)环境独特。中国地理标志区,恩施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过渡带,长江三峡以西的喀斯特地貌带;恩施地处北纬

9、30 度的纬线上,中国优良的植被区,长江中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区,国家限制开发功能区;国家武陵山扶贫开发区,中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集中居住区。有“华中植物园”、“鄂西林海”、“烟草王国”、“世界硒都”、“祖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的之称。从农业角度看,特色农业优势明显,乡村景观和文化丰富。(三)前景美好。恩施州旅游资源好、环境好,交通便利,市场预期好,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极具美好前景。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一)案例分析 1、咸丰县麻柳溪旅游区:麻柳溪村位于咸丰县黄金洞乡,正努力打造宜居名村、旅游名村、产业名村、生态名村、和谐名村和文化名村,距黄金洞集镇 4 公里,距咸丰,利川,

10、恩施城区各 50 公里左右。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该景区旅游茶叶产业和羌族村寨,旅游开发获得了成功,但目前服务功能和景区的承载能力还比较弱。2、恩施市枫香破旅游区:枫香坡生态旅游区位于恩施市芭蕉乡。以其特有的侗族文化、茶叶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理优势,积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集山水旅游、田园观光、文化娱乐、农事体验、侗家餐饮于一体,让人耳目一新。但交通等基础设施差,度假功能和承载能力弱,仅仅发挥了农家乐的功能。3、利川苏马荡旅游区:位于利川市谋道镇旁,距利川市 48 公里。苏马荡地处长江南岸,海拔 1500米,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森林密布、风情独特。该景区充分利

11、用夏季凉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旅游度假,大力开发旅游地产。但规划滞后,没有按旅游度假区的标准来建设,基础设施不匹配和度假功能弱,基本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存在的问题较多,经营风险大,未来品质提升难。4、建始县小西湖旅游度假区:小西湖位于建始县花坪乡,充分利用高山气候,依托黄鹤桥景区和清江旅游景区,以及区域产业,建设旅游度假区,建有旅游接待宾馆、别墅群、大型演艺广场、娱乐设施及体育设施等,小西湖度假村地势高低悬殊,山地多层性突出,海拔 1400米,夏无酷暑,是消夏避暑的理想选择。但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区域承载能力较弱。5、宣恩县千户土家旅游区:位于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依托椒园镇水田坝片区

12、特色民居和庆阳古街土家特色建筑,全力打造的以民俗风情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农家特色餐饮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区。目前旅游承载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较差,市场开拓不够。6、宣恩伍家台旅游区:宣恩县伍家台村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有着 1900多村民的小山村。伍家台村盛产茶叶,曾获清乾隆皇帝赐匾“皇恩宠锡”,使伍家台贡茶声名远播。独特的手工制茶技艺代代相传,生产的茶叶更是畅销海内外。在宣恩昌臣茶叶公司的规划和推动下,将茶园变成了公园和旅游景区,在茶区建起了游步道及配套的茶楼、茶叶博物馆,建设起点高、观赏旅游性强,茶文化浓郁,但旅游茶品不丰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和旅游创建不够。至今还不是

13、A 级景区。(二)开发思路 乡村和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必须坚持“区域统筹规划、突出地域特色、综合立体开发、强化要素功能”的开发之路。这里以四川省成都的“五朵金花“景区为例,来分析乡村旅游的开发。在成都的三圣乡有五个小村庄,他们把景观建设与旅游要素建设、农业产业与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建设与文化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在高起点统一规划下,实行连片开发,注重文化品牌的提升,走以旅促农,农旅互补之路,利用农业产业建设成”五朵金花”国家 4A 级景区。红砂村建设“花香农居”,幸福村推出“幸福梅林”,驸马村推出“东篱菊园”,万福村推出“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推出“江家菜地”。形成五大产品,共同构成观光休闲农业和乡

14、村休闲旅游区。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就是要把乡村和休闲农业变成农业大观园、生态会客厅、聚会大本营、美食嘉年华、特色购物村、艺术新载体、科普大课堂。促进城乡融合和农业与旅游、文化等多产业融合。(三)产品类型(1)1、自然景观类。就是依托“山、水、林、田、路”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如“山水村寨”、“水上人家”、“山巅土家”、“洞穴部落”、“林海栖息”、“天然氧吧”、“梯田漫步”、“世间天路”、“鸟语花香”、“林荫恋歌”、“鸟巢人家”、“悬崖氏族”、“五彩花间”、“梧桐栖息”、“鸳鸯戏水”、“水上画舫”、“渔家灯火”、“藤蔓倒影”、“溪流吟唱”、“阳光沙滩”、“穿越瀑布”、“百鸟园”、“蝴蝶谷”、“洞穴

15、大鲵”等等。2、人文景观类。就是利用歌舞、诗歌、楹联、风俗、礼仪、传统工艺等,打造旅游产品。如“龙船调故里”、“龙船竟渡”、“黄四姐探源”、“叭一口”、“土家竹枝词”、“土家诗林”、“天天女儿会”、“土家打喜场”、“出嫁感恩曲”、“山歌好比清江水”、“摆手源”、“土家情歌会”、“豁达毕兹卡”、“歌舞人生”、“巴蔓子”、“土司印象”、“土司家宴”、“土家故事会”、“西兰卡普”、“如花西兰”、“哪门搞起”、“登山背篓”、“清江放排”、“千古纤夫”、“震撼号子”、“欢乐山谷”、“巴东竹枝词公园”、“巴东三峡诗词古街”等等。3、遗迹景观类。就是依托和解读古村寨、历史遗迹等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如“万户土

16、家”、“千户侗寨”、“苗家古寨”、“土家大院”、“唐崖土司”、“容美土司”、“南佛第一窟”、“荆南雄镇”、“丛林土家”、“女儿寨”、“女儿村”、“女儿城”、“女儿庄”、“四姐大院”、“诗画土家”、“风雨桥歌”、“毕兹卡语言村”、“覃氏家园”、“日白村寨”等等。4、气候利用类。就是利用气候环境,打造休闲度假产品,卖山水、买气候、买空气。如“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工场”、“恩施候鸟客寨”、“四季村寨”、“鸟巢人家”、“悬崖村寨”、“森林部落”、“养生大都会”、“世外桃园”、“人间银河”、“土家月宫”、“数星寨”等等。5、特殊资源类。利用特有生物资源、矿产等有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如“世界硒都”、“品

17、硒世界”、“茶海土家”、“牡丹花苑”、“百里樱花”、“桃李漫天”、“杜鹃万倾”、“葡萄乡村”、“正月看灯”、“二月问柳”、“三月观雪”、“四月满山红”、“五月龙舟”、“六月荷塘”、“七月水仙”、“八月桂香”、“东篱菊隐”、“十月稻香”、“冬月狩猎”、“腊月泡汤”、“水车世界”、“一步一景”、“十里浪花”、“百步穿杨”、“千里冰霜”、“万里雪飘”、“暗香盈柚”、“人参鸡汤”、“黄连浴池”、“湿地摆渡”、“温泉泡吧”、“利川大草原”、“咸丰花海”、“利川水杉公园”、“建始葡萄酒庄园”、“来凤杨梅恋歌”、“宣恩白柚欢乐园”、“恩施城郊山地运动公园”等等。6、农事资源类。根据农事劳作和农耕器具,打造旅

18、游产品,形成体验运动和活动,如“榨油作坊”、“泥彩世界”、“欢乐水车”、“葡萄果酒坊”、“千针万线”、“糍粑大赛”、“夯土磊坝”、“抬工号子”、“秋千倘佯”、“天梯攀月”、“农事技能大赛”、“纤夫溪”、“背篓登山队”、“远去的马帮”、“打杵豪情”等等。7、农业资源类。就是把农业产业基地当成景区来建设,形成观赏性强的风光农业。农业资源类的开发可思考“四尖引领(舌尖农业、指尖农业、鼻尖农业、脚尖农业)、三色优先(黑色农业、紫色农业、彩色农业)、五农整合(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如,“十里茶海”、“十里藤桥”、“老家竹园”、“菊花山庄”、“百里梨园

19、”、“葡萄村庄”、“山花烂漫”、“药香千里”、“药用植物园”、“有机植物园”、“生物灭虫园”、“地道植物园”、“养生植物”、“食药五性五味园”、“本草纲目园”、“土家滋补园”、“苗家药园”、“老种子园”等等。(四)产品类型(2)在恩施州度假的十八方式:1、吸氧洗肺-森林度假。2、加油人生-硒疗度假 3、馋嘴咀嚼-美食度假 4、游泳戏水-漂流度假 5、追月叙旧怡情度假 6、沐浴风情民俗度假 7、采茶拾菌-农家度假 8、融入自然运动度假、10、野趣横生-露营度假 11、天地相融仁者度假 12、水天一色-智者度假 13、武陵明珠-医疗度假 15、净心问道祈祷度假 16、追问天地科考度假 17、清江壮

20、歌-红色度假 18、走进土家-节庆度假(五)开发方向 1、找依托:依托大景区,形成资源和产品的互补;依托城区和集镇,互补要素功能,提升人气;依托度假,充分利用气候和环境,建立旅游度假区;依托景观农业,把农业观赏性体验性产品发展旅游业;依托文化遗迹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2、重农味:把农业和乡村业态转化旅游业态,这种旅游业态的根本属性还是农业和农村,其开发和建设要注重“农味”,形成吃传统地道恩施土菜;住古朴而又现代的乡村野奢乡居;行绿色生态乡径;游美丽自然和乡愁之景;购有机恩施特色产品;娱农趣活动、农耕文化、民俗活动、传统民族体育等体验性娱乐活动的农味十足要素系列产品。3、求配套:建立起“吃

21、、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设施,达到有游览产品,能住一定规模的游客,有较大规模的特色餐饮小区,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大巴通行和泊车的条件,有特色鲜明的娱乐活动和购物设施及产品。4、讲标准:坚持景区和星级宾馆、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等标准,比如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区域面积 8 平方公里以上,省级 5 平方公里以上;过夜游客的人天数不低于 2.5天,省级不低于 2 天;国家级住宿接待能力床位数不少于 2000张,省级不少于 1000张,度假区出售的房地产项目总面积与旅游接待设施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不大于 1:2;过夜客的人天数与年旅客总人数比例不低于 50%;省外游客不低于 50%;省级不低

22、于 40%,总游客量国家级 50万人次,省级 25 万人次。住宿设施中三星级(含三星)以上宾馆占总接待能力的 50%以上。5、有规模:就是要达到接待能力强,游览和体验有丰富产品,能接待大型团队、有过夜和度假的环境及吸引力,解决好住宿、就餐、停车、如厕、通信、就医等问题,特别是要有一定规模游览和娱乐等体验型基础设施和设备。6、会促销:确定好产品主题,强化宣传,提高知名度,建立好产品销售政策和机制,吸引销售商的积极性。7、建机制: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其产品是利用资源和转化产品,往往市场主体多,投资主体多,农户自建设施和自由资源利用,以及政府建基础设施和投资商开发建设等多元投资,怎样进行产品建设,经

23、营管理?建立投资共同、管理共同体、经营共同体、回报共同体、风险共同体的机制是此类业态建设与经营必然机制。(六)相关问题 1、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资源多,但往往等级低,分布分散,必须进行区域开发,特别是产品和线路的打造,必须寻求差异化和互补性,因此规划尤其重要。2、政府作为。政府必须起到统筹发展、推动发展的作用,解决好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主体、产品建设协调、建立管理机制等任务。3、企业做主。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主体责任,以企业投入为主。4、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中,农民往往都是资源持有者,也是要素补充者和投资者,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吸纳农民参与。5、客源合作。乡村旅游最大的困难

24、就是市场在哪里?寻找市场、寻求客源的途径在于强化与客源销售商的合作,形成经营和利益共同体。6、政策和项目支持。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渠道,国家在产业上有一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比如农业部门、发改部门、劳动就业部门、旅游部门有一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但往往是奖励性和弥补性的政策,主要投入渠道还是靠市场主体和利益获取者。发展乡村和观光农业的最大困难在高质量的产品打造难和建设资金难。这里就破解建设资金难谈点我的看法。办法一,资产轻化:轻资产开发(联合开发与消费投资),轻化资产消费(产权式托管与非产权式租赁),轻资产运营(非核心业务外包与众筹),轻资产扩张(如股权收购、分时度假、候鸟

25、养老)等灵活的经营机制。方法二,取整合政策支持:基本支持政策,包括土地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税费优惠政策、水电优惠政策等。公共政策支持,包括农村畅通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扶贫开发、民族宗教、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农村书屋、农村信息化、旅游标准化等。产业政策支持,包括农机补贴、良种补贴、设施农业、林下经济、菜篮子工程、农产品储运等。特色政策支持,包括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星级农家乐以奖代补、新农村示范点以奖代补、景区以奖代补、巾帼示范基地、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法三,引商引资引智引能人。7、保护环境,建设洁净村庄(家园)。全国各地成功的典型、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是能

26、否持续发展、保持市场旺市的关键,也是恩施乡村旅游的优势和隐忧,恩施生态和环境十分脆弱,环境的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加之部分区域农民的卫生要求低、生活习惯差。因此建设生态健康乡村旅游、生态健康观光农业,是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的重要目标。8、融合载体,共同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结合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星级农家乐建设共同推进。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地。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真正“游”起来,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有新载体。附:有关政策支持文件目录 1、2012年 2 月 28 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持续发挥示范

27、创建的带动作用。2、自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 11 个以 三农 为主题的 一号文件。200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