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阿璃整理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掌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种类、中心。2捕获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正确定位(观察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二、基本观察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怀言志描述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如何表达感情活如何描述的)1抒怀言志的方法:直接抒怀(直抒胸臆)间接抒怀借景抒怀、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怀、托物言志、象征、衬托、衬托、抑扬、比较昭应、虚实结合、从对 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 描述(写景)方法比兴、衬着、衬托、动静、比较、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创立了如
2、何的境界气氛、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画面、光景、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掌握光景特点(有景、萧瑟、悲凉、孤独、活力盎然等)依景辨情,掌握思想感情(注意情形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点、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爽淡雅、平凡自然、明快简易、辞藻华丽、委宛委宛、简洁洗炼、沉郁顿挫、浑厚雄伟、多用口语、理解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何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幸好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也许句子所描述的画面(也许所抒发的感情、论述的道理);表达成效常常是光景描述对感情表达所起的作用;假如运用了特定 的表现技巧,如比兴、
3、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感情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解析每句诗的内容,解析其如何环绕“诗眼”、“诗骨”睁开。三、各种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常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 起,或感想个人遭受,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想个人遭受,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不过对历史作沉稳的理性思虑与谈论,或仅是客观的表达,诗人自己的遭受不在
4、此中,诗人的感想不过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较,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第一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领悟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尝技巧手法。1形式标记:标题中有古迹、祖先名,或在古迹、祖先前冠以“咏”,或在古迹、祖先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表达像祖先那样成立功业理想,抒发对祖先的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想,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责备,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 露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怜悯基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哀叹年光消失,壮志难酬。(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对象,抓住其某些特点着意描摹。思想上常常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
5、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行。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或质量;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虑、对人事的谈论。3.解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掌握写的什么物,有什 么特点。寄望什么志。(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川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朝,有山川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川田园诗以描述自然风光、农村光景以及安适淡泊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安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炼。这种诗抒怀上常常是借景抒怀、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
6、和山川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怀,融情入景;3.解析重点:光景特点;4.山川田园诗得住题:归隐田园,钟情山川;描述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政界黑暗,抒发安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沆瀣一气的高洁品行。(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朝,因为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简单得多,加之盛唐那种踊跃用世、高昂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门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记: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实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成立功业
7、的期望;保家卫国的信心;河山沦丧的悲伤;久居边关 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愤恨和归家绝望的哀思。3解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平生思想和诗歌创作的详尽时间,体会 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种类的感情,要注意富裕边塞特点的光景和富裕战争特点的事件、心理。(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祖先或久宦在外,或长远流浪流浪,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种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想念亲朋,或写征人思乡,或 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种
8、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感情种类;抓住意象,成立图景;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孤独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想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想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舞丈夫立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想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监禁、遭人冷淡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神往。(六)送别诗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祖先特别看重分别。分别之际,人们常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所以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久的主题。因各人的状况不一样,故送别
9、诗所写的详尽内容及思想偏向常常有别。有的直接抒写分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示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舞、欣慰,有的兼而 有之。1形式标记: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恋恋不舍的纪念;情深意长的鼓舞;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想念。3感情色彩:迷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悲伤;欣慰与祝福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四、诗词鉴赏题型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立出来的生动详尽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光景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谈谈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
10、、经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二)解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种类,一类是抒怀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详尽解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 论世,结合背景认识人物当时的情境;(2)解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掌握人物特点;(3)抓住显露人物感情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睁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1、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伤时感事的形 象。3、寄情山川、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大方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想念故乡的形象。7、献
11、身旁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 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伤时感事、寄情山川、归隐 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大方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立功立业、友人送别、想念 故乡、献身旁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详尽描述对象,在形象描述中将事物人品化。从 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行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 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有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 查主若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经过解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研究象征体和
12、 本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解析并掌握诗歌的思想和感情。详尽解析思路:1、捕获所写物象描 写特点的词语,解析物象的外在特点(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吻合点”;3、联系诗人自己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推断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2、从详尽描述方法看,【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有正面描述、侧面衬托、比较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光景形象。光景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光景。抒怀诗常常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光景形象。它包含:光景描述(季节、季节、地域等)、场面描述(农事、战
13、争、打猎、分别等)、色彩描述。高考对光景形象的观察,一 般有两各种类,即观察意象类和观察境界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到的感情活动而创立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望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述的生活图景有机交融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境地。“全部景语皆情语”,鉴赏脸景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光景的自然属性为依照,发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述: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摆列)、色彩衬着(季节色彩
14、、冷暖 色彩)、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述:比较、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详尽解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详尽解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穿形象表现的意义(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回来每日斜。问:解析诗中塑造
15、的陆鸿渐形象。【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川、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经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光景描述,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 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经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神往和追求。2、事物形象【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显现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显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 点明早梅生计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独;“白玉条”
16、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亮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显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光景形象【例题 3】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周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述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述了海滨狂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情形。(步骤二)连天的海浪跟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吼叫中波涛不停拍打堤岸,又吼怒着远去。这种壮美景 象的描述衬着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概。(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激情。二、境界类 (一)设问方
17、式 1、这首诗创立了如何的境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光景?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怀?4、诗中描述了哪些情形?情形创建出一种如何的境界?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解析思路 注意作者采纳了哪些光景,有什么特点,衬着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常用术语】雄浑壮丽 雄奇峻峭 辽阔苍莽 幽静光明 安适淡泊 安静 优美 萧瑟悲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雄浑广阔 雄奇瑰丽 恢弘高远 浩荡 辽阔 广博奇特 深沉奇崛 模糊渺远 空灵高远 空蒙诱惑 空幻飘渺 凄凉悲壮 优 美迷人 清爽明媚 清净幽远 寂静淡泊 安谧美好
18、清净安闲 冷森幽僻 凄冷清 落 萧疏凄寂 淡雅安适 友善静谧 广阔凄凉 深远绵邈 高远辽 阔 沉郁孤愁等 (三)答题步骤 1、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语言描述,切忌照搬,力求优美。2、概括光景创立的气氛(境界)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等。3、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 1】(2012 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边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李益 平明天出东南地,满碛冷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境界创立的角度,赏析全诗。【参照答案】(步骤一)全诗描述了戍边将士战罢回来的图景,前两
19、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成功者的欢乐,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 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点的含蕴丰富的意象,经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对照映托,创立出雄健、壮美的境界,(步骤三)抒写了征人大方悲壮的情怀。【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浪以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述了如何的光景?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解析。【答案】(步骤一)此诗描述了一派漂亮的初春光象:春季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20、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光明灿烂的春光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浪生活平定后欢乐安适的心境。【题 3】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问:此诗描述了如何的光景?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解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采纳了商山酒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述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暖和的梦幻 “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冷清,创立了一
21、种孤寂冷清的境界。(步骤三)表达了羁旅 之人对家乡的想念。三、意象类 1、观察意象的内涵;2、观察意象的作用;3、观察意象的特点。(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如何的感情?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经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如何的感情?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解析某意象的内涵。(二)解析思路 解析诗歌意象要依据诗歌描述的详尽物象和画面鉴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创立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境界;4、确定感情基调;5、借景抒怀;6、衬托(人物性格、质量;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存心象
22、】1、送别类(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想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衬着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想念,或表达对亲人的惦念):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质量,或抒发感想):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神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安适类(或表达安闲淡泊的
23、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神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述的意象;2、解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述意象的作用或成效。(四)答题示例 【例题 1】(2012 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回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别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如何的感情?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感情的两个意象简要解析。【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感情。意象解析示例:子
24、规。子规叫声悲凉,年复一年催人回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悲伤、“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旅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光,衬托出思乡难归的悲伤。楚天月光。他乡梦醒,月光如霜,衬托出凄冷清寂的气氛,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例题 2】(2012 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边的题目。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天事,人 不见,水空流。年光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
25、流不尽,好多愁。注年光:青春年光,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解析这首词表达的感情。【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光逝去,又表流浪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例题 3】(2012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解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系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串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
26、融情于景,表达了流浪、思乡、孤寂之感。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如何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解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成效?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怀、描述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解析思路 侧重整体构思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述、描述、抒怀、谈论、说明 2、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较(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频频等。(2)抒怀手法:直接抒怀(直抒胸臆)间接抒怀: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乐
27、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述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述与侧面描述);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述;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比较;P、衬托(正衬、反衬);Q、衬托;R、衬着;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述;X、主客移
28、位(侧面虚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顾、斩钉截铁、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适合、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设题角度】、“小角度”设题。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详尽方面鉴赏。、“大角度”设题。“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看法。(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正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原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何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如何有效传达出诗人如何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格外明。孤独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成效?【答案】
29、(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格外光明,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沉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孤独。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 1、从 A与 B 的角度解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 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 AB来写的,试作解析。(二)解析思路 此发问观察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形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 关系等,发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解析说明其详尽关系。1、情形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 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
30、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欲抑先杨)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详尽解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表现。3、析成效: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创立的境界、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四)答题示例 【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雨后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纳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宁静如水面似“明
31、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独有的动向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向,以 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光图。【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十年存亡两茫茫,不思索,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纵使相遇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回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
32、请简要解析。【答案】(步骤一)这首词采纳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步骤二)上片属于实写,先写入梦前的想念,接着写假想相遇的情形,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 醒后的感想,真实写。(步骤三)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想念之深之苦。【例题 3】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解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答案】(步骤一)以乐景写哀情。(步骤二)诗的前两句却勾勒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这样美景的描述是为了“何日是归年”的感情表达。(步骤三)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以客参观景与主观感觉的鲜亮比较,反
33、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例题 4】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问:这首诗是如何办理抑扬关系的?【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纳先扬后抑的手法。(步骤二)前两句先写少妇“不知愁”,是扬;后边两句才说她“悔”,是抑。(步骤三)经过对少妇情绪奇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触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六、炼字类(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何?2、某字素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幸好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详尽解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
34、详尽解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以为写得好不好?为何?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何?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以为哪个更好?试作解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以为哪个更好?为何?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解析。(二)解析思路 祖先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磨练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可以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境界感情来解析。组织答案常常用术语:深刻、委宛、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目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三)答题步骤 1、释含
35、义:解说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情形:睁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情形。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述了如何的情形(姿态、神态、气氛、境界),或表达了如何的感情。注:有表现手法时重点出。(四)答题示例:【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古人以为,“看”字看似平时,实质上特别传神,它能真切表露出抒怀主人公的形象。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何?(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答案】赞同。(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愁肠寸断。此字让我们忧如看到抒怀主人公泪眼模糊,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
36、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其余酸楚。【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解析。【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两山急不可以待地“闯”进门来,把葱翠 的山色“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活力。(步骤三)该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 为动,化无情为有情,给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欢之情。七、语言风格类(一)设问方式 1、请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二)语言
37、风格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爽、明快、凝练、委宛、华丽、朴素、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种类。1、常有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迈澎湃、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时易懂、李白豪迈俊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淡泊优美、温庭筠灿烂香艳、高适悲壮凄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迈旷达、李清照婉约委宛、辛弃疾的大方悲壮。2、不一样种类的诗有不一样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委宛、田园诗淡泊宁谧、山川诗清爽优美、边塞诗悲凉大方、讽喻诗沉郁激怒、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静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三)答题步骤 1、明特点:用一两个词正确点明语言特点。2、列例证:
38、用诗中有关语句详尽解析这种特点。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四)答题示例 【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获取辽西。请解析此诗的语言特点。【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爽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获取辽西”用朴素的语言表示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 扰了自己想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特别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想念之情。【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语言特点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39、?试作简要的赏析。【答案】(步骤一)语言委宛委宛,极具讽刺性。(步骤二)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 生烟”,景中带情,委宛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福。(步骤三)相同“忧”,两样情,诗人的怜悯随和愤浸透此间,溢 于诗外。八、诗眼类 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一)句中诗眼 发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何?请作简要赏析。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2)解说含义。解说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描述情形。睁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情形,结合诗歌简要解析。(4)点出成效。点出该
40、字词的表达成效,即突出了如何的意象特点,构成了如何的境界,表达了如何的感情等。答题示例:【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哪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傍晚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邪念。“毒龙”,指世俗欲望。祖先评诗常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常常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 字。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哭泣”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
41、泉因为岩石的阻截,发出低吟,忧如哭泣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昏暗,仿佛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安静、孤寂的情形。(二)全篇诗眼 发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解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何?请结合诗歌内容解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解析其妙处。(4)本诗是如何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5)本诗是如何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解析。(6)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是如何环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解析
42、。(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解析。注意:第(4)至(8)种发问方式属于变式发问,遇见此类发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 度。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2)解析表达。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串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表达。注意要扣住诗眼来表达。5、答题示例:【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银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日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草屋校清冷。问:你以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率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解析。【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率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
43、首联 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银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光景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率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银河闪耀,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九、思想感情类(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解析。(局部观察)2、这首诗词表达了如何的思
44、想感情?请简要解析。(整体观察)(二)解析思路 如何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解说(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境界;(3)抓诗眼、重点词;(4)懂典故;(5)懂手法。【思想感情分类】1、咏史怀古诗:(1)表达事过境迁的悲伤,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想。(2)借祖先的遭受来类比自己的遭受,抒写年光消失、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誉祖先立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期望立功立业的壮心。(4)忧国伤时,揭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怜悯基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责备此刻统治者。2、边塞征战诗:(1)表达立功立业的期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
45、的信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老婆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忍。(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 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恨,或归家绝望的哀思。(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3、山川田园诗:(1)表现静谧漂亮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川的喜欢。(2)表现 对政界宦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神往,或不与世俗沆瀣一气、追求自由安适生活。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想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酸楚。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孤独。(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 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舞
46、、欣慰之意。3)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想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忍的怨恨。(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神往。3)托古讽今。7、托物言志诗:(1)感想兴衰。(2)寄望哀思。(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真理。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想念。9、羁旅行役诗:(1)表达流浪在外的孤独、孤独。(3)表达对平定幸福生活的期盼神往。(2)表达对某人的无穷想念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年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想。之情。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开的哀怨和想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或在现实生活中的烦闷。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布谈论,抒发感想。总
47、:伤时感事之感想、国破家亡之苦楚、游子逐客之悲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独、报国无门之激怒、立功立业之豪迈、自由安闲之淡泊、秀美河山之热爱、亲情友谊之诚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政界之烦闷、分别想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想 (三)答题步骤 1、解析诗歌描述了什么内容。2、解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注:假如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答题格式】本诗经过()的描述(表达、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绣龟形诗 侯氏 暌离已经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开箱迭练先垂泪,拂杵调
48、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回乡。注龟形诗:以“龟”谐“归”。暌离:分别。尺素:书信。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器具。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述?这些细节描述表达了抒怀主人公什么感情?【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述: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详尽、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老婆对戍边丈夫的想念之情。【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孤独壮
49、心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解析?【答案】(步骤一)诗人经过对自己年关暮年,仍流浪他乡,而边关战事不停,时势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表达,(步骤二)抒发了流浪他乡的孤独孤独之情,也表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梦想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十、一词(句)领全诗类(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重点,为何?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重点?请简要解析。(二)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顾、比较、确定基调、统率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三)答
50、题示例 【例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述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立了一种清明安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托作者心灵清亮的精神境地。【例题 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重点,“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能否赞同“重点之说,为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