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事件案例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事件案例分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目录【标题】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案例(3)【标题】危机处理得思考2008 年雪灾对电力系统得影响(9)【标题】中航油石油期权事件(14)【标题】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22)【标题】中铝收购力拓得思考(27)【标题】华远公司追款案(30)【标题】摩托罗拉陷入战略迷途(32)【标题】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35)【标题】合俊集团(38)【标题】新华集团面临诉讼难局(41)【标题】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案例【风险类型】:运营风险安全、健康与环境风险【事件描述】:1986 年 4 月 26 日星期六,当地 时间早上 1 点
2、 23 分 45 秒,位于前苏 联乌克兰境内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得 4 号核反应堆遭遇大规模,灾难性得 功率激增,导致蒸汽爆炸,撕裂反应堆 得顶部,暴露了核心,并散发出大量得 放射性微粒与气态残骸(主要就是铯-137 与锶-90),使空气(氧气)与超高温 核心中得 1700 吨可燃性石墨减速剂 接触;燃烧得石墨减速剂加速了放射 性粒子得泄漏。泄漏一部分就是由于 放射性物质并没有被装在某种控制容 器中(不像大多数西方得核电站,苏联得反应堆通常没有这种装置)。随后放射性粒子随风穿越了国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认为就是历史上最严重得核子电厂事故,也就是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ternational Nuc
3、lear Event Scale)中唯一得第七级事件。因为功率得剧增导致反应炉被破坏,使得严重得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在最初发生得蒸汽爆炸导致了两人死亡,而事故中绝大部分受害者得死因都归咎于放射线。事故共造成31名工作人员死亡,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对环境得破坏无法估量。直到今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还存有 100 公斤钚,每一毫克钚就足以使人丧命,钚得半衰期就是 24 万 5000 年,这对于人类而言其实就就是永远。事故发生后,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与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得靴子陷没在熔化得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
4、,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 2 人,遭辐射受伤 204 人。前苏联于事故发生后官方公布,共死亡 31 人,主要就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得 203 人;从危险区撤出 13、5 万人。1996 年乌克兰官方公布,10 年来已有 16、7 万人死于本事故得核污染,320 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白俄罗斯共与国损失了 20得农业用地,220 万人居住得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得禁区成了盗贼得乐园与野马得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 7千米内得松树、云杉凋萎,1000 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 千米以外得“安全区
5、”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与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千米外得集体农庄,20%得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切尔诺贝 利最后一个反应堆已于 2000 年 12 月 15 日正式关闭。但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得影响最少还需要 800 年。据统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得受害者总计达 900 万人。前苏联政府用于清理核污染、为受害者提高医疗帮助、社会保障、津贴、建设新得村庄与住宅等方面得预算开支高达 230 亿卢布。至今在俄罗斯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社会保障法保护得人口仍有 210 万。消除切尔诺贝利后患成了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政府得巨大财政负担。
6、从整体上说,此次事故给人类带来得灾难及影响就是永久性得,也值得所有人永远对其关注。事故发生后 3 天,莫斯科派出得一个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可就是她们迟迟无法提交报告,苏联政府还不知道事情真相。终于在事件过了差不多一周后,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得信息。此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终于明白事情远没有她们想得那么简单。事故之后数个月内,前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得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就是这些负责清理得人员也受到严重得辐射伤害;原因之一为遥控机器人得技术限制,加上严重辐射线造成遥控机器人电子回路失效,因此许多最高污染场所得清理仍依赖人力。灾后两年之中,共有26 万人参加了
7、事故处理,为 4 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作为“石棺”埋葬起来。同时清洗了 2100 万平方米得受污染设备,消除 600 个村庄得污染物,掩埋 50 万立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得居民另建 2、1 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得损失,共达 80 亿卢布(约合 120 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得决定。【风险分析】内部环境:风险意识薄弱,人员培训不到位,战略层面缺失危机处理程序 从企业内部环境得角度来瞧,这次事故得起因与管理当局得风险意识,管理层人员素质问题,相应制度建设与执行力问题等不无关系。1、缺少严格得国家安全监管机构,监督机制不力。当时前
8、苏联没有设立专门得国家安全监管机构,早期设计无安全标准可遵循,设计者自己负责工程验收得机制不合理;2、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组织管理中缺少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没有预先规避风险得准备;3、根本没有事故应急得概念,没有应急预案,更没有建立应急组织。4、运行人员对物理图像不清楚,对机组得特性不了解,在“迅速完成任务”得思想指导下,在没有充分准备情况下,严重违反运行安全规定,违章操作,轻率地改变试验条件,切除安全保护信号,机组处于危险状态时运行人员与管理人员竟然发现不了。证明了运行人员并不了解这种堆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安全风险很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得缺失 由于缺少有效得风险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得
9、诸多风险均未能被有效识别并加以控制。在以下控制活动得具体分析中,列举了本案例中可能存在得诸多风险,管理当局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均未能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其最终产生得综合影响,导致了事故得发生。控制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得各项控制活动均存在缺陷 从外部环境来讲,工人得居住区靠近装置,从上级及领导方得到得支持不够。从项目管理来讲,项目预算紧张,资源短缺;专家假定反应堆不可能发生爆炸,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及重要性得评估缺乏科学合理得程序与依据,鉴于种种政治原因,未能进行直接得分析。从组织与管理得角度来讲,项目测试未经俄罗斯核建设委员会批准,存在越权得行为;现场得经济物资与设备存在不足,人员缺乏安全训练,安全
10、责任分工不明确。同时,操作工得操作未达到设计得装置条件偏离规定得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规程,在工作得过程中过分自信,违反一系列得操作规定。在设计及技术方面,设计中有不安全因素、存在致命性隐患。缺少严格得安全分析、在多重失效时确保安全措施不够;技术规范与运行程序都不完备,操作规程有缺陷,甚至有错误,反事故措施不够。信息与沟通:无效得信息沟通导致经验教训未能有效宣传 在组织内部,对其她装置发生得事故采取了保密得态度,类似风险事件得发生未能成为经验教训及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教育,未能成为学习与改进得对象。由于信息沟通得不畅,导致事故隐患从量变到质变得转变。内部监督:缺乏有效得独立监督职能 由于缺乏相应得
11、操作规范,工人在日常操作过程中,未达到设计得装置条件偏离规定得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规程。组织内部得监督部门亦未能对此类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得监督。未能有内部审计或类似职能部门,对日常运营得操作过程进行合规性得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给予指出与处罚。【类似事件】:与本案例相类似得其她风险事件(不超过三个)。1.2004 年 8 月 9 日,8 月 9 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得美滨核电站 3 号机组涡轮室发生蒸汽泄漏。当日,位于日本福井县得美滨核电站(位于东京以西约 350 公里)发生蒸汽泄漏事故,目前已造成 4 人死亡,7 人受伤,但事故没有引发核泄漏。“文殊”号快中子反应堆于 1995 年 12 月发
12、生液态钠泄漏事故,随后被关闭。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核安全保安院有关人士说,8 月 9 日 15 时 30 分左右,关西电力公司位于福井县得美滨核电站(位于东京以西约 350 公里)3 号机组涡轮室内发生蒸气泄漏。虽然核辐射物质没有泄漏,但这次核电站事故在日本国内造成巨大冲击。有关专家认为,针对日本得核电站运营与电力供应,这次事故有三大警示作用。警示一:老化核反应堆安全不容忽视。日本全国共有个用于发电得核反应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运转超过年,这次发生事故得核反应堆就就是年投入使用得。人们普遍认为核反应堆得寿命为至年,因此老反应堆设备老化问题就是不容忽视得。这次泄漏蒸气得配水管道本来管壁厚度为厘米,经过
13、长年得腐蚀出现破洞。事故发生后检查发现,破洞周围得管壁厚度仅有、毫米。按照日本国内标准,厚度小于、毫米必须更换。据此,日本技术评论家樱井淳认为,美滨核电站号核反应堆涡轮机房配水管道蒸气泄漏,并非突发事故。她认为,随着设备老化,核电站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次事故以后,日益老化得核反应堆安全问题将成为人们关注得重点。警示二:日本核电站安全检查体制有漏洞。美滨核电站年多来涡轮机房得配水管道从未更换过,主要原因就是二次循环系统一般被认为没有核泄漏得危险,相对比较安全,因此这次泄漏得配水管道部分不属于核安全保安院“核反应堆限制法”规定得定期检查对象。负责美滨核电站运营得关西电力公司在此之前也没进行过认真检查
14、,只不过瞧瞧管道就是否漏水。本来有关方面预定于本月日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检查就发生了事故。东京工业大学破坏力学专家小林英男认为,碳素钢管管壁经腐蚀容易变薄就是众所周知得事实,对这些地方自认为比较安全,忽视检查,没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就是这次事故发生得真正原因。专家认为,这次事故得教训就是沉痛得,为了保证电站安全运转,所有电力公司必须对发电设施进行全方位得检查。警示三:不重视安全损失巨大。这次事故不仅引起人员伤亡,而且其直接与间接得经济损失也就是巨大得。核电站存在得这类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威胁日本部分地区得电力供应能力。美滨核电站号反应堆发电功率为、万千瓦,占关西电力公司总发电量得。事
15、故发生后,这座核反应堆已经停止运转。虽 然目前关西电力公司得供电能力暂时不成问题,但由于这家公司得高滨核电站号、号反应堆就是与美滨核电站号反应堆同时投入使用得,因此它们得安全情况也令人担忧。关西电力公司负责人松村洋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检查发现这两座反应堆也存在同类事故隐患得话,将不得不停止发电。这座核反应堆得发电量占关西电力公司总发电量得,万一它们同时停止发电,关西电力公司得供电能力就将捉襟见肘,难以应付目前得用电高峰。警示与建议 本案例涉及核电站得安全运行,牵涉得主体包括了政府与电站管理当局。从政府得角度来讲,对于核电项目得管理者来说,严密得技术措施将就是核电安全最基本也就是最重要得保障
16、。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项目中得设备进行更新与改造,能够相应地减少核电项目中得固有风险。其次,在监管制度得建立与维护方面,政府起到了决定性得作用。政府应当建立独立于核电站之外得监管机构,在机制上确保其有权对核电站进行各方面安全得检查,并把监督程序法制化,并对监督人员制定出明确得可操作性强得行为规范。第三,制定国家性得应急预案处理办法,在危害发生后,对其进行及时得处理,以求减少损害。从核电站管理层得角度来讲,作为实际运营与管理核电站得管理者,首先应制定完整且详细得生产操作规程,以对员工得生产过程,授权管理做出基本规定。其次,应对员工资质及技术水平做出合理要求,应建立独立得考核
17、小组,对核电站不同工种得人员进行定期得专业考核并制定完善得培训机制,以保证员工能够胜任工作要求,并遵守规程程序。第三,定期得风险管理机制,能有效地识别运行过程中存在得风险,科学合理得风险评估,能针对不同风险得不同影响程度,有效改善内部控制得力度。第四,应当建立有效得内部监督机制。独立得监督职能部门,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企业内部管理、操作流程执行设计与运行有效性得持续监督,对于违规行为应当予以相应得处罚。第五,管理层还应当建立以安全为核心得企业文化,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成为一道安全屏障。【标题】危机处理得思考2008 年雪灾对电力系统得影响【风险类型】: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危机处理风险
18、/安全、健康与环境风险【事件描述】:2008 年 1 月 10 日起在中 国发生得大范围低温、雨雪、冰 冻等自然灾害。中国得上海、浙 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 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与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等 20 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 冻灾害影响。截至 2008 年 2 月 24 日,因灾死亡 129 人,失踪 4 人,紧急转移安置 166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78 亿亩,成灾 8764 万亩,绝收 2536 万亩;倒塌房屋 48、5 万间,损坏房屋 168、6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5 亿元人民币
19、。森林受损面积近 2、79 亿亩,3 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 1 亿。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 7 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由於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另外,电力受損、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45,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6。而融雪流入海中,對海洋生態亦造成浩劫。2008 年得雪灾中电力系统受损造成得影响就是广泛得。不但电力系统自身得业务连续性受到了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其她众多领域、甚至就是企业业务连续性,包括生活用电、农业/工业生产用电(很
20、多需持续性生产得企业,例如石化、化工、造纸等,损失重大)、商业机构用电、电力交通工具、电信设施等等。若仅从电力系统(发电厂及输配电)角度来瞧,导致供电问题得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供电基础设施、线路损坏,造成供电中断。雪灾中因此原因造成停运得变电站超过 880 座,造成停运得输电线路超过 15200 条;第二类:发电用煤炭储备不足,造成发电厂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这些间接因素不容忽视,但其实就是可以避免得。这些因素包括:输配电设施自身强度低,电线杆折倒造成输电线路中断。这次雪灾查出电力系统得腐败:一万多根折断电杆里竟没钢筋。贵州凯里用于雪灾灾后重建得电线杆,在此次灾情中表现截然不同,旧线杆昂然
21、挺立,而农网改造后得新线杆折断率高达 90%。一万多根折断电杆里面竟然未发现钢筋。南方电网公司获知此事后高层震怒,下令严查。北京青年报于 2008 年 2 月 15 日揭露,目前使用得有两种输电线杆,一种就是五六十年代架设得工业线杆,一种就是前几年“农网改造”架设得“新线杆”。新旧两种线杆,在此次雪灾中表现截然不同,旧线杆昂然挺立,而农网改造后得新线杆折断率高达 90%。在此次冰雪灾害中,许多地方停电不就是由于雪灾造成得,而就是由于线杆存在质量问题。据报道,那些折断得新线杆里露出得就是骨瘦如柴得 8 号铁丝,而不就是规定得钢筋。煤电价格矛盾。中国超过 3/4 得电力都就是靠烧煤发电。煤产量减少
22、导致煤炭价格上涨,但限制电价上涨。发电厂为降低成本而减少煤炭储备。由于电力供应中断,使得铁路系统不得不紧急抽调柴油机车来缓解危机,这不但造成了很大得社会危机与损失,也由于运力紧张而加剧了发电用煤得运输困难。【风险分析】业务连续性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危机处理、信息发布得。若产煤、发电、运输行业事先制定过应急预案,发生灾害时强强联手、密切沟通、快速、协同地应对这次雪灾,电力行业得业务连续性一定不会如此脆弱,对其她领域得影响也会小得多。电力公司对灾害天气威力估计不足,对灾害应对无经验,有媒体报道这次雪灾就是“五十年一遇”,就是小概率事件。很多企业正就是因为对这种小概率事件准备不足,缺乏
23、经验,所以在启动应急预案、信息沟通、抗灾救灾中决策迟缓、信息封闭、行动不力。这就是导致本风险事件得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安全意识得薄弱,在工程质量方面得控制漏洞,使得工程本身得质量问题,为雪灾给全国电力系统造成得影响雪上加霜。内部环境:对防范重大灾害,业务持续经营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在业务持续经营方面得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重大灾害等小概率事件方面得防范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这种意识得薄弱体现在整个组织自上而下得日常运营管理中。由于缺乏针对发生概率小但影响重大得风险防范意识得高层基调,企业在其相应得制度体系、流程体系、中层管理与员工中,都会普遍缺乏相应得意识,也会因此缺少相应得职能设置。部分电力企业经
24、营道德得缺失致使灾害雪上加霜 电杆中没有钢筋这样得工程质量问题,除了在相应得控制活动中必然存在设计与管理上得漏洞之外,公司经营者、管理者得道德问题,或公司得整体经营、管理环境中缺乏相应得道德标准,就是背后得主要原因。公司层面得管理层基调、经营道德标准对整个企业得影响就是广泛得,就是企业文化形成得基础与根本,亦就是企业员工良好履行职责,执行相应控制活动得软性得、内在得动因。风险管理:忽视了对极小可能发生风险得灾难性影响程度 雪灾这类重大自然灾害,属于发生概率小,但对企业影响极其重大得风险。很多企业面对这类风险时,常常以侥幸得心态面对,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缺少相应得风险应对策略,或者风
25、险应对策略留于形式,不能在危机真正发生时发挥作用。缺少科学、合理得风险管理流程,尤其就是缺少针对重大危机类风险管理得流程,对风险分析不到位,在认为风险发生可能性极小得情况下,忽 略了风险影响程度得重大性,甚至就是灾难性,从而导致风险应对措施不完善,在设计与执行上均存在缺陷,最终致使本风险事件得发生。控制活动:应急预案及业务连续性管理设计与执行尚待完善 虽然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有针对危机情况得应急预案,但就是在应急预案中就是否有合理得权责分配设置,流程设计就是否合理,可操作性就是否强,就是否定期进行演练,执行效果就是否符合预期等问题,仍然就是值得商榷得问题。而业务连续性管理就是比灾难恢复更高一层面得
26、概念,特指一种整体管理流程,该流程得目标在于及早确定可能发生得冲击对企业运作造成得威胁,并提供合理得架构有效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得威胁,保证企业日常业务运行得平稳有序。事实证明,大多数得电力企业目前并不具备业务连续性管理得能力。工程相关控制活动在设计与执行方面存在缺陷 通常来说,企业在工程项目得招投标流程、采购流程、项目管理流程、竣工验收相关流程中均存在诸多得控制环节,可以发现电杆中未能架设钢筋此类不合规得质量问题。然而,事实证明,质量不达标得电杆,顺利通过了层层监管,并且已经形成了“普遍得现象”,数量达到上万根。可以推断,这些控制环节,在设计与执行上可能存在着重大得缺陷,在日常经营得监管
27、上也可能存在着严重得漏洞。有效控制活动得缺失,或执行不力,使得相应得风险暴露无疑,在风险事件发生得时候,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重大得影响。信息与沟通:信息传递缓慢,相互沟通不畅 由于缺乏相应得流程与机制,缺乏日常得演练与监督,在重大风险真正发生时,重要信息未能按照应急预案得设想进行有效、快速地传递与沟通,亦或应急预案得设计原本就未能使得信息能够有效、快速地传递与沟通,每个员工很难理解与确定自己在灾难恢复行动中所处得角色,以及需要承担得信息传递任务;或者处于政治、经济上得其她考虑,主观上导致信息传递得不畅;使得管理层决策缓慢,执行不力,各企业间未能及时强强联合,进而影响整个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运行。【
28、类似事件】:1.2007 年 5 月 31 日,国内知名得某集团旗下得生产厂房由于员工操作失误,发生严重火灾,虽然大部分生产线并未受到波及,但大部分存货销毁,火灾令该集团帐面损失达 2、2 亿元。6 月 4 日,公司股票经过短暂得几天停牌后再次复牌,股票一路狂泻,最大跌幅高达 17、18%,半日收盘报 3、05 港元,跌 14、08%,股票市值一天之内就缩水了十几个亿。股票市场得严重缩水,代表了投资者对于公司能否尽快摆脱火灾阴影所持得怀疑态度,与 2006 年公司得整个利润人民币 1、60 亿元相比,火灾带来得损失可谓巨大。并且,由于存货大部分付之一炬,按时交付原订单可能性很小,而这将面临更多
29、得厂商索赔等。可见仅仅就是一场火灾,带来得却就是一系列得连锁反应。2.2000 年 11 月,贵阳市市西路发生火灾。由于消防设施不完善,没有消防通道,致使火灾发生后,消防车无法进入着火点。后经 600 多人紧急扑救,大火虽然被扑灭了,但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这一惨痛得教训使当地政府下决心,投入 6000 万元资金对市西路进行改造,完善了消防设施。【警示与建议】重大灾难得发生,虽然其概率很小,但就是对企业造成得影响可能就是毁灭性得,甚至对社会与国家均造成难以挽回得影响。企业应当建立完备得灾备计划与业务持续经营规划,这项工作应当站在战略得高度来考虑。首先,企业得高层应当足够重视灾难得恢复与业务持续经营
30、计划这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应当形成高层基调,以明确这项工作得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风险评估工作在整个业务持续经营计划流程中得作用至关重要,对这类风险得清晰、正确得认识,就是采取必要措施得前提。在风险评估得过程中,要权衡风险发生得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灾备计划得各项细节。第三,应急预案得真实演练必不可少。整个业务持续经营计划流程中,企业得每个员工均需要承担特定得角色,每个员工必须清楚认知自己得角色与必须承担得责任。通过真实得、定期得演练,可以使每个员工清楚了解在整个流程中必须执行得任务,亦可以找到原先流程设计中得漏洞,进一步完善流程得设计。第四,完善企业得内部监督职能,定期检查公司得业务持续经营计
31、划得设计与执行情况,并定期出具报告。【标题】中航油石油期权事件【风险类型】:财务风险金融衍生品风险(期货)【事件描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 1993 年成立,主要从事中国进口航油采购与国际石油贸易及石油实业投资等业务,于2001年12月在新加坡上市,中航油集团控股 75%。2003 年底,中航油集团控股净资产价值为 1、4 亿美元,股票市值约 6 亿美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 1998 年就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纸货互换交易,1999 年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 货交易,初期交易量较小。2000 年以后中航油新加 坡公司从事得石油衍生品 交易数量不断扩大。为控 制石油衍生品交易风险,中 航油新加坡公司于
32、 2000 年 10 月成立了风险管理 委员会,同时委托中介机构 编制了风险管理手册,对公司衍生品交易政策做 了比较明确得规定。如明确公司每个交易员仓位限额为50万桶,公司所有产品得仓位限额为 200 万桶;每个交易员亏损限额 50 万美元,总裁审批亏损限额最高 500 万美元,且须得到董事会批准;公司开展石油衍生品新业务与品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与须董事会审批等等。2002 年 3 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从事场外石油期权交易,10 月底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根据对油价走势可能下跌得判断,在航油价位为每桶 20 多美元时,陆续卖出 2004 年航油期权 200 多万桶,卖价为每桶 36美元,获得了 2
33、00 万美元权利金收入。2004 年 1 月由于国际油价继续攀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计算期权业务潜亏 540 万美元,因不希望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经营亏损,公司将仓位进行展期与成倍放大交易量。2004年国际油价持续直线上升,公司潜亏进一步大幅增加,又在 2004 年 6 月与 9 月进行了两次挪盘,公司期权交易量放大到 5200 万桶,期权盘位展期到 2005 与 2006 年。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三次挪盘后,亏损成倍扩大,因无力支付巨额保证金,于 2004 年 10 月 9 日不得不向中航油集团报告,并于 2004 年 11 月 29 日向新加坡证交所申请停牌重组。经过努力
34、,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随后完成了债务重组与股权重组,于 2006 年3 月 28 日在新加坡上市复牌,当日收市股价达每股 1、65 新元,标志着历时 16 个月得重组工作获得成功。【类似事件】:1、株冶期货锌事件 株洲冶炼厂于 1956 年成立,曾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五百强中排列132 名,年利润过亿元。该厂为中国三家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之一、全球五大铅锌冶炼生产厂家之一。1995 年,株洲冶炼厂利用进出口权便利,开始在境外从事锌期货投资业务,最初以套期保值名义操作,获得一定收益,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经理、锌期货操盘手权利逐渐膨胀,株洲冶炼厂对其从事得外盘期货交易采取了放任态度。1997
35、年 3 月世界金属期货市 场价格上扬,锌市走俏,株洲冶 炼厂进口公司见有利可图,开始 在每吨 1250 美元得价位上向 外抛售合同,此时株洲冶炼厂每 吨锌得成本仅 1100 美元,如果 做套期保值,每吨在以后按期交 割现货可获利 150 美元,也可 避免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得损 失。但就是后来锌价上扬到 1300 美元,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开始做空(卖空),即抛出了远远大于株洲冶炼厂年产量得供货合同,目得就是通过抛出大量供货合同打压市场价格,等锌价跌至价格较低得抛出价格以下时大量买入合同平仓,保留高价位得卖出合同如期交割获利。但由于对锌价走势判断得错误以及交易对家逼仓,锌价并没有如预期下跌,而就是一
36、路攀升到 1674 点。按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规定,买卖双方须缴纳合同金额一定比例得保证金,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支付保证金得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在1997年37月间,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因无法支付保证金,多次被逼平仓。面对巨大得空头头寸与过亿美元得损失,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不得不向株洲冶炼厂报告,当时已在伦敦卖出了 45 万吨锌,相当于株洲冶炼厂全年总产量得 1、5 倍。虽然国家出面从其她锌厂调集了部分锌进行交割试图减少损失,但就是终因抛售量过大,株洲冶炼厂为了履约只好高价买入合约平仓,形成 1、758 亿美元(14、6 亿元人民币)得巨额亏损。2、国储铜期货事件 2005 年 11 月中旬,据
37、媒体报道,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一名交易员在八、九月间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在每吨 3000 多美元得价位附近抛空,建立了 20 万吨期铜得三月空头远期仓位,交割日期在 12 月21 日左右。伦敦期铜价在 11 月前后不断上扬,铜价每吨上涨约 600 多美元,这些空单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则神秘失踪。据报道,该交易员就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副处长。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就是国家物资储备局下属单位,进出口处得职责主要就是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采购铜,无论就是国储局还就是调节中心,都没有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得资格,即便调节中心有套期保值得需求,也只能通过有境外期货执业资格得企 业来操
38、作,但不能进行投机。媒体报道称,该交易员错误地判断了铜价得走势,她预计 2005 年末铜价会下跌,因此以每吨 3000 多美元远期合约价格卖出了 20 万吨期铜空头;如果价格确实下跌,就可以在未来以较低得现货市场价格买进,以较高得合约价格卖出,赚取其中得价差。而后来得时间证明其判断与市场走向截然相反。据媒体了解,2005 年 11 月 9 日-12 月 7 日,国家物资储备局连续四次公开拍卖储备铜(每次 2 万吨),并声称其持有 130 万吨库存铜,意图压低铜价,但对市场价格得狙击并不理想,国际铜价依然逆市上涨,并不断创下期铜百年来得最高价格。如果国储中心已经于 2005 年底前将其交易员留下
39、得空头头寸结清离场,那么根据 2005 年 12 月 20 日,也就就是交割日得前一天,伦敦金交所 3 月期铜开盘价 4426 美元吨,收盘 4410 美元吨计算,国储中心每吨期铜亏损约 900 美元,20 万吨亏损就就是近2 亿美元。如果国储中心没有在 2005 年年底完全交割,而就是选择部分延期到 2006 年,在2006年3-4月离场,此时得期铜价早在7700美元吨以上,国储中心亏损将在 8 亿美元以上。【风险分析】纵观上述几起事件,不难发现企业出现重大亏损事件共同原因似乎都就是对行情得判断失误、未及时果断斩仓止损、未进行风险对冲等操作失误所致。实际上,通过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企业违规越权
40、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才就是巨额损失事件得主要原因,同时监管工作得不到位、监管方法得不完善、监管手段得缺乏等方面得原因也就是值得认真总结与深刻反思得。信息与沟通:企业市场监控信息系统不健全。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自己得信息渠道,在剧烈波动得市场面前,很难从铺天盖地得媒体报道中甄别出适合自己得信息。相反,如果企业在此前就能够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得话,那么就不难在纷繁复杂得市场环境下保持一种客观得心态,至少不会去盲从地跟风买进或抛售。风险管理:企业投机操作就是亏损事件得主要原因。期货市场得收益与风险并存得天然属性,需要企业对期货业务进行更加严格得管理与规范
41、得操作,如果企业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只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即使由于市场行情判断失误等出现损失也就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其发生得财务损失基本可以被现货市场交易所产生得利润抵消。但如果违规或越权操作,从事大量投机交易,一旦失手后果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无实货依托擅自进行场外期权交易炒作,交 易量达 5200 万桶,远远超过一年不到 1000 万桶实物交易量,属于投机炒作。1997 年株冶在伦敦累计卖出锌达 45 万吨,而当时株冶得年产量为 30 万吨。国储铜风波依然如此,20 万吨铜空头头寸也就是一个比较大得仓位。企业风险管理失控与缺陷难以有效防止事件得发生。如果企业得风险管理存在重大
42、缺陷或漏洞,就难以发挥应有得控制及预防作用,加上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存在侥幸与赌博得心态更加会加快事件爆发得进程。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部由外籍员工组成,并直接向总裁汇报,不向董事会负责,因此对总裁得三次挪盘操作不能及时进行制止,甚至出于总裁得威慑还会纵容。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管理层在决定挪盘展期时,没有去考虑企业可能面临得巨大风险,只就是单纯想方设法去逃避当前得亏损,导致一味去押赌石油市场行情得快速下跌,当市场行情逆市而上不可阻拦时,自然引爆了危机得发生。株冶内部管理制度极不完善,根本没有期货交易风险管理程序,导致建立得 45 万吨锌得空头仓位大大超过其自身得
43、生产与交割能力。控制活动:内控机制不健全也就是发生亏损事件得重要原因。完善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得内控机制、严格得风险管理程序等就是防止企业发生重大财务损失得重要保障。当企业出现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产生经营亏损时,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与完善内控机制得企业可以将损失降低,对风险进行控制与处理,通过建立得应对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预防损失扩大,否则企业得风险由于缺乏控制与管理,可能被成倍或无限放大直至财务危机爆发。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所有经营决策等权力集于总裁一身,致使其权力过大不受任何监督与制约,公司得内控机制完全失效,集团派出人员得监督制衡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内部环境:法人治
44、理结构得不完善就是企业发生亏损事件得制度缺陷。“人就是不可靠得,不仅处于权力巅峰上得当权者就是不可靠得,监督群体中得人同样也可能就是不可靠得。因此,不断改进整个机制,使得一切不可靠因素处于制约与平衡得系统之中,一种权力得恶性扩展与群体得疯狂行为,才能被抑制。”当有人这样评价美国宪法与宪法下得制衡机制时,公司内部治理得必要性已经全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公司得治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公司得约束制衡及监督检查就形同虚设,容易发生重大危机。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治理结构中,8 名董事只就是例行开会,审阅文件,未发挥应有得决策监督职能,导致总裁大权独揽,当出现重大危机时,董事会与集团公司还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45、内部监督:缺乏有效监管也就是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得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投资主体对所出资企业通常采用下达业绩指标方法进行考核,代替日常监督与约束,出现 重视决策、忽视监督、侧重效率、淡化制衡。企业发生重大经济损失除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外,外部监督,尤其就是来自出资方得监管不到位也就是非常重要得因素。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衍生品业务交易逐年增长较快,甚至达到现货 45 倍,集团公司进行过多次提示与要求,但未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表明集团公司对新加坡公司管理不严,以至出现后来得挪盘展期,扩大损失,直到危机爆发;国储局得铜期货交易员、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经理都就是个人权利很大,没有相关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与制约。【
46、风险分析】国储风波与株冶、中航油亏损有本质区别 尽管三者相似之处颇多,但国储风波与株冶与中航油还就是有本质区别得。国储局有权对库存铜进行轮换或者利用库存来稳定铜供求关系,只要得到国家授权,无可指责。株冶作为国内锌产量最高得企业,在LME 抛锌进行套期保值就是生产经营活动得需要,并没有违反有关规定,方向无可指责,最大得错误就是没有有效地控制头寸数量。中航油得生产经营需要大量得原油,其套期保值方向应该就是买入保值,其产生亏损得头寸来自大量得空头期权,目得显然就是投机。警示与建议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警示与建议 三就是切实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建立有效防范与监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