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鞋底热压模通用要求(T-PTSHOES SM001—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塑鞋底热压模通用要求(T-PTSHOES SM001—2020).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S25.120.30 J46 T/PTSA 莆田市鞋业协会团体标准 T/PTSA SM001-2020 橡塑鞋底热压模 通用要求 Hot pressing mold for rubber and plastic sole General requirements 2020-05-08 发布 2020-06-15 实施 莆田市鞋业协会 发 布 T/PTSA SM001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莆田市鞋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莆田市鞋业协会归口。本标准由莆田市鞋业协会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莆田市城厢区恒鑫鞋材有限公司、莆田市标龙设备
2、设计中心、莆田学院、莆田市成德制模有限公司、莆田市城厢区佳鑫模具有限公司、莆田市龙翔鞋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勤、黄德义、陈庆堂、邱宝华、戴天福、林正兴、薛智华、陈元水 T/PTSA SM0012020 1 橡塑鞋底热压模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塑鞋底热压模的结构、材料、尺寸、零件、装配、检验、验收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橡塑鞋底热压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3、 第一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1184-1996 形状与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8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3 术语和定义 3.1 橡塑鞋底热压模 Hot pressing mold for rubber and plastic sole橡塑鞋底热压模 Hot pressing mold for rubber and plastic sole 通过热压的方法将橡塑材料加工成鞋底的模具,由上模、下模、中板(必要时)、把手或
4、手柄、铰接件(铰链、边扣、轴销)等组成,见图1和图2。说明:1上模 2下模 3把手或手柄 4导柱(导套)5定位键 6边扣 7轴销 8铰链 图1 橡塑鞋底热压模 合模状态三视图 T/PTSA SM0012020 2 说明:1导柱 2溢料槽 3定位孔 4定位槽 5启模槽 图2 橡塑鞋底热压模 开模状态结构图 4 要求 4.1 结构 4.1.1 上、下模通过铰接件连接,中板(必要时)通过导柱准确放置在下模上。4.1.2 模具上应设溢料槽,溢料槽大小、形状和位置应满足成型要求。4.1.3 上、下模上应分别安装导柱和相应的导套。4.1.4 上、下模上应加工定位键和对应的定位槽。4.1.5 上、下模上应设
5、有把手或手柄,大小和形状以方便操作为准。4.1.6 在上模或下模适当位置开设一到两个启模槽。4.1.7 上下模面上应有定位孔。4.2 材料 4.2.1 上、下模和中板使用性能指标不低于 P20 钢或 45#钢的材料。4.2.2 必要时也可使用国标铝(6065)、航空铝(7075)或非标铝(普通铝)。4.2.3 把手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使用要求。4.2.4 其他零件使用质量和性能不低于 45#钢的材料。4.3 尺寸 上模、下模、中板的尺寸相同,模腔到边缘的宽度35.0mm,模底厚度17.0mm。使用更高性能的材料时可以适当调整。4.4 零件 4.4.1 上模、下模和中板宜锻造并做去应力处理。4.4.
6、2 上模、下模和中板热处理硬度 28HRC32HRC T/PTSA SM0012020 3 4.4.3 成型表面应作防腐蚀或硬化处理。镀铬的成型表面,铬层厚度应为 0.01mm-0.03mm。不应有积铬、腐蚀及剥落等缺陷。4.4.4 模具表面采用喷漆处理的,漆膜应均匀。4.4.5 成型表面的内外锐角可有半径不大于 0.3mm 的圆角,如不需要圆角,应在图样上注明。4.4.6 模具表面平面度公差应符合 GB/T1184-1996 表 B1 中 7 级的规定。4.4.7 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 GB/T 1804-2000 表 1 中 m 级的规定。4.4.8 模具成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不
7、大于 Ra0.8m,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宜为 Ra1.6m,鞋模上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宜为 Ra3.2m。4.4.9 模具零件不应有裂纹、碰伤、凹痕、毛刺和锈蚀等缺陷。4.5 装配 4.5.1 模具的配合面接触面积应大于 80%,并分布均匀。4.5.2 导柱、导套与模板孔的间隙配合应符合 GB/T 1801-2009 中 H8/f7 的规定;过渡配合应符合 GB/T 1801-2009 中 H7/n6 的规定;过盈配合应符合 GB/T 1801-2009 中 H7/s6 的规定。4.5.3 模具上、下表面的平行度公差应符合 GB/T 1184-1996 表 B3 中 7 级的规定。4.5.4 导
8、柱、导套对模板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 GB/T 1184-1996 表 B3 中 7 级的规定。4.5.5 分布在模具上、下模的同一成型表面,装配后沿分型面的错位量不应大于 0.1mm。4.5.6 分型面应紧密配合,合模间隙不应大于 0.1mm。4.5.7 模具铰接件装配后,应保证滑动灵活,无卡滞现象。4.5.8 把手、铰接件等焊接部位,焊缝应打磨光滑。4.5.9 模具装配后,应加工出合模标记。5 检验方法 5.1 硬度 检验按照GB/T 230.1的规定进行。5.2 尺寸 一般尺寸采用通用量具检测。异形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宜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5.3 表面粗糙度 采用表面粗糙度比样块按目测比较
9、法检测。表面粗糙度值Ra1.6m以下时,宜采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检测。6 验收 6.1 总则 模具相关方确认产品合格后,供方开具合格证并随模交付顾客。6.2 尺寸检查 试模前相关方应按模具图样和本标准对模具进行尺寸检查。T/PTSA SM0012020 4 6.3 试模和制件检查 a)试模应严格按工艺规程,所用的设备应符合要求;b)试模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采用替代材料应经顾客同意;c)模具装机后应空载运行,确认模具活动部分动作灵活、稳定、准确、可靠;d)试模工艺稳定后,应连续提取 5 模到 10 模的制件进行检查。6.4 质量稳定性检查 模具质量稳定性检查,方法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生产不少于8h,或由相关方协商确定。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应在模具上、下模面的非工作面和其三个侧面的明显处作标记,标记内容有:号码、型号、客户。模具交付前应清理干净,所有工作面应涂覆防锈剂。出厂模具根据运输要求包装,应该防潮、防磕碰。模具应水平放置于室内,保持干燥,防锈贮存,不宜叠放。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