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9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2936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9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9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9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9篇).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精选 9 篇)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学课件的引导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小学人教版语文课件,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小学语文课件 篇 1【学习目标】1、理解课本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本,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本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

2、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时数】2 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本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本,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

3、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本,想一想问题。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本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 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2:“过了一会儿,响

4、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 4k)b、精读第 4 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

5、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本、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

6、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

7、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本,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本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共有 5 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

8、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本三、四自然段 小学语文课件 篇 2 教学目标:1、认识不 2 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 个字。认识 2 个偏旁“饣、牛”。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3、读懂课本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9、。教学重点:识字读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本,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教学思考:(一)识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1、读文前正音。2、在读文中熟悉。3、读文后通过扩词加深印象,并学习运用。(二)朗读课本:1、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探究发现的习惯。2、要有从读正确到读懂的过程。(三)写字:注重老师的范写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一)读准字音。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小老师带读。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二)读懂课本。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本读正确。2、检测:逐段读课本,指导读正确。3

10、、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本里发现什么。4、学生交流:我从课本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课间律动好妈妈(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5、比赛:看谁说得多 学习小伙伴扩词 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请个别学生说。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小学语文课件 篇 3 教学目标

11、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12、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带问题朗读课文。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

13、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提示质疑 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 2 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

14、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过渡)看似不

15、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

16、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重点研读(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

17、,适时点拔。)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

18、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

19、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20、。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 字凝成的真

21、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小学语文课件 篇 4 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

22、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指名读课文。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

23、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第二课时】一、导入谈话。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2、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全班汇报。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小学语文课件 篇 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寂寞、憔悴、肃杀、虐杀、苦心孤诣等。2、引导学

24、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1、巧设问题,理线穿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地剖析;2、研讨中注重学法指导;3、充分注重“读”的作用,通过采用多形式的读来带动理解和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2、感受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3、体会兄弟情深。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词语的积累;理解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教育理念;2、词语积累设计形似字比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造句等多种形式。3、本文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巧设一个大问题,在此大问题下派生出若干小问题,逐层剖析、研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

25、系,激发学生的研讨热情。4、研讨、剖析中贯穿学法指导。5、采用默读、朗读、研读、师生共读及背诵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促理解、带积累。6、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两个板块、八种读法。7、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一、导入课文:1、大屏幕显示风筝画面及课题、作者。2、导语:“又是一年的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同学们,看着这满天的风筝,你心情怎样?(学生可能回答“高兴”“开心”“兴奋”等)但鲁迅先生看着这满天风筝心情却和我们完全不同,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风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勾画字词和难懂语句。2、师巡视课堂,鼓励学生把不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3、处理字词:师生

26、共同解决学生板书的字词;指名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强调掌握词语:堕、寂寞、憔悴、肃杀、虐杀、苦心孤诣,补充伶仃、模样。齐读词语并建议学生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比较容易的集体讨论随机解决,有难度的、价值大的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关于风筝的那段往事)1、质疑:“我”看到风筝的感情如何呢?(惊异和悲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带着这相问题去跳读课文,在适当的位置做好勾画批注。2、同位略作讨论。3、交流:指名回答“为什么惊异”?4、指导学生用“抓主干、理枝叶”法研读句子“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

27、这天空中荡漾了。”5、明确:北京竟在这么冷的季节就放起风筝来,所以作者感到“惊异”。6、那作者为什么又会感到“悲哀”呢?7、指名回答明确:因为风筝会让作者想到自己少时对自己的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8、精读第 4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4 自然段,其他学生勾画体现“虐杀”的关键词。交流:写“我”的动词“伸”“抓”“掷”“踏”,为什么不是“折”“扔”“踩”?(表现我的愤怒和不可一世以及在兄弟面前的兄长权威。)写“我”的心理、神态的词语“满足”“愤怒”“傲然”。写小兄弟的词“惊惶”“失了色”“瑟缩”“绝望”。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虐杀”(作者将施虐者的凶神恶煞,受虐者的胆怯惶恐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8、)还有一个细节大家不要忽视就是“后来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施虐者不但残暴而且冷酷无情!9、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的心情怎样?(沉重、悲哀)“我”又是怎样做的呢?(补过,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自我解剖意识)“我”补过之后怎样?轻松了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再次出现“悲哀”,而且这次“悲哀”前面还多了一个定语“无可把握的”,这是为什么呢?10、学生带着问题研读9-12段,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同学们,你们联系一下你们自己的经历,在你挨的批评中哪些你们很快忘却,哪些你会一直耿耿于怀呢?弟弟当年受“我”的虐杀之后还会偷着做风筝吗?弟弟现在也已成年,你觉得他

29、会让他的子女们自由自在地放风筝吗?11、交流、明确:“有过这样的事吗?”说明弟弟早已忘记了当年“精神虐杀”的一幕,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因为这种宽恕并不能理解为弟弟的大度,实在是一种“说谎”的“无怨的恕”罢了。实在因为他觉得哥哥批评得是对的,所以才会很快忘却,今天的弟弟肯定不会放任他的子女自由自在的放风筝的,他也许也会如他的哥哥当年那样对他的子女进行“精神的虐杀”。这才是最可怕的!再拓展一点,当时的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精神虐杀”的悲剧正在上演呢!所以作者怎么能轻松呢?不但轻松不起来,反而更“悲哀”得“无可把握”意想不到,无法摆脱。12、小结:所以大家想想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用意何在?有没有社会意

30、义?学生回答后出示大屏幕总结:风筝优秀交设计|教案设计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四、美读课文,积累语汇(关于风筝的那些诗情)1、文体辨析:散文,但也不乏诗意。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语段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大屏幕显示:美景-故乡之春 美趣-无邪童年 美情-兄弟情深 3、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们刚才读的句子多么美好,但你发现没有在这些美句之后紧跟着的就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生生撕毁了这片美好。师生共读(生读三个美段,师读紧

31、随其后的撕毁美好的句子,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供学生体会)。四、拓展延伸:你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拿起笔来写一写。指名两位同学交流。并建议他们把这个故事这个理念讲给你的家长。五、我的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教师从三个维度的角度评价。2、大屏幕展示,老师希望学生可以获得的收获。倾听一种呐喊 感受一段真情 学会一种方法 背诵一段美文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必做题:基础训练前四题。2、选做题:比较阅读童年的风筝 小学语文课件 篇 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2、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

32、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以猫入题,引出母鸡。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1、出示词语:反抗 欺侮 凄惨 慈爱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聋子 鸡雏儿 一撮儿毛 师: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就有着浓郁的“京味”,这也是他写作的风格。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

33、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1)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3)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初读感知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态度的句子,用“”划出来。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4、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四、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1)自由读第 1-3 段,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越多越好。(2)交流讨论,教给方法:“听吧

34、,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叫声烦人,接着再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词感悟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3)放手让学生抓重点词感悟第 2、3 段。抓“欺侮、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抓“发了狂、聋子也被吵得受不了”,体会用夸张的写法写出母鸡的居功炫耀。(4)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

35、讨厌的三个方面,这叫做“总分结构”。师: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5)师:后来他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他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2、品过渡段,体会感情的转变(1)出示课件:“可是,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出示要求:加上关联词,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改变了心思。我()改变了心思,()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2)总结阅读方法:这是一个过渡段,这之前老舍先生是讨厌母鸡的,这之后又转变成了什么?在感情发生转变的时候,用上过渡段,这也是写作的方法。3、品母鸡之长,体会母爱(1)这是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居功炫

36、耀的母鸡,所以作者一向讨厌。可是,后来,作者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2)课件出示中心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学生读句,找出关键词:老舍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谁能抓住重点词来读?(3)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再去用心地读读课文的 5 至 8 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4)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深深的母爱。勇敢、负责: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

37、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慈爱、负责、辛苦:句3: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句4: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了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句5: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

38、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5)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当之无愧是一位()的母亲,一位()。(6)引导学生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中心句。(7)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8)对这样一位母亲,一位英雄,我们还讨厌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五、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老舍先生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六、体会写作方法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七、作业拓展,课外延伸 1、积累好词佳句:把文中自己欣赏的词句摘抄下来。2、推荐阅

39、读:屠格涅夫的麻雀。板书设计:16、母鸡 无病呻吟 负责 讨厌 欺软怕硬 不敢再讨厌 慈爱 敬佩(母爱)居功炫耀 勇敢 辛苦 小学语文课件 篇 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到生活中去感受美。重点难点: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3、段:第二自

40、然段,引导学生们体会拉萨天空的蓝。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3、学生们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2、充分朗读,让学生们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老师不教,先让学生们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出示 湛蓝 纯净 视线 忍心 蓝晶晶

41、 绝妙 雄伟 依山而建 圣地 窗帘 映衬 透亮 明洁 对照 3、初读体会 我的十分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交流(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板书:拉萨的天空是(湛蓝、透亮、高远)(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三、教学生们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42、。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线:右半部的斜钩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晶:是品字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们复习这种字的结构。四、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到生活中去感受美。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二、品读体会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2)品读比喻句。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

43、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什么?(3)怎样读好这句话?(4)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2)老师巡视,相机指导。(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们读句,谈体会。A、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B、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

44、“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C、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D、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3、学生们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板书: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充满魅力)4、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理解“圣地的窗帘”。窗帘里面会有什么?小学语文课件 篇 8【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劳动会给人带

45、来幸福和快乐。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准备】1、读提示:无论还是 提问: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交流读后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2、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自己读懂课文,怎么样读懂略读课文呢?默读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槐乡的孩子一件什么事?他们快乐吗?是从课文的哪里描写中体会到的?在课文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自己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讨论:收获和问题。【教学过程】一、初读讨论 分段读,汇报自己学会了什么?(字词句)

46、帮助学生归纳总结:1、字词:槐树 槐米 花苞 米粒般大小 散发 藏 宝贝 染料 耷拉 钩刀 塞着 觅食 缕缕炊烟 满载而归 磨好 石磨 2、讲什么事情: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八月秋季)(入药、做染料)(用槐米换上学的钱)(黎明,用常常的钩刀削着槐米,捡槐米)(炊烟升起,满载而归)板书:八月 黎明 换钱 削 捡 归 二、再读讨论 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你怎么体会到的?1、和槐树结伴的快乐,离不开槐树。2、用劳动挣学费的快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3、劳动中,男孩爬树,女孩捡着槐米,满载而归,飘荡着快乐的歌声。4、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三、欣赏佳句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2

47、、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 3、小槐米藏在 4、槐乡的孩子不怕热 5、女孩有的弯腰捡着有的快乐的歌声 6、月落柳梢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的描写写得欢快,轻松活泼,虽然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小学语文课件 篇 9 一、教学要求: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 个字。认识 1 个笔画“卧钩”和 2 个偏旁“走、几”。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写好“心 风”。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前置性学习:1、圈出生字,读熟生字,做成字

48、卡。2、读熟课文。3、每人一份“蔬菜园”的作业单:哪些蔬菜的名字你认识了?画画这种蔬菜,比比谁画的多。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2、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到农民伯伯的菜园去看看。(板书课题)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菜、园”。二、自主识字 1、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蔬菜?(出示文中蔬菜词语)2、问: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组内识字,并交流鼓励孩子认字识字的方法)3、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自己能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学生小组内识字)4、小组汇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识字

49、方法。5、开火车读生字。三、游戏巩固 比比谁摘菜快。(出示课件)四、拓展认识 1、你还认识哪些蔬菜?2、交流“蔬菜园”作业单。五、书写指导“卜、又、心”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注意点。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3、学生以正确姿势描红,练写 2 个。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设计游戏“拔萝卜”。指名学生上台“拔萝卜”,领读“萝卜”背后的生字词。2、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你想不想学啊?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初读儿歌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划出生字。识记短文中的六个生字:(用放大镜或探照灯),指读,齐

50、读。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3、合作讨论: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4、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5、学生做课后“画画连连”。三、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介绍它,自由准备。指名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头饰,上台自我介绍。如:我是人见人爱的黄瓜,我身穿绿衣裳,多精神啊!等等,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1、自由朗诵。2、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最佳朗读手”。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