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杂交水稻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杂交水稻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1930 年出生于北平,1953 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从 1960 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此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持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1966 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 年,袁隆平带领的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 年 231 公斤
2、、1984 年 358 公斤、1998 年 424 公斤 1996 年,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 700 公斤、800 公斤、900 公斤、1000 公斤和 1100公斤。当被问及 90 岁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
3、成为现实。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 2 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 5 亿人口。”据了解,从 1979 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 700 万公顷。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成为 8 名“共和国勋章”颁授建议人选之一。“这对我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升级为“90 后”的袁隆平笑说,未来要健康快乐超百岁,就像超级稻攻关一样,不断超越新目标。(摘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鲐背之年仍追逐“两个梦想”【材料二】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
4、 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不乏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栽培师李建武,为验证“超优千号”的适应性,把这个品种从海南三亚一路向北种到了河北邯郸,种遍了大半个中国。2013 年,李建武在羊古坳乡的试验田基地搞“Y 两优 900”杂交水稻产量攻关。这个品种的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相差较大,再加上李建武还是个“毛头小子”,农户们怎么也不肯按他说的去种。怎么办?李建武索性自己也种了一块田,与当地农民
5、搞起竞赛。收割时,他种的水稻比农户们种的亩产高出两三百公斤,农户们一下子就信服了 胡忠孝,杂交水稻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副主编。他每天早上 4 点钟起床看稿子,看到天亮就下田,是雷打不动的生活节奏。胡忠孝出生在莽山山区的农村,山区引水灌溉很不方便,经常要半夜查看水情。有一次他跟着父亲去“守水”,父亲叹息道:“要是有一种不用浇这么多水、又高产又好吃的水稻该多好。”父亲的话让他一直记到现在。在高考填志愿时,原本想学航空航天的他毅然在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本来理想是上天,没想到变成了下地。”回想起当时的选择,胡忠孝表示从来没有后悔过。如今,他正琢磨培育一种更高效、更节俭的稻种,“让
6、水稻种植不用投入那么多劳动力,也不用那么多肥料、药物,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杂交水稻中心 80 后副研究员邢俊杰,2012 年刚从国外学成归来,开始稻瘟病菌研究工作,那时候稻瘟病菌研究设施基本没有,菌株的样本也一份没有。他厚着脸皮给各地的植保站挨个打电话,收集菌株样本。如今,已经收集到各地菌株 3000 多份,这个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菌株数据库将成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有人质疑,杂交水稻研究是否更应重质而非量?“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袁隆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7、。在他的感染下,我们都愿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我们的目标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士;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要装上中国粮。”(摘编自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材料三】参考消息网 6 月 11 日报道英媒称,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种植“抗旱”水稻,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 6 月 9 日报道,中方进行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培育研发中心官员杜德乐说:“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目睹产量后,我们确定了在沙漠里能种植水稻,我们非常高兴。”报道称,耐盐碱水稻被认为能解决世界上最贫瘠土地上的食品短缺问题。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科学家培育出了每公顷产量超
8、过 7.5 吨的耐盐碱水稻,并于今年 1 月开始在阿联酋种植。报道称,很多在杂交水稻方面得到中国支持的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好对象,水稻种植计划将给非洲和东南亚某些最贫困的地区带来财富。(摘编自中东沙漠出现稻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从到湖南家江农校工作就开始试验,延续至今,虽历经波折,却从未间断。B.邢俊杰从国外学成归来时,国内的稻瘟病菌研究一片空白。他着手建设研究设施,如今的菌株数据库已经成为深入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C.理想是科学研究的动力,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等两个梦想,胡忠孝为圆父辈的期待选择
9、农学,吴俊决心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D.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研发的杂交水稻终于实现质量并行,掌握了超高产技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父亲的劝说下,胡忠孝在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放弃航空航天,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B.中国科学家的水稻种植研究成果不仅惠及中国人民,还帮助了许多国家,例如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在阿联酋开始种植。C.水稻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李建武为让农户接受新型水稻品种种植方法,与农户展开种植竞赛,邢俊杰则投入收集菌株。D.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及其赤子情怀,吸引了那些愿意奋力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年轻人加入到他的团队中来。6.中国为什么能创造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世界 22%的人口这一奇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4C 5A 6有研究的领军人物,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杂交水稻研究,进行开创性研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业部支持杂交水稻的研究与种植,将水稻种植计划走出国门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有大批科学家薪火相传,不少年轻科学家在老一辈的带领下持续开展水稻研究;有广阔的研究天地,中国科学家从的不同领域开展对水稻的研究,如杂交水稻、海水稻等等。(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