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黄金考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学黄金考点.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她)们仍能获得世界冠军?(1)运 动 员 竞 技 能 力 结 构 的 非 衡 性 特 征 是 相 对 于 运 用 统 计 方 法而 建 立 的 能 够 反 映 优 秀 运 动 员 总 体 共 同 特 征 的 竞 技 能 力 结 构 模 型 而言,每 一 名 运 动 员 个 体 竞 技 能 力 的 各 个 构 成 要 素 的 发 展 大 都 呈 不 均 衡状 态,这 种 非 衡 状 态 是 普 遍 存 在 的。(2)运 动 员 竞 技 能 力 构 成 要 素 中 某 种 素 质 或 能 力 的 缺 陷 可 由 其他 高 度 发 展 的 素
2、质 或 能 力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予 以 补 偿 和 代 偿,使 其 总 体 竞技 能 力 保 持 在 特 定 水 平 上,这 种 现 象 称 为 运 动 员 竞 技 能 力 非 衡 结 构的 补 偿 效 应。2.简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 动 成 绩 是 运 动 员 参 加 比 赛 的 结 果,是 根 据 特 定 的 评 定 行 为 对 运 动 员及 其 对 手 的 竞 技 能 力 在 比 赛 中 发 挥 状 况 的 综 合 评 定。任 何 一 个 竞 技 项目 比 赛 的 运 动 成 绩 是 都 由 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的 表 现、对 手 在 比 赛 中 的 表现 以 及 竞
3、 赛 结 果 的 评 定 行 为 三 个 方 面 因 素 所 决 定 的。(1)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的 表 现: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的 表 现 决 定 于 其 所 具 备 的 竞 技 能 力 及 在 比 赛 中 的 发挥 程 度,是 影 响 运 动 成 绩 的 内 因,是 最 根 本 和 最 重 要 的 原 因。对 于 不同 项 群 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所 表 现 的 竞 技 水 平 有 不 同 的 评 定 方 法。(2)对 手 在 比 赛 中 的 表 现: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的 胜 负 状 况 或 取 得 的 名 次,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还 受 制 于 对
4、手 在 比 赛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竞 技 水 平。尤 其 是 在 对 抗 性 竞 赛 项 目 中,同 一名 运 动 员 在 某 一 轮 的 淘 汰 赛 中 与 强 劲 的 对 手 较 量 时,如 果 他 的 对 手 比他 还 要 强 的 话,尽 管 他 能 够 表 现 出 比 以 前 几 轮 更 高 的 竞 技 水 平,也 很可 能 遭 到 失 败 而 淘 汰。(3)比 赛 结 果 的 评 定 行 了 为:竞 赛 评 定 行 为 是 影 响 运 动 员 运 动 成 绩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方 面,包 含 着 竞 赛规 则、评 定 手 段 及 裁 判 员 的 道 德 与 业 务 水 平
5、 三 个 因 素,其 中 每 一 个 因素 的 改 变,都 带 来 运 动 成 绩 的 显 著 变 化 3.简述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区别?运 动 训 练 学 是 为 了 提 示 运 动 训 练 活 动 的 规 律,指 导 各 专 项运 动 训 练 实 践,使 各 专 项 训 练 活 动 建 立 在 科 学 的 训 练 理 论 基 础之 上,努 力 提 高 训 练 的 科 学 化 水 平 的 一 门 学 科。按 其 涵 盖 的 领域,可 以 把 运 动 训 练 理 论 分 为 一 般 训 练 理 论、项 群 训 练 理 论 和专 项 训 练 理 论 三 个 层 次。一 般 训 练 学 理 论 是
6、 以 阐 明 运 动 训 练 基 本 理 论 和 训 练 过 程 中带 有 共 性 及 普 遮 性 规 律 为 目 的 的 理 论 体 系;专 项 训 练 学 是 以 研究 一 个 项 目 的 本 质 特 征、训 练 控 制 规 律 和 参 赛 行 为 为 目 的 的 理论;项 群 训 练 理 论 是 以 研 究 项 目 本 质 相 关 度 较 高 的 项 目 群 组 共性 的 规 律 为 目 的 的 理 论。在 这 三 个 层 次 的 运 动 训 练 理 论 研 究 中,已 经 形 成 了 一 个 较 为 完 整 的 体 系,其 中 一 般 训 练 学 源 于 专 项 训练 理 论,是 以
7、专 项 训 练 理 论 为 基 础,从 各 个 专 项 训 练 理 论 中 总结 出 带 有 广 泛 适 用 性 的 共 性 规 律,并 使 其 上 升 为 对 不 同 项 目 的运 动 训 练 活 动 具 有 普 遍 指 导 意 义 的 理 论。4.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渗透,人们对运动训练过程及其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现代运动训练过程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竟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运动训练调控的必要
8、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5.简述运动训练学任务?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据此,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6.简述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
9、与负荷特点?(1)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在这一阶段中,首要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及基本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初级的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并相应地发展基本运动素质。发展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上,随年龄由小至大应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及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及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顺序予以安排。(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负荷的逐步增加,会对运动员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0、。但过度的负荷,却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儿童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应该与基础阶段负荷特征保持一致,予以科学的安排。7.简述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运动员系统的多年训练活动,必须以健全的多年训练体制作为保证。(2)分段组织系统持续训练过程的实施。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如全程性多年训练依次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及高水平竞技保持阶段。(3)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
11、合。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因为重要比赛日程的安排通常与某个项目最适宣的比赛条件的出现是一致的,而且一般在上一年度即已确定 8.结合实践说明儿童力量训练原则和少儿力量训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一)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兴趣。(二)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少儿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
12、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9.简述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3)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
13、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10.简述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主要步骤?1)确定选材时机 从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和选材研究现状看,选材的主要对象是针对儿童青少年,从事专业训练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到训练效果。(2)家族调查 重点分析和判断与被选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有关联的因素,以及被选远动员可能达到的最高竞技水平,从而提高对运动员现实竞技能力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提高成才率。主要调查内容如下:形态特征、运动经历和能力、健康状况、生活环境、被选运动员生长发育史等。(3)体格检查 运动员体格检查将帮助确定被选
14、运动员的健康情况,发现是否存在身体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影响运动能力的先天性疾病等,检查重点是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常规医学检查。(4)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 这一环节在选拔儿童少年运动员过程中极为重要,主要方法有:确定发育年龄(骨龄);评价发育程度;鉴别青春期发育高潮持续时间和确定发育分型。(5)选材指标的测试 建立选材指标体系是运动员选材的关键技术环节,指标需要重点考察遗传潜力、身体条件形态和机能)和一般身体素质水平;随着儿童少年运动员接受竞技训练时间的延长,需要考察的内容在进一步强调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扩展到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指标确定后对选材指标进行测试。(6)综合评价和分析 将被选运
15、动员的测试结果对照“选材标准”来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和分析,先对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再综合评价和分析。做出最终判断,决定其是否入选。11.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环节?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 6 个基本环节。当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者对检查评定结果不满意时,还需提出调节期望,发出修正指令,并反馈给相应的环节,使运动训练过程的进行更加接近理想的状态,直至通过检查评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最终实现训练目标。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训练目标的建立也是整个运动训练
16、过程进行的目的,也是检查评定运动训练过程发展的标准。根据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所确定的训练目标以及训练的条件等因素制订的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整个运动训练的进程和实现状态转移的通路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将这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付诸实践,并对其进行检验;通过若干特定指标的测定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与训练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据以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以使运动训练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预定的目标。12.简述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
17、,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科学的选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2)选材为成功的训练准备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再好的素材
18、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13.试论述心理能力和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之间的关系?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其体能及技战术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技、战术水平,同时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反过来,体能和技能、战术能力又是心理能力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训练必须与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其
19、中也包含着技能与心理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艺”代表一个人的技能水平,“胆”是指一个人的胆量或胆识,是一种心理品质。高水平的技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又会促进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在现代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社会文明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通讯技术和信息交流的现代化及国际体育竞赛的频繁交流女运动员在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竞争日趋激烈,决定比赛胜负常常取决于临场发挥的心理稳定性。14.阐述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1)重 视 运 动 员 呼 吸 能 力 的 培 养 耐 力 训 练 中 要 十 分 注 意 呼 吸 问 题。一 般 来 讲,没 有 参
20、加 过 训 练 的 人主 要 以 加 大 呼 吸 的 频 率 来 供 给 机 体 氧 气 的 需 要,而 高 水 平 运 动 员 则 以 加大 呼 吸 的 深 度 来 改 善 对 体 内 氧 气 的 供 给。(2)加 强 意 志 品 质 的 培 养 运 动 员 的 意 志 品 质 在 耐 力 训 练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是 很 重 要 的,意 志 坚 强者 比 意 志 薄 弱 者 耐 力 表 现 好 得 多,在 耐 力 素 质 训 练 中 必 须 注 意 对 运 动 员意 志 品 质 的 培 养。(3)儿 少 耐 力 训 练 的 注 意 事 项 掌 握 儿 少 耐 力 自 然 发 展 的
21、趋 势,以 便 科 学 地 安 排 耐 力 训 练 一 般 地,女 孩 9 岁、12 岁,男 孩 10 岁、13 岁、和 16 岁 时,耐 力素 质 有 大 幅 度 提 高。儿 少 耐 力 训 练 必 须 以 有 氧 耐 力 训 练 为 主 过 早 地 进 行 无 氧 耐 力 训 练,会 严 重 地 影 响 到 他 们 的 循 环 系 统 未 来 的功 能 水 平。儿 少 血 红 蛋 白、肌 红 蛋 白 含 量 较 成 年 人 少,无 氧 代 谢 能 量 贮备 不 足,酸 中 毒 现 象 要 靠 心 血 管 系 统 补 偿 来 消 除,因 此,无 氧 代 谢 能 力的 发 展 受 到 限 制。
22、儿 少 进 行 耐 力 训 练 的 内 容 手 段 应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不 应 只 局 限 于 长 跑 的 练 习,可 选 用 活 动 性 游 戏、球 类 运 动、骑 自 行车、滑 冰、登 山 和 循 环 练 习 等。儿 少 进 行 耐 力 训 练 的 基 本 方 法 为 持 续 训 练 法 此 外,还 可 用 法 特 莱 克 式 的 变 速 跑 等。假 如 使 用 间 歇 训 练 法,应 以小 强 度 的 间 歇 法 为 主。15.简述动作要素的构成?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1)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
23、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2)动作轨迹: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线、弧线等)、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 6 个基本方向及各种旋转与环绕等)和轨迹幅度(长度、角度)。(3)动作时间: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完成动作所需的全部时间)和各个部分的操作时间(完成动作的某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4)动作速度:指在单位时间里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初速度、末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等。(5)动作力量: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
24、,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6)动作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7)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节奏的快慢等要素。16.简述技术训练的基本方法?1)直观法与语言法 直观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的训练。语言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2)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分解法是指把完整
25、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3)想象法与表象法 想象法是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质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4)减难法与加难法 减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加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17.简述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4
26、个组成部分。(1)运动员选材: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组成,“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3)竞技参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
27、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满足民众对竞技观赏的社会需求。(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简述一份年度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哪些项目与内容?训练计划的制定尽管因项、因人、因时而异,任何一份训练计划都必须包括应有的基本内容,一般年度训练计划应该包括以下项目和内容:(1)上一年度比赛成绩及本年度参赛指标;(2)上一年度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3)实现参赛目标的可行性分析;(4)实现参赛指标需解
28、决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5)上一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指标;(6)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分及各项计划内容要点;(7)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8)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安排。19.试述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阶段与创新途径?(1)发展阶段 从现代训练方法的形成实践可以看出,现代训练方法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完整、由局部到综合的过程,基本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简单练习手段阶段(19 世纪20 世纪初):这一阶段,由于竞技体育水平比较低,运动训练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非正规的过程。单一训练法阶段(20 世纪初20 世纪 50 年代):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各种
29、简单练习手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各种练习手段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较为完整的单一训练法。综合训练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末):这一阶段,人们将已经形成单一训练法,通过一种复杂的组合方式,组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放大效益的综合训练法。模型化训练法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今):20 世纪 60 年代末,世界上首次设计并使用模式训练法取得成功的是苏联短跑运动员,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也提出了程序教学法,在心理训练中提出了心理模拟训练法,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新的训练体系。(2)创新途径 从专项训练实践中创新;在不同层次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a.从专项训练理论自身的推
30、演而来 b.从一般训练学理论演绎而来 c.由项群训练理论演绎而来 从其他运动项目移植并创新;受多学科指导的启示而创新。20.简述赛期训练周的主要任务及常采用的训练方法?(1)主要任务 比赛周的训练直接为完成比赛、争取好成绩服务,核心要点在于培养最佳竞技状态并成功参赛。具体组织过程中,在前期竞技能力发展与状态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进一步整合能力结构,在比赛日达到竞技状态的高峰,通过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实现竞技制胜取优的参赛目标。(2)负荷安排特点 比赛周的训练负荷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训练量要严格控制。要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关键在于竞技能力的各个要素同时达到理想水平。由于不同竞技子能力在大负荷
31、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就需要通过错落有序的训练内容安排,保证各个方面的子能力在比赛时间同时出现高峰状态。在比赛周的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恢复的时间不同,可以把高强度的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高强度专项训练等安排在赛前3-5天中,把有氧代谢训练等中低强度的一般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以求得在比赛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要素都处于最佳的水平,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21.简述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运动员超常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心理技能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他们也是通过经验,更重要的还是像他们获得体能及技能、战术能力一样通过系统训练和个人的艰苦努力而形成的。心理训练与
32、体能训练及技能、战术训练一样,自身也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心理训练是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心理准备作为其主要目的和任务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基础心理训练,亦称一般心理训练,旨在发展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专项心理素质掌握各种心理技能等;其二为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亦称专门心理训练,旨在为某个具体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包括赛前心理动员、赛后心理调整,以及针对某些心理障碍进行的埋训练等。这两大部分各自又包括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2.运动员状态的诊断包含哪些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 作为对运动员在一个新的训练过程的起始状态中运动
33、成绩的诊断,应该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的参赛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既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也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在最重要的比赛中,运动成绩是最重要的,但平均水平则可客观地、全面地反映运动员上一个训练过程的比赛结果。(2)竞技能力诊断 对不同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诊断时,必须考虑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的作用各有不同,因此,在诊断中要首先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予以科学的诊断,并作为其竞技能力总体诊断的主要依据。(3)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
34、绩以及竞技能力的变化,都与其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质与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负荷的量可以通过练习次数(整个练习的次数或某个练习重复的次数),或训练时间,或练习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的强度可以通过练习速度、单次负荷重量、练习密度以及难度表现出来。负荷强度的指标可以通过速度、难度、负重量或密度来反映,更多的是以完成一定强度要求的负荷的数量来反映负荷强度的情况。23.双子模型”是指什么?请简述?双子模型是指“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1)木桶理论“木桶模型”理论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及其要素的描绘,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不同项目、不同个体或群体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定性地分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具有
35、重要的意义。“木桶模型”过分专注于竞技能力构成中劣势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忽视了运动员特长,也没够准确地解释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动态的、可迁移的互动关系。(2)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与“积木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可用“积木模型”予以表述。“积木模型”用代表不同竞技子能力的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堆成一个大积木,代表运动员综合的竞技能力。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可做个别的调换,而大积木的体积,即综
36、合竞技能力的水平保持不变。“积木模型”突出了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补偿,为竞技能力中“特长”的获得或加强奠定了理论基础。(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木桶模型”清晰地勾勒了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指出了竞技能力相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重视短板对系统的影响。“积木模型”则不仅揭示了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同时注释了特长因子对弱势因子的补偿作用。“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组合而成的即强调竞技能力各因素的整体性、整合性,又注重各因素的“互补性”的“复合”结构模型称之为“双子模型”。“双子模型”将“短板”制约与各因素间的相互支持予以综合,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竞技能力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与补偿效
37、能。24.什么是竞技能力,它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2)运动员技能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3)战术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比赛战术的能力,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及知识能力,在规则允
38、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三个部分。(4)运动员心理能力包括其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训练动机、心理控制、竞技意志诸方面,是所有项目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和参加专项竞技必要的自身精神条件。(5)运动员知识能力包括其对科学知识,特别是专项竞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于提高训练效益、取得竞技胜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水平竞技活动中常常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25.论述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
39、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尤其是在对抗性的
40、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26.简述中时间重复训练法在体能类项群中的应用特点?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适用于比赛成绩为 30 秒2 分钟的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的技术和素质的训练,对该类项群的训练还应辅以短、长时间的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
41、时间应较长,通常为30 秒2 分钟;练习时,负荷时间可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可略长于主项比赛距离;负荷强度应较大(负荷心率应在 180 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现负相关性;单练习动作的各个环节或组合技术的基本结构应前后稳定;能量代谢主要由糖酵解供能系统完成;间歇时间应当充分。间歇方式应采用慢跑深呼吸以及按摩放松方式进行,以便能尽快清除体内乳酸。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以及糖酵解供能为主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中各种技术衔接与关联的熟练性规范性、稳定性以及机体的耐乳酸能力。27.如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贯彻有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
42、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效控制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训练计划,应该紧紧围绕着实现预先确立的目标,有机地组织训练过程的实施。(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通过多种多样的诊断方式,采集大量训练信息,从中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效应及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变化,从而及时作出决策,对训练过程的不同环节发出修正指令,使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员的现实状态相适应,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由于人类机体的复杂变化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预先制定的训练计划与运动员的状态不符的情况是时
43、有发生的,这时,则需要对原定的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28.简述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2)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通常需要相应地加大负荷的量度,但这一变化必须循序渐进地实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有四种基
44、本形式即: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3)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负荷量度的增加会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而且越接近运动员承受能力的极限,效果就越明显,于是许多教练员和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这一负荷量度的极限。人们对负荷极限的认识还不具备完全把握的时候,通常应注意留有余地,以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4)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为了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把握不同时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状况,以便准确地判断负荷的适宜度及恢复程度,从而决定训练中应取的相应对策,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选取可靠的指标,在恰当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进行准确的诊断。(5)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现代运动训练中,越来越重视负荷与
45、恢复的协同效应,在计划负荷的同时考虑负荷后的恢复问题。29.简述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的基本形式?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1)直线式 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这种方式中负荷强度的动态变化通常不明显。负荷的上升主要是基于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及重量的不断增加。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2)阶梯式 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保持一周的时间。若以日为单位,负荷呈阶梯式上升,若以周为单位,负荷则表现出斜线上升的趋势。这种增加负荷的方式,对优秀运动员、等级运动员及初学者都适用。(3)波浪式 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负荷。但长
46、时间保持高的负荷,机体又得不到休息,往往容易导致过度负荷。因此,负荷的增加需要有起有伏。每次负荷下降可比前一阶段的最高负荷稍低,然后再提高到新的水平。这种增加负荷的方式对优秀运动员、等级运动员及初学者都适用。(4)跳跃式 训练负荷按跳跃式增加。这种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可采用。跳跃式增加负荷有利于运动员打破机体不同系统之间旧的牢固联系,促使其在新的水平上建立新的联系,求得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产生突破性的提高。30.简述适时恢复原则?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1)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人体机能
47、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中掌握好关键性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练到什么时候该“歇”,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必须要准确地予以把握,才能保证训练的成功。(2)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准确判别疲劳程度 准确判别疲劳程度,是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运动员疲劳程度的判别,通常是根据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心理测试方法来进行的。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常用手段有训练学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
48、恢复手段。31.如何准确判别疲劳程度?准确判别疲劳程度,是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运动员疲劳程度的判别,通常是根据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心理测试方法来进行的。(1)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有效的简单判别方法。运动员在疲劳时,会感到肌肉僵硬、局部酸疼、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胸部发闷、力不从心。在恢复过程中,上述疲劳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自我感觉新的活力又重新滋生,继续训练的愿望逐渐加强。(2)外部观察。外部观察是教练员常用的判别运动员负荷情况的方法。在训练中,运动员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眼神无光、连打呵欠、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动作无力、失调、错误增多、技术规格下降等现象,可初步判定疲劳已产生并加深到一定程
49、度。当上述现象完全消失,特别是动作准确性、稳定性及平衡能力有了明显改变与加强,就说明机体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恢复了。(3)生理测试。可采用呼吸肌耐力测试、体位血压反射测试、皮肤空间阈测试、肌张力测试、心电测试、脑电测试和视觉闪光临界频率阈限测定等。(4)心理测试。如采用 RPE 自我疲劳感觉表、RP 自我恢复感觉表等。32.请简述如何保证训练的系统性?(1)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我国目前现行的是三级训练体制,包括中、小学课外训练,业余体校和竞技运动学校的训练以及优秀运动队的训练这样三个层次,各自担负着多年训练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运动员只有具有强烈的训
50、练动机,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坚持多年系统训练,从而攀登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正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的基本设计。科学制定的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取得理想训练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现代运动训练活动不再仅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双边活动,运动员的学习、职业、经济收人、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状况,都对他的训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也必然会给训练活动以有力的支持。(2)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如全程性多年训练依次分为基础训练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