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3 银行经济论文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 摘要: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及其结构调整与趋势演变。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三化”与“三农”关系如何,县域银行服务趋势怎样,本文提出相关看法。关键词:“三化”“三农”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的“三化”趋势及其关系 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三化”是认准社会发展趋势,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现今阶段的本质与特征,明确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三化”需要改革和调整相应的经济、社会、产业
2、等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及银行业务监管政策。服务“三化”考验各方决策力、执行力,考验银行业的业务创新与防范风险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明确“三化”,这是承认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并向后工业化前进,以推进我国社会的这种转型。采集、渔猎业为基础的农林牧副渔业及采掘业,构成了第一产业。手工业出现直至工业与农业的分工,经过产业革命,构成为第二产业。与工业化需求相适应而出现各式各样的公共与劳务服务,构成今天的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众多人口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产业工人和服务行业大军,由此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
3、得亘古未有的成功,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经济内在结构深刻变革,2/13 社会明显转型,这种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科学政策推进休戚相关,银行业在发挥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可取得持续发展。工业化注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通过长期的传统农业发展与产业准备,工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经济发展就处于工业化阶段。与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相适应的是居民的日益社会化,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城镇化,以及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及社会化服务。作为我国传统主导产业的农牧业,因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农业也出现了现代经营。随着农产品的市场化需求提升,农业生产
4、与经营也日益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运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流程,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使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免疫、保鲜、销售配套,进行流水线作业,有条件促使现代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经营,它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和谐进步。二、“三化”趋势与“三农”格局调整“三化”实施与发展过程,也是城乡统筹下调整“三农”政策过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在城乡统筹下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其格局趋势如下:(一)“三化”中的传统农民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文明的主体是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为社会的核心职业,土地为
5、财富之父,农民为财富之母,农民是劳动的绝对主力,农民是农业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承继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3/13 业的现代化,这一群体必然持续分化,传统农民中必有部分逐步分离,职业与身份演变为产业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现代农业的经营者。部分农民必然随着工业化进程,被迫或主动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我国土地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这种趋势推进了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分散居住于乡村、院落的农村居民,摆脱土地的约束而集中于城镇,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分享现代社区的专业化服务。依然固守农牧业的农民,相当部分成为了养殖、种
6、植专业大户或重点户,也有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开展新型专业合作,探索农业的专业化与现代化经营。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一群体仍将继续分离。继续从事传统农牧业的劳动者必然下降,逐步维持在社会就业与收益的某种均衡程度。最近 30 年,我国农民大体每年下降了 0.9 个百分点,未来的比例还会降低,预计30 年后我国农民不会超过劳动力总和的 20%。(二)“三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更有可能 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农牧业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经营、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其占 GDP 的比重随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必然会逐步下降。我国传统的农业主要是吃饭农业、分散农业和低效农业。
7、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效率将逐步提高,但仍会逊于工业化进程。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央明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将工业的部分积累用于反哺农业,并对农业及涉农项目实施退税及各项补贴,支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4/13 进步。相应地工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运用于农业,农业的高科技、产业化、商品化更有保障而逐步成为现实。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整理与经营权的逐步流转和集中有了条件,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更有可能。农村新型社区的民居、公共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建设,自然推进乡村规划与新集镇建设。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能够相互作用并发展,城镇可以通过集市、
8、互联网联结为统一市场体系的有机部分,农业因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及其消费增多更容易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也更容易实施,农业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三)“三化”推进农村的全方位变革与社会的转型 经济发展的“三化”趋势,必然是农村地区的工业推进,进而带动城镇化、城市化。工业化也必然牵引和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部分农村地区逐步地变成为城镇、城市之后,真正的农村地区范围缩小。农村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会更为高效,农产品更容易商品化。因整个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分治格局自然逐步弱化,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会逐步构建,城乡统筹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也更有可能且成为
9、必然。因城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整个国家自然实现社会转型,由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而为工业大国、进而步入现代国家行列。城乡分治出现的“三农”银行业服务的差异,必然会因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的健全及城镇化推进、农村银行服务需求者素质提升而日益便捷。三、经济发展“三化”与银行业机构的发展取向 5/13 在中央明确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后,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优化配置资源核心环节的银行业,应当在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创新服务等环节,适应经济发展“三化”新需求。银行信贷投入及其服务效能,成为推进“三化”的最重要资源。没有银行优化组合增量信贷资产,没有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方法,现行经
10、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均不可能得到有效调整,“三化”进展将受到抑制,银行的商业可持续经营也将受到影响。(一)银行业能否认识并确立服务“三化”的工作思路 我国银行业主要围绕自身的行业规则,确定业务思路与服务内容,突出以“存款立行”,即使是“服务三农”宗旨也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提出的要求。商业银行重点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企业、项目或个人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金短缺,有限度地办理中长期信贷服务。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信贷也主要在政策性、基础性建设项目。银行业对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一直在努力,只是更多地是从自身业务规则、服务流程、信贷模式上做文章,而未能专门针对“三化”提出系列服务与重大创
11、新。银行业应清楚“三化”本质上是针对“三农”而提出的,是在城乡统筹前提下指出“三农”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任务。银行业认同并支持和促进“三农”向“三化”的转换与调整,当为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的前提,当为银行业服务“三化”并以此创新的前提,这应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体现。正确认识银行服务“三农”与支持“三化”的关系,科学合理设计针对“三农”并与“三化”相匹配的业务,发挥银行业对“三化”的推进6/13 力和影响力,保障银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银行业调整不适应“三化”趋势的服务口号,完善与“三化”对称的信贷政策,把支持和推进“三化”是服务“三农”宗旨的延伸与深化。调整那些容易引起产生歧义且不利于“
12、三化”推进的老概念,弄清“三农”新的内涵,将服务“三农”的宗旨明确界定于某类特定的银行业机构,并确立服务“三化”的宗旨。开创县域银行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业务可持续、赢利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最终实现商业可持续。(二)确立银行推进工业化的科学思维与方法 推进工业化,其本质是推进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我国社会转型,从而推进现代化。现代银行与现代工业的结合,方可做实实体经济,扼制虚拟资产价格,提升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确保银行业的持续赢利。银行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应力求推进“实业发展”,推进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基础建设,服务创业、便捷招商引资及公共设施建设。各方将支持工业发展作为扩
13、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安置转移农民、转换农副产品的基础性工作。银行业需提供工业化所需的部分中长期资金,便利工业化的推进。除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也应在其总的信贷资产中,科学配置短期性、中期性、长期性的资产组合,引导银行业机构对客户提供资产信托、委托、金融租赁、代理、票据等利于工业化发展的中介服务。不能把银行支持工业化发展简单地理解为“脱农、去农、离农”,而需要从创造就业机会、安置转移农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支持社会转型的角度,肯定银行服务对于工业化的意义和作用,并逐步使之正常化、均衡化,保持持7/13 续性。(三)确立银行推进城镇化的业务创新模式与大体分工 城镇化建设是项基础性、长期性、综
14、合性的任务,投入资金多、期限长而社会效果好。对于全国性、区域性、社区性等不同规模与不同功能的银行业机构,需要设计不同的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明确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功能,对不同的银行在介入城镇化建设方面作出科学制度安排,避免同向操作形成恶性循环,酿成巨大风险。需确立将支持城镇化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民生产与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重要理念,将促进城镇化与构建和谐城乡、建设统一市场、繁荣生产与生活、降低社会总成本的重要举措。银行业机构支持城镇化不宜有“小牛拉大车”的主张和模式,也不得有盲目的、非理性的信贷资产组合方式。需要明确银行业机构在界入城镇化的原则和审慎监管比例,明确其社会功能与基本分工,
15、办出银行的特色,发挥出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四)引导银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服务途径与实现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影响甚至决定银行业服务的路径与方法。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涉农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户、重点户,这始终是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银行债权的关键。支持和服务土地的流转与整理、农业产业规划与农业科技推广与运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及市场体系建设,正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推进土地、山林、水塘等涉及农林牧副渔业的资源的适当集中与优化配置,银行业机构也有作为。对农业现代化8/13 的银行信贷支持,还包括化肥、种子、防疫、科研、教育、培训、集市与农产品贮备、运输及销售等环
16、节的支持。在这方面,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均应有重大作为。在银行信贷支持涉农企业、重点户、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财政转移支付、贴息及税收、土地、工商等部门的组合扶持,特别是贷款贴息与政策性保障机制建立、引导信贷资金理性投入,更加能够推动农业的产业化。支持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尊重每一家县域银行业的自主行为,辅助以配套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同时开发信贷、信托、委托、代理收付、金融租赁、汇兑与结算等业务,对于农业现代化链条的企业及重点户、专业户予以追踪或全过程金融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化解信用、市场、流动等风险。四、提倡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三化”金融服务有成本,有风险,也最能充分体现
17、市场经济规则。损已益人、损害共同规则而惠及少部分人,不属于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范围,不符合商业金融的市场原则。明为优惠、实为侵蚀某个方面的利益、难以商业可持续的服务,不是普惠金融服务。所谓普惠金融服务,当为金融供求双方依据权责对称、平等协商、双方自愿、风险可控的原则,遵循规则统一、服务公开、流程清晰、定价公平的机制,促成效率为先、普遍受益、互赢共利和商业持续的业务协作与往来,以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于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化”,我们有以下观点:(一)提倡农村银行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三化”联动,服务“三9/13 化”就是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三化”目的是在城乡统筹下推
18、进“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针对的主体是农业、农民、农村,方法和途径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三化”,不如说是促进“三农”的“三化”,对“三化”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实际上是针对“三农”的普惠金融服务。提出“三农”问题得人心,已经达成社会公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是终极问题所在,“三化”正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银行业确立服务“三化”这个理念,能够引导其通过优化组合银行业资源,围绕“三农”而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业务创新,提供规则公开、流程清晰、服务透明、定价公平、面向大众和中小企业的现代银行业服务,重点是普惠信贷服务。对涉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关利益主体
19、,银行业机构均宜开展公开、公平的业务磋商与合作,寻求供求相称、风险可控、定价公平、期限合理、操作透明、权责对称的持续信贷服务或银行办理各种代理业务服务。(二)应明确银行业对“三化”的普惠金融服务规则与条件 银行业机构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容易形成业务同质化和无序竞争,在统一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出现信贷同步与同向操作,容易酿成政策性及策略性风险。监管部门可明确标准、区分属性、审慎监管,提出有针对性的配套业务监管政策与持续分类标准,有序引导银行业机构分别服务“三化”。将商业性银行依据其资产实力区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社区性银行,按照审慎监管及综合分类标准,明确不同规模10/13 的银行对工业化、城镇化、农
20、业现代化的长期、中期及短期信贷资产组合比例。规定自营或代理、主办或参与“三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如:全国性、区域性的二级以上商业银行,其信贷资产组合中,十年期以下、二年期以上的贷款可以控制在 25%以内,其二年期以下贷款不低于 75%;全国性、区域性三级以上的商业银行,五年期以下、二年期以上的贷款控制在 15%,其二年期以下贷款不低于 85%;三级以下的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超过二年期的信用贷款,其抵押、质押的中长期贷款,也不得超过二年,且比例控制在 10%以内。所有银行业机构均可以代理其他银行在其服务区域内的“三化”业务。银行同业律机构、监管部门应支持和鼓励针对“三化”的系列信贷品种创新,探索相关
21、的金融服务模式。符合监管要求的银行机构,依据工业化及相关的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工商企业、职业培训、基础设施等资金需求,分别设计长、中、短期和临时性的信贷业务等业务服务,通过银行业自营服务、代理服务及银团合作,推进有利于农村地区资源整合、基础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市场体系建设、农民安置转移等工作。依据城镇化的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居住及公共环境的建设,合理配置银行信贷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创新与服务。依据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扶持政策,配套以有效银行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项目建设与生产能力的形成。(三)银行普惠“三化”服务难点在农村居民就业、农业规模经营、中小企业 工业化、城镇化的银行信贷服务可能影响银行
22、的资产组合期限及11/13 方式,主要是大额、中长期信贷需求。涉及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居民就地或异地安置转移就业、发展中小企业或私营个体经济,则是真正意义的“普惠”银行业服务。其特征主要是涉及对象多、覆盖面广、单体资金需求少、个体差异性大、针对性服务更强、单户服务成本高而收益小、总体抗御非系统的风险能力弱。对银行普惠服务“三农”和小企业的措施应是:流程清晰、操作简洁、定价合理、服务灵活、显现特色、避免歧视、普遍覆盖、政策扶持。银行应针对“三农”及中小企业的临时性、季节性、年度性的流动资金等需求宜提供相称的业务组合与服务,体现服务无歧视、广覆盖、定价公平、规则统一、流程服务。银行在在引导和支持农民就
23、业培训与转型方面、引导其创业、便利其在城镇购买新居、充分运用农牧业科技、发展新型专业合作组织、购置下乡家电及农用汽车等方面,应大胆探索自营及代理业务。运用信贷杠杆,引导和支持农户承包土地、山林、堰塘等使用权流转,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户变革,引导和支持农民走出乡村、迁居城镇,成为产业工人或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农业现代化项目及其出现的龙头企业、重点户、专业户,切实组合好产业政策、产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保险和保障政策等,配套以全方位的信贷支持。对政策性扶持的“三农”项目,可以运用商业银行手段开展封闭性服务,充分运用信贷、结算、汇兑业务工具及杠杆,认真代理或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其早日
24、建成生效。(四)普惠金融服务“三化”应尊重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坚持可持续发展 12/13 我国特殊的国情,往往容易出现同化及同向行为,引发系列共震现象。金融服务“三化”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共震现象。遵循“三化”规律,尊重经营自主权,明确银行服务“三化”的基本规则,科学界定党政、银行、贷款人及中介机构的职责、义务与权力,突出“党政搭台搞好服务、市场运作风险自担、银行自主审慎操作”,确保各方参与“三化”的商业可持续。对于支持服务“三化”事业,应大体以县域为单位,统一规划、明确责任、自主实施、平等合作、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科学发展。银行对列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规划的项目,充分自主论证与审查,依据银
25、行的信贷条件和原则,考虑政府的扶持政策与潜在的风险,平等地与项目主体或企业、重点户、专业户进行业务谈判,按照信贷的流程、方法与市场利率,实施规范化运作,推广主办银行制。银行自主确定“三化”的业务办法,自主提出信贷条件与标准,自主开发配套的产品及服务,自主地在开展项目论证与取舍,自主地为客户、项目提出业务需求与供给,最终确定支持甚至合作者。不能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搞超经济强制。党政的配套扶持政策,由银行自主地去响应和实施,确保党委和政府与多家银行商谈、磋商,通过市场化运作,寻求好的银行支持和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项目。在支持和促进“三化”过程,明确党政、银行和业主的权利与义务,谁
26、作决策、谁承担责任,谁分享权益,谁承担风险。确保权责利匹配,避免风险责任悬置。(五)构建“三化”普惠银行服务的政策环境,避免累积风险“三化”是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存在于我国城乡统筹全过程,13/13 需要持续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并使之配套。针对银行机构,应确定科学的宗旨、明确的战略、审慎的条件、理性的服务、持续的创新。相应需配套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并使之联动,既降低银行机构的服务成本与风险,也确保“三化”的持续推进实施。中央、省、市、县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分别出台相应的金融组合与扶持政策,引向和激励银行业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自主地参与和支持“三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最终在城乡统筹下推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同时确保银行业商业可持续。总之,银行业机构高举服务“三农”旗帜,审慎参与、大胆创新推进“三化”,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正确处理服务“三化”与“三农”的关系,持续审慎注意两者衔接,相信能够走出新的天地,为服务城乡统筹做出新贡献。温馨提示-专业文档供参考,请仔细阅读后下载,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