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14 页 部编版 202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 9 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共计 20 分,)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 呼尔而与之_ (2)所欲有甚于生者_ 万钟于我何加焉_(3)二者不可得兼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故患有所不辟也 _同_ 释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同_ 释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同_
2、释_ _同_ 释_(4)乡为身死而不受 _同_ 释_ 4.按要求默写填空。(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试卷第 2 页,总 14 页 5.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1)乞人不屑也_(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3)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 (4)所欲有甚于生者_。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 50 分,)6.(13 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万钟则不辩
3、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万钟于我何加焉_ 是亦不可以已乎_ 然则何时而乐耶_ 微斯人,吾谁与归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乡为身死而
4、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_,【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_;【甲】【乙】两段都运用了_的表现手法。试卷第 3 页,总 14 页(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不超过 50 字)7.(13 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5、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
6、,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注】旃:通“毡”。北海:当时匈奴北境。羝:公羊。常惠:苏武部下。去:j,收藏。旄:毛。弋射:狩猎。檠:矫正。服匿:盛酒酪的容器。(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故不为苟得也/匈奴以为神 B.鱼,我所欲也/单于益欲降之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牧羝 D.所恶莫甚于死者/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试卷第 4 页,总 14 页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4)【甲】文中孟子的主要观点是“_”,苏武是
7、如何用行动践行着孟子的这一思想的?8.(12 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8、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动词,增加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恩、感激 D.故患有所不辟 患:祸患,灾难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先前、从前(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3)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一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试卷第 5 页,总 14 页 9.(12 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10、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B.是义贵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 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予观夫巴陵胜状 (2)完成下面的填空。【乙】文选自墨子贵义,请指出【甲】文出处_。【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请指出,并指明其意义
11、。“_”同“_”意义: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万事莫贵于义也。(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那么【甲】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5)【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万事莫贵于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试卷第 6 页,总 14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 202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 11 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共计 20 分)1.【答案】dn,g
12、ng,f,c,xi【考点】注音 鱼我所欲也(孟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箪”应读作“dn”;“羹”应读作“gng”;“弗”应读作“f”;“蹴”应读作“c”;“屑”应读作“xi”。2.【答案】(1)同“欤”,语气词,动词,给(2)比,对(3)获得,同“德”,感恩、感激【考点】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鱼我所欲也(孟子)试卷第 7 页,总 14 页【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 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同“德”,感恩
13、、感激。所以 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者不可得兼”的“得”现代汉语中也有“获得”的意思;而“与”与“于”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 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答案】(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4)乡,向,先前、从前【考点】文言实词 鱼我所欲也(孟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如此题中“乡”与“向”的为同音通假,“辩”与“辨”为形声字通假,平时注意 积累。4.【答案】(1)
1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一箪食,一豆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试卷第 8 页,总 14 页(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鱼我所欲也(孟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 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 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美”“蹴”等字词的书写。5.【答案】不屑一顾 为非作歹 患难与共 欺人太甚【考点】文言实词 鱼我所欲
15、也(孟子)【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答案:(1)不屑一顾(2)为非作歹(3)患难与共(4)欺人太甚 试卷第 9 页,总 14 页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 50 分)6.【答案】(1)益处,停止,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没有(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3)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16、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4)示例: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考点】岳阳楼记(范仲淹)鱼我所欲也(孟子)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色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句意: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加:益处。句意: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
17、句意: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2)乡:同“向”,先前,从前。得:同“德”,感恩、感激。试卷第 10 页,总 14 页 互文的手法。以:因为。(3)根据【甲】文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根据【乙】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古仁人
18、之心”具体体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文中都用到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甲】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行为进行对比;【乙】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将天阴、天晴时登楼者的不同心情进行对比。(4)“许多可歌泣的事迹”可以是符合孟子思想“舍生取义”的,如文天祥、岳飞、刘胡兰、董存瑞等,也可以是符合范仲淹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如海瑞、包拯、孔繁森、焦裕禄
19、、杨善洲等。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注意不超过 50 字。7.【答案】B(2)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他的吃的喝的。(3)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4)舍生取义,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坚决不投降,忠于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考点】一词多义 文言文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解析】【乙文参考译文】试卷第 11 页,总 14 页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告诉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他的吃的喝
20、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成神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容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解答】(
21、1)A 项,为,做/作为,当作;B 项,欲,想要/想要;C 项,使,与“如”连用,作为一个词,表示假设,如果,假使/让;D 项,所,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涉及的对象/地方。故选 B。(2)由是:从这里,从此,因此。这里指“采用某种手段”。辟:同“避”,躲避。幽:囚禁。置:放。绝:断绝。(3)“仗汉节牧羊”和“卧起操持”是同一主语的两个行为,主语都为“苏武”,应在二者中间断开,“节旄尽落”的主语是“节旄”,与上句主语不同,应在“节旄”前断开。故正确断句为: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4)通过【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中孟子的主要观
22、点是“舍生取义”,而【乙】文中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绝不屈服,从“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知,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坚决不向匈奴投降,忠于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苏武正是用这些行动来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8.【答案】A(2)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示例: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考点】试卷第 12
23、 页,总 14 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 项,句意: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加:名词,益处,好处。(2)是心:这种心。丧:丧失。(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即可。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都是“义”的表现,但要把“义”和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江湖义气区别开。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例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简要叙述即可。9.【答案】B(2)
24、孟子告子上,辟,避,躲避(3)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种心。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4)比喻论证,类比推理,由舍鱼而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5)“义”是正义和道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它提醒我们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名利而丢掉人格、尊严,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不能见利忘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试卷第 13 页,总 14 页 一词多义 通假字 文学常识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
25、哲理或思想【解析】【乙文参考译文】墨子说:“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原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愿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愿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愿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解答】(1)A 项,连词,所以,因此/名词,缘故,原因。B 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C 项,动词,讨厌,憎恨/名词,坏事。D 项,动词,给/代词
26、,我。故选 B。(2)【甲】文选自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通假字:“辟”同“避”,躲避。(3)独:只是。是心:这种心。万事:任何事。贵:重要。(4)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自然地提出了自己“舍生取义”的主张。(5)【乙】文中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甲】文说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生命与大义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大义。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两文文中的“义”不仅是“礼义”也是正义,在当今社会还可理解为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坚守“义”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任何时候,我们试卷第 14 页,总 14 页 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