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虹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6 页 姜虹: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职人才培养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 临夏 731100 摘 要:AI 的诞生与普及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目前,高职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深入研究 AI 时代职教人才的培养,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立足于高等职业院校,对 AI 赋能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培养出更多更好、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高职
2、教育;人才培养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Jiang Hong Lan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ansu province Lanzhou city 730101 Abstract:The birth and popularization of AI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however
3、,talents are the ba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t pres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ccupies half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o,further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AI days,timely adjusting the program of talent cultivation,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4、ment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these a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cluding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progress.And thats why this paper focuses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
5、ducation under the AI empowerment.It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ts objective is to cultivate more and better qualified social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with both social-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competent.
6、Key wa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empower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一、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力,而且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地影响。前三次的技术革命使人们分别经历了蒸汽时 第 2 页 共 6 页 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亲身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优越性,而人工智能的到来也必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颠覆,它会不断地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融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目前,人工智能在国外的发展远超国内。根据专业数据分析平台
7、 Venture Scanner的统计,截止 2016 年初,全球已经注册成立 957 家人工智能公司,所占比例超过了50%;而根据 CNBC2017 年 3 月份发布的数据,从现有掌握专利数量的情况来看,美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当中也是遥遥领先1。就国内而言,在 2006 年的国家“十一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中,人工智能曾以计算科学的分支学科而被提及;经过 10 年的发展,在 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3中,人工智能又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被列入专项规划,并在 2017 年制定下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4,指出我国当前发展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国在
8、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以专栏的形式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从而体现了我国对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二、人工智能的概念及未来发展(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 AI。)一词最初是在 1956 年 Dartmouth学会上提出来的,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与基因工程和纳米科学一并被认为是21 世纪三大尖端技术。AI 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
9、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5。AI 虽然不是人的智能,但它能像人那样去思考,也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其研究范围可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如果说 1956 年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 AI 时代的到来6,那么,70 年代中期Feigenbaum知识工程概念的提出,则表明 AI 已开始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目前可以说是 AI 的第三个发展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机关系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同时,AI 的研究领域也随之发
10、生了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智能接口,数据挖掘和主体及多系统主体方面。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和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共同驱动下,AI 的发展呈现出跨 第 3 页 共 6 页 界交融,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成为 AI 发展的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性片化硬件化平台化更加明显7,因此,未来 AI 可能在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8。三、教育中的人工智能 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教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11、education,简称 AIED。)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业内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界定范围不清晰,但本质上是指 AI 对教育工作的替代和辅助,将教师和学生从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和不公平的问题9。换言之,就是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应用。那么,是什么促使了 AIED 的发展呢?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在教育财政投入与教育科技政策方面双管齐下,为 AIED 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在线课程的用户
12、规模和网名使用率大幅上升,尤其是 AI 在教育领域的的产品已多达 10 余种;从消费水平来看,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而且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支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日益重视;以上这些都是驱动 AIED 快速发展的原动力。2018 年 4 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对高校AI 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到 2030 年,高校将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作为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应该在国家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今天,主动担负起应用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
13、任,并结合当前产业发实际,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布局,科学谋划,积极创造条件兴办一些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专业”。也正是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当前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立足于高职院校,对 AI 赋能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职教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培养出更多更好、德才兼备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人工智能时代的职教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驱动,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此外,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具有普适性、迁移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主动结合学生的
14、 第 4 页 共 6 页 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10。(一)对准区域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的高等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具有明确就业取向的教育体系,其最终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能满足需求的人才培养服务。据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背景调研,立足当地重点行业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下面以智能制造业为例做一具体分析,在中国制造 202511中要求,大
15、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制造业。从专业领域来看,十大高端制造业所对应的专业大类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很明显,智能制造必将对专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将带动产业岗位、技术、工艺及管理等要素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将对职业岗位的方式、内容、方法以及工具带来质的变化,表现在专业岗位的服务面向上,将由普通机械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等岗位向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的相应岗位提升1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加强对 AI 赋能下的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AI 领域校企合作的力度,按照最新高职教育专业目
16、录增设前沿和紧缺专业,提升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构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教学体系 AI 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专业范围,至少应该有 3-4 个较大的专业方向,因为 AI 是一个领域,它不是简单的一个专业,AI 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多个相关专业去支撑,这些专业可以形成一个 AI 类专业群,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功底深厚的专业人才。如果单从课程设置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考虑诸如机器学习和知识表示与处理等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其次再考虑技术层,包括有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动规划和计算智能等很多相关支撑技术,以及上一平台层的机器学习
17、系统平台、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等;最后才是应用层,可能还涉及智能应用建模、系统设计和行为分析等。以上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培养,很难有一个全貌性的认识13。此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与当地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尤其是现在教育部推行新工科后的很多专业内容与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再加之 AI 自身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 第 5 页 共 6 页 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AI 专业人才,甚至很快就会被淘汰。(三)打造具有服务创新能力的 AI 教学团队 发展人工智能人才是关键。要培养出高素质的
18、 AI 人才,就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在此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就已经给出了具体做法: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积极搭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工程能力训练平台;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14。尽管说教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几率只有 4%15,但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未来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将会被逐渐替代,教师的工作内容也会逐渐改变。对教师来说,能够主动应用 AI,分析智能系统的数据报告并找到适合学习者学习路径的技能则显得愈加重要。此外,就未来的市场需求而言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服务,
19、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客服从业人员拥有的经验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16。这就需要新一批的技术从业人员来替换,教师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多途径探索,加强教师 AI 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出一支具有服务创新型的 AI 教学团队。(四)人工智能时代职教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科技发展的下一步就是 AI,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更要强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实上
20、,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在强调素质与能力并重,高素质与高技能必须统一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并相互促进17。首先是文化素养,未来从业者的角色将会由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其岗位人才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力度,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民俗民风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是综合能力,AI 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因而学习和了解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具备多领域知识的整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是终身学习能力,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不会自我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的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第四是培养其
21、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由于AI 的复杂性使得未来多行业的交叉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就很难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基地和 第 6 页 共 6 页“双创”示范园区,以及安排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其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其将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五、结语 AI 的诞生与普及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就高职院校而言,深入研究 AI 时代职教人才培养规格和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教育与金融或
22、医疗等行业不同,其内部各个方面、各个维度关系错从复杂,加之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风格、学习速度以及专业领域都不尽相同,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是“千人千面”的问题。在这样的高要求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更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尝试打破专业限制,不断调整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才能最终形成职教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局面。参考文献:1陈昂,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及未来职教人才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7(4):12.2国家“十一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EB/OL.2018-5-12.3“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EB/OL.2018-5-12.47新一代人
23、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2018-5-12.58赖军辉,赵正文,罗光红.浅谈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J.信息技术,2010(11):210.6贾积有.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8(1):39.9王双.2018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教育研究报告R.亿能智库.1014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EB/OL.2018-5-13.11中国制造 2025EB/OL.2018-5-13.12李明月.智能制造来了,“专业”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8-4-17(10).13 刘 博 超.顶 尖 人才仍 然 稀 缺:高 校 如 何发 力 人 工 智 能 人 才 培养 N.光 明日报.2018-4-25(5).15苏令.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8-5-17(1).16闫晓莹,刘艳勤.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12):22.17李元敏.高职教育中技能与素质并重N.经济日报.20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