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前言:.1 一.水族服饰.1 水族简介.1 水族服饰特征简介.1 服饰传说.2 服饰风格.2 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4 二白族服饰.5 白族简介.5 白族服饰简介:.5 白族飘带.6 白族童帽.6 白族头巾.6 白族绣鞋.7 白族头饰.7 1.男子头饰.7 2.女子头饰.8 三仡佬族服饰.9 仡佬族简介.9 仡佬族服饰简介.9 仡佬族女服.9 仡佬族男服.10 发型与佩戴.10 仡佬族鞋袜.11 仡佬族服饰发展.11 四 苗族服饰.12 苗族简介.12 苗族服饰简介:.12 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苗族穿戴特点:.13 苗族男装特点.14 苗族女装特点.14 苗族的头饰:
2、.15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含义:.15 五.侗族服饰.17 侗族简介.17 侗族服饰简介.17 侗族服饰地域分布.17 男子服饰特点.18 侗族女子盛装.19 头饰和银饰.19 六.布依族服饰.20 布依族简介.20 布依族服饰简介.21 服饰上的图腾崇拜.21 1.龙图腾.21 2.鱼图腾.22 3.其他图腾.23 布依族妇女服饰.23 六.彝族服饰.24 彝族简介.24 彝族服饰简介.24 1.凉山型.25 2.乌蒙山型.26 3.红河型.26 4.滇东南型.27 服装特点.27 女装:.27 男装.28 八.土家族服饰.29 土家族简介.29 土家族服饰简介.29 1.形成阶段.29 2.
3、发展阶段.30 3.演变阶段.30 4.创新阶段.30 服饰设计中的文化元素.31 1.自然崇拜四十八钩.31 2.图腾崇拜白虎.31 3.生殖崇拜大蛇花.31 4.神话传说西兰卡普.31 服饰的色彩.32 服饰的特点.32 小孩的服饰.32 女子服饰.32 男子服饰.33 1 前言: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 个,全省民族构成仍以汉族为主体,共分布有55 种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18 个。由于历史的沉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服饰特点。本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族,白族,仡佬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等八个少数民
4、族的服饰作为例子,简单介绍贵州的民族服饰文化。一.水族服饰 水族简介 水族,是中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自唐代以来就世居在黔南地区,水族自称“虽”。汉族称其为“水”,是其自称的音译。在中国历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等,直到清代才有所区别,改称为“水家苗”、“水家”。绝大部分水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服饰特征简介 水族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兼事手工业,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这个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有鲜明的表现。水族男女衣服多以青、蓝两色为主。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
5、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历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盛大节日或宴会时,戴各式各样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 2 服饰传说 大多数已婚妇女的衣服都镶有花边。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杂草丛生、毒蛇为患。一个名叫秀的水族姑娘,用彩色丝线在衣领、袖口、襟边、裤脚上绣上一条条红红绿绿的花边,又在鞋上绣上一些花草。她穿上这身衣裤和鞋子,独自去深山密林中砍柴,果然毒蛇见了她就逃走了。此后,水族妇女绣花边的衣服逐渐传承下来 服饰风格 女子服饰风格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
6、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风采翩翩。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对出嫁女儿最好的礼品。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3 未婚女子便装喜用浅蓝色、绿色,右衽大襟长衫,衣长及膝,收腰收袖,显得较贴身,衣裤的边缘不作任何装饰,胸前佩戴绣花长围腰
7、。梳独辫盘于头上,外包白底黑杠方格巾或白色长帕或青色长帕,着青色长裤。已婚妇女的袖口、环肩、裤脚,都以一道蓝杆花边作装饰,同时肩坎、袖口及裤脚要镶上斜面青布大花边,外缘又镶上两花条。将长发梳成一把从左至右盘旋于顶,再从左侧插梳子加以固定并作装饰,习惯罩上黑白格子或白色、黑色长条头帕。在榕江兴华、塔石、雷山达地一带的水族女子服饰,衣裤较为紧小,上衣开衩较高,衣摆圆,坎肩花边沿双肩向背部呈椭圆状。男子服饰风格 水族男子服饰变化较大,清朝强制改装前,水族男子长发绾髻,穿无领无扣长衣,系腰带。晚清时期剃发留辫,老年人头戴缎面红顶瓜皮帽,穿大襟无领宽袖长衫,青壮年绾辫于头顶,用白色或青色头帕包头,多穿大
8、襟无领短衣。现代男子穿青、蓝、白色对襟衣,青或蓝色大裤脚裤子。水族男子以穿衣服的多少来显示家庭的富有,常以有五、七、九、十一件等单数一起穿的,每件衣服只扣一颗纽扣,以便让人知道所穿衣服的件数。当代的老年男子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近代的服饰,在庄重场合保留穿长衫、外罩马褂、短帕包头的习惯,这显然有点 4 清代遗风。中青年男子基本着汉装。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 水族在服饰色彩上的特殊审美观,一方面是与他们谦恭含蓄,感情内向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他们欣赏的色调与他们生活的绿色自然环境是和谐一致的。因为蓝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浓荫、清泉等的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们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水族在
9、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他们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5 相反,他们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认为这才是美的。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单一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二白族服饰 白族简介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自称“白子”、“白尼”。为 唐 宋 “白蛮”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白族服饰简介:白族人民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
10、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工艺考究又实用的绣花挎包。而在山区或与其他民族居住的
11、白族男子,在白色对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蓝色土布腰带。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 6 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白族妇女服饰,虽各地有所差异,但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因此白族妇女不论老少,都爱穿白衬衣,着加工制作精细、鲜美的艳红色、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镶边处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妇女一身的服饰,不论老少,不仅显得十分协调,而且还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白族飘带 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
12、料,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白族童帽 服饰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南、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区。男女幼童头饰。以鱼尾帽为母体,演变出虎头帽、猫头帽、狮子头帽、兔子头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种形式。均以彩绣装饰。常用图案有梅花、菊花等。帽两端缀以圆形银饰,正前上方饰琥珀、玛瑙制成的青蛙、佛像或各种造型的银饰品。有的在头顶两侧装弹簧绣球,在帽尾缀银铃。白族头巾 白族头饰工艺品,方形,女用。按工艺可分为四类: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
13、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刺绣头巾。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7 扎染头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用白布以靛蓝扎染。朴素、明快。多层头巾。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除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老年人
14、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白族绣鞋 其一为船型绣花鞋。盛行于大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以鞋体象木船得名。以船形为母体,演变出鸡冠鞋、鱼型鞋等。共同特点是:鞋头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帮全部刺绣。常用图案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鸡、蟹等动物。鲜艳夺目。其二为圆口绣花鞋。即系带圆口布鞋,各地均盛行。仅在鞋头绣一组图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对称。上述两类为妇女穿用。姑娘从小即学,一双接一双,日积月累,到婚嫁时已数十双,甚至上百双。接新娘的队伍中有专人挑鞋,示新娘勤劳、能干。其三为绣花凉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与布壳粘合,剪成所需鞋帮形状,滚上边,绣以几何图案
15、或二方连续图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头钉上绣球。通常只在节日盛会或赶集约会时穿用。白族头饰 1.男子头饰 白族男子过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飘带麦杆草帽以及白色包头、黑包头等。包头两边绣花,吊有玻璃圆珠缨穗。衣饰有“三滴水”、“五滴水”、8 对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钮普通衣。钮子多为银或,黑领褂。还有多层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长的白布腰带,短宽裤脚普通裤。中老年腰系的装草烟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凉草鞋,鞋尖鞋帮往往缀上缨花。老年人穿的有红缎万寿鞋,翅头鞋等。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2.女子头饰 妇女头
16、饰中少女头饰极为讲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欢梳独辫,用一块挑花头巾,把它叠成长条形加在上面。再用红头绳绕着长长的独发辫,把辫子挽上,发辫成龙,挤在中间,上成龙马角,下成龙凤尾。头巾上的缨穗系到左耳下,风吹飘摇,银珠闪闪发光。额上缨花发垒成串,既显示了少女长发美,又突出了发辫下色彩鲜艳的头巾,非常满酒自如地渲染了白族少女发型和头饰所特有的风韵。过去海东少女结婚前要戴一顶绣花的凤尾勒,前有两对细弹簧支撑的彩球,两侧为绣花的翅膀,后用银链连接,套在独辫上面,远望去似一只鲜艳夺目的金凤凰。婚后女子一般不再缠独辫裹头巾,把头发梳成三辫盘在后脑上成为挽髻,梳成皇后头,上罩黑丝网,网着一椭圆型的发套,插上管子,
17、外套凤凰帽或绕头巾。比起姑娘来,色彩渐趋淡雅。中老年妇女为高髻,裹以腊染,扎染黑色头巾,给人以庄重之感。妇女的衣饰也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变化,主要是在色彩的选择和花边的运用及围腰的长短上的区别。少女穿白色、水红、粉蓝的无领大襟衣或衬衣,外罩红色、浅蓝色领褂;领褂有金绒的,灯芯绒、毛呢或化纤的。色 彩因年龄而定。少女、少妇喜水红色,老年妇女喜黑、蓝色。用一条宽五寸左右,长几尺的绿色腰带,将腰部紧紧束起,再系上围腰。妇女从老到少都系四方围腰。一般少女喜短围腰,单层,白、绿色,镶花边,绣福寿花、万字花、石榴花、蝴蝶花等图案,连以绣花“鸭舌”和飘带。把围腰盖在膝盖以上,恰到好处地显示青春朝气和女性柔美的体
18、态。中老年妇女围 腰过膝,双层,色彩由暖色转向冷色,花色由繁变简。9 三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简介 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 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也是越南54 个民族之一。仡佬族服饰简介 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男子
19、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大约在三、四十年前,仡佬族服饰大多与邻近汉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仡佬族服饰无论男女皆穿桶裙。裙料以染色羊毛线编织,或将一幅料横向连缀两端而成或用两幅横联而就。裙腰无褶皱,穿时以裙自头上贯通而下,故又名为“通裙”。仡佬族女服 女子的传统上衣长度仅到腰部,袖子和背部绣有鳞状花纹;所配筒裙共分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多为红色,上下两段是麻织物,多为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贯头式无袖长袍,袍身前短后长,绣有花纹,脚穿尖钩鞋。女子缠头同时用三条长巾,六个头穗垂于脑后,并在包头周围装饰有贝壳。有些地区的女子用花帕盖头,前面插银珠,发髻上戴银、铜、玉质的首饰。现代女子多穿大襟短衣,配长
20、裤,裤子较短而裤脚很窄。少女少女喜欢戴一端绣有红、黄、绿、紫等彩色花 10 边的黑色头巾。以银首饰装饰,穿翘尖绣花鞋。也有穿石衽大襟短衣、长裤,衣袖宽短,襟及环肩以宽边装饰,裤较短,裤脚较窄。仡佬族妇女擅长于纺织,服装面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细布,结实耐用,朴素大方。不同支系所穿服色不同,人们依其服色而分别称之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佬、花仡佬。如在衣领、衣袖、裙边绣以红花的被称为红仡佬。花仡佬所绣花边则为五彩色,且周身还缀以蚕茧为饰,累累如贯珠。仡佬族男服 男子穿短上衣,居住高寒山区者常外披毛毡一幅,传统服装多是对襟衣,隆重场合要穿长衫,配长裤,用长帕缠头。现代男子穿对襟短衣、长裤,穿元宝鞋或云勾鞋
21、。发型与佩戴 清代男多蓄长辫,辛亥革命后,渐剪长辫。女未婚梳独长辫,以彩色头绳束拖脑后或盘头上,称“级级”。已婚盘譬,称“毛纂”,柬发网(俗称网于),插银管,缠白布帕或青布帕。富者,女挽“勒子”,佩管花,坠耳环,戴戒指(俗称箍子)、手阈(俗称圈子);男戴缎帽(俗称瓜皮帽),老者戴风帽。建县前后,男多为光头,公务人员、学生中的论佬族有蓄“中山头”、戴“遮阳帽”。城镇青年女子去长辫梳“姊妹头”,以发夹发梳取代银饰。解放初,青年女子喜 11 梳双长辞。进入肠年代后,估佬族农民戴手表者增多。发型变化频繁,城镇青年男烫“大包头”、“小包头”;女烫“波浪大、“信子式”、“卷云式”、“菊花式”。农村青年男多
22、蓄“平头”,已婚女子多盘双辫,姑娘多扎双短辫。仡佬族鞋袜 清末民初,贫者男多赤脚或穿草鞋,富者穿布鞋、市袜,雨天穿“钉鞋”(俗称鞋爪)。妇女缠小足,穿软底“内鞋”套“笼鞋”,再套“布草鞋”,鞋面绣花。建县前后,缠足恶习渐除。男穿草鞋、女穿布鞋为主,穿线袜者亦不多。60年代,城镇盛行穿胶鞋,农村多穿“皮草鞋”(以旧轮胎制作)。进入80 年代后,不论城乡,穿胶鞋、皮鞋、塑料凉鞋和尼龙袜、丝光袜者比较普遍。鞋底为布纳千层底,鞋面为黑绒布,与鞋底交接处为紫色布,鞋沿带,作固定之用,鞋前端用彩线绣有对花,富有立体感,极受女孩喜爱。仡佬族服饰发展 有一部分仡佬族服饰衣长仅尺余,在上衣外再套袍一件。袍无领无
23、袖,有如布袋,于袋底中部及左右各开一孔,穿时头及手从孔中伸出,前胸短、后背长,袍上缀海巴(贝)为饰物,下仍着五色羊毛桶裙。他们被称为“披袍仡佬”。“剪头仡佬”则有女孩额上间发剪短,仅留一寸长,作为未婚标志的习俗。“打牙仡佬”有在姑娘出嫁前将两枚门牙打掉的习俗。清末民初以来,因仡佬族人口急剧 12 减少,居住区域迅速缩小,大部分呈点状分布,各地仡佬族内部联系削弱以致消失,在汉文化广泛影响下,大部分改从汉装。四苗族服饰 苗族简介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在中国,苗族约为894 万人,为中国人口占第4 位的民族。分布苗族苗族发源于中国,约有8 成的苗族人口聚居于
24、中国南方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苗族服饰简介: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 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从造型上 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
25、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13 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苗族穿戴特点: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
26、婚时穿的盛装鲜艳。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14 苗族男装特点 首先男装服饰有这样一些特点,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
27、部分组成。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近年来,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
28、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苗族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苗族女装特点 其次苗族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苗族女便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乌摆”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
29、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15 苗族的头饰:苗族男子头饰除从江县岜沙和剑河县久敢摆尾等小部分地区部分成年人蓄发挽髻于头顶外,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青年留分头,部分地区所包的头帕直径40厘米。近几年来,大部分老年男子多戴上皮帽。苗族儿童头饰多留头顶左、右两撮扎梳成两根小辫或扎成两把,如古代汉人之 总角。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银簪及插上银梳、塑料梳、木梳等梳子,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包白毛巾头帕,黄平一带戴缩褶帽。耳柱是苗族妇女中最常见的耳饰,有如缝纫机的梭心卷线器,一头大、一头小,用线将耳柱与耳朵拴在起。苗族服
30、饰上的图案含义: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恬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比如飞禽走 兽、花鸟虫鱼、家禽家畜、农舍车马等。还有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狮子滚球、墙龙戏珠、凤凰牡丹、鸳鸯戏水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以及各民族传统的几 16 何形图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似有某种神圣含 义的窝妥旋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造型上看,图案纹样不以光影为主要表现手轧 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 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做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姑娘们很善于抓住一个形象主 要的特征,将最有特点的动态,用类似剪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往往借助于深浅不一的点、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
31、使之既有变化而又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图案之中。从用色上看,妇女们在创造了理想形象之后,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但在色彩的安排上,往往不做大面积的 对也 而是采用细碎均匀的小面积对也 使色彩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同时,十天 以很深或很浅的底色和醒目、有力的轮廓线去统一这些斑驳多变的彩色点块。这种 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跳。即使是十分突出的块面颜色,也能溶于 整个色调之扎,而不至游离于画面之外。苗族民族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最使人惊异的是,这些平凡的劳 动妇女不比 仅仅使用木制的织机,织成粗质的棉布,然后又以一根针、几缕线、小 小的蜡刀这些甚为简
32、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札 在漫长钻岁月扎 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 添了数以万计的精美艺术品,这是值得人们珍爱和自豪的。17 五.侗族服饰 侗族简介 人口达到290 多万人的侗族,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侗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及文化。贵州省黎平县是侗族最大的聚居区,由于交通的闭塞使传统的侗族文化得以较好的保留,并成为众多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研究侗族文化的基地。侗族服饰简介 黎平侗族服饰艺术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各地区居住和生存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服装款式和装饰特征,其审美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极具独特性,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按
33、照生活场合分为日常服饰和盛装,其中女子盛装按照服装款式又分为对襟裙装式、交领左衽裙装式、交领右衽裙装式和交领右衽裤装式四种。黎平侗族的饰品主要包括头饰、胸颈饰、手饰、背饰、腰坠饰、绑腿、绑带、鞋子等,在盛大节日中佩戴的种类较多,且这些饰品多喜用银制作。黎平侗族人民信仰“万物有灵”,在他们心目中,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水井、龙凤、动植物等都能够驱邪除害,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服饰上的纹样就是这些内涵的外显,使其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还具有再现农耕文化、标识族群认同、体现财富与社会地位、巩固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除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外,黎平侗族服饰的整体形态还符合美学原则。黎平侗族
34、男女习惯在腰间佩戴腰带分割上下身比例这就符合了比例分割原则。在服装色彩上,整体大面积的暗色与衣襟、袖口的亮色装饰形成对比,使服饰不因为深色的基调而显得过于沉闷和单调。在服饰结构上,黎平侗族男女对襟上衣又符合了对称原则.侗族服饰地域分布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以锦屏县平秋侗族服饰为例:平秋地区妇女服饰的盛装,其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外衣大多为青色,右衽
35、圆领,钭襟开扣,托肩彩色滚边,衣长至大腿中部、衣脚有红色内套露出。南部地区的侗族服饰则迥然不同。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南侗善绣,服饰极为精美,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盛装时穿古老的、百鸟衣、银朝衣、月亮衣等等。南部 18 侗族服饰的选料一般为自制土布,用植物染成棕色,由上装、下装(裙、绑腿)组成。分为盛装和便装,便装一般为黑色土布制成,只是少银饰装饰和挑花刺绣而已,盛装则配有银帽,银项链、银耳环、银围腰。北部侗族服饰和南部侗族明显不一,一般由上装和下装(裤)组成,颜色均为浅天
36、蓝色,腰系红绸宽带。便装和盛装没有明显区别,盛装只是在便装上再配戴银饰而已。南部侗族的银围腰和北部侗族的宽红绸腰带,具有识别是否已婚的功能,有银围腰者和系宽红腰带者为未婚。男子服饰特点 侗族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男装侗族的服饰,分盛装和便装,盛装包较大的头帕,用料为紫色闪光侗布,并将头帕的一端高高地翘于左侧,形如锦鸡,帕端有桃花纹样。上衣对襟、有领、短小紧身,胸前有九颗蚕形布扣,袖小。里穿白内衣。着长便裤,裤脚宽大。衣裤和头帕为一种布料。脚穿草鞋。便装不包头,上衣为白色对襟衣。长裤,青色,裤脚宽大,着草鞋。黎平县龙额地
37、区的男子服饰,头上包蓝、青、白三色的花格帕,包法呈圆环状,上大下小。上衣为大襟,无领,短小紧身,袖小。上衣的颜色,盛装为紫色闪光的侗布,便装为浅色或白侗布。系方格腰带。裤青色或与上衣用料致,裤脚宽大。脚穿胶草鞋或草鞋。19 侗族女子盛装 黎平县三龙地区的姑娘盛装,头挽鬓,偏左侧,额上围彩带银花。头上插满很多鲜花、白鹤细羽或公鸡尾羽。戴银耳环,环上镶有细圆珠,珠下垂数条细银链。颈戴银项圈两三只。上衣左衽开襟,襟边镶花边。衣袖细小,袖口饰花边,袖上臂中部有图案装饰。系方形围腰。着青色细褶短裙,脚穿绣花鞋。上衣、围腰、裙子的布料均为闪光的紫色自织侗布。侗族银朝衣是黎平银朝侗族古老的盛装,绣饰精美华丽
38、,婚嫁及重大活动时穿用,现今犹存其富丽堂皇的光彩。叶片式帘裙,令人追忆起原始时代人们编草叶为裙的情景。帘裙上绣饰的“滚圆形龙纹”,反映出侗族对龙蛇的崇拜 头饰和银饰 头饰和银饰是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侗家姑娘的首饰、刺绣、挑花的图案内容,有山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水中的鱼龙虾蟹。一些工序简朴的手镯、项圈、环铄、背铊等古朴粗犷的饰品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20 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社会发展
39、的重要标志。六.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 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21 布依族服饰简介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防寒,遮体。布依族人民早已把本地优越自然条件所提供的葛麻、茅花等植物纤维作为原料,从而“织布为衣”。明代以后,随着棉花在布依族地区的种植,布依族人民才逐步以棉花作为服饰的主要原料。为适应布依族的稻作农耕与其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布依族服饰,
40、其主要特征是穿裙、椎髻,身、袖、腿都比较宽松,体现出“男朴女繁”的特点。即男装较为简单,穿对襟衣,大裤脚,戴青帕;妇女的服饰则丰富多样,大部分是短衣长裙。在炎热的气候中,宽松的衣服通风透气、舒适凉爽,宽松的裤子便利于在多雨天气的河流边行走及下田劳作,大衣袖易于灵活地使用劳动工具。后来许多地方妇女都“易裙为裤”,但大都保留了宽松的特点。现在许多地方保留下来的寿衣与礼服也亦如此。布依族服饰的图案也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决定作用。布依族服饰图案构图巧妙,变化多样,装饰性强,既有写实形态的花、鸟、虫、鱼动植物纹饰,如蕨菜花、花瓣、鸳鸯、鱼鳞纹等,也有抽象形态的几何图案,如曲线、螺旋、圆圈、云雷等纹饰。
41、蕨菜纹、茨黎花纹等写实图案与布依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物产紧密相连。无论是写实动植物纹饰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当中都包含着严肃的图腾崇拜的含义和内容。服饰上的图腾崇拜 布依族服饰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它们并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特殊的含义。布依族人将自己的图腾崇拜通过一针一线绣在了自己的服饰上,他们认为服饰上的图腾能庇佑他们并给他们带来好运,自己虔诚地绣上那一幅幅图腾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神明庇佑的最好的回赠,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无限祝福。1.龙图腾 22 布依族崇拜龙图腾,这从流传下来的许多有关龙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如罗平收集到的就有黑龙斗白龙神龙战铜鼓等神话,而服饰上布依族人喜欢以铜铸
42、“龙宝”挂在身上作饰物,上扎各色花朵,以示吉祥。龙布依族服饰上常见的波纹、漩涡纹图案就更为抽象,几乎接近几何图形,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象征符号,象征的是南北盘江,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觉得波纹图案,也许是龙图腾的变形,因为龙是皇家的象征,而布依族又以龙为图腾,为了避讳所以在制图时就以简代繁,以龙纹图饰象征龙图腾。2.鱼图腾 布依族是种植水稻颇为悠久的民族,村寨一般依山傍水,因而熟悉鱼的生殖繁衍过程和习性。布依族原始先民以鱼为图腾崇拜物,并从鱼身上抽象出在布依族服饰及蜡染中常用的三角纹和菱形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现镇宁慕役
43、一带的布依族,在生育后的中年妇女,都要改戴银碗。碗上织有水纹和鱼、虾、蟹等图案,银碗下吊有一对小银鱼,走起路来,叮吟作响。布依族蜡染图案,以鱼为题材的图案还有:以鸡和鱼为题材的蜡染,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鱼纹和莲纹组合象征“年年(莲莲)有余(鱼)”等。布依族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人鱼结合繁衍后代的神话传说。23 3.其他图腾 谷粒纹与谷神崇拜有关,鱼骨纹来源于鱼图腾,水波纹、漩涡纹与水崇拜有关,螺旋纹与蛇崇拜有关,龙纹来源于龙图腾,圆圈纹与太阳崇拜有关,云雷纹来源于天崇拜,齿形纹与山崇拜有关。如云南罗平、黔西南的布依族妇女传统上有一种“牛角帕”头饰,妇女头上
44、包裹着两只尖角往左右延伸的帕子,形状恰似两只牛角,这实际上是布依族先民“牛”图腾崇拜的遗迹。至于花草和其他动物的图案在布依族服饰上也极为常见,比如竹是布依族的图腾之一,布依妇女的竹壳长帽就用竹皮假壳制成,上系花头帕,以示对竹的尊崇,而花帕上还有牛羊鱼龙图案,布依语叫“万私”,象征“万贯金银”;有太阳海水图案,布依语叫“荅令”,象征着光明和幸福。布依族服饰上还有一些花纹图案,其原型物象在漫长历史的消磨中已弱化了原先的物象特征,或发生了变形,有的只成为一些几何形图案。再如布依族服饰上常见的“卍”形,这个图案在藏族文化中是太阳形象的变形、抽象,是象征光明的符号,在苗服饰中也常见这个图案,布依族服饰上
45、的“卍”很可能就隐含着太阳神话的意义。布依族妇女服饰 布依族喜欢穿蓝、青、黑、白颜色的衣服。男装各地基本相同,青壮年男子头戴青布或花格布头帕,身穿对襟或大襟短上衣,一般为内白外青或蓝,裤为大裤脚长裤。妇女的服饰类型较多按服饰结构要素分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以镇宁扁担山地区为代表,妇女上穿大襟短衣,下着蜡染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上装的底色为黑色,袖口衣脚、两襟边沿配有织锦和蜡染图案,领扣和托肩用古色古香的印章图案做花。衣服无扣,用布带系于左侧。未婚少女头戴方形织锦花帕,并以假发和青丝合编成粗辫缠绕花帕于头上,显得大方秀美。上着青色紧身斜襟短衫,腰窄摆宽,前襟从中缝顶上直斜向右腋,形成一条领排,领
46、排上绣花。袖口和衣边镶两指宽的五色花布条。下着百褶长裙,裙长掩至脚跟,以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做成,圆点花形,排列整齐,精巧别致。腰系上端绣有五色花朵图案的青布围腰,既美观又素净。少女头包着由鱼、鸟、虾等五色图案组成的织锦头帕,留一根长辫。未婚姑娘梳拱桥形发髻,披向脑后,再在髻上由前往后插一根根签簪条,婚后改银簪为银碗。老年妇女将发倌成拱桥髻,不用银簪和银碗,称作“乜帽”。这类“梳高头”服饰工艺精致、绚丽美观,给人以步履轻盈、威俊可爱的美感。穿大襟长衫披漫肩,着长裤,袖口和裤脚均绣有“栏杆”图案,腰问先系上洁白的腰带,再扎上绿色布带短围腰,围腰上绣着各种花卉图案。姑娘婚前梳辫后垂,婚后倌发戴簪。鞋尖
47、细小上翘,上面绣花,式样独特,显得朴实雅致。缠大格花帕,夏天倌“锅圈”,冬天倌“三角帽”。上装大襟右衽,领口、衣边沿镶一条宽寸余许,长丈余的“栏杆”花边,用花边镶接不同色布做的漫肩在肩背上。裤肥、裤脚宽约一尺。腰围红、绿色绣有花卉图案的短围腰,配以银质链条或花布条。脚穿圆口白布鞋或绣花鞋,工艺精细。这类型服饰衣短袖宽、上下和谐,特别适宜气候炎热、山高坡陡的地方穿着。综上所述,各类服饰的共同特点是:传统女装大都着右衽大襟衣,宽裤脚长裤或蜡染布百褶裙,领口、衣边镶绣花边头,头饰梳独特的“梳高头”发型,爱佩 24 戴银饰,常用花格布作包头帕,特别讲究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坦露在头顶上
48、方与护发银头簪之间,显得洒脱大方、俊俏美丽。习惯上内衣的袖口较外衣长而且小,而外衣袖口则大而短,内外衣袖口处所绣织的花纹图案十分讲究,看上去内外衣袖长短协调,袖口外露的花色层次重叠和谐,格外醒目受看。脚上穿十分精美的翘头花绣鞋。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蜡染、扎染、挑花、织锦、刺绣等手工艺术于一体。布依族蜡染图样 布依族刺绣图样 六.彝族服饰 彝族简介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
49、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彝族服饰简介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25 1.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
50、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26 2.乌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