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路径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路径探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路径探究 作者:杨慧 来源:艺术评鉴2021 年第 09 期 摘要:本文以湘西苗族名歌进校园为切入点,阐述了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现状及在传承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挖掘和展现湘西苗歌中独特的传统色彩和乡土气息的艺术魅力,肯定湘西苗歌的教育传承价值,探索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湘西苗族民歌的教育传承路径。关键词:湘西苗族民歌 传承价值 教育路径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89-03 学习苗歌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有机会亲近母语,回归传统,有利于坚守民族的特征,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学校教育对于传承的载体而言,具有巨大空
2、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学校是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学生是非遗传承的有生力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民歌进校园等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家乡文化的热情,提供“传”的人和培养“承”的人,把传承做到实处,为今后的湘西苗族民歌进校园及活态化传承步入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一、湘西苗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湘西苗族民歌是湘西民间歌谣中的一种,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歌反映了苗族的风俗习惯、历史人文、伦理和信仰,大多数都是即兴创作的,根据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表演出来,湘西苗族民歌只有通过歌声吟唱才能达到尽善尽美
3、的状态。苗歌的这种传承方式也间接的保存了“口述传统”这一文化特征,苗歌展露出了其特殊地位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正是由于当今苗族社会有着显著的魅力和传播力以及无法取代的宣传力,所以苗歌从只能依靠口传心授的模式发展到今天被大众熟知。湘西苗族人民通过唱苗歌的交流方式来传达彼此情感、理想与愿望,对促进苗族人民生产劳动、政治、文艺、生活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2020年初,太平镇广播站站长陈生爱为了能更好的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和群防群治,他找来了陈千钧(国家级非物质遗传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及他的学生一起录制山歌,他们用苗歌的形式唱出来,陈生爱就用录音笔录制。演唱苗歌的主要中心思想是针对疫
4、情防控宣传的。陈生爱站长收集好陈千钧及他的学生演唱的苗歌录音,把录音通过后期剪辑成音频放在“村村响”广播里循环播放。湘西大多数苗寨还有很多年长的老人是听不懂普通话的,所以要用苗歌这样的形式宣传表达,让苗寨人民能更及时且全面地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况。利用“村村响”广播平台,以山歌的形式宣传疫情的有关知识,通过苗歌宣传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苗语、苗歌的方式迅速开展宣传引导,这种接地气的创新宣传方式让疫情防控知识在湘西苗寨人民心里植根。这种特殊时期,不仅让苗族同胞更快更好的掌握了防控小常识,还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二、湘西苗族民歌传承现状 湘西苗族民歌传承多年来面临的问题在于传承仅仅停
5、留在家庭个案传承人,在苗歌分布的广大地区内,苗歌主要是口耳相传,现在,苗歌传承人和大批民间歌手是越来越多,但湘西苗族大部分年轻人和小孩都有被逐渐汉化的趋势,他们易受时代变化的影响。此外,由于缺少与老一辈的沟通交流,现代苗族儿女都会读书识字,但反而失去了与人唱歌沟通的能力,导致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仅仅只能停留在家庭个案传承人及师徒传承的层面。三、湘西苗族民歌教育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家庭传承模式逐渐消失 如今湘西苗寨女儿、苗疆男儿身在学堂念书,身处学校识礼,但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思想有些消极,对生活欠缺热情,不是学校缺少学科知识,也不是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技巧,而是这些苗疆子女脱离
6、了磨练坚强意志的土壤,孩子的父母辈大多离开家乡出去打工赚钱,没有给足够的时间陪伴和言传身教,更没有机会去了解和领悟苗族祖先传下来的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所以传统的家庭传承模式逐渐消失。(二)青年人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 思想上、精神上的穷往往比物质层面的穷更可怕,拔掉窮根,必须得让苗族青少年从思想上走出贫困。现代青年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对苗歌文化的认知是一片空白,他们不再思考、不再斟酌苗歌的独特和底蕴,而是抱着从众的心态去学习新的流行音乐、爵士音乐,有部分青年人甚至认为会唱苗歌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极其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由此可见,他们失去了知识分子身上该有的文化责任感,如果非遗消逝了,文化就
7、会断裂。抓教育就是抓所有,可想而知教育对于苗族人而言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坚持发展教育,才是现代湘西苗族人教育扶贫走出的新路子。教育在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程中,在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着湘西苗族人民对湘西苗族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重建,最重要的是学习其本身蕴含的精神。当代苗族青年不仅要学习古苗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又要接过新时代发展的接力棒,以古苗人的精神去接受现代学科的知识灌输。用知识给予力量,重拾苗族优秀的精神文明,提升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只有这样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在教育传承中唤醒湘西苗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四、湘西苗族民歌进校园的传承路
8、径 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冲击和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普及,“非遗进校园”成为一种普及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与有效手段。实现湘西苗族民歌进校园的传承途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1.政府支持;2.师资培养、培训;3.课程设置;4.丰富传承表演形式;5.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一)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与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等合作,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学校苗歌人才的培育、苗歌传习所的建设都需要政府部门支持。鼓励学生自觉自发学习,同时狠抓学生综合素质,给予政策奖励,全民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湘西非遗文化和湘西苗歌的宣传力度,展示推广苗族文化精粹
9、。定期开展苗族展示活动,类似苗族上刀山,挑葱节,赶秋节等民族特色节日,号召各家各户积极参与其中。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并做好全面规划,贯彻执行保护和开发政策,走入群众,走进校园、听取学校及学生、家长的建议,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号召全民学习和传承苗族文化,剔除部分人“苗族文化无用”的错误观念。定期组织苗族文化相关活动,培养苗歌传承人,发扬苗族文化,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大力支持社区自发举办苗歌会等展示活动,文化不仅只为宣传和旅游开发,更应将文化融入日常,保持苗族文化特色,世代相传。(二)师资培养、培训 师范院校招收定向(唱苗歌作为一项考试内容)师范生,开设专门系统的课程学习苗歌,这样一批批会唱苗
10、歌的音乐教师都是受过正规教育的民族音乐老师。他们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又回到定向学校就业并教授苗歌,扎根中小学教育当中,这样培养了“传”的人,又培养了“承”的人,不仅为苗歌传承提供了人才资源,又增强了民族地区音乐师资力量。为了增强师资力量,可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新的民族音乐教师。“请进来”是以在职老师的待遇聘请当地的苗歌王和苗歌传承人为教授苗歌的音乐教师,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送出去”是把学校的音乐老师送去参加学习苗族民歌演唱的培训。不管是采取“送出去”还是“请进来”的方式,都是为了让苗歌“传”和“承”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专业。笔者在采访吴腊保(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11、)的时候,她表示“现在我们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我们传承人不仅要给中小学音乐老师培训,非遗传承人也会定期参加培训”。2018 年 11月她参加了湘西自治州非遗传承人及保护工作培训班,2020年 9月她又参加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不管是“传”的人还是“承”的人他们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跟紧时代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湘西苗族民歌的发展。(三)课程设置 民族地区的苗歌课有系统的课程安排,课时固定、内容统一,学校对于教师所教的内容有规范的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就算是传承人进课堂教授苗歌,也需提前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对接好,把这节课的课程目标、教学
12、设计、课时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先提前备课并做好准备。就算是口传心授模式,也会有课堂反馈、教学反思等课程设置。将湘西苗歌编入当地中小学教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让苗歌进校园成为了能更好传播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执行手段。2020 年 11月,湘西州民族文化馆基于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乾元小学为实践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教学项目有苗鼓、苗歌、土家摆手舞、湘西剪纸、苗画、三棒鼓、苗族武术等。学习时间为:每周二至周五的中午,学习时长为一个小时。湘西苗族民歌的学习内容是:首先学习苗语,然后学习简单的苗歌演唱技巧和聲腔,旋律、歌词、
13、节奏都简单易懂,演唱的内容积极上进,多为赞美歌、儿歌等。(四)丰富传承表演形式 2020年 11 月,由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湘西州民族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乾州古城演绎堂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吉首市乾元小学、吉首市乾雅小学、吉首市乾城小学、吉首市溶江中学等,这次演出非遗项目多样,有苗鼓、苗歌、土家摆手舞、湘西剪纸、苗画、三棒鼓、苗族武术等。苗歌传承人吴秀满老师和乾元小学学生犹如天籁般的苗歌声,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魅力。笔者在这次活动之后采访了乾元小学的老师及学生家长,老师表示:“历经一个月的苗歌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苗话,还学唱了苗歌,她表示学生的学习
14、热情高,非遗进校园这个活动的展演效果反响也是很好的,表示明年还会继续邀请吴老师过来上苗歌课”。这次活动传承的是非遗,缔结的是民族情。家长则表示:“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次活动让她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需要从孩子抓起”!只有丰富的教学形式,才能不断吸引孩子们学习苗歌的兴趣。(五)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 板栗村是苗歌传承人吴秀满的家乡,吴秀满把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凝聚在一起,学习苗歌和苗鼓,并成立了板栗村非遗传承队,这支非遗传承队在 2020年花垣县举行的苗鼓苗歌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板栗村非遗传承队让村里的留守孩子学习苗歌、苗鼓,让孩子们不仅学得了技能,传承了技艺,还让他们感受
15、到了港湾的温暖,提升了孩子们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传承中找到自我,并享受了舞台。学习苗歌,不仅只是课堂上那一个小时,而是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使命感,从表面的学唱变成日常表达的另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去。想要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发展,首当其要的就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要有所涉及,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苗语、学习苗歌、学习苗族传统文化,提升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重塑他们对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能更坚定的把湘西优秀的苗歌文化继续传承和传播出去。五、结语 苗歌是苗族人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苗族没有文字,苗歌亦是。对于这个古老的民族而言,苗歌展露出了其特殊的地位,并深
16、受人们的喜爱。现代苗族人唱苗歌,仿佛是在与祖辈对话,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苗歌,传承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苗歌也成为了现代苗疆儿女重燃信心的重要媒介和沟通渠道。在苗歌音乐中,希望收获能引导自己人生方向的智慧。苗歌的永久流传需要时间沉淀,需要一代又一代苗族儿女共同努力,让藏在苗歌里的民族精神代代流传。湘西苗歌有属于他自己的颜色和独特魅力,现在湘西青少年习得苗歌的方式大多也是传承人或者专门的民族音乐老师口传心授。开展“湘西苗族民歌进校园”活动,就是要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传承弘扬中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我们传承民族精神,抵御外来精神的冲击,延续民族的血脉,只有这样才能持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考文献:1李璐.湘西苗歌文化的教育传承现状研究以吉首市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2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调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3陈东.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多维视觉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4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04).5吴华强.湘西苗歌研究的当代缺失J.人民音乐,2009(09).6王文韬.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J.中国音乐,2006(03).7郑英杰.湘西文化生态及其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