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 黄山奇松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设 计 备课 一、导入揭题。1、板书“奇”,用“奇”组词。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前鼻音:宾客盆景
2、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三、导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二次备课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结合理解
3、“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4、练习:(1)黄山被誉为_。(2)黄山“四绝”是指_。(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自由读,齐读。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下列生字:誉:撇和捺要舒展。遒:“西”内别忘了一横。盆:撇和捺的位
4、置要摆正。屹:右边不要多横。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状:同“壮”要区别开来。四、作业:1、见习字册。教学反思:16 黄山奇松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理解全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设 计 备课 一、复习巩固 引入情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出示: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理解:情有独钟 设疑: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
5、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告诉大家,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 2 小节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松?3、品味迎客松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交流:一奇在模样 姿态优美 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读好这个词 郁郁苍苍 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 800 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
6、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二次备课 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4、感受陪客、送客松 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生长,模样也各有所奇,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松,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
7、喜欢它。学生自读 交流 陪客松 出示: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补充讲陪客松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送客松 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导感情朗读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8、,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四、创意广告词:关于黄山,真是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明年五一,旅行社准备开辟“江阴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个广告词。板书设计:黄山奇松 情深意重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17、黄果树瀑布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
9、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 学 设 计 备课(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3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反自读情况:(1)多媒体出示
10、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二次备课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 24 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第 23 自然段(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2)多
11、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3)填空,练习延伸。多媒体出示句子: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最后像_。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第 4 自然段(1)生读文谈体会。(2)
12、自由朗读第 4 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 57 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习作字册 附板书设计: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教学反思:17、黄果树瀑布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2学习课文 57 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13、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 学 设 计 备课(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3 导入新课:读读课文 57 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1自由读文 57 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2生交流,师指导。(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2)不仅有
14、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二次备课(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填词练习。(课后练习 3)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 5 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指导有
15、感情朗读句子。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3)指导朗诵第 7 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
16、,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2齐读第 8 自然段。(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教学反思:.18 莫高窟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教学重点: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17、 学 设 计 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二次备课 4、给课文分段。(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2)学生
18、标出分成的三段。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16 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朗读体会,指导背诵。4、小结学习第 2 自然段的方法。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
19、背诵 四、作业:习字册 教学反思:18 莫高窟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 自然段 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备课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2、(出示课件 2 词语)还会读吗?注意读准红色字。(
20、开火车读、齐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板书:明珠)作者主要是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三方面来展现这颗明珠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一起走进课文,来领略这颗明珠迷人的魅力!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一)品味“彩塑”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彩塑?(第 2 自然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第 2 段。呈现在你眼前最清晰的彩塑是-?交流:(1)指名个说。菩萨是()天王是()力士是()引导对感情朗读 卧佛是()(出示课件 4 文字)有一尊卧佛长达 16 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写得更加详细具体 引导感情朗读(2)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3
21、)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个个都会赞叹。你会怎样赞叹呢?(指学生说)2、把大家刚才说的连起来作为第 2 自然段,行不行?(不行,太乱)二次备课 3、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先写了莫高窟保存着-。这些彩塑-。(概括出特点)接着写了这些彩塑中有-,有-,还有-。(从“面”上展现)然后着重写了一尊卧佛长达-,他-,眼睛-,神态-。(从“点”上展现)最后写了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游人无不-。(道出人的感受)4、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些图片,我来提示,你们齐背。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 5、6、7、8 图片及文字)有-,有-,还有-。有-安详。
22、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二)回味“壁画”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第 3 自然段的开头,它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妙绝伦的彩塑”承接上文(板书: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的壁画”开启了下文(板书:宏伟瑰丽)。2、第 3 段与第 2 段的在写法上一样。对照第 2 段,自学第 3 段。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做批注。交流:指名说,读一读。(1)(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师点评:这里概括出特点。(2)(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有-,还有-)引读,齐读。师点评:这里从“面”上展现,使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内容
23、真是(丰富多彩)。(3)(最引人注目的飞天)(出示课件 10 文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A、引说,说后引读,动作演示,读出美,感受美!B、引说,说后引读,动作演示,读出多,感受多!C、排列如此整齐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句式),很有气势,也是一种美。引导再读。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一组飞天图片,边看边想,也许我们也能创作出如此美的句子来。(三)、体味“藏经洞”1、我们接着来欣赏莫高窟里那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指名读第 4 段,思考
24、:你有什么感受?2、交流:(1)洞内原来(曾)藏品很多(六万多件);(2)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在哪里?(陈列于、“仅存”和“大量”的对比):(3)什么原因?(被掠走、腐败无能)。(4)真让人无比痛心 师点评:你看,努力读书,振兴中华多么重要!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1、1987 年,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正是因为她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中曾经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正是因为她现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有效保护。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25、结晶)。她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2、不过自豪的背后,藏经洞的遭遇,也更值得我们深深地反省!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9 1、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仿照第 2、3 自然段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班级或者课间活动”为话题,任选一个将它写具体。(指名读题)(相机提示)2、交流展示,相机点评。3、今天大家学得非常扎实,能学以致用,还能学有所得,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五、课后作业,巩固充实:1、熟练背诵第 2、3、4 自然段。2、当一次小导游,把莫高窟介绍给你的家人。教学反思:练习五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2、
26、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设 计 备课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老师创设情境,学生读情景对话。(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4)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5)老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话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
27、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5)老师设计巩固练习。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情景写具体的。(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3)小结。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读背边疆小夜曲。(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听过小夜曲吗?(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28、。(6)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7)学生练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反馈(1)指名说说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练习五 序号: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3、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设 计 备课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老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老师重点指导
29、“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二次备课(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一)、认识公益用语。1、在电脑 WORD 文档里出示几条公益用语,让学生诵读欣赏。2、观察这些公益在哪些地方可以经常看到,说说它们的作用。3、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公益用语。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总结(屏幕出示):凡是在公共场所书写张贴的,或者在电视和报刊杂志上登录的,主要用来劝告人们爱护绿地,珍惜资源、热爱生命、遵纪守法
30、等等的一些用语,都叫公益用语。4、交流课前搜集的公益用语,并猜想其设计意图。(教师将几条较好的共益用语随学生回答即时打出,以便于赏析。)(二)、学会设计公益用语。过渡:既然公益用语有这么多的用途,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设计公益用语。我们刚才看了一些公益用语,也交流了一些公益用语,你觉得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有的对仗,有的压韵,有的富有诗意,有的富有哲理,能启迪他人。所以要设计一条好的公益用语是很不容易的。不光要从内容上考虑,还要从用词造句方面去考虑。我们先来试着写完整如下公益用语:1、爱花惜草,(珍视生命)。2、共织一片绿阴,常留(一分深情)。3、(小草青青惹人怜,)劝君款款绕道行。4、
31、播种(爱心),收获(美德)。(注:以上答案并不一定,可以按学生的回答在 WORD 文档里随时打出)学生设计后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三)、设计一条公益用语。1、播放两段录象(图书馆和街头扔垃圾,选自教材编辑部摄制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看录像后让学生设计。2、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师巡视指导。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来说说设计了什么用语。其他小组提问。四)、为学校设计公益用语。1、想一想,我们学校除了图书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公益用语。2、分小组讨论:3、交流:食堂、水池边、草坪、校门口、楼梯、联合器材 4、各小组从以上各项中选定一项设计。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师巡视指导。5、汇总。每小组派代表把设计的公益用语写在黑板上。(五)、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设计了许多条合理优美的公益用语,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公益用语,还要把我们设计的公益用语在学校和家庭多多宣传,关注公益事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