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苗族特色民族文化及花灯文化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家族、苗族特色民族文化及花灯文化研究报告.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秀山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及花灯文化研究报告 土家族苗族文化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中共建政后,通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 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西南卡普:是秀山独具特色的一种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衣服材
2、质,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而由西南卡普制成的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 2 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 l 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昧。
3、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 于吟诵性。“摆手
4、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也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风俗活动。在舞蹈仪式上,唱起摆手歌,跳起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七十多个动作,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薅草锣鼓也很有特色,鸣锣击鼓间以歌唱,从而指挥劳动提高工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 70 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
5、艺和美妙的构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题材为老鼠嫁亲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秀山:于 1736年建立,1983年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生活着一群心底善良、无忧无虑的人们。秀山土家族人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2010年 10 月 18
6、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处于具有浓烈土家韵味的秀山。相对来说旅游资源集中,类型和数量较多。按照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秀山县有一级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妙泉湖、苗王坟、客寨风雨桥、保安渔洞、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等二级旅游资源 14 个;三级旅游资源 24 个;四级旅游资源 43 个。这些景点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既能够与县外的景点连接,建立跨县域旅游线路,也可以形成独立的县内旅游线路。旅游资源以“花”、“边”、“古”、“少”特色见长。秀山花灯是中国花灯鼻祖,艺术流派较多,民
7、族民间文化活跃;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位于秀山,具有独一无二的边 城文化;土家、苗族文化遗存历史久远,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同时,秀山位于三省交界之地,除去区位地理边缘外,还有其衍生的边缘经济、边缘文化。这些使我县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一面,避免了与周边景区的雷同,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花灯文化: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苗、汉各族人民喜爱民间歌舞,她历史悠久,遍及全县各村寨、城镇,其中尤以隘口、清溪、兰桥、平凯、迎凤、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为最盛。秀山花灯传统的表演形式有两种。其一:“耍灯”俗称“跳团团”。是由一旦(幺妹子)、一丑(花子)演唱民间小调的歌舞;有时增至三人、
8、四人或六人穿插表演。其二:“单边灯”、又称“单边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生、旦、丑简单的人物角色,以多首民间曲调演唱的花灯小戏。以上两种形式均在堂屋或院坝进行表演。秀山花灯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节期间的夜晚。每年由本村寨有威望的老艺人领头组成花灯班子。人员有掌灯四人;二人执大红圆灯笼、其中一人是花灯班的组织者(俗称“灯头”)、另一位是联系演出的送贴人;二人执六角“吊吊灯”(又称正灯、金花小姐灯、银花二娘灯)。演员四人:二人扮演幺妹子、二人扮演花子。掌调一人:负责组织伴奏、伴唱并担任主要伴唱。伴奏五人:头钹、二钹各一人,马锣和大锣人瓮琴(形似二胡的二弦琴)二人。花灯班子组成后
9、,先集中在灯头家里用竹条、彩纸扎鱼虾、家畜、蔬菜之类形壮的彩灯和吊吊灯。吊吊灯上有六片花瓣,每片花瓣垂悬一串花絮,中间另有仿宫灯式长形灯笼,色彩鲜艳,工艺精巧。掌灯者和演员用竹竿高挑彩灯,既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又可为夜间开道和演出照明。秀山花灯演出时有一整套传统的习俗礼仪。演出前首先要设“灯堂”。灯堂一般设在本村灯班组织者或特别喜爱花灯的人家中。先在堂屋的左上方摆一张方桌,桌上方墙上贴七张长方形纸钱,下面贴七张三指宽的牌位,分别为“正月冲天风火院内位”、“岳王显主老龙神君位”、“腊光先人位”、“金花小姐银花二娘位”、“锣钹 先师鼓板先人位”、“众姓门中先亡远祖位”、“唐朝走教一切神祗位”。并
10、在桌上设香、烛、刀头(一方块煮熟的猪肉)。灯堂设好后,执正灯(吊吊灯)的二人站在神位两旁,灯班成员面对神位站立,便开始举行祭灯仪式。先唱安位、唱位、开光、梳妆打扮,齐唱起灯、大闹红灯调,灯班活动即告开始。初次出灯要先到本村寨各户恭贺新禧,然后跳花灯。从正月初二开始的每天晚上,几乎寨寨出灯,户户迎灯,热闹非凡,花灯班表演子的演出日程有统一的安排,白天由两人先到各户下灯贴,贴上写有“花灯一扑,庆贺上元,众灯友拜”。晚上出灯前,先在灯堂点烛化纸唱请灯调,然后出发。途中,由下贴的人手执写有“庆祝上元,花灯”字样的大红园灯笼前导,领着花灯班子前进,紧接两盏吊吊灯和各种彩灯,簇拥着到各村各户表演。表演内容
11、按主家接灯的要求,由灯头和掌调安排。如主家没有灯堂就表演 参灯调。若主家红灯高挂、大门紧闭、门外外凳上放有红封彩礼,花灯班就先唱开财门;待大门开后再进堂屋表演其它内容的节目。若主家是接“孝福灯”(老人去世三年后才接灯),必须表演二十四孝、十二大孝。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之家,就表演送寿月。主家是行医者,就表演参十代名医。主家是五匠或供有佛教、道教神位,就参师、参坛唱参神调主家立新房,就唱闹华堂。此外,主家还可以另点节目表演。演出结束后,主家都要给花灯班子一些彩礼或请吃劳糟、糍粑和饭菜。辞别主家前还要表演采茶、谢酒、谢饭等曲调。有时花灯与龙灯在途中相遇,龙灯要给花灯“上油”,花灯也要给龙灯“上烛”。
12、有的花灯班就站成品字形或四方形,让龙灯穿舞,示意“一品当朝”、四季平安“,互表友谊。共庆佳节。如果花灯不给龙灯上烛,龙灯就可能将花灯围住。这时,花灯班子必唱龙缠灯调,然后,龙灯才节节拆开。如果龙灯仍围着不放,花灯班就会用两盏灯笼挂到龙头、龙尾上,并唱斩龙调,或用白帕甩到龙头上,意谓斩了老龙,这是双方极不礼貌的行为。每晚跳灯结束返回灯堂时,还要烧香化纸齐唱安灯调。花灯一般跳到元霄节后结束。结束时要举行“烧灯”仪式:灯班全体聚集在灯堂内,先“下位”(取下供奉的花灯神位)。然后由灯头和掌调领唱收调(又称“会调),即将春节期间所跳花灯曲调各唱一段。接着”“辞神”(即辞别主家敬奉之神),“下妆”(幺妹子和花子边唱边脱去跳灯时穿戴的服饰),“送灯”(从灯堂送花灯神出大门)。最后将灯笼、神位送到河边或沟边烧化,并将跳花灯的道具、服饰从火上抛过,以求跳灯人平安。至此,一年一度的跳花灯活动方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