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1/181/181/18 第三讲 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 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
2、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 a、b 两种类型的句子:(3)a.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b.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
3、饼。最新资料推荐 2/182/182/18(3)a 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 而(3)b 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例(3)a 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 例(3)b 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 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 A式*D式 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 B式*C式 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仔细观察下
4、列句子:(10)a.兰兰在屋顶上数星星。b.明明在钢笔上刻记号。c.冬冬在盘子里抓花生。d.芳芳在词典里查生词。e.园园在院子里倒垃圾。f.艳艳在商店里买文具。g.壮壮在操场上踢足球。h.佳佳在汽车上喷油漆。i.灵灵在池塘里钓鲫鱼。j.倩倩在小河里洗衣服。再看一组例子:最新资料推荐 3/183/183/18(11)我送一件衣服给她。(12)我买一件衣服给她。(13)我做一件衣服给她。这三个结构层次一样,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同,试用变换分析法加以分化。它们的词类序列都是:代词+动词+名词语(受事)+给+名词语(与事)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都是第一层主谓关系,第二层为连动关系。但从语法意义来看,“我
5、送了一件衣服给她”是包含了两个行为,但只有一个过程。而“我投了一件衣服给她”和“我做了一件衣服给她”则包含了两个行为以及两个过程。3.2 什么是“变换”?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后 期 代 表 人 物 海 里 斯(Z.S.Harris):变 换(transformation)即“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间的替换”(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1952);“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形式联系。”(语言结构中同现和变换的分析方法,1957);“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 n 个词的句式,如果其中一个 n 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 X 跟另一个 n
6、 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 n 元组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Transformational Theory 变换理论,1965)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其客观依据是句法格式的相关性。各个句法格式,表面看似乎各不相同,实际上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4)a.小王送给女朋友一束鲜花。b.小王送了一束鲜花给女朋友。c.小王把一束鲜花送给了女朋友。d.那束鲜花被小王送给女朋友了。e.那束鲜花小王送给女朋友了。最新资料推荐 4/184/184/18(14)各例词类序列、内部层次构造、句法结构关系以及所表示的语法意义都不同,它们是不同
7、的句法格式。但是句中所包含的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却相同,这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存在着结构上的相关性。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有二:第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第二、语言表达要求尽可能经济,这又常常在一定的上下文里省略一些词语,这就造成原本属于不同句式、内部语义关系也不相同的两个句子在表面上成了形式相同的歧义句。例如:(15)a.肉吃了 b.鸡吃了 c.牛吃了 梨吃了 鱼吃了 猪吃了 饭吃了 虾吃了 马吃了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变换分析的着眼点不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结构的
8、内部,而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格式的外部。具体说来,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原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手段。变换是句式的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这个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得遵循以下一些原则。第一、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变换矩阵由三部分组成:(一)左边是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式”)及其一个个具体实例。(二)右边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称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三)原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之间用一般箭头“”表示变换
9、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表示变换关系不成立。例如:(16)a.台上摆着鲜花 鲜花摆在台上 最新资料推荐 5/185/185/18/台上正摆着鲜花 门上帖着对联 对联贴在门上 /门上正帖着对联 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黑板上正写着字 床上躺着病人 病人躺在床上 /床上正躺着病人 前三排坐着来宾 来宾坐在前三排 /前三排正坐着来宾 b.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 台上正演着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锣鼓敲在门外 门外正敲着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大雨下在外面 外面正下着大雨 教室里上着课 /课上在教室里 教室里正上着课 大厅里跳着舞 /舞跳在大厅里 大厅里正跳着舞 第二、在变换矩阵中,
10、左边作为原式的一个个实例,其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第三、在变换矩阵中,右边作为变换矩阵的一个个实例,其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第四、在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第五、在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6/186/186/18 第一、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咬死了猎人的狗”)第二、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还”和“更”的用法差别:(17)哈尔滨比这里还冷
11、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老张比老李还有钱 老张比老李更有钱 冬冬比壮壮跑得还快 冬冬比壮壮跑得更快(18)那孔儿比针眼还小 *那孔儿比针眼更小 他呀,比狐狸还狡猾 *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 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这是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所不具备的。“不”和“没”的区别:(19)这只菠萝不大 *这只菠萝不拳头大 我家离他家不远 *我家离他家不几里远 这块砖头不重 *这块转头不两斤重 (20)*这只菠萝没大 这只菠萝没拳头大 *我家离他家没远 我家离他家没几里远 *这块砖头没重 这快砖头没两斤重 “不”后的性质形容词不能受离
12、散性名词(有界名词)修饰,而“没”后的性质形容词却可以受离散性名词修饰。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N1在NPLVN2”歧义格式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 7/187/187/18 0 引言 0.1 吕必松(1988)举过留学生造句练习中的一个病句:“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1该“句”可以认为是由原式“我在五道口食堂吃饺子”变换来的“把字句”。可以看出,原式很通顺。我们把原式抽象为“N1在NPLVN2”。这是表示活动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相关事物所处场所的常用表达格式。1该格式的特殊性在于,“在NPL”表示的处所可以有四种情形:(一)说明 N1
13、 的处所,如“冬冬在屋顶上数星星”;(二)说明 N2 的处所,如“冬冬在手背上写字”;(三)表明 N1、N2 同时所处的环境,如“冬冬在教室里擦黑板”;(四)在表明 N2 处所的同时,是否也说明 N1 的处所,依语境而定,如“冬冬在汽车上喷油漆”。0.2“在NPL”有的可以挪至补位,如“冬冬在手背上写字”可以说成“冬冬写字在手背上”。但“在NPL”有时是不能挪至补语位置的,如“冬冬在屋顶上数星星”不能说成“冬冬数星星在屋顶上”。有时“在NPL”表面上可以挪至谓语动词后做补语,但这样挪动位置后,句子的意思与原句迥然有别,如把“冬冬在脸盆里洗手绢”说成“冬冬洗手绢在脸盆里”,意思便发生了变化。0.
14、3 朱德熙(1980)2、(1981)3,施关淦(1980)4,邵敬敏(1982)5,齐沪扬(1994)6、(1998)7,俞咏梅(1999)8等对该格式中 V 的语义特征和“在NPL”的语义关系做过富于启示性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在NPL”的语义指向为视点,力求分化出该格式的歧义类例,并扼要分析其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1“在NPL”专指 N1“在NPL”专指 N1,表示 N1 从事“VN2”这一活动时所在的“定点”位置。因为“在NPL”在语义上跟 N2 无涉,所以不能被移至句尾,也不能同时通过“把”字将 N2 置于 V 前。例如:(1)兰兰在屋顶上看月亮。1 表示状态的“
15、N在NPLV”格式,如“邮票在信封上贴着”、“一群儿童在湖边走着”,其中的“在NPL”明确指向 N,而且当后置做补语时,其语义关系基本不变。因此该格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最新资料推荐 8/188/188/18*兰兰看月亮在屋顶上。*兰兰把月亮看在屋顶上。(2)康司令员在司令部指挥实弹演习。*康司令员指挥实弹演习在司令部。*康司令员把实弹演习指挥在司令部。变换式不能成立的原因显然跟“在NPL”的语义指向有关。原式的“在NPL”前指 N1,而变换式的“在NPL”则就近指向了 N2。9然而,虽然“屋顶”和“司令部”都具有容人容物的语义特征,但经验证明(1)和(2)的原式及其变换式中的 N2 客观上与“
16、在NPL”并不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换言之,客观上不可能有“月亮在屋顶上”“实弹演习在司令部”的情形。有一种基于隐喻造成的句子,如“她在心里骂我”“领导在电话里批评我”,表达的意思是N1 的观念、想法等存在于“在NPL”,“在NPL”并非表示N2的所在。这种情形可以跟上述情况等同看待,即是说,这类句子没有“她骂我在心里”“她把我骂在心里”的变换式。“在NPL”定点指向 N1 时,它跟V 的关系比较松散,可以自由地出现在各类动词前而不受其意义的制约。81原式中“在NPL”的语义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在NPL”定点指向N1。简化为:“在NPL”定点N1。2“在NPL”专指N2“在NPL”专指N2,有三
17、种情形值得注意。2.1“在NPL”可以直接移至句尾做补语,“在NPL”后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把”字将N2置于V前。原式和变换式中“在NPL”的语义关系保持不变。例如:(3)兰兰在钢笔上刻记号。兰兰刻记号在钢笔上。兰兰把记号刻在钢笔上。(4)明明在帽檐上别校徽。明明别校徽在帽檐上。明明把校徽别在帽檐上。综合1 的讨论,(3)和(4)原式能变换为变换式,且“在NPL”的语义最新资料推荐 9/189/189/18 关系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原式同时满足了两个条件:一是 NPL 的容人容物的语义特征表明,客观上存在 N2 跟“在NPL”语义上的选择关系,这是变换的基础;10二是 V 具有的使附着2的语义特征
18、能够致使N2 附着于“在NPL”表示的处所,这是原式和变换式的“在NPL”能够保持相同语义关系的条件,即都是 N2 在 V 的作用下最后的落脚点,或称为“终点”。但是,原式和变换式在语义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原式中“在NPL”置于 V 前,强调的是事件的动作阶段,凸现的是动态。因此,“在NPL”也可以说成“往NPL”,如“芳芳在汤锅里加食盐”可以说成“芳芳往汤锅里加食盐”。变换式的“在NPL”置于句尾充当补语,强调的是事件的结束阶段,凸现的是动作的结果。因此,“在NPL”有时也可以说成“到NPL”,如“芳芳加食盐到汤锅里”、“芳芳把食盐加到汤锅里”。上述情况反映了“在NPL”及其表示的客观世
19、界一定程度的时间顺序像似关系。11俞咏梅(1999)7认为状位“在NPL”和补位“在NPL”具有表达动词时态(aspect)的作用。虽然它们都表示 N2 的位移终点,但是前者并不是已然的,而是说话者一种预期的动作方向;而后者则是已然的。因此,“在黑板上写字”是先有预期终点“黑板”,然后才有动作“写”;“把字写在黑板上”是先有“写”的动作,然后有“字”在“黑板上”的结果。如果忽略这一差别,2.1 原式和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V使附着;“在NPL”终点 N2。2.2“在NPL”形式上可以移至句尾做补语,或者同时通过把字将 N2 移至V 前。不过,变换式不再跟原式保持同义关系。严格说来,原
20、式与变换式之间不再是真正的变换关系。12例如:(5)兰兰在冰柜里取饮料。兰兰取饮料在冰柜里。兰兰把饮料取在冰柜里。(6)明明在碟子里抓花生米。明明抓花生米在碟子里。2 动词的使附着特征只是一种概括性的类,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有“制作”、“存放”、“处置”以及“附着”等小类,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另参考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载朱德熙文集(第 2 卷)第 289 页,商务印书馆 1999 年。最新资料推荐 10/1810/1810/18 明明把花生米抓在碟子里。如上文所述,“在NPL”移至句尾做补语,如果要保持语义关系基本不变,原式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显然,(5)和(6)的原式符
21、合第一个条件,即 NPL所具有的容人容物特征说明客观上存在 N2 跟“在NPL”语义上的联系。但是,与(3)、(4)相比,(5)和(6)的 V 并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不能够致使 N2 附着于“在NPL”表示的处所。相反,(5)和(6)的 V 表示的是通过该动作致使 N2 离开 NPL 表示的处所,可以表示为 V使去离。如果说原式隐含着 N2 由于 V 的影响将要发生位移的话,NPL 则是 N2 行将发生位移的“起点”。因此,(5)和(6)原式的“在NPL”有时也可以说成“从NPL”,如“芳芳在衣袋里掏钥匙”可以说成“芳芳从衣袋里掏钥匙”。根据2.1 的分析,(5)和(6)的变换式将“在NP
22、L”置于句尾,强调的是动作的已然结果,表示的是 N2 发生位移后的终点位置。因此,变换式的“在NPL”有时也可以说成“到(进)NPL”,如“兰兰捞肉丸进汤锅里”、“兰兰把肉丸捞到汤锅里”。以上分析说明,“在NPL”在(5)和(6)的原式中表示的是 N2 的“起点”,而在变换式中却表示的是 N2 的“终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式和变换式是非同义变换。2.2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起点 N2;其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终点 N2。2.3“在NPL”不能移至句尾做补语。例如:(7)明明在词典里查生词。*明明查生词在词典里。*明明把生词查
23、在词典里。(8)芳芳在兰兰头上数白发。*芳芳数白发在兰兰头上。*芳芳把白发数在兰兰头上。(7)和(8)的 NPL 具有容人容物特征,因此原式的“在NPL”也是指向 N2 的。显然,造成“在NPL”不能后移的原因仍然在于 V 的语义特征。跟2.1 和2.2 对照,2.3 的 V 既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也不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 V使附着 使去离。由于 V 的使附最新资料推荐 11/1811/1811/18 着 使去离的语义特征不能致使 N2 发生位移,因此“在NPL”在该结构中表示的是 N2 的定点位置。32.3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V使附着 使去离、“在NPL”定点 N
24、2。3“在NPL”兼指 N1 和 N2“在NPL”兼指 N1 和 N2,也存在跟2 类似的三种情形。3.1“在NPL”可以直接移至句尾做补语,“在NPL”后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把”字将N2 置于 V 前,但是“在NPL”的语义关系在变换前后有细微的差别。例如:(9)兰兰在教室里放书包。?兰兰放书包在教室里。?兰兰把书包放在教室里。(10)明明在院子里倒垃圾。?明明倒垃圾在院子里。?明明把垃圾倒在院子里。跟2.1 对照,3.1 与之相同的是,V使附着的语义特征表明“在NPL”终点指向 N2。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即3.1 原式的“在NPL”在指向 N2 的同时,还跟 N1 发生语义关
25、系,表明 N1 的“定点”位置,这是 NPL容人容物特征所决定的。而变换式的“在NPL”则更强调 N2 经过 V 的作用后所在的处所,跟 N1 的语义关系已大大减弱。例如(9)的原式可以分解为:兰兰在教室里兰兰放书包书包在教室里;而变换式则一般被理解为:兰兰放书包书包在教室里。3.1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在NPL”定点 N1 终点 N2;其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在NPL”终点 N2。后者跟2.1 的变换式相一致。4 3 某些使附着 使去离特征的动词也可以有“N1+V+N2+在+NPL”格式,如“明明洗衣服在脸盆里”“芳芳挖土豆在菜篮里”等。这种情况实际上隐含
26、了“放置”(使附着)的行为。上面两个句子一般理解为“明明洗好衣服放在脸盆里”“芳芳挖出土豆放在菜篮里”。这跟补位“在NPL”通常表示 N2的终点位置有关。这种情形相当于2.2 的变换式。4 类似“兰兰在教室里写字”中的“在教室里”并不是“字”实际附着的处所,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兰兰写字在教室里”的说法。但“兰兰在教室里写了几幅字”可以说成“兰兰写了几幅字在教室里”,这是因为“幅”是表示布帛、呢绒等的量词,隐含了“字”的真正附着的处所是布帛、呢绒等书写材料,而这些材料是可以置放于“教室里”的。最新资料推荐 12/1812/1812/18 3.2“在NPL”形式上可以移至句尾做补语,或者同时通过
27、把字将 N2 移至V 前,但变换式跟原式相比,语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原式和变换式之间不是真正的变换关系。例如:(11)明明在河东食堂买饺子。明明买饺子在河东食堂。明明把饺子买在河东食堂。(12)兰兰在房间里扫垃圾。兰兰扫垃圾在房间里。兰兰把垃圾扫在房间里。3.2 跟2.2 的相同之处在于,原式中 V使去离的语义特征表明“在NPL”起点指向 N2,而变换式的“在NPL”表示的是 N2 经过 V 的作用后的终点位置,这使得变换式跟原式并不保持同义。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3.2 原式的“在NPL”中 NPL 的容人容物在指向 N2 的同时,还跟 N1 发生语义关系,表示 N1 的定点位置。例如(1
28、1)原式可以分解为:明明在河东食堂饺子在河东食堂明明买饺子;而变换式则一般应理解为:明明买饺子饺子给河东食堂。3.2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定点 N1 起点 N2;其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终点 N2。后者跟2.2 的变换式相一致。5 3.3“在NPL”兼指 N1 和 N2,但不能移至句尾做补语。例如:(13)芳芳在操场上打篮球。*芳芳打篮球在操场上。*芳芳把篮球打在操场上。(14)兰兰在房顶上浇花。*兰兰浇花在房顶上。*兰兰把花浇在房顶上。3.3 跟2.3 的相同处在于,原式中 V使附着 使去离的语义特征 5“兰兰在教室里擦黑板”中的“擦”
29、也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但“黑板”不是“擦”的直接对象,其直接对象应是黑板上的字或其他附着物;“在教室里”也不是“黑板”通过 V 的作用后的终点位置。因此,实际言语中不存在“兰兰擦黑板在教室里”或“兰兰把黑板擦在教室里”的说法。最新资料推荐 13/1813/1813/18 表明“在NPL”定点指向 N2,状位“在NPL”不能移至补位。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3.3 原式的“在NPL”在指向 N2 的同时,还跟 N1 发生语义关系,理由同3.1 和3.2。3.3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 使去离、“在NPL”定点 N1 定点 N2。可简化为:V使附着 使去离、“在NPL”定点 N1N2。4
30、 场景约束“在NPL”专指 N2 或兼指 N1 和 N2 原式的“在NPL”是专指 N2,还是兼指 N1 和 N2,有时对语用场景有很大的依赖性。状位“在NPL”能否移至补位,也有三种情况。4.1“在NPL”移至补位后跟原式是否保持同义关系,依场景而定。例如:(15)明明在汽车上喷油漆。?明明喷油漆在汽车上。?明明把油漆喷在汽车上。(16)芳芳在地板上写字。?芳芳写字在地板上。?芳芳把字写在地板上。在一定的语用场景下,原式的“在NPL”可以专指 N2,如“明明站在汽车附近往车体喷油漆”、“芳芳坐在地板边往地板上写字”;还可以兼指 N1 和 N2,如“明明站在汽车上往车体喷油漆”、“芳芳坐在地板
31、上往地板上写字”。6(15)(16)变换式中的“在NPL”跟前者基本保持同义关系。虽然(15)和(16)的“在NPL”跟 N1 可以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但它们可以比较自由地移至句末做补语。这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式的“在NPL”跟N1 的选择关系并非必然,如上文所析,往汽车上喷油漆不必一定要站到汽车上去;二是 V 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这使得“在NPL”跟 N2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选择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在NPL”跟 N2 的选择关系要强于 N1。可以这样认为:“在NPL”的兼指实际上是弱指 N1 而强指 N2。也因为如此,“在NPL”才比较容易后置做补语。不过,补位“在NPL
32、”跟 6“在NPL”仍有可能专指 N1,如“明明站在汽车上往附近的墙上喷油漆”、“芳芳坐在地板上往练习本上写字”。但是由于 N2 的终点位置“墙上”“练习本”在原式中不出现,人们对原式进行解码时并不以此为优选策略。这种纯场景决定“在NPL”语义关系的情形,本文不拟深入讨论。最新资料推荐 14/1814/1814/18 N2 的语义关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而跟 N1 则几乎失去了语义上的联系。4.1 原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在NPL”弱定点 N1 强终点 N2;其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在NPL”终点N2。后者跟2.1 和3.1 的变换式相一致。4.2“在NPL”
33、置于补位后,跟原式不存在同义关系。例如:(17)兰兰在树上摘花。兰栏摘花在树上。兰兰把花摘在树上。(18)明明在池塘里钓鱼。明明钓鱼在池塘里。明明把鱼钓在池塘里。与4.1 类似,4.2 原式的“在NPL”一般指向 N2,但它是否也兼指 N1,就要依据具体的场景才能明确。以(17)为例,“在树上”一般指向“花”(花长在树上),而不必一定指向主语“兰兰”(如果树小而矮,兰兰在地上也可能摘到树上的花;如果树大而高,兰兰则须爬到树上才能摘到花)。跟2.2 类似,由于 V 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因此“在NPL”从状位移至补位后,原来表示 N2 的起点,结果成了 N2 的终点。此外,4.2 原式的“在NP
34、L”跟 N2 的较强的选择关系(花一般长在树上,鱼一般养在池塘里)和跟 N1 的可选择关系(摘花不一定非要爬到树上,钓鱼不一定非要下到池塘里)表明它跟 N1、N2 的兼指关系有强弱之分,可以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弱定点 N1 强起点 N2;而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终点 N2。后者跟2.2 和3.2 的变换式相一致。4.3“在NPL”不能移至补位。例如:(19)芳芳在树上浇花。*芳芳浇花在树上。*芳芳把花浇在树上。(20)冬冬在汽车上数螺钉。*冬冬数螺钉在汽车上。*冬冬把螺钉数在汽车上。最新资料推荐 15/1815/1815/18(19)(20)的“在NPL”
35、不能移至补位,这也跟 V 的语义特征有关。跟上文2.3 和3.3 讨论的情形类似,4.3 原式中 V 的使附着 使去离的语义特征不能致使 N2 发生位移,“在NPL”表示的是 N2 的定点位置。跟2.3和3.3 有所不同的是,4.3 原式的“在NPL”除了定点指向 N2 外,它跟 N1的定点位置关系不是必然的。4.3 原式的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 使去离、“在NPL”弱定点 N1 强定点 N2。5 小结 5.1“N1在 NPLVN2”的歧义类例可以归纳如下表:歧义类例“在NPL”的语义指向 及语义关系 V(对 N2)的语义特征“在NPL”能否移至补位 例 句 1 定点 N1 兰兰在屋顶
36、上数星星 2 终点N2 使附着 明明在钢笔上刻记号 3 起点N2 使去离 冬冬在盘子里抓糖果 4 定点N2 使附着 使去离 芳芳在词典里查生词 5 定点N1 终点N2 使附着?园园在院子里倒垃圾 6 定点N1 起点N2 使去离 燕燕在商店里买文具 最新资料推荐 16/1816/1816/18 7 定点N1 定点 N2 使附着 使去离 壮壮在操场上踢足球 8 弱定点N1 强终点N2 使附着?佳佳在汽车上喷油漆 9 弱定点N1 强起点N2 使去离 玲玲在池塘里钓鲫鱼 10 弱定点N1 强定点N2 使附着 使去离 倩倩在小河里洗衣服 如表所示,“在NPL”可以专指 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
37、和 N2、还可以在场景约束下专指N2 或兼指 N1 和 N2,相应地,该格式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歧义类例。进一步看,当“在NPL”指向N1 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 V 的影响;当“在NPL”指向 N2 时,可以表示N2 的起点、终点和定点,这主要决定于 V 不同的语义特征。因此,“N1在NPLVN2”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当“在NPL”指向 N2,并且 V 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时,“在NPL”可以移至补位而语义关系基本不变,即都表示 N2 的终点;若 V 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在NPL”移至补位则改变了原式的意思,即原式中表示 N2 的起点,变换式中表示 N
38、2 的终点;若 V 具有使附着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在NPL”一般不能移至补位。由于状位“在NPL”移至补位只跟 N2 和 V 相关,因此,“在NPL”移至补位后,原式可能兼指 N1 的情形,则变成了专指 N2。石毓智(2002)认为,“表面上看来,一些介词短语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前后,但是不同的语序所表达的语义特征很不一样。谓语动词前的只能诠释为行为动作发生的场所,之后的则只能理解为行为动作达到的终结点”。13这种认最新资料推荐 17/1817/1817/18 识大体上是正确的。从上文的分析来看,谓语动词前的“在NPL”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而且变换前后的“在NPL”的语义关系
39、也不一定保持一致。这跟“在NPL”的语义指向,以及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甚至语用场景等都有关系。5.2 由于“在NPL”的语义指向跟 V 的语义特征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少数情况下可能因 V 的多义性导致更复杂的歧义。例如“旺旺在草地上放风筝”中的“放”可以理解为“放置”,也可以理解为“放飞”。如果是前者,整个结构相当于表中例 8 的情形;如果是后者,整个结构相当于表中例 1 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动词 V 的语义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所以有持续与非持续、动态与静态、自主与非自主等等区别,但跟本文相关的主要是“使附着”和“使去离”特征的对立。还需说明的是,为了行文
40、简洁,本文的“附着”动词也只是概括性的3(p.289)。换言之,“附着”动词还可以有“制作”动词,如“写、画、编”等;“存放”动词,如“存、装、填”等;“处置”动词,如“摆、喷、抹”以及真正表“附着”义的“戴、别、贴”等小类划分,但这些细类基本不影响本文的讨论。5.3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病句“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之所以错误,原因是它的原式“我在五道口食堂吃饺子”属于表中例 7 的情形,虽然“在五道口食堂”兼指“我”和“饺子”,但“吃”这一行为相对于相关成分“五道口食堂”既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也不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故原式的“在五道口食堂”不能被移至补位。如果缩小讨论范围,制约“把NV
41、在/到NPL”格式中 V 和 NPL 同现的条件主要是V 的语义特征,当 V 具有使附着或使去离特征时,该格式成立。参考文献 1吕必松.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4),4-19.2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A.朱德熙文集(第 2 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A.朱德熙文集(第 2 卷)C.北京:商务最新资料推荐 18/1818/1818/18 印书馆,1999.4施关淦.关于“在+NP+V+N”句式的分化问题J.中国语文,1980,(6),452-461.5邵敬敏.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分化和变换的若干问题A.汉语语法
42、的立体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齐沪扬.“N+在+处所+V”句式语义特征分析J.汉语学习,1994,(6),21-28.7齐沪扬.动作“在”字句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167.8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J.中国语文,1999,(1),21-29.9税昌锡.论语义指向的内涵J.语言科学,2003,(6),20-32.10邵敬敏.论汉语语法的语义双向选择性原则A.中国语言学报(八)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1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黄河译.国外语言学,1988,(1),10-20.12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J.中国语文,1986,(2),137-149.13石毓智.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的原则J.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