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唱法深化音乐主题教学的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哼唱法深化音乐主题教学的利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哼唱法深化音乐主题教学的利器 初中欣赏课中作品主题的熟悉、深化是关键,如何有效开展熟悉音乐主题,笔者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尝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哼唱法”。用多个教学案例作为论据支撑,强有力地论证了“哼唱法”对深化“音乐主题”教学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对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的深化;对身临音乐场景的深化;对体验和表达音乐主题情绪的深化。一、音乐主题教学中的困惑与分析 音乐主题是一首音乐作品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在初中欣赏课中,记忆音乐主题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欣赏者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因此欣赏课中“
2、唱主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唱名法”学习音乐主题,于是在采用唱名法的课堂中,以下教学现象屡见不鲜:1 音色不统一 2 缺乏情感 3 风格缺失 4 缺乏歌唱性 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感受不到音乐的美,课后没有想自己唱音乐主题的愿望,又怎能让他们对音乐主题记忆犹新呢?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不同唱名的声母,即 Do、Re、Mi、Fa、So、La、Si、Do 竟然是导致主题音乐学习不能深化的罪魁祸首。原因如下:从声乐角度讲,声母频繁变换很容易导致声音位置不 2 稳定;从美学角度讲,机械的唱名缺乏美感,阻碍了表达音乐情感和风格。但是唱谱学主题又
3、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哼唱法”。二、哼唱法的定义与优势 什么是哼唱法,即把所有唱名的声母改为统一的 D 或 L 等发音从而形成如下发音:dao、de、di、da,声母 D 是舌音,用力部位在舌尖,靠舌头就可以调整发音,在唱谱的时候,不用大幅度变化口腔,口型稳定,有哼着唱的感觉,故称之为“哼唱法”。它体现出两个优势:1、便于统一音色:它能协调发声状态,找到位置和焦点,使气息、声带振动、共鸣腔三者处于比较适合的比例关系,使声音趋于统一状态。2、利于声情并茂:没有了机械的唱名,旋律哼唱变得连贯,富于歌唱性,更容易进入音乐的意境
4、,感受作品的风格。三、“哼唱法”对学习音乐主题的深化(一)、对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的深化 准确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赏析。如人音版七下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音乐主题 见谱例一 3 仔细观察谱面不难发现作品采用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常用的7/8拍和极富民族特色的塔吉克调式,因此音乐主题民族风格特浓郁且朗朗上口,而肢体律动教学是这类民族音乐作品很有效的介入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了唱名法和哼唱法结合肢体律动教学进行了对比尝试,却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实践一,唱名法与肢体律动相结合 目的:按部就班的运用唱名法来解决音乐主题中的音准,用律动解决复杂的节拍。结果:学生被机械的唱名束缚,心
5、心念念想着唱对音名音准,复杂的节奏在唱名法的条条框框中,让学生无法感受民族音乐内在律动,甚至连律动教学的优势也无从体现,缺少了地方民族性特殊音乐节奏的感受,那么音乐风格的把握无从提起。实践二,哼唱法与肢体律动相结合 目的:通过课前音准训练和课上聆听音乐主题建立初步印象,运用哼唱法与简单的肢体律动相结合解决音准,统一音色,把握韵律,体验音乐风格。结果:4 1、哼唱的过程中能很好的兼顾听的感知,因为哼唱的过程更多的是模仿原始作品中器乐的各种精髓演绎,哼唱者能通过两者结合较准确模仿器乐音色、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把握音准等,它是深化作品风格的基石。2、郎朗上口的音乐通过哼唱更容易记忆,只有对主题音乐在
6、最短时间内有了深刻的印象,肢体律动、特殊节奏的体验才显得更自然更有意义,是深化作品风格的强心剂。听、唱、动对于主题音乐风格的把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但哼唱法是纽带它是深化音乐风格的关键所在。(二)、对身临音乐场景的深化“哼唱法”通常遵循歌唱性的原则,歌唱性能充分利用自己嗓音,根据作品旋律随意控制自己的嗓子,来表现音乐的场景,这种场景的表现与其音色、力度、气息等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根据作品的差异在哼唱过程中的侧重点表现也有所不同 1、侧重音色的模仿 两个犹太人主题谱例 两个犹太人谱例中出现的前者主题是一个用木管组和弦乐组以齐奏的形式、运用间歇式的节奏,出乎意料的重音表现出富人趾高 5 气扬
7、的形象,后者则用加了弱音器的小号来表现的机灵神经质的在富人面前曲意逢迎的形象,两个主题交错行进如同两种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交流,交流的场景非常戏剧化,如果用唱名法把音乐场景表现出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复杂的节奏可以让老师讲一堂课,那么用哼唱法效果显而易见,侧重其音色的表现,富人用“DA”哼唱音色表现较为宽广、粗犷,穷人则用断断续续的“DE”表现,音色较为单薄。强烈的色彩感对比,让哼唱者与聆听者都会融入到这种特有的场景中,画面感十足。2、侧重气息的运用 歌唱性中气息的连贯性与乐句的合理把握是紧密相连的,合理的乐句处理是哼唱者用换气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作品的要求可以分大胆式换气和隐蔽式唤气(声断气不断)
8、,而唱名法表现的音乐更多的是颗粒性状态,相反哼唱法则是线条、片段内容的呈现。详见图画展览会漫步主题谱例 图画展览会整个作品共有十首小作品,每一首乐曲都有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组曲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将其贯穿统一起来,一共出现五次漫步主题,可见这个音乐主题在此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很有意思的是作曲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参观画展的一种常态 6 漫步为基点用其独有的创作手法运用了一种复拍子和混合拍子表现观看画展时一种随意的漫步状态。唱名法容易使学生在演唱主题音乐的过程中过于严谨,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会阻碍学生的实践体验,但是哼唱法不同,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哼唱法去感受这种漫步状态的随意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哼
9、唱过程中随意感受乐句的气息,在放松自如的状态中多次感受不同的气息口,让学生通过哼唱身临其境感知作曲家漫步在画展中的一种状态和内心的独白。“唱名法”较单一,“哼唱法”根据作品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点是多变的,多变的手段给学生主题熟悉过程带来不同的感知,营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场景。(三)、对体验和表达音乐主题情绪的深化 情绪上相对来说较凸显的作品还是随处可见。比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还有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等,辛德勒的名单音乐主题丝丝扣人心弦,让聆听者为之动情,能让彼此的心与其交汇 结合 谱例 1辛德勒的名单 主题音乐旋律的大跳行进、小提琴音色的诠释、力度强弱处理等,这些足以把音乐情
10、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何让学生能通过对音乐主题的熟悉来体验表达这种情感,我在具体教学中还是通过唱名法与哼唱法进行了一次实践性的对比 7 1、唱名法过于单一、大跳旋律的行进哼唱过程中由于学生固定音高能力把握不够,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滑音跑调,小调色彩不够明显,而哼唱法不一样它通过原始音频的寄托,在脑海中形成旋律线条的走向,在老师正确的发声位置的引导下、气息的正确运用的强调下,让学生跟随音频准确哼唱旋律,同时自然而然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色彩。2、唱名法无法模仿乐器音色而哼唱法运用不同字母随意模仿乐器的音色 3、唱名法力度表现力不及哼唱法,不同音名在力度的感知和表达上形成不了连贯性,而哼唱法以其特有
11、的歌唱性可以把作品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张力如鱼得水的表现出来。种种实践表明哼唱法能促使学生与音乐主题达成统一共鸣点并能用自己天生的“乐器”敢于表现出来。甚至在各种场合一听到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都会情不自禁的抬高眉头忘我哼唱,我想能达到这种境界比去了解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来得更为重要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哼唱法”是初中欣赏课中掌握音乐主题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接地气,赚人气,课堂最终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乐于去哼唱音乐主题,学生有内涵的去哼唱音乐主题,学生更持久的记住音乐主题等等。这都归结于哼唱法可以有效地深化音乐主题的学习,解决学生对于唱谱的心理恐惧,让学生真正走近音乐,让更多的孩子在音乐的世界里走心的聆听、走心的哼唱、走心的表达!当然,我们也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音准和节奏方面系统而有序 8 的训练,因为任何脱离音准和节奏的哼唱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