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
2、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
3、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能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4.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30%(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
4、人口达到 60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向第三产业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 s 形曲线表示。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完善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较多的就业岗位等 5.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模式 前城市化集聚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6.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截止 2009 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 6。22 亿,城镇化水平 46.6.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直到 20302040 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
5、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 70%80%的一般水平。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最核心的内容:辨方正为整体思想;体国经野区域观念;天人合一自然观念;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它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 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 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 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 古代城市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2。中西方古城的形态差异比较 相同点:都比较规则和不规则.不同点:中国,方正规则,中轴对称;西方,广场为中心,街道呈放射状,城 市轮廓自由。3.现代城市
6、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起源:田园城市,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改革 规划的概念: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规划的特征:a。未来导向性;b.规划目标;c。未来不确定性。语义要素:a.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b。作为实现 社会,经济诸多目标你的手段;c.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d.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规划的作用: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a.土地使用的配置;b。城市空间的组合;c.交通运输网路的架构;d.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a.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b。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c.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 共同点:解决大城
7、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马对雅的修正与改进意见:a。应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环境;b。应注意各社会阶层的融合而不是隔 阂;c.优先考虑公共交通;d。减少环境污染;e。保护包括文化传统在内的历史遗产;f。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g.区域与城市规划应包含规划的制定 与实施;h.建筑设计的任务是创造连续的空间 建筑,城市与园林规划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第三章城
8、乡规划体制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 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 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3 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自治区、跨行政区域、市域、县域5个类型;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成果;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规.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1.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规划的关系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规范环境保护行动 的筹划,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手段,属于 城市规划中
9、的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 讲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 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关注 城市的社会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三者层次不同,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 护规划最低.2.城市生态系统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a.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其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缺生产者和分解者 d.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10、5。城市环境的概念: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环境。6。城市环境的特征 a.界限相对明确;b.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c。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d。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e.具有脆弱性.7.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注意城市特点引起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慎重确定规划环境影响的技术方案;对城市发展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2。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更变得特性、社会属性(在自然
11、属性以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的土地特性 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4。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计有 10 大类,46 中类和 73 小类。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类深度.第十二章城乡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 1。区域规划 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 素和条件的基础上,做
12、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 源综合利用开发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 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它为城市规划和专项工程规划提供了宏 观、区域范围的技术经济依据。2.总体规划 作用与任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城市的性质与职能 a.城市的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 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 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
13、的个性、特点和发 展方向。b.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城 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区域或其 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 中体现,城市是外部作用于内部功能相 统一的整体.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用地布局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和分散两类。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布局的城市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 a.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
14、有 机构成。他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的内在 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 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 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根据指定的 城市发展纲要,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 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 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 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 总体布局。b。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因素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增长方式、行政区划和管理体 制、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城市所在地区 的资源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交通运 输等因素。C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 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 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城市 的建设发展总有一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或者在 规划布局中有足够的弹性。城市空间布 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 和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