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文学的中外文化交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唐文学的中外文化交流.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浅谈唐文学之中外文化交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的自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作为唐代文学之典范,其地位不仅是后世莫能继,而且前世也无与伦比,也更加反映出那个政治经济鼎盛的朝代所具有的无比繁荣的文化成就,它永久的艺术魅力留给了历史那无法企及的高峰。一、历史背景 综观历史,文学繁荣与整个大时代的强大是分不开的。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全国空前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对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2、用。此外,唐朝开放的文化文化政策更是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文禁松驰,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整个唐代,更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什么是外来文化,外来的范畴又是如何,有必要对此下一界定,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展开讨论。唐代载籍中对汉族以外的人们多笼统称作“胡”,如胡人、胡雏、胡儿、胡兵、胡贾、胡僧、胡客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一种很含糊的称谓,它既包含了生活在历史上的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外国人;也包括了生活在历史上的中国之内,与唐朝从属关系不确定,或属于不同政权的中国周边地区的民族;在很多情况下,还指称生活在
3、唐朝境内,已经归属唐朝,但人种与汉族不同的各民族的人群;甚至有时还指前代就已移居唐朝境内,已经完全汉化的非汉族人群。这些人群拥有的文化内涵即为本文所指的“外来文化”。二、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一个具有开放精神的社会,其文化必然兼收并蓄、构成多元,而多元的文化也往往发生于具有开放精神的社会。唐代的文化发展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张广达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有着既善于继承,又做到了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文化之所以富有生气,“一是唐代的社会和文化能条贯、折衷前此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1.、少数民族文化 唐代开放与多元的文化构成,同民族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
4、联系。由于大量外族移民的迁入,商旅往来,宗教传播,西域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文化也广泛影响着长安、洛阳等大都会、南北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以及像广州这样的海上重要城市。这些地区从饮食、衣着、乐舞到生活趣味,均杂取中西。生活内容的丰富更利于唐代文坛的弄潮儿运用多样的风格来展现巅峰的内涵。从近处看,在汉文化广泛传播到边地的同时,中原文化对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和提高了传统的汉民族文化。这种影响之广之深,大到政治宗教,小到乐舞戏画、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舞蹈“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元稹琵琶“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
5、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岑参胡旋女“此去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 诗人对兄弟民族的优美乐舞的惊叹不已,甚至认为与西域舒展欢快的乐舞相比,汉族传统的采莲曲、梅花落竟成了聒噪耳朵的音乐。这种颂胡乐而贬汉乐的行为,一方面说明西域乐舞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诗人已经完全抛弃了民族的偏见,真正为优美的民族歌舞所陶醉。刘言使的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和李端的 胡腾儿 也都对少数民族跳滕氏的舞蹈进行了精彩详细的记述,说明这些乐舞在中原地区深受欢迎广为流行的情况,那些自西域来到中原地区献艺的兄弟民族艺术家们,也受到但是人们的尊敬。贸易
6、 文化交流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贸易也更趋频繁,唐王朝与各个少数民族互通有无,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旧随汗使千堆宝,小答胡王万匹罗。”-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之四 这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用丝绸换取勃律玉石和坚昆壁碗的贸易关系,诗人对互通有无的民族贸易大加赞赏。“边城暮雨燕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张籍凉州词其一 诗人写这首诗时,尽管“丝绸之路”向西的一段已经被吐蕃所占,但仍有铃声悦耳的长长骆驼执着的走向沙漠。本该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却因为战争受到了影响。但战争并不能阻挡先进的汉族经济文化队各少数民族的影响
7、。日常用品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 唐朝的贵族阶层以及模仿贵族者梦寐以求外来的奇珍异巧,他们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虽然说只是在八世纪时才是胡服、胡食、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但实际上整个唐代都没有从崇尚外来物品的社会风气中解脱出来。当时有些人物对这种新的观念感到痛心疾首,元稹就是其中之一。混杂居住在敦煌和西域地区的汉、吐蕃、回鹘、退浑、于阗等民族多边交往、互相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混合文化,是唐代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着民族之间的矛盾战争
8、,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相处,由于统治者开明的政策,一视华夷的心态,更加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国家达到空前统一的状态。2.、域外民族文化 从远处看,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异质宗教与当地民族文化相汇聚而产生的“嫁接”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坛,尤其表现在外来宗教、居民、各类珍奇异宝都成为文学的创作素材。宗教。唐以前的中国本土宗教只有道教,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显然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很大影响,佛教则是在东汉时就已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其在中国的传播至唐时达到鼎盛。唐代僧人玄奘和义净曾先后到印度学习佛经,并将大量佛经带回中国,对佛教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义净的诗不多,但杂言、一三五七九言极具代
9、表性,值得深入探讨。特别是后者,独特的“宝塔诗”形式,极具游戏形式,音律独特,具有“唱和”性质。他的创作保留了中印文化交流的痕迹。既有汉文化的修养,也深受印度文化的熏陶。其二诗在辞式上的创格,当与他在印度求法的十三年有关,有可能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梵呗等影响。但他的创作肯定离不开汉语律诗的传统,因此义净的诗二首传承了传统乐府诗的形式要素而又吸收了印度文化的某些特点。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无疑也受到了佛教的很大影响,佛教思想和理论渗透到诗歌创作当中,主要表现在诗中的“禅意”。王维山水诗的“无我”与“空寂”的意境,就显然是受到了佛教禅宗理论的影响。韩愈的诗擅长用叙述,他的叙述方法很怪,尤其是描写景色
10、很大的场景,有很多人看不懂。有人研究王维的作品,它的绘画作品和诗歌作品,就发现王维的绘画作品有一个场面,就是雪中芭蕉。芭蕉是在南方地区生长的,在佛教中雪中芭蕉是指追求真理的人,芭蕉是臭皮囊,人的肉体,身体很容易损坏,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佛教的哲理。另外,不少僧人同时也是诗人,甚至一些外国僧人如日本的阿倍仲麻吕等也都擅长写诗。这些诗僧与诗人们密切交往,酬答唱和,促进了佛学思想与唐诗的融合。除佛教外,其他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景教、袄教和摩尼教也都在唐代得以流行,这些外来宗教虽然未必都对唐诗产生直接影响,但各种宗教的传播有利于学术思想的活跃,对两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形成巨大冲击,在开阔诗人的
11、视野、创造文化界自由的气氛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居民。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由于迫不得已。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的到来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这种种改变也同样留在了文学的记忆里。比如传奇小说昆仑奴里有一个奴仆形象,小说中的这个昆仑奴,皮肤比较黑,个子比较矮,做奴仆、保镖、暗杀这些工作。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在意,认为小说里面写的东西一般都是子虚乌
12、有的。后来就有学者做了一些考证,发现在唐三彩里面、唐代的壁画里,也有昆仑奴的形象。根据它的体貌特征分析,比较像马来人,因为身体比较灵巧,而且还能潜水。后来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不是马来人,而是非洲黑人。珍品宝物。八世纪是一个神奇魔幻、无所不能的时代。那些在其作品中虚构外来物品的作家们力图发挥想像重新创作的,正是这一去不复返的八世纪的世界。写作于九世纪末叶稍前的一部著作,就是这种类型的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范例。这本书与大多数备采各类灵异志怪的传奇著作不同,它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反映与外来物品传奇有关的主题。这本著作取名为杜阳杂编,是由一位叫苏鹗的文人在僖宗乾符六年(876 年)撰写的。“灵光豆”、芬香的小
13、麦、“却火雀”、“常燃鼎”、“常坚冰”、“万佛山”等等。在这些异物中,有些是由现实存在国家贡献的,例如日本、新罗等;有些是那些年代久远、闻所未闻的国家的贡物;而有些贡物的产地则全都属于神话传说中记载的地方。由此见,唐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兼收并蓄,自由坦荡,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多元的文学结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思想自由了,文学也就繁荣了。三、唐文学的国际性 正因有了外来文学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才使唐文学达到这样一个极致繁盛的境界,这样的世界影响力通过不同方式的传播同时也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正所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唐文学作品的传播 唐诗在朝鲜。在文学交流中
14、,随着朝鲜汉诗的产生和发展,唐诗在朝鲜的流 传和影响显得比较突出。如清代大学问家纪昀就盛赞朝鲜诗人朴齐家和洪良浩“近体有中唐遗响,五言吐词天拔秀消。”朝鲜是人对于唐诗继承与创新结合,能自立面目,学唐诗又不泯于唐诗。高丽时期李白诗的影响表现的十分突出。由于他的事迹引起了高丽人的创作题材,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致。他追求个性自由、抨击腐朽、蔑视权贵与功成身退的思想对高丽诗人影响很大。唐诗在日本。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最直接,日本的唐诗爱好者、研究者更多,他们不仅把唐诗作为异国文学作品来吟咏欣赏,而且又做诗歌的楷模。日本人特别喜欢白居易的诗。日本早期有一部小说源氏物语,写到朝廷后宫的文化氛围,日本的文化人,包
15、括贵族官员都喜欢附庸风雅,其实是附庸我们的风雅。据北京大学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一位专家说,这部小说中引白居易的诗一共有 91 处,是所有引用中国文献最多的,超过论语、孟子、庄子,甚至超过了史记,史记是第二多的,这样可以看出白居易在日本影响确实很大。今天,在世界各国之中,日本研究唐诗的水品明显高出一筹,唐文学的作品的影响也更为广泛。同时,唐诗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唐诗呗翻译成各种版本出版,不仅被学术界推崇,艺术界也非常看重。更有艺术家将唐诗谱成曲子广为传唱。2、境外的诗人来华交流。在唐代时期,文化和政治十分先进,吸引外国政府和文化人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其中大规模成体系的交流比较
16、多的就是日本遣唐使制度,这方面资料也很多。也有很多周边国家的人来华学习,尤其到长安来学习,这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遣唐使里有一位空海和尚,他回到日本以后,除了在佛教方面对日本的佛教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外,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部用汉语写的著作,叫做 文镜秘府论。唐代文学创作的水平非常高,但是文学的理论非常的贫乏,非常的薄弱,非常的落后,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没有很重要的理论。就如我们陕西文学的小说创作可以说在全国是一流的,但陕西的文学理论文学评论非常落后,我们这几年的陕西文学评论都是非常弱的,没有什么独创的理论。空海写出文镜秘府论,它的价值非常高。它记录了唐代诗歌的很多情况,记录了很多理论,包括诗歌写作的技巧,讲的非常到位,非常深入。还有一位波斯人叫李珣,我们现在从唐宋词选本里,还能看到他的词作。这些可以看处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确实很兴盛。总之,唐代文学的兴盛离不开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不管是周边民族,还是域外各国,不同的文化间相互切磋相互交融。外来文化给予民族文化无数的灵感与激情,而我们要在外来文化的指引下,积累新知、收获新生。以上例证虽挂一漏万,但任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朝代,带给我们的是国际性的文化,而恢弘壮丽的唐文学也是中国千古不朽的明珠,将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参考书目 于景祥登峰造极的唐诗 刘洁 唐诗审美十论 戴伟华 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