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845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省人民代表大会科学文化委员会 为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人府关于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工作情况的报告,7 至 8 月,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个市及省属文化企业,通过实地察看、听取、召开座谈会,比较客观地了解了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听取了意见和建议。8 月 13 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专门听取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委宣传部文改办等单位相关工作情况的报告,进一步了解了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

2、关部门围绕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等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效促进了文化民生改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文化发展创新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一是改革不断深化。整合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机构和职责,组建省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全省市县全部完成文广新局或文化委组建;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精简行政审批 60%以上;深化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新媒体集团。探索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定出台省属文化企业“双效”业绩考核及负责人薪酬管

3、理办法,将社会效益考核权重提高到 50%。二是政策环境优化。认真贯彻中央各项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为转制文化企业减免税收近 20 亿元;制定出台-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和政策,设立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2009 年以来累计投入 7.25 亿元。-市修订出台 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搭建“1+3+5+N”总框架,创设了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借转补”资金、文化旅游企业贷款风险池,逐步建立起覆盖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政策扶持 2 体系。三是财政投入加大。自 2011 年以来,财政共投入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

4、等文化民生工程资金逾 18亿元;2008 年到 2015 年共投入博物馆免费开放及陈列布展资金 6 亿元;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约 4.2 亿元,对全省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美术馆进行补助,同时整合五项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按照每年每村 1 万元的标准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2014 年提标至每年每村 1.24 万元,覆盖全省行政村。-市“十二五”以来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 17%,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还相继设立了文化民生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农民文化乐园、公共文化活动等专项资金。(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 113 个

5、,文化馆 120 个,美术馆 7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1437 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1293 个,村级农民文化乐园 152 个(还有 148 个年底前建成),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154 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 39644 个 20 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建设任务,占“十二五”建设任务数的 99.8%;建成农家书屋 18952 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省62 个县(市)建有 99 家城市数字影院,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市建有 11 个图书馆、8 个文化馆、5 个美术馆、17 个国有博物馆等,在 2014 年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二是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民众。深化公共文

6、化场馆免费开放,2011 年起,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部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3 家,平均年接待服务对象超过 4000 万人次。实施政府采购“送戏进万村”,2014 年送戏演出 21722 场,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农村群众最欢迎的文化民生工程。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截至今年 6 月底,全省已完成地面数字电视 6 个基础系统、9 个发射点站建设任务,可覆盖全省 35%的人口和 39%的面积。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提质工程,建成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监管平台,成立公司,更新设备,组织片源,新片率已达 50%以上。着力健全农家

7、书屋长效机制,制定标准化方案,健全项目评估机制。三是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目前,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定等级站1276 个,其中一、二、三级站分别为 354 个、448 个、474 个,上等级率达 89%。-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上等级率均达到 100%,街道文化站覆盖率达 90%,3 其站舍面积均大于 500 平方米;-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有 8 个一级站、12 个二级站、5 个三级站,上等级率达 100%,一、二级站率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推进-等市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同时,确定-等 12 个县(市

8、)进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社区文化建设、淮南市少儿文艺发展项目分别通过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市村级文化广场建设、蚌埠花鼓灯特色群众文化建设分别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市获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二是创新开展群众文化志愿辅导。建立了省、市、县、乡镇四级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分级管理,不断壮大,截至 2014 年底,全省群众文化辅导员达 9300 余人,其中省一级群众文化辅导员 9 人、省二级群众文化辅导员167 人。全省各地结合本地特色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区结合本地特色开展花鼓灯、少儿文艺等辅导培训。-县

9、因势利导开展群众广场舞培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性、规范性和品位性。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和空间。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向基层送讲座、送展览、送图书。农家书屋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开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实现流动配书。文化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合肥市包河区试点建设农民工文化驿站,按“七个一”标准建设 20 个驿站,为农民工提供图书阅读、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和农民工子弟艺术教育等文化服务。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亲情电话,免费供留守儿童使用。四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十二五”以来,全省组织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1722 次。-。各地群众文

10、化活动层出不穷,“-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一是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强劲。全省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的民营院团 1500 余家,占全国民营艺术院团总量的十分之一,占全省艺术院团的 96%。2014 年,全省民营艺术院团演出场次 30 余万场,演出总收入超 10 亿元。二是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物流体系基本形成,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日益繁荣,动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服务等以网络为载体 4 的新兴文化市场发展势头好。三是文化消费市场扩大,2014 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1650.9 元,占

11、人均消费性支出比重 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735.1 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比重 9.2%。成功举办了以“好戏大家看”等“五看”为重点的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直接拉动文化消费 25.6 亿元,我省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四个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之一。四是文化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等 7 家文化企业实现上市,居全国第五位;省属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试点成立文化银行。组建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版权交易中心,成立文化领域行业协会,提供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市场更加活跃。(五)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些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骨干企业初具规模,对经

12、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8年到 2014 年,我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超过 20%,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产业门类。2014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970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4.65%;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33311 个,比上年增长 33.21%;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1585 个,居全国第 10 位。省属文化集团资产规模达 356.73 亿元;-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入选数并列全国第一。全省 24 家动漫企业通过国家认定,总数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州市中药文化成为城市文化名片,连续举办 9届的国际已成为文化品牌。-县 70 多家柳编企业带动 9 万

13、多人从事柳编生产经营,90%以上产品远销 56 个国家和地区。-市 2014 年确定 1000 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113 个,全市 16 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剧目“-等常演不衰。二、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省会合肥至今没有综合博物馆,未能完成国家“十一五”期间就提出的市级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目标要求。-市文化场馆存在场地狭小、设备简陋、老化残损等现象。5 二是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偏远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较差

14、、功能不全、人才紧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三是虽然民生工程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二)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尤其匮乏。同时,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专业人员比例不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研中,普遍反映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青黄不接,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不能专司其职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省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县乡财源不足,不少县乡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15、-市县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常管理运行费用短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寿县,文化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滞后。(四)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仅-四个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就占了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新闻出版、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数字文化、动漫制作、创意策划、文化中介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快,占经济总量比重不高,整体处于初始发展或自由发展阶段,效益差、产量小、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三、几点建议 当前,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空前旺盛;二是党和政府对文

16、化建设空前重视;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扎实基础;四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大繁荣大发展的先天优势。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建议今后着力做好以下工作:6 (一)提标提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和我省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注重统筹兼顾,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本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既要尽快补足硬件短板,又要加快软件建设、坚持协同推进,实现资源利用和惠民成效的最大化。以加强整合、有效使用为目的,加快统筹推进省、

17、市、县、乡、村五级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市级“三馆一院”、县级“两馆一场”,整合基层文化宣传、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深化全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联盟、博物馆展陈联盟建设,以强带弱、上下联动,推动公共图书馆阅读、讲座、数字资源和博物馆展陈资源向农村、向基层流转,文化馆(站)文艺演出、辅导活动向农民推送,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基层延伸覆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

18、理配置、科学组合。深化文化民生工程管理,重视建立建管用并重的绩效考核,把各级各部门对民生工程后续运行的管理、使用和投入情况纳入对当地政府绩效评估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推动民生工程后续管理规范化发展。(二)创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较大幅度地提高已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的文化建设分值,建立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检查督导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

19、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开辟有偿服务的文化服务网络,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既“送文化”,更“种文化”,综合采用政策鼓励、社会赞誉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提供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7 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建立农村公共文化需求反馈和评估机制,防止“被文化”现象,形成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适销对路”。加强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创新,塑造文化惠民新品牌。(三)培训培

20、养,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珍惜现有文化人才,切实抓好业务培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争取到 2020 年,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在文化系统内部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现有各类文化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培养和提升文化爱好者、文化辅导员、文化服务志愿者,形成配置合理的文化人才梯队。二是灵活引进和使用基层各类优秀文化人才。从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农村中小学整合撤并中调剂余缺,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打破人才体制壁垒,对引进的人才在编制落实、学习培训、待遇保障、干事创业等方面给予特殊关照,让其在基层能

21、学有所用,真心实意留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的文化传承艺人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让其安心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四)扶优扶强,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开发。目前我省文化企业大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建立更加有效的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聚集政策资源、产业资源和安徽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开发。一是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根据我省文化资源分布和产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优势明显、城乡联动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二是注重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的融合,加强战略谋划、总体策划,加强品牌培育、市场开发,大力发展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知名品牌,把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工艺、特色人才等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三是扶优扶强,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文化产业企业,可以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继续抓好 10 个文化示范企业和 10 个文化示范园区(基地)等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我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