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计 第 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 活动内容: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文化素养。2.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立研究学习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课中展示探究: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相应的历史,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教师通过探究活动点评,学习园地交流与节日调查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节日文化。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自
2、主探究的方式,按照上述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以上活动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活动过程:一,课前搜集整理 1、明确活动主题为探索中国传统节日 教师简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师生经过讨论一起确定小组研究主题。2、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调查采访长辈,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与同学交流节日感受等途径获取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用
3、不同方式呈现节日的文化内涵等。3、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按以下几方面搜集整理资料 主题一: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和相关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故事 主题二: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其它传统节日习俗 主题三:传统节日的影响 节日经济的影响 节日文化的影响:包括舌尖上的节日,节日美食,诗词中的节日,剪纸里的节日,年画里的节日 4、资料的呈现方式 文字介绍,讲故事,电子幻灯片,小品表演,猜谜语,集体朗诵,唱歌,学做节日美食等形式。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讲故事,介绍传统节日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起源的故事(1)春节的起
4、源和相关故事 学生讲故事:年兽的传说 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 365 天(或 366 天,也就是一年)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
5、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2)清明节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学生讲故事:清明节的来历
6、 大家都知道每年 4 月 5 日左右就是中国的清明节,但是清明节又是怎么来的呢与寒食节有什么区别呢公元前 655 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内乱,诸王争权,重耳被迫逃离晋国流亡在外,介子推等人跟随,有一次众人逃亡到荒无人烟的地方,饥饿难耐,无力行走,也找不到任何粮食,在众人万分焦急时,介子推走到僻静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去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当重耳知道事情真相后,感动得留下眼泪。19 年后,重耳夺回晋国王位,即位为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晋文公即位后立即封赏当初跟随自己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看不惯争功封赏的人,悄悄的离开,去照顾年迈的母亲。晋文公听说后,万分羞愧,亲自前往,请
7、介子推出山,可介子推已经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很难寻找。于是随从提议:可以从三面火烧绵山,介子推就不得不出来。可大火烧遍了绵山,终究没发现介子推,当火熄灭后,晋文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在一颗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看见惨状,伤心不已,痛苦大哭。装殓尸体时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一天就是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告知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的文化内涵是祭奠亡者,扫墓是寒食节最大的习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是护佑新生,
8、踏青、荡秋千等是其习俗。隋唐以前,两个节日是分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寒食节是禁烟冷食,不宜推广,再就是与清明节相隔 1-2 天,有时甚至是同一天,于是唐朝时期,两个节日合二为一,扫墓的习俗也顺延到清明节了。(3)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故事 学生讲故事: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一种: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
9、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10、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小品表演:过年,展现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小剧本:过年 老人:今天是大年 30,该回来的都回来了,我们家终于团圆了!老大,你去贴春联,贴门神;老二,你贴年画,贴窗花;老三,贴福字,放炮竹。孩子们回答:好嘞,来了 老三:老爷子,您忘了,今年市政府规定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老人:对对,我给忘了。你们都忙好了吧,我们开始吃团圆饭了。老三,吃饭不要看 老三:同学发来了微信祝福,我看看 老人:马上八点了,春晚就要开始了。孩子们:哦,看春晚啰!老大:以前我们小时候都是
11、父母给我们发压岁钱,现在我们上班挣钱了,应该给父母发红包,我是老大,我带头。(弟妹紧跟着效仿)孩子们齐声祝福:祝父母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人:好的,谢谢孩子们的孝心!也祝你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人又给孙辈发压岁钱。)3、抢答:补充说明其它传统节日的习俗 猜灯谜是哪一节日的习俗这一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什么日子 端午节是农历哪一天端午节一般在门上挂上什么植物 老人节是指什么传统节日是农历哪一天 4、猜谜语:猜猜节日美食,体现传统节日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猜一猜:(1)西边过来一群鹅,噗通噗通跳下河,却被人家端上桌。(打一美食)饺子(2)身穿白外衣,心里甜如蜜。正月十五最吃香,过了正月少人提
12、。(打一传统节日美食)元宵(3)一碗八宝粥,做的格外稠。不用铁桶装,浑身绿丝绸。(打一传统节日美食)粽子(4)明晚共餐(打一食品)月饼 5,朗诵诗词:朗诵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王安石的元日、清朝符曾的上元竹枝词、杜牧的清明、唐朝文秀的端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传统节日对中国诗词的影响。6.补充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主题四:传统节日的价值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集体朗诵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1、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们包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我们的文化基因。2、传统节日蕴含着人们美好的祈愿。3
13、、传统节日能够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主题五:节日传承学做节日美食:粽子 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出示板书设计: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节日起源 二、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三、节日影响 四、节日价值 三,课后拓展提升 1,给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请学生课后走访探访本市的民俗活动,进一步感受传统节日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活动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有: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以表现自我的空间。首先在知识拓展方面,学生获得了原来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历史学习中,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其次在能
14、力提升方面,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讲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品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再次在情感教育方面,通过让学生写春联,写福字,猜谜语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小品表演,了解了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习俗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观念改变,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在随之改变,所以要学会与时俱进。通过小品表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亲情的美好和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的传承。通过学包粽子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青少年去传承;通过节日习俗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发展;通过对节日价值介绍,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节日;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环节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参与这一课的教学。其次,没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洋节”。第三,节日价值部分的内容未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结论的得出比较仓促。还有细节方面没有注意,如春联贴出来后应该让学生读一遍,既了解了对联的内容又获得了对联的相关知识(如上下联的区分及阅读的顺序等),失去一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