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第9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701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第9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第9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第9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第9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道德与法治_第 9 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守护生命 一、教材分析 本次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框题,课题是守护生命。本课时首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所以,守护生命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二、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

2、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甚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经常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白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3、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

3、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爱护身体,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增强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2.能力目标(1)要努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学会面对

4、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3.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难点:努力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1)讨论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2)情境演示法通过出示不同的事例资料等情境,更加直观的向学生讲授知识,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3)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想方设法解决

5、问题,教师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认知导向,进一步强化新知。2.学法(1)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得出有关知识点,提高认识、培养能力、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思考评价法: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学习,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七、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2 分钟)2016 年 9 月 16 日,著名歌手、演员乔任梁在上海自杀身亡。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守护生命。(多媒体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2530

6、 分钟)第一目:爱护身体 探究与分享: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有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说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示知识点: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探究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内心感受 展示材料:2015 年 12 月 25 日,江西赣州市一名 9 岁的小男孩因为放学晚回家遭到父母的批评上吊自杀;2016 年 1 月 6 日,杭州下沙一名 9 岁的男孩昊昊疑因被老师批评上吊自杀;2016 年 1 月 26 日,兰州市一名 8 岁男童疑因写作业问题遭家长斥责自杀身亡;2016 年 4月 14 日上午,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人数增幅增加,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轻生者正在朝低龄化方向发展。问题:(1)想一想: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2)思考: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对活动材料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到因遭受挫折而自杀自残甚至轻生的现象,懂得这些是不珍视自己生命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展示知识点:二、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8、教师过渡:守护生命,爱护身体除了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住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还会面对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合作与交流:应对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火灾与地震的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两者材料的展示说明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让学生分组并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合作与交流,探讨应对火灾、地震等灾害或灾难的

9、自救自护方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灾害或灾难发生时会自救自护,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的方法。)展示知识点:三、珍视生命学会自救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第二目:养护精神 活动与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所名为特莱津的纳粹集中营里,一位名叫费利德的犹太女画家,偷偷地教被关押在一起的犹太儿童绘画。费利德并没有让儿童用画笔去记录 集中营地狱般的生活,而是鼓励孩子们去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后来,费利德和她教的大部分儿童被纳粹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一些记录集中营悲惨生活的绘画被发现,并被用来指证、谴责纳粹对犹太民族所犯下的罪行

10、时,很多人还无法理解和接受,为什么在特莱津集中营中,孩子们的绘画依然美丽。这些孩子的绘画作品,现在被布拉格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3)精神发育与外部物质生活条件一定是同步的吗?学生讨论总结:(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创造欲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条件下,她坚持让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

11、但精神还是健康、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探究与分享: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 展示知识点:精神发育与物质追求的关系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师生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探究与分享: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反应中学生可以通过

12、哪些途径养护精神。教师过渡: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养护精神需要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滋养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对材料的思考,引导学生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展示知识点:我们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1、学生知识错误分析(1)知识掌握方面的问题 学生知识理

13、解浅层次,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没能从思想政治学科上的意思来理解,学生对知识没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2)能力方面的问题 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能力。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就没有清楚的认识。审题能力不强,语文素养不够。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影响到具体的审题情况,造成失分。(3)情感方面的问题 缺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没能体会到思想政治学科就是培养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说明潜意识里,学生的国家意识不强,爱国主义情绪不浓。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态度也认真,但也有部分学生有

14、学习意识,没学习行动,学习的状态 还没有达到最佳,所以造成了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班级学习氛围不强,所以整体成绩不高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参加以上活动或类似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学生养护精神,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这也是本目教学内容的升华和落脚点。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在此基础上,教材最后设置了“拓展空间”,让学生绘制自己的“生活花瓣”图,直观展示出自己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安

15、排时间的,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做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自觉守护生命。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设计了四位同学的对话场景,对话内容涉及生命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左边两位同学的发言谈的主要是身体健康方面,与第一目的学习内容相对应;右边两位同学的发言谈的主要是精神生命方面,与第二目的学习内容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引出本框的学习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爱护身体”。教材通过讨论、反思、探

16、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而懂得怎样爱护身体。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人怎样健康地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正不良习惯,是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措施。本层次先通过“探究与分享”,针对小伟经常熬夜看球赛最终伤害身体的事例,结合情境中一些同学发表的看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目前,在初中学生群体中,有很多球迷。他们也像小伟那样,常常半夜悄悄起来看足球比赛,早上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有时早饭也不吃。这样的行为,没有做到有规律的作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危

17、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生活的细节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克服那种认为一些小的坏习惯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的错误思想,改正自己一些不良的习惯。在引导学生对改正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针对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玩游戏致使视力下降、吸烟、滥用药物等,教材设置了“相关链接”,以漫画的形式列出了合理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远离有害物质、了解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不滥用药物、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定期做身体检查等 10 种健康生活方式

18、。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感悟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材设置这一内容,目的是引领学生珍爱生命,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其二,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教材用一段正文,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无可非议,但是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经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是错误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

19、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内心需要,从属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较高层级的需求。当我们的这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做出过激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教材引导学生要调控好自己的行为,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结合上一层次中小伟的事例,还可让学生认识到不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即使自己喜欢但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事情,也不要去做。其三,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材设计了“探究与分享”活动,通过探讨在火灾、交通事故、地震等灾害或灾难发生时应如何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

20、救自护方法,进而结合这些方法,开展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这体现了本课程实践性的特性,遵循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基本原则。教材还设计了“相关链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认识。教材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灾害或灾难,学会爱护生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乱跑,要就近躲避,在室内应选择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点避震,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墙根、墙角等处,还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遭遇洪水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

21、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第二目“养护精神”。教材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进而懂得怎样养护精神。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拥有物质生活,同时还拥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将人区别于其他所有的生命。过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要,是我们生命个体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教材中设置了“探究与分享”活动,学生阅读“集中营遗存的儿童

22、画作”材料,教师还可补充一些材料。例如,费利德作为特莱津集中营里的一名艺术家兼儿童教育家,面对所有来到这里有自己非常经历的孩子,她认为,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浇灌这样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是最自然和重要的事情。因此,她的儿童艺术教育,是在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过去和平宁静的生活,想象看到过的美丽风景,让自己的幻想飞翔。她带着他们来到房子阁楼的窗口,让他们体验蓝天和观察远处的山脉,画下大自然的呼吸。在地下室里,她为孩子们悄悄地开了画展。还组织他们排演儿童剧。在最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同时,也让

23、这些孩子 通过她指导的艺术活动尽量做到:身体被囚禁的时候,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就会看到真善美。孩子生命中的精神被唤醒了,舒展了,满足了,这就是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滋养的精神生活。教材正文通过阐述精神发育与物质追求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学会养护精神生命,追求真善美,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条件。其二,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呈现了共青团新团员宣誓、参观

24、博物馆、经典诵读、茉莉花制作等一组图片。这四幅图片是精心设计的,其编排也富有深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入初中后,学生积极申请加入共青团,是精神生命在新阶段的新要求。博物馆收藏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物,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经典诵读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25、要途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广大少年儿童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及升华。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享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其制作工艺技术相当繁杂。制作花茶时,需要窨制三到七遍才能让毛茶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味。每次毛茶吸收完鲜花的香气之后,都需筛出废花,然后再次窨花,再筛,再窨花,如此往复数次。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参加以上活动或类似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学生养护精神,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

26、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这也是本目教学内容的升华和落脚点。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在此基础上,教材最后设置了“拓展空间”,让学生绘制自己的“生活花瓣”图,直观展示出自己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时间的,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做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自觉守护生命 1、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是()A不去学游泳 B不结伴去游泳 C不在江河湖海附近居住 D增强游泳安全意识 答案:D 2、下列事项可能会损害我们身体健

27、康的有()感觉自己的内心受到伤害 一些过激的行为表达 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冷水 用冷水洗脸和洗澡 A.B.C.D.答案:D 3、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丧失自我、丧失根本。可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吐故纳新,博采各民族之长 C.延续传统、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D.割裂传统、追求时尚、力求创新 答案:B 4、当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既要有求生的意志,又要有求生的方法,如果生活中遇到下列紧急情况,你会怎么办?(1)晚自习下课,走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发现后面有人尾随。(2)回

28、到家,发现家中煤气正在泄漏。(3)假期期间,和同学去游泳馆,忽然同学在深水区溺水(一)优点 1.教学设计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本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真实的生活片段“体育课剧烈运动后”等作为情景,贴近学生生活。2.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课上通过讨论和知识大比拼等活动,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守护生命的意义和方法。3.注重学生在情景和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设计了小王子与玫瑰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二)不足 1.环节三“养护精神”挖掘的不够深入 2.课堂提问的质

29、量待提高。一、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1)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2.活动建议: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二、课标解读 珍爱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因为当你一生下来,死亡也跟着你一起生下来,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动,所以我们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贺拉斯告诉我们:“每天都想象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这句话是让我们珍爱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微观看,人生短暂,仅那么六七十

30、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还活不到那么久,然而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真正为自己活着?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为向上爬绞尽多少脑汁?为挣大钱煞费多少心血?其实,与其说你赚了大钱,倒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由于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失而复得,唯有生命只是一次;但许多人宁愿用它换取那些所谓的财富,却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权利或金钱的积蓄上。他们临终时却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活着,真好!然而人不可能永远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走向死亡,就开始与死亡做一生的搏

31、斗。所以活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命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着怎样的韧性,其实我们常常是弄不清楚的。我们更为清楚的是生命的脆弱。考试失败,晋升受挫,邻居失和,家庭矛盾,恋人移情,小孩吵架、兄弟吵嘴,等等,甚至是许多鸡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大乱而导致生命危机:自杀或杀人。所以很多深刻的哲人在总结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后都叹说生命何其脆弱。古代行船的人有一句话“船板下面是地狱。”只是一板之隔,生死两境,可知生命的脆弱,随时随地都会遭到灾难的可能。我们若有这种觉悟,心中存着“现在是生命最后的一刻”,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也不会惊慌失措。生命只有一次,真实地活着,且活得尽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

32、命的人为数不多。每一次风雨之后,让心灵感受生命拔节的人更为寥寥无几。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负有严肃的生命使命,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生命呢?首先,要敬畏一切生命。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敬畏一切生命的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力,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作没有价值的,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对非人的生命的蔑视最终会导致对人自身的蔑视

33、,世界大战的接连出现就是明证。其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当生理和心理出现病患时,要顽强战胜它,决不屈服,决不轻言放弃;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面对,战胜困难和挫折,展现生命的光辉。第三,善待其他生命。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侵犯和危害他人生命和健康,对亲人、朋友、动物、植物,都应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当他人遭遇危险、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更好地体会生命的独特

34、性。同时,要教育学生在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应珍爱生命,好好活着,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间,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

35、、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同样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中小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生活,以中国的地域

36、为生存条件,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文明的积累为现实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特征。作为一个中国人,离开了中国的时空条件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同样,我们个人的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说,我们的情感活动对外界事物与自身需要之关系的认知方式、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调控方式等是个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综合产物。民族文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同时代人的普遍性,而且表现为历史的一贯性。在一个民族中,当代人的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例如,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取向,从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37、而忧”,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到我们国歌中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已经在我们的情感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国家命运则更是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例如,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我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严重挫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像“走进新时代”歌中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在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