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综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675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综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综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综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综合.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一章 概论 1.环境的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质量的的含义?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叶文虎的定义: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3.环境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按区域分:如

2、城市/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分:单要素评价、多要素评价、综合评价,按参数分:如卫生/生态/地质学评价,按时间分:回顾评价、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环境质量报告书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后方可批准项目设计任务书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环评纳入 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

3、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6.按环境影响要素分类,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环境影响要素类别划分(共 10 项):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核及放射性、电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人体健康。行业类别划分(共 18 个):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及医药,机械、电子,建筑材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火电,农、林、牧、渔业,水利、水电,采掘,机场及相关工程,交通运输,海洋及海岸工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社会服务,区域开发,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电磁辐射。7.环境标准的分类?按级别分:国际标

4、准、国家标准、地方或部门标准 按内容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按性质分: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8.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个级别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个类别。2 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

5、据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如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可能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如较小的或易补救的影响;对其中个别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或污染因子需进一步分析,可附单项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哪些区域?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自然保护区

6、、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流程?窗口申报;审查资料;踏勘现场;确定项目环评等级;告知审批要求;受理;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出审批意见。批复或审批意见;批复或审

7、批意见自审批之日起五年内有效。4.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与环境管理程序的关系?基本建设项目:确定项目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选择厂址;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施工准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阶段: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环境管理程序:项目建议书阶段:做出简要环境影响说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书编制环保说明落实报告书对策与审批意见;三同时管理阶段:编制环保篇章落实设计审查的有关环保意见环保部门会签施工执照环保施工检查环保设施施工环保设施运行准备环保施工竣工验收发放合格证。两者同属于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内容。5.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

8、调查,确定评价项目和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正式阶段: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报告书的编制阶段:汇总、分析资料、数据,得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3 7.环评大纲一般包括哪九项内容?评价大纲的内容包括: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

9、和重点等。建设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阐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预测方法、内容、范围、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对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经费概算。8.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其特点与局限性?现状调查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得第一手资

10、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产生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地理位置;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资源情况;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社会经济情况;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10.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及内容?预测阶段和

11、时段:预测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两个时段(对各种不利条件如事故排放下的影响也应预测)。预测的范围和内容: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功能要求而定。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11.典型环评报告书编制要点有哪些(9 项内容)?(1)总论:环评项目的由来,编制环评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 评价范围,控制及

12、保护目标。(2)建设项目概况:建设规模,生产工艺简介,应说明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原料、燃料及用水量,给出物料平衡图和水量平衡图,污染物排放量清单,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3)环境现状(背景)调查: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 4 查,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地下水现状调查,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污染区与对照区的比较分析等,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温、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对废渣处理与处置的可行性分析,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环境监测制度建议。(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8)结论及建议:评价区的环境质量,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14、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建议应包括各节中的主要建议。(9)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附件: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附图:只在图表特别多的报告书中另行编附图分册,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出版日期等。12.污染源排放量的确定方法(三种)?方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系数)计算法。13.污染源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统一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亦称等标排放量法),分别对水、气污染物进行评价,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公式,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确定,3.注意事项,4.案例。1.评价公式等标污染负荷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

15、荷(Pij):某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j):某污染物在评价区域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i):某区域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2 评价公式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Kij=Pij/Pj 评价区内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Pi/P 评价区内第 j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j=Pj/P 3 注意事项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容易造成一些毒性大、流量小,在环境中易于积累的污染物排不到主要污染物中去,然而对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又是必要的。所以通过计算后,还应作全面考虑和分析,最后确定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4.案例官厅水库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调查:官厅水库(河北)的污染物质主要

16、来源于上游的工业污染源。官厅上游河系流经 23 个县、市,共有大小厂矿 557个,全流域排放废水的工厂共有 242个,分 13 种类型,排出 40 多种污染物质,现将排放量大,浓度高,种类多,距官厅水库近,对周围污染较大的厂矿定为重点调查的ijijijQCoiCP niijijnijjQCoiCiPP11mjijijmjjiQCoiCiPP11mjjniiPPP11 5 污染源。影响较大的厂有 70 多个,重点工厂 25 个。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摸清了近 40 个工厂的 40 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综合评价打下基础。评价: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 A、污染

17、物的评价:对官厅流域中存在的酚、氰、砷、汞、铬、铜、铅、锌、镉、硫化物、氟化物等 11 种污染物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余 30 多种污染物因为无排放标准或数据不全面没有进行评价计算。11 种污染物评价计算结果是,全流域总的污染负荷为 1666.0。第一位的污染物是酚,往下依次为硫化物、氟化物、铬、汞、砷、铜、氟化物、锌、镉、铅。B、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了重点工厂的 Pn、Kn,各河系流域的 Pm、Km,以及各工厂的 Pm、Km。14.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哪两本账?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

18、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15.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哪三本账?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 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清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本账是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作为评价后所需的最终排放量。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1.常见的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有哪些?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影响因子的选择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的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考虑。环境影响程度识

19、别: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可用等级划分来反映,按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类分别划级。核查表法: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2.常见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有哪些?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方法;物理模拟方法;对比法与类比法;专业判断法(专家咨询法)3.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哪些?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手工叠图及计算机叠图);网络法;动态系统模拟法。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表水包括哪些水体?包括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海湾(海岸带)2、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判

20、据:(综合或选择题或类似第 2223 张河口)重点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6 受纳水域的规模 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3、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时期的要求?调查时间:1、河流、河口、湖泊与水库一般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划分;海湾按大潮期和小潮期划分。2、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期的要求有所不同。3、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时应调查丰水期,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4、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一级 二级 三级 河流 一般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时间不

21、够,至少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条件许可,可调查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可只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时间不够,可调查枯水期 一般可只调查枯水期 河口 同上(河流)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时间不够,可调查枯水期 同上(河流)湖/库 同上(河流)同上(河口)同上(河流)海湾 一般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一般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一般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4、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1、点源的排放: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排放形式(分散排放或集中排放)。2、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

22、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4、废(污)水的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进、出水的水质状况等。5、非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1)、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2)、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3)、排污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

23、数据、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的原料、燃料、废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它变化等数据。6、水质调查中的水质参数包括哪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如: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 7 级选定。7、河流水质采样断面与采样点的设置?1、水质取样断面设置的原则(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1、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2、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

24、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处)附近;4、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5、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 500m 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2、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每个断面处按照河宽布设水质取样垂线。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大、中河:河宽小于 50m 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 13 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 50m 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 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3、特大河(如长江、黄河、

25、珠江等):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4、水样的对待: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8、湖/库水质取样位置与采样点的设置?1.取样位置的布设:湖泊、水库中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在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

26、范围,并能切实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和水文特点(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等)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每个取样位置的间隔可参考下列表格 大、中型湖/库 污水排放量50 000m3/d 一级评价 每 12.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每 36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二级评价 每 1.53.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每 47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三级评价 每 24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小型湖/库 8 污水排放量50000m3/d 一级评价 每 0.51.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每 0.51.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二、三级评价

27、每 12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2.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设置:(1)、每个位置上按照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 10m 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 0.5m 处,但距湖库底不应小于 0.5m;平均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在水面下 0.5m 及斜温层以下,距湖库底 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2)、小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 10m 时,水面下 0.5m,并距湖库底不小于 0.5m 处设一取样点;平均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水面下 0.5m 处和水深 10m,并距底不小于 0.5m 处各取一个水样。(3)、水样的对待:小型湖泊与水库,水深小于 10m

28、 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9、海湾水质取样位置与采样点的设置?1、取样位置的布设: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并能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或方格网布点的方法。每个取样位置的间隔可参考下表 海湾水质取样位置设置间隔 污水排放量50 000m3/d 一级评价 每 1.53.5km

29、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每 47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二级评价 每 24.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每 58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三级评价 每 35.5km2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2.取样位置上取样点:每个位置按照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水深小于等于 10m 时,只在水面下 0.5m 处取一个水样,此点距海底不应小于 0.5m 水深大于 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处和水深 10m,且距海底不小于 0.5m 处,分别设取样点。3.水样的对待:每个取样位置一般只有一个水样,即在水深大于 10m 时,将两个水深所取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以不进行混合。9 10、地面水

30、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划分与预测时段?(1)、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预测。(3)、大型建设项目应根据该项目建设过程阶段的特点和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特点以及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预测建设期的环境影响。(4)、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11、水质参数的排序指 ISE 的计算?ISE=cpQp/(cs-ch)Qh 式中: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cp建设

31、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cs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mg/L;ch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mg/L;Qp建设项目的废水排放量,m3/s;Qh评价河段的流量,m3/s。12、河流的简化要求?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其它简化为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视为非矩形河流并调查其流场,其它简化为矩形河流 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简化。人工控制河流

32、根据水流情况(用水量小时)可视其为水库,也可视为(用水量大时)河流,分段简化。对于江心洲的简化处理:一级评价且江心洲较大时,可分段简化,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简化 二级评价,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按无江心洲对待 三级评价,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13、污染源简化的要求 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形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 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 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点源位置(排放口)的处理有下列要求:(1)、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预测河段长度的 1/20)

33、时,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10 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排放量为两者之和。(2)、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3)、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简化为一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排放量为两者之和。14、水质数学模式的类型与选用原则?1、水质数学模式类型:按使用的时间尺度划分为动态、稳态和准稳态(或准动态)模式 按使用的空间尺度,划分为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模式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划分为单一组分和多组分耦合模式 按水质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划分为解析解和数值解 2.水质影响预测模式的选用 主要考虑水体类型和排污状况、环境水文条件及水

34、力学特征、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3.在单一组分水质模型中,可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括: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和废热;多组分耦合模式模拟的水质因子彼此间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如 S-P 模式模拟的 DO 和BOD 4.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一般采用一阶动力学反映衰减规律;对于持久性污染物,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一般可以近似地采用非持久性污染物相应的预测模式。5.适用条件:解析解模式适用于恒定水域中点源连续恒定排放,其中二维解析模式只适用于矩形河流或水深变化不大的湖泊、水库 稳态数值模式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浅水湖泊、水库水域内的连续恒定排放 动态数值模式

35、适用于各类恒定水域中的非连续恒定排放或非恒定水域中的各类排放。15、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1.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C=(cpQp+chQh)/(Qp+Qh)2.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c=c0exp-K1x/(86400u);3.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连续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4.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与适用条件: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36、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连续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5.S-P 模式: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6.河流预测河段与水质模式选择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 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需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混合过程段: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需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上游河段:排放口上游的河段;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

37、排放口下游 35 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11 常用的水质模型及其选择 河流及污染物特征 适用的水质模型 1.持久性污染物(连续排放)完全混合河段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横向混合过程段(1)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2)河流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 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沉降速率为 K3 河流及污染物特征 适用的水质模型 2.非持久性污染物(连续排放)完全混合河段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降解速率为 K1 横向混合过程段(1)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2)河流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 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降解速率和沉降速率分别为

38、 K1 和K3 河流及污染物特征 适用的水质模型 3.溶解氧 河流一维 DO-BOD 耦合模式(如 S-P 模式)4.瞬时源(或有限时段源)中、小河流 河流一维准稳态模式(流量定常-污染负荷变化)大型河流 河流二维准稳态模式 16、水体自净利用指数(包括溶解氧的自净利用指数)的计算?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 应根据当地水环境自净能力的大小、现在和将来的排污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等因素决定,并应征得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同意。Pi,j=(ci,jchi,j)/(csichi,j)ci,j,chi,j,csi 分别为 j 点污染物 i 的浓度,j 点上游 i 的浓度和 i 的水质标准;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

39、溶解氧的自净利用系数 PDO,j=(DOhj DOj)/(DOhj DOs)DOj,DOhj ,DOs 分别为 j 点和 j 点上游溶解氧的浓度,以及溶解氧的水质标准;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当 Pij1 时说明污染物 i 在 j 点利用的自净能力没有超过允许的比例;否则说明超过允许利用的比例,这时的 Pij 值即为超过允许利用的倍数,表明影响是重大的。例题:某河流为 III 类水体,CODCr 基线浓度 10mg/L。一个拟建项目排放废水后,将使 CODCr浓度提高到 13mg/L。设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定还有两个拟建项目在附近兴建。按照水环境规划该河段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0.6,问当地环保部门是否

40、应批准该拟建项目的废水排放?为什么?PCOD=(13-10)/0.6(20-10)=0.51000m 100500m 15、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主要一级的)(1)一级评价的预测内容一般包括: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对于

41、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级评价预测内容为一级评价的前 4 项 三级评价可不进行上述预测 16、常规预测情景组合?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排放方案 预测因子 计算点 预测内容 1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所有预测因子 保护目标 网格点 最大浓度点 小时浓度 日均浓度 年均浓度 2 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保护目标 最大浓度点 小时浓度 3 削减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日均浓度 年均浓度 4 被取代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42、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日均浓度 18 5 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若有)/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年均浓度 1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不用公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内容?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值+同点位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 最大地面浓度点:预测值+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同时考虑评价范围内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评文件的拟建项目的共同影响 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

43、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小时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评价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即从项目的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及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

44、施等方面评价排放方案的优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并给出最终的推荐方案 第六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土壤污染评价因子的类型?依据污染物类型和评价目的选择,污染指标:1.有机毒物:如农药、苯酚、油类等;2.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如镉、氰等;3.土壤 pH、全 N、P、硝态氮等;4.有害微生物:如肠细菌、寄生虫卵等;5.放射性元素:如 317Cs、90Sr。2.土壤污染指数的计算?19。物的含量,壤中污染过其背景值),此时土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超污染(即加,以致作物开始遭受作物体内污染物相应增限度,使指土壤污染物超过一定土壤轻度污染起始值:ciX。物的含量,

45、标准,此时土壤中污染生极限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受害加深,以致作物中,作物指土壤污染物继续积累土壤重度污染起始值:piX 3332211cipipiiicipiciiiaiciaiiiaiiiXXXCPXXXCPXXXCPXCP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清洁:3.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侵蚀/破坏标准?土壤沙化标准 土壤沙化标准 综合景观特征 土壤沙化程度 植被覆盖度 流沙面积比例 60%5%绝大部分土地未出现流沙,流沙分布呈斑点状 潜在沙化 30%60%5%25%出现小片流沙,坑丛沙堆和风蚀坑 轻度沙化 10%30%25%50%流沙面积大,坑丛沙堆密集,吹蚀强烈 中度沙化 50%密集的流动

46、沙丘占绝对优势 强度沙化 土壤盐渍化标准 盐渍化程度 非盐渍化 轻盐渍化 中盐渍化 重盐渍化 盐渍化标准(土壤含盐量)10%土壤沼泽化标准 沼泽化程度 非 沼泽化 轻 沼泽化 中 沼泽化 重 沼泽化 沼泽化标准(土壤潜育层距地面高度)60cm 6040cm 4030cm 30cm 土壤侵蚀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 无明显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20 土壤侵蚀标准(土壤发生层保留厚度)土壤剖面保存完整 A 层保存厚度50%A 层全部流失或保存厚度50%B 层全部流失或保存厚度50%土壤破坏标准(乡、区或县域)土壤破坏程度 未破坏 轻度破坏 中度破坏 强度破坏 土壤破坏标准(土壤损失面积)未

47、损失 3.5hm2(合 50 亩)20hm2(合 300 亩)35hm2(合 500 亩)4.土壤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的计算?1.农药残留量预测 农药输入土壤后,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会产生降解或转化,其最终残留量可以按下式计算:RCekt 式中:R农药残留量,mg/kg;C农药施用量;k降解常数;t时间。从上式可以看出,连续施用农药,如果农药能不断降解,土壤中的农药累积量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值后便趋于平衡。2.重金属残留量预测(1)重金属在土壤中年残留量(年累积量)计算模式为:WK(BE)式中:W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残留量(年累积量),mg/kg (或106(体积比);B区域土壤背景值,mg/kg

48、(或106(体积比);E污染物的年输入量 (土壤污染物对单位(kg)土壤的年输入量),mg/kg(或106(体积比);K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残留率(年积累率),。若需要计算数年后(n 年内)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量时(设每年的 K 和 E 不变),可用下式计算:nnnnnnnnnnKEKKKEKKKEKKBKEEEEBKKKKW22221121121121)(当 K1K2K3KnK,E1E2E3EnE 则:WnBKnEKnEKn1EKn2EK 即:BKnEK(1-Kn)/(1-K)上式中见,K 值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不同地区,因土壤特性各异,K 值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条件

49、下应用时,应根据盆栽和小区模拟试验,力求准确地求出残留率。据研究,一般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被自然淋溶,残留率一般在 90左右。21(2)年残留率的推求 年残留率的推求一般是通过盆栽实验进行的。在盆中加入某区域土壤 m kg,厚度为 20cm 左右,先测定出土壤中实验污染物的背景值,然后向土壤中加入该污染物 n mg,其输入量为 n/m(106(体积比)。栽上作物,以淋灌模拟天然降雨,灌溉用水及施用的肥料均不应含该污染物,倘若含有,需测定其含量,计算在输入量当中,经过一年时间,抽样测定土壤中该污染物的残留含量(实测值减背景值求得),该区域土壤的年残留率按下式计算:(3)年残留量计算模式的应用 计算

50、某污灌区灌溉 20 年来土壤中镉(Cd)的残留量。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 0.19106(体积比),年残留率(K)为 0.9,年输入土壤中镉的量为630g/hm2。设每公顷耕作土层重 2250t/hm2,将上述数据代入式 如果缺乏资料时,也可 用下式计算土壤污染物 积累量:5.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Q(CRB)2250 式中:Q土壤环境容量,g/hm2;CR土壤环境标准值(土壤临界含量),g/t(土壤)或mg/kg(土壤);B 区域土壤背景值,g/t(土壤)或 mg/kg(土壤);2250每公顷土地耕作层土壤重量每公顷土地的表土计算重量),t/hm2。由上式可以看出,在一定区域的土壤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