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 窦彬【摘 要】泰山皮影戏在泰山传唱三百多年,与诸多皮影艺术相比,它在题材、表演、制作、唱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皮影戏之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以田野考察作为最核心的资料收集手段,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地方文化语境,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5 页(P98-102)【关键词】艺术特色;皮影戏;泰山;比较分析法;皮影艺术;收集手段;田野考察;文化语境【作 者】窦彬【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J827 泰山皮影戏在泰山传唱三百多年,与诸多皮影艺术相比,
2、它在题材、表演、制作、唱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皮影戏之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以田野考察作为最核心的资料收集手段,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地方文化语境,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图 1.1 阳刻 图 1.2 阴刻 图 1.3 妖怪角色的圆形眼图 图 1.4 泰山皮影 图 1.5 陕西皮影 皮影,又称影人、灯影、影戏、傀儡戏。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美术的范畴,皮影主要运用牛皮或驴皮进行制作,有绘画和雕刻的艺术成分;另一部分是戏曲的范畴,有表演和舞蹈的艺术成分。皮影艺人手拿影人在幕布后进行表演,通过灯光的映射,影子呈现在幕布上。艺人一边舞动影人,一边唱着小曲,还有器乐伴奏。泰
3、山皮影,即以泰山文化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为主要创作题材,通过“十不闲”为主要表演特色的皮影艺术。一、泰山皮影的造型特点(一)造型特点 各地皮影艺术在造型和表演方式上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第一,都是影像造型。工具:以刀代笔,用以雕刻。这种技法,也同样运用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中。在雕刻技法上,通常运用阴刻、阳刻。正面角色或者生、旦角色运用阳刻,也称空脸(图 1.1);反面角色或者净、丑角多用阴刻,也称满脸(图 1.2)。第二,皮影的面部造型都是重点。面部一般都是五分像,即纯侧面。身段一般都是七分像,即半侧面。于是,就出现了“五分像七分装束”。面部和身段也有十分像的,即正面。这种情况多数适
4、用于背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眼睛是刻画的重点,泰山皮影也是这样。民间艺人将眉眼的刻画概括为:“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轻柔。豹子眼,性情暴。”1例如,泰山皮影的代表人物石敢当,作为泰山人心目中的正义之神,就是眼眉平,而那些鬼妖角色就是典型的圆眼睛(图 1.3)。由于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皮影艺术也有明显差异。泰山皮影在造型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泰山人的性格:朴素、直爽、憨厚、豁达,体现着泰山文化的积淀和厚重。它造型简朴,演出皮影追求结实耐用,装饰花纹少,形象朴素。雕刻上,用刀拙朴,省略概括,粗犷豪爽。在色彩上,泰山皮影的色彩对比强烈,影像、视觉效果好
5、。如果皮子处理得透明性强,甚至直接手绘平涂色彩,而很少雕刻(图1.4)。反之,如果皮子透明度差,则雕刻略多些。这些正好与精雕细刻、重观赏、重装饰性的陕西皮影相反(图1.5)。也与采用少量的镂刻,整体以单线勾边,彩绘平涂为主的浙江海宁皮影不同。清朝时期的泰山皮影,大约高 50 厘米,由于年代久远,颜色暗沉(图 1.6)。现在的泰山皮影一般情况下,尺寸较过去略小。这样更加便于携带和存放。泰山皮影一直延续着写实风格。用于表演的皮影大多皮质厚实,这样经久耐用,经得起舞动打斗,雕刻花纹相对较少(图 1.7)。而用于观赏、不做表演的皮影,相对来说,皮质则薄,雕刻纹样复杂,花样繁多,更具有欣赏功能(图 1.
6、8)。皮影的头部造型称为“头茬”。一般主要由面部和头饰两部分组成。海宁皮影、唐山皮影的头茬特点是“通天鼻”(图 1.9);陕西华县皮影头茬特点是大额头(图 1.10)。而泰山皮影的头茬面部却采用了写实手法,像平常人一样,没有进行面部夸张。这样观众看起来更贴近生活,拉近了皮影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接受心理上容易产生共鸣(图 1.8)。图 1.6 清代泰山皮影 图 1.7 于表演的泰山石敢当 图 1.8 用于观赏的泰山石敢当 1.9 唐山皮影头茬 图 1.10 陕西华县皮影 图 1.11 几何图形的图案 图 1.12 龙的图案 图 1.13 祥云的图案(二)皮影造型的图案纹样 泰山皮影在造型上借
7、鉴了中国传统的戏曲人物、剪纸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手法。笔者通过雕刻的皮影比较,发现人物服饰的图案纹样以几何图形居多,如椭圆形、月牙形、菱形、点状、线状(图 1.11)。有时也会用些简单的花型和复合人物性格的吉祥图案,例如“龙”。龙是吉祥、正义的象征,在泰山石敢当的服装裤脚处,就运用了龙的形象(图 1.12)。再如“祥云”,寓意福禄将至。在泰山皮影的众多形象中同样运用了这一吉祥纹样(图 1.13)。这些图案纹样不仅完善、充实了造型,而且也起到装饰和雕刻、连接刀口的作用。无论是龙的纹样,还是祥云图案,都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皮影中的体现,更是人们长久以来纳福求吉的
8、心理需求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以欣赏为主的泰山皮影旅游产品中,“吉祥如意”、“连年有余”、“鸳鸯贵子”、“多子多福”、“龙凤呈祥”等,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百姓纳福求吉的心理需求。二、泰山皮影的制作工艺 制作在泰山皮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原料加工、画稿、镂刻、染色、发汗熨平、防腐、缀结与栓杆。(一)材料与工具 泰山皮影的材料,主要运用驴皮或牛皮。在选料的过程中,根据“易取材”这一特点,驴皮是用上等的“山东黑驴皮”,一般选用四至六岁的母驴皮为最好。如果驴皮缺少,也会选择“山东的黄牛牛皮”,牛皮则选择两岁的小牛为最佳,因为年龄大的牛皮油脂大不易脱落、皮粗、易脆、透明度差。所以
9、无论是黑驴皮还是黄牛皮,其实它们的特点都是皮质韧性好、结实、透光性强。刻刀是雕刻的主要工具。据考证,最早的时候,皮影艺人自制工具。用包装箱的铁叶子,在磨石上来回磨,直至锋利。后来,用宽发条,先在火上烧,取其斜面,再反复磨制。现在,卖各种工具的多了,在保持自制工具的同时,有时也会用买来的刻刀。根据不同的花纹选择不同的刀具进行雕刻。(二)制作工艺 1.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通常称之为制皮。制皮是在选好皮子后,把它放在干净的凉水中进行浸泡,时间则根据天气、气温和皮质而定。夏季时间短,大约一两天;而冬季时间长,五到七天。最好是在春、秋两季。总之,要把皮子泡软泡透。然后先刮毛,再刮去里皮的肉渣,最后是逐渐
10、刮薄。注意要刮净、刮匀、刮薄、刮透、刮亮。在冬天操作时,皮子不能受冻,否则会不透明,影响使用。刮好的皮子,撑在木架上,阴干就可以了(图 2.1)。图 2.1 原料加工 图 2.2 画稿图 2.3 雕刻 图 2.4 上色 图 2.5 发汗熨平 图 2.6 缀结 2.画稿 泰山皮影所用的稿子,称为“样谱”。根据皮质的薄厚程度,合理应用。薄而透亮的皮子,多用在头、胸、腹这些重要的部位,而皮厚并且不太透亮的地方多用在腿、胳膊或者道具、布景中去。这样,上轻下重,重心稳定,易于操作。然后根据部位的需要,割成小块,进行描画。这一步称为过稿或描图样。此时的工具是用钢针进行扎眼,把图样拷贝并描绘在皮面上(图 2
11、.2)。3.雕刻“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这是皮影艺人雕刻的口诀。说明在雕刻过程中,不同的花纹要运用不同的刀具。泰山皮影和陕西皮影一样,雕刻时运用的都是“推皮走刀法”。即右手拿刀,左手推皮,皮走刀不走。在雕刻过程中,熟练地掌握推皮的技能和手劲的控制,是皮影制作工艺非常重要的环节。雕刻时应遵循先后顺序,先刻大形再刻细部。例如雕刻头茬要“先刻头帽后刻脸,眉眼刻完是鼻子”。如果先刻五官细节,再刻其他部分,就很容易把面部线条扯坏。(图 2.3)。4.染色 陕西皮影常用紫铜、银朱、普兰、荔枝等矿物质和植物颜料,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泰山皮影的染色技术依然保留着传统工
12、艺,流程较为复杂。染色采用传统的品色染料,分为红、黄、绿、蓝、黑、粉、赭等色。由于品色粉末属于水溶色,为解决着色受潮跑色的问题,需要将品色粉末调入桐油,搅拌均匀制成胶质的油性染料。为了保持色泽鲜亮,增强颜料着色力,在调桐油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稀醋酸。醋酸溶液要严格控制浓度,因为浓度过高会腐蚀皮子,浓度太低又会掉色。在色彩的绘制上,注重颜色的鲜艳、对比强、形象清晰,明朗,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图 2.4)。5.发汗熨平 过去的老艺人常采用土砖搭成人字,下面用麦秸或柴火烧热。然后把皮影用白布包好,放到两块热砖中加热。使其颜色吃入皮子内,并且达到发汗熨平的效果。这种方法要注意砖的温度,温度过高,皮子会烤焦变
13、形;温度过低,颜色不能达到固色的作用,并且不能发汗熨平。现在,也使用熨斗进行熨平。虽然方便可行,温度能够很好地控制,但是因单面操作,两面受热不均匀(图 2.5)。6.缀结 把全身的九个关节头帽、上身、下身、二上臂、二下肘连手、二腿连脚进行连接2(图 2.6)。7.栓杆 这是皮影制作的最后一步,用三根竹竿做操纵杆,一根放在影人的胸前,便于转身。其他两根,放在双手上,便于舞动。这样,艺人就可以操纵着不同影人做出各种动作,实现“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图2.7)。三、泰山皮影的表演 山东皮影戏,俗称“两人一台戏”。即一人操纵皮影进行表演;一人演奏乐器,进行伴奏。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一个分
14、支,不但保留了山东皮影两人一台戏(泰山皮影第四代传人范维国就是和他的母亲刘永惠,共同合作进行演出)(图 3.1)的这一特点,而且在表演过程中,泰山皮影第三代传人范正安还进行了创新,创造出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独具特色的、罕见的绝技“十不闲”。目前,只有他一人掌握此技能。(图 3.2)山东皮影据说是从河北滦州传入的,所以又称为“滦州布影”。范正安先生曾经编了几句顺口溜来形容泰山皮影的人物表演特点:“八戒的耙子,杨二郎的枪,孙猴子的跟头连着张。”泰山皮影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角色泰山石敢当,手里就是拿着扁担,翻着跟头降妖除怪。除此之外,最能体现泰山皮影表演特色的还当数“十不闲”。“十不闲”,也被称之为“一个
15、人的皮影戏”、“单人皮影”。即表演时,充分地调动起全身,一人身兼数职,艺人要嘴里唱着曲儿;耳朵听着音儿;眼睛看着皮影儿(五官都在忙活);双手不停地舞动影人儿;双脚还要不停地敲打着鼓和棰儿;加上大脑的总指挥,正好十样称为“十不闲”。目前,作为唯一掌握此技能的范正安先生,一表演起来,就陶醉其中,十分投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影人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他们是我的朋友,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和他们交流,喜欢和他们一起表演。泰山皮影之所以能够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就是因为 十不闲与全国其他各地皮影的表演特色颇为不同。”河南罗山皮影表演时一般七到八人,因此有“七忙八不忙”之说。成都皮影戏的表
16、演有“七紧八松九消停”之说,意思是:表演时七个人,人手不够,很紧张;八个人正好;九个人就有人闲着了,实际上在表演时,往往多达十二三人。皮影戏使用的乐器,都是中国传统的民乐。山东济南皮影戏使用的乐器没有弹奏乐器,主要以打击乐为主,仅是一梆、一鼓和一钹。在演出时,这三大件由一人用手操作(图 3.3)。泰山皮影戏的乐器与济南皮影戏的乐器有些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乐器中一鼓、一镲、一木鱼。过去,艺人要用手击鼓(泰山皮影以打斗为主),这样势必影响影人的表演。于是,在 1994 年,范正安先生退休后,潜心研究皮影表演技巧。由于过去他曾当过司机,换挡、加油、踩离合是他最熟悉的。他由此得来启示,将手击鼓乐改为用
17、脚击伴奏(图 3.4)。左脚踩鼓、右脚敲镲、中间是木鱼。值得一提的是:镲为单片,右脚控制时,往下踩是敲镲,往上提是消音。舞动皮影、唱词念曲,一切都可以同步进行,表演情绪、现场气氛再也不会因伴奏而中断,演出的视听效果更好了。各地的皮影戏以唱腔为主,泰山皮影戏则以说和唱相结合。剧目内容都是以泰山神话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例如泰山石敢当、碧霞元君出山、东岳大帝、东游记、泰山万仙楼、龙潭仙子、牛山缚牛等。目前,泰山皮影艺人在整理提升老剧目的同时,还在积极创作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剧目。2008 年,范正安创作的关于北京奥运会传递圣火的新剧目;2010 年,创作的关于世博会和交通安全的新剧目,都获得社会各
18、界的高度评价。图 3.1 范维国和母亲合作表演 图 3.2 范正安表演“十不闲”图 3.3 济南皮影戏乐器 图 3.4 十不闲乐器 结语 泰山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受人民喜爱。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丰富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口传身授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形式的皮影,在造型及视听效果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它势渐衰微,处境落寞。由于从事皮影制作和表演的收入很低,皮影从业者纷纷转行。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古老的皮影艺术正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8 年,泰山皮影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
19、级政府积极挖掘现有资源,致力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工作。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泰山皮影艺术的再度审视和关注:皮影交流演出增多,新闻报道扑面而来。然而,对泰山皮影的热捧背后,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有关泰山皮影的文字史料十分匮乏,相关的文献仅限于媒体报道资料和个别专家的只字片语。因此,完善泰山皮影基础研究理论,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笔者深入调研泰山皮影的生存发展环境,多次拜访皮影传人,向多位泰山学者和曲艺专家请教,并查阅了大量皮影文献,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以上充分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对比、归纳的研究方法,科学分析梳理这些珍贵信息,从历史传承、制作工艺、题材分析、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这是对泰山皮影艺术进行的首次较为完备的研究和记录,弥补了以往研究浅显、散乱和单一的不足,进一步充实了泰山皮影基础理论,实现了对泰山皮影艺术研究的提升与突破。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源于生活的泰山皮影将永远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