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日常的奇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日常的奇迹.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造日常的奇迹 受邀担任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的策展人,对我来说是个新挑战。我的策展思路是希望沿着“创造日常奇迹”的线索去发现具有创造力的实践。何谓日常?就是普罗大众已经熟悉、习以为常的生活以及自然的场景、空阀和习惯。所谓创造日常奇迹,就是基于上述大众的日常,以明确但具有戏剧性的技巧创造新的空间和体验。围绕“创造日常奇迹”组织的设计实践案例,关注的是设计师如何针对大众日常的空间,提升原有公共空间的环境与艺术质量。这些案例正好串联起本届大展公共艺术部分的“品质空间”友好社区“城乡营造”三个板块。我选择案例的主要原则是:建筑师是否尊重原有场地和空间特征及文脉,是否采用了一种比较轻松的介
2、入却极大地改变原有场地和空间感受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抹除旧有的痕迹和回忆,成为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纪念碑。一、创造日常的景观奇迹 “城乡营造”板块主要针对的是非城市区域,包括农村、自然景观和城乡结合区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资金和人才的吸附导致了这两个区域遂渐衰弱。设计师如何以建筑设计为工具去刺激并活化这些区域,是值得观察和鼓励的。在处理自然景观上,我推荐了安徽齐云山的三个树屋案例。该旅游项目实不属于齐云山景区,景观风貌并不突出,树屋是对环境破坏最小的介入,同时提供了一种超越平常视角的、短暂的居住视野与体验。三位建筑师用不同的设计创造了不同的体验,使得该景区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这些建筑师的处理手法都
3、表现了一种尊重自然但不失自我的态度。在对自然景观的处理上,俞孔坚的生态修复思想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他在海口市美舍河项目中贯彻了这个思想,通过生态修复,让被破坏的自然重新具有生态作用,同时又创造了一种人文景观。与齐云山项目做加法不同,俞孔坚以做减法的方式达到了同样出色的效果。朱小地和魏春雨两位建筑师则是以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物作为地标植入,从而提升城乡营建的质量。其中,以超现实主义地景建筑和周围场地形成类似艺术行为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的设计介入剧场,是一种相当有创意的策略,使得原本平常的场地具有了史诗般的纪念性。而魏春雨以现实主义建筑作为沉默的策略,则让场地具有一种缓慢的诗意。两种不同的思路借助文
4、化建筑的植入,都创造出小小的奇迹。何勃、曲雷在对场地的历史、记忆、传统和文脉进行提炼后,以表现主义形式把常德老西门钵子菜博物馆变成一出丰富多姿的大型歌剧,一个对当地人民具有重要饮食价值的普通博物馆被演绎成华丽的日常奇迹。而常德老西门广场则像一出轻松的歌舞剧,不做作,接地气。两个项目彼此相关,最后将常德这类平常场所改造成能够继承城市记忆的区域,不得不承认设计师的用心。二、创造日常的空间奇迹 这里选择的案例通过创建品质空间而达到了创造小奇迹的效果。其中大多是对在民众熟悉的日常社区里的单栋建筑的改建。这些针灸式的改建为社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板,即在看似无法改善的状况下,建筑师如何利用其职业和审美
5、经验,以对社区和居民的极大关怀创造出新的示范。孟岩和张雷设计的被困住的家和宋宅都来自真人秀节目梦想改造家。该节目是具有影响力的公益节目,利用电视的传播力量邀请建筑师帮助贫困家庭改善居住环境,而建筑师也可以在平时无法遇到的恶劣条件下展开自己的建筑实践。孟岩被困住的家是在城中村里进行的,这个名字极好地诠释了建筑师在接手该项目时遇到的棘手情况,但他以化繁就简的方式将复杂的情况不动声色地解决了,并结合周边复杂的环境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张雷则选择了上海郊区的农村。他没有被所谓的乡村文脉所束缚,从老人生活的困境入手,设计了一个功能妥当而形象纯粹的建筑,成为整个村里最引人注目的亮眼去处,为农村建设提供
6、了一个极好的案例示范。老将们的处理方式综合了他们几十年的经验和不断磨练的判断,举重若轻地解决了在日常空间中的复杂问题。而青年建筑师則直接鲜明地展现了自己的策略和理解。在深圳的城中村,“厘米制造”的年轻建筑师不仅引入一家咖啡馆,同时用“克莱因蓝”在破败的街角戏剧性地构建了一个人文主义气息的咖啡馆建筑立面,在功能和形象上对城中村已有业态进行了一次更新,颇具创意。张朔炯、郭宇辰和刘恺虽继承了建筑师的“白色策略”,但展现出不同的白色体验。张朔炯用参数化的白色改造了位于上海风貌保护区(常熟路华山路交汇处)的沿街建筑,使该建筑呈现出一种轻松自信的姿态,成为了街区的亮点。郭宇辰则以理性主义的设计改造了一处常
7、见的县城建筑,它呈现出的在一线城市才有的立面形象,尽管看上去与当地文脉格格不入,但却告诉所有在场的人,在没有所谓文脉的地方,应该毫不犹豫地植入先进的审美理念。上海虽然注意到了历史街区的价值,但并未意识到 20世纪 60 年代工人新村的建筑价值。这些房屋正在衰败,而刘恺的案例告诉大家,积极的设计可以将任何看似没有价值的区域变成闪闪发光的场所。他设计的白房子,不仅重塑了工人新村的气质,同时重塑了工人新村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板块里,我还选择了一个非建筑的案例,即产品设计师许志锋设计的新型垃圾桶。他注意到传统垃圾桶的设计不符合环卫工人的作业习惯。他的新设计能让工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被垃圾桶的边缘划伤手
8、和撕破垃圾袋的概率。这个细微的改进看似无奇,却是极其重要的创新,体现了设计师对日常的仔细观察,也非常符合笔者如何创造日常奇迹的策展思路,因为奇迹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三、刨造日常的社区奇迹 城市更新并不意味着推倒重建,一些已经形成的历史风貌街区,无论在经济利益上还是文化影响上都要求保持原有的基本形态,这就催生了城市微更新和社区微更新的设计策略。该策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的微更新设计;2.景观更新;3.具有功能的装置植入。同济大学童明教授在上海衡复风貌区的两个案例衡复微空间、田汉广场的改造就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微更新”,也很好地揭示了“微”如何触动更新而使街区恢复活力。童凌峰的路亭是一
9、个精彩的博弈案例。他以路亭这个装配式木结构装置作为上海音乐谷产业园区的入口标志,同时精致地隔离了违章占用公共场地的洗车店的入口,让广场的使用权一部分还到了居民手上。同济大学刘悦来的创智农园和上海鞍山四村百草园两个案例则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其“可食地景”的概念,把可以食用同时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变成微型花园,植入日常的社区中,并由此展开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社区和亲子活动,让花园变成一个社交场所,激发了社区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性和科普性的景观植入,费用和占据的空间都体现了“微”的概念与特色,对社区更新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认为值得大力地推广。在上海愚园路的城市设计节上,相南的墙馆和姚栋、侯
10、之的城市之书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两个案例。愚园路位于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一条备受关注的街区。相南、姚栋、侯之等几位年轻建筑师的设计策略是以简单快速的手段塑造形象,并由此串联起愚园路的文脉。他们的作品都是预制安装,不扰民地落地。墙馆的条形窗里是摄影师席闻雷拍摄的上海人家,照片中呈现的过去的生活场景勾起了人们的回忆。而城市之书则为行人提供了一个观察愚园路的新角度。这两个动作轻但效果重的项目激发了愚园路居民的极大热情,成为了他们接受并热爱的装置,这说明愚园路也不必受历史文化街道的束缚,可以焕发新貌。临时性装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由功能所引发的活动就能极大激发社区活力,从而形成友好社区。王彦的“引力场
11、计划”和城市泡泡即是如此。“引力场计划”具有把临时性搭建变成可持续转换不同地点和时间的野心。他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边上的空地召集了三组大学生搭建了三组临时建筑,包括舞台、休息区和画廊,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从而形成吸引力,故名“引力场”。这种结合教育和艺术事件的组合是未来可行的思路。城市泡泡 是王彦自己的实践,用充气泡泡在南京西路的公共空间设置了临时的艺术表演空间,这也是引力场的早期思路,以实验性的建筑作为装置介入整合艺术活动,形成和民众互动的艺术事件,最后达到了激发社区活力的目的。在这方面,上海的外籍职业建筑师麦瑟爾吉萨斯(Marcial Jesus)、哈维尔冈萨雷斯(Javier Go
12、nzales)做得更激进一些,他们让公众参与融入艺术装置的设计中,使作品成为能够活跃气氛、激发观众自发参与的装置。他们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在上海新天地南里广场的“红色星球”项目,该装置诱导了体育、嬉戏、休息的行为,使得一本正经的商业广场真正为民所用。而他们的“蓝色丝带”和“奥林匹亚”项目也延续了“红色星球”的思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创造让这个城市居民意外而惊喜的空间。这不正是上海追求友好社区的目标吗?小结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个时代需要宏大的叙事,但更需要一系列细致感人的情节来丰富充实或者升华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高兴看到那么多建筑师没有迷失在个人英雄主义之中,而是目光炯炯地在众生万物里发现细微的感情,创造出细微的奇迹。正是这无数微小的奇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吟唱着,最后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