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探究.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探究 雷蕾【摘 要】Prokofievs Seventh Piano Sonata,written in the 1940s,composer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compo-sition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iques,perfectly demonstrates the heroic struggle of the Soviet people and the history of fascist scene,with a strong arts infection force of hum
2、an immortal piano music chapter.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themes of the Seventh Piano Sonata,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iano and acoustic creation theory,the creative feature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unity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harmony,demonstrating the bright smoo
3、th lyrical style melody,composition techniqu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flexible use.%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 世纪 40 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 20 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4、版)【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 页(P153-156)【关键词】钢琴奏鸣曲;抒情性;和声;20 世纪技法【作 者】雷蕾【作者单位】福建闽江学院音乐学院 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J614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被公认为 20 世纪俄罗斯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与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共同将俄罗斯音乐从古典音乐时代带入现代音乐时代。第七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创作的以二战为背景的钢琴奏鸣曲,又名斯大林格勒奏鸣曲,通过异常尖锐的音响与带有哀愁气氛的歌谣式曲调进行融合,反映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
5、,充分体现出战争年代人们的情感变化特点和军民团结一致抵抗侵略的决心,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前苏联人民誓死抗争并夺取最后胜利的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一)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普罗科菲耶夫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创作了大量贴近前苏联时代背景的音乐作品,他曾说:“我拥有一个信念,当前的作曲家,与诗人、雕塑家和画家并无不同,应该将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目标在艺术中应该表现出是一位公民,歌颂人们的美好生活,引领人们走向辉煌。”1终其一生,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包括有 9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有三首钢琴奏鸣曲都创作于这一抗战时期。通过这些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塑造了极富个人风格和特色鲜明的音乐形象,创造了多
6、样化的钢琴艺术手法。在这些奏鸣曲中,第七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最著名的一首,普罗科菲耶夫以二战为创作背景,通过强有力的段落组合和极富抒情性的优美旋律,将反抗法西斯战争的宏大场面和前苏联军民抗击敌人的决心诠释得异常到位。(二)第七钢琴奏鸣曲的作品主题 普罗科菲耶夫通过自己细腻的艺术触角,深入到了战争的深处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并借助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出具备较强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形象,让人一听到这首奏鸣曲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作品所描述的战争场面中去,在枪炮的轰鸣中,在敌人的疯狂和老百姓的悲惨呼嚎声所表达的作品形象中能充分地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该曲曾获得 1943 年前苏联政府颁发的国家金奖,成为
7、反映二战的音乐史诗。作品共分三个乐章,且每个乐章的主题各有侧重,层层递进。第一乐章在细碎的单音行进中倾泻而出,伴随而来的是敲击式的和弦交替进行,将侵略者的野蛮和战争环境的极端残酷恶劣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二乐章主要通过舒缓优美的旋律描述经受战争磨难的人们心理受到的创伤和受战争破坏后的悲凉场景,将家园萧条和人们的孤苦无依的心理充分地反映出来,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而在音乐的回环往复中,有逐渐孕育着下一场更加激烈的战争。第三乐章整个乐曲充满着7/8 节拍,使整个乐章充满着动感,象征着曾经疯狂的敌人在前苏联军民的强力打击下溃不成军,人民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乐章是对前苏联人民取得的胜利充满的赞
8、美之情。乐曲一气呵成,具备撼人心魄的力量,展现了前苏联军民不畏强敌、勇夺胜利的壮美景象。作品除了在热情讴歌前苏联人民的信念和战争场面之外,作者还对人性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给予了极力地赞美,使作品在充满雄健有力特点的同时,也具备了抒情浪漫、优雅动听的特征,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震撼着人们的思想,洗涤着人们的灵魂,从而成为了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一)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 在钢琴艺术史上,普罗科菲耶夫一向以怪异繁杂的风格著称,他作为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主义带入现代主义的重要作曲家,其创作风格一直特立独行,坚持与其他各派音乐创作者走着不同的道路,针对他的作品风格,
9、作曲界往往很难进行分类或定义。普罗科菲耶夫在谈及自己钢琴作品的风格时,认为自己的作品中带有浓重的古典因素。就与当时同时代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作品相比而言,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古典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尤其第七钢琴奏鸣曲中,在很多地方呈现出新古典主义的表征或模仿 16 世纪的古典作曲风格的倾向。然而,在承接古典风格的同时,他在作品的和声中更多地运用了现代和声技巧,一直追求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2就第七钢琴奏鸣曲和声语言的特点来看,作品不但紧紧围绕和继承了古典和声的总原则、基本理论和曲式手段,更是处处运用了现代新和声技术和手段。在和声过程中主要借助一些新奇的手段和方法丰富和提升和声,而未摒弃旧的和
10、声,实现了二者的并用和水乳交融,而不是一味创新和取代。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和弦结构安排,主要在三和弦基础上借助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实现他自己主张和推崇的动力性与丰富性的目标。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共使用了普通的三度结构和弦、非三度结构和弦、复杂化三度结构和弦和复杂化的非三度和弦四种和弦类型,在第一乐章中,第 303 小节至 308 小节处,他将三个 A 从大字二组、大字组、小字组按八度进行重新叠置,在中部置入一个大字组的 bB。按和弦常规,如果 A 音的八度重复,可以形成十分协和、纯净的音响效果,如果添加了小二度 bB 音,却又在实质上违反了协和原则。然而普罗科菲耶夫通过这种和声,则充分展现了他对和
11、声色彩的追求与推崇,使其作品的和声语言更加飘忽迷离,向近乎无调性方向发展,其和声方式可谓较为大胆。然而就其和声风格而言,主要是在继承在古典和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作品整体塑造的形象还是相吻合的,且实现了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和谐统一。在乐章的第二部分开始,为了描述人们因战争而产生的失落和悲凉心绪,他在用舒缓抒情的旋律开始乐章后,创造性地采用了敲击式的和弦,且在高音区与低音区同时交替进行,形象地表现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人们在动荡不安的悲惨境遇下的心理的变化。就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风格而言,他将一些新和声色彩的因素和最古典的各种终止手法进行融合,从而率先在作曲界打破了不协和和弦必须要解决的协和
12、和弦的定律,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七钢琴奏鸣曲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背景化和色彩化的和弦,将和弦的进行依照规律的原则,借助现代和声技法对音和音层进行各种方式的结合,如第七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即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在第二乐章中,作品的旋律充满抒情性,通过极其自然的句子段落,通过均匀的摇篮曲节奏基础上的调式交替手法,全力描述经受战争磨难的人们心理受到的创伤和战争过程中的凄惨场景,在该曲中,普罗科菲耶夫将左手的次中声部当作伴奏的和声支柱,并配以固定音型贯穿第二乐章始终,从而形成了规律的运动感。3在该章的右手中声部的模进陈述,他采用现代和声技术,建立了具有独立的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固
13、定音型结构,从而使作品反映的主题体现于厚重的和声基础之上,使曲子温婉柔美,更加优雅动听。在该曲中,他通过借鉴和引入印象派的色彩化背景和弦,并与古典和声相结合,从而使第二乐章能够区别于以往淡雅柔顺的风格,从而具有了水一般的旋律和浪漫的色彩,在残酷的战争乐章中具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二)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普罗科菲耶夫的全部 9 首奏鸣曲中的旋律中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传统大小调的特点。这可以看出在调性和旋律特征上,普罗科菲耶夫与 20 世纪初其他俄国作曲家所尊奉的创作路线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创新并发展了它。第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十分
14、流畅优美,且极富抒情性,普罗科菲耶夫往往通过旋律的重复来制造激情和浪漫感觉。作品旋律的运动方向呈大跳的、长线条的特点,而且尤其喜欢在远离主音的音级上进行旋律变幻,从而使该曲的旋律具有更强的抒情性,而抒情性一般以较缓宽广的旋律流动为前提和基础,且音乐进行较为自由且具备很大的灵活性。在该曲中,普罗科菲耶夫多处采用“托卡塔”,用以表现战争的激烈和持续性,就托卡塔的特点来看,主要强调快速的音乐进行,更多表现为密集的音型活动,且主要以相对均衡与周期性反复为特点,而要在以“托卡塔”为主的曲子中表现较强的抒情性,必须降低曲子的速度,而抒情性音乐的“托卡塔”与抒情性在音乐表现上的这种较大的反差,使普罗科菲耶夫
15、的第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风格更加丰富和多样,充溢着浪漫和优雅的感觉,要实现其抒情性,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如何实现他那水一般的让人心动的旋律。旋律是作曲家创作的心声,是音乐抒情性的灵魂,该曲抒情性旋律的重要元素是其如歌性,从这点上讲,与传统的抒情旋律的要求有所不同,从钢琴创作原则来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歌唱性、柔美的和声,浓密的织体,legato 的触键,才能保证乐曲效果。然而普罗科菲耶夫却不拘泥于这一原则,而创造性地引入了不协和音,尖锐的和声,独具特色的抒情旋律,non legato 触键,这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旋律的极大创新。4就本曲中普罗科菲耶夫对旋律语言的探索和创新来看,其主要成果表现在旋律所具备的
16、大音程跳跃上,而在本曲的充满抒情色彩的优美旋律中,采用大跳音程,能够全面反映旋律的个性特点,增强旋律的流畅程度,这种作用是其他音程所不具备的,这是因为,相对其他类型的旋律,采取大音程跳跃方式,不利于保持歌唱性旋律和音调的流畅进行过程,采用大跳音程,往往能够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夸张效果。在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就连续使用了多次弱奏的大跳音程,例如,在第 303 小节第三拍的地方,右手的八分音符小字组的 b,突然在最后一个八分音跳换到了左手的大字组 D。而这一半拍,在 6/8 中,恰恰是若拍点。所以,通过类似的,这一系列大跳音程的点缀,其作用在于使乐曲更加流畅优雅,具备了不一样的情趣;由于一
17、般的大跳旋律,音域都较宽,且音区也通常能够达到五个八度以上,这在传统音乐的旋律根本无法看到,第七钢琴奏鸣曲通过引入大跳音程,极大地增强了乐曲旋律的气息,使音域更加宽广,使乐曲旋律更加动听,音调更加明快,使作品表现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撼人心魄、动人心弦的战争气息和前苏联人民的抗争精神。(三)对 20 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 第七钢琴奏鸣曲之所以能拥有极高的荣誉和艺术魅力,重要的一点是其在保持乐曲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对 20 世纪新的作曲技法加以灵活运用和大胆革新。他喜欢在运用传统曲式和古典技法时,在一些关键节点使用新的技法,并经常赋予新的作曲技法以新鲜的内容。在曲式运用上,
18、本曲主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如在第二乐章中用到了 ABA 的复三部曲式,在第三乐章中,更是大胆运用了 ABCB“A”五部曲式,这几种曲式能够很好地反映平衡和谐的古典原则。普罗科菲耶夫在运用传统曲式的同时,更是加入了 20 世纪的作曲技法,如在第二乐章运用了变奏手法,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创举。另外在本曲的调性方法上,大胆采用了“非正宗”的无调性,这属于标准的 20 世纪作曲技法。而在和声方面,本曲更是将20 世纪和声技法悉数展现,在全部乐章中,运用了三和弦、功能和弦、不协和和弦、高叠和弦等现代和弦技法,且根据作品不同部分的主题和旋律、调式的差别,运用不同和弦技法,从而使作品具备了古典的典雅之美和现代的婉
19、约瑰丽之美。而在钢琴演奏方面,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也在多处将钢琴当作打击乐器使用,本曲的第三乐章所有部分都采用了敲击性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这也是对 20 世纪作曲技法的运用与大胆尝试,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现代钢琴演奏的先河,也为展现作品的独特风格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第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将古典与现代技法充分融合而写成的乐曲,在 20 世纪现代钢琴音乐体系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充分地表现出作曲家在音乐上的创作才华和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艺术潜质。强化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的研究,汲取其创作理论精髓,并不断丰富和改进,对于推动我国钢琴创作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相关文献】1 徐宁.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4):19-21.2 翁怡.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动力性探究J.艺术教育,2010(1):88-89.3 宋小朱.浅析普罗科菲耶夫和声及其调式的现代特征J.音乐天地,2011(4):60-62.4 龙华云.创新的纯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旋律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2010(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