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州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徽州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分析 汪斌;罗磊【期刊名称】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4)003【总页数】5 页(P90-94)【关键词】徽州;徽派建筑;传统建筑;建筑文化;BIM【作 者】汪斌;罗磊【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U-86 徽州,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意义的名词,自古就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美誉。文人墨客的盛赞,更是使得徽州文化植根于社会环境之中。徽州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承载物。中国建筑文化丰富多彩,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流派,从工艺、外观、功能、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等方
2、面都展示出了中华大地上的地域文化的多元化。而徽州传统建筑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主要分支,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自身的文化特质,故而常被称为徽派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古徽州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相对系统地研究,从文化、历史、技术等角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似乎总是与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密不可分;给地域经济带来了传统建筑文化的红利,也使得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同时也有了一系列成果和成功的案例。经过数千年文化沉积的徽州建筑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的建筑理念,与封建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之间一直有着密
3、不可分的联系1。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专业领域的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今再次梳理地域建筑文化、探索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2。1 徽派建筑及其影响 建筑本没有流派之分,只有区域之分。如今在民间和学者间广为流传着的皖派、闽派、京派、川派、苏派、晋派等六大派建筑,实际上是人们对地域建筑风格的习惯性称呼。皖派又有赣派、徽派等不同分支,均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徽派建筑的称呼,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为徽州传统建筑,同时加上了时间限定,即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区域地理环境特殊,山地丘陵为主,环境优美。另有可考资料载,古代北方中原战乱,中原人士不断迁移
4、,途径徽州地区,发现适宜居住,便停留于此地定居。定居后的中原人士,与古徽州土著居民不断融合,文化交融发展,逐步形成了符合地域文化发展特色与规律的徽州地域文化3。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徽州文化的主体徽州建筑更是让人沉迷。徽派建筑具有保留完整、风格统一、造型多样、形式艺术等特点4。宋元时期,徽州区域兴起经商,徽商有了一定的起色与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徽州建筑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徽商鼎盛,徽派建筑的发展也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与徽州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徽州大地上孕育了涵盖医学、文学、美食、绘画、建筑等各领域的徽学文化。徽派建筑作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在徽州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
5、展与传承,并且对外辐射。通过徽商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文化密不可分,常有联系。据中央电视台关于地域建筑文化的大型记录片中所报道,中国地域建筑中云南“一颗印”也是徽派建筑对外传播并演化的结果。2 徽派建筑的特点 关于徽派建筑特点,曾经做过一些街头调查。调查内容设定为对黄山市的感觉、对徽州的认识、对徽派建筑的印象。很多人认为徽州就是黄山地区,而对徽派建筑的印象都是黑白色、马头墙、西递、宏村等。马头墙作为人们对徽派建筑的第一印象而存在,但事实上,马头墙却又不是徽派建筑的特有建筑元素。例如云南一颗印,苏派、赣派、闽派建筑都具有风格不同的马头墙存在。而黑、白、灰的色调在其他地域建筑
6、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和黑白灰的色彩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与地形地貌、山水环境、建筑功能完美结合。徽派建筑的建筑形式,坐北朝南,以木构架承重,以土、石、砖砌护墙,以中堂为建筑的中心,独特风格的砖、石、木雕装饰点缀,将传统的风景山川之灵气与中华文化之精华融于一体,独特的风格、严谨的结构、精湛的雕绘,在村落规划的立意与构思上和建筑形态布局上都是独居匠心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2.1 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 以西递、宏村等村落为例进行探讨、研究,徽州村落的构成讲究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住宅观念意识和风水理念,宗族观念、聚族而居等都对村落的形成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追求风水。据史料记载,徽
7、州村落的选址与建设,讲求风水理念。对于中国传统阳宅风水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徽州村落建设的标签之一。血脉山水、毛发草木、神采烟云,徽州村落与建筑将山水环境看做天然选址的基本条件,努力做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呈现。(2)思想观念意识。徽州村落选址和建筑的建设离不开风水思想观念和宗族思想观念以及传统的汉文化思想观念,宗族关系的聚族而居和传统的礼教观念结合,结晶了历史的和现存徽州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风貌。(3)结合地理环境。根据村志等文献记载,徽州建筑与村落在建设之初就广泛调研考察,观山阅水,从选址、选材、建筑结构、建筑造型、细部装饰、节约用地等各个方面均显示出来徽州传统村落建设注重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8、。2.2 富于美感的整体外观 徽州传统建筑的美感也是如今人们的普遍认知之一,山水印画、画里乡村是对徽州传统村落与建筑的最好赞美,最具代表性的有 2000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徽州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白墙青瓦,淡雅朴素,高低错落。建筑内部精心砌筑,古色古香,美如诗画。徽派民居建筑以梁、枋、柱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瓜柱、叉手、梁托、雀替等都进行了精细的雕琢,配以漂亮的花纹进行装饰3。(1)徽派建筑的色彩。色彩是徽派建筑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一个地方,传统徽州地区现存下来的徽派建筑,虽然已经经过多次的修饰与人工改造,但是基本的主题基调没有改变,保持了原有的面貌。徽派建筑的外墙黑白两色的搭配,耐得
9、住时间,增加了朴素的魂韵。(2)建筑与视觉。现在保存下来的徽派建筑大都临水而建,错落有致,与其周围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显示出了徽州先人吸取天地精华的设计理念。西递、宏村、唐模、棠樾等地的水口及其山水环境是古人设计村落与建筑理念的最佳证明。古时候的徽州,山地多耕地少,但是依山傍水的建筑环境却使得古人们创造出来美丽和富有文化特色的历史遗迹。(3)徽派建筑与装饰。徽派古民居建筑外观上,色彩素净自然,马头翘角,古朴淡雅,线条错落有致,粉墙黛瓦,高墙封闭;而内部却构造精细、装饰华美,梁栋棂板无不描金绘彩,三雕之美令人赞叹。厅堂横梁用材粗壮,气势宏伟,非同凡响。从大门门楼到花门栏杆,从窗棂隔扇到神位龛座,
10、从斗拱飞檐到门罩屋瓴,从梁架节点到基础勾栏,无不精雕细刻。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这些雕刻具有强烈的空间装饰效果,成就了徽派民居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3。3 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 从古自今,院落都是满足人们休息、交往等需求的建筑空间。院落空间也是传统建筑的精华之一,而徽州传统建筑恰是将庭院空间运用到极致的典型案例。3.1 平面布局(1)基本组合形式。徽派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向心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秩序性和封闭性等特点。整体建筑以单层和两到三层为主,徽派建筑的单体平面形式以内天井式的合院为最基本单元,加上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组合而成。徽州传统建筑的基本
11、布局形式为长方形,进行门屋、厢房、厅堂等建筑功能空间的组合。通过灵活的布局方式,平面组合方式有凹字型、回字型、日字型、H 型等,分别如图1图 3 所示。图 1 凹字型平面布局 图 2 回字型平面布局 图 3 日字型平面布局 从上实测图纸空间布局来看,徽州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紧凑。以厅堂为中心、天井为核心进行一进或者多进的空间布局。两侧的厢房形成房间,纵然有天井进行采光,也还是造成了厢房空间的光线不足的问题。但是,天井的广泛采用却也是徽州传统建筑重视采光理念的一个佐证。高墙封闭的外观,少开窗恰是徽州传统徽商文化和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2)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徽州传统建筑,特别是民居的空间虽然看起来是
12、紧凑的,但是也有灵活多变的基本构架。以厅堂和天井为基本空间组合成各种形态的空间形式,成为了灵活多变的组合单元。有些以凹字型为基本单元组合,有些以回字型为基本单元组合,有些以日字型为基本单元组合,也有些以 H 型为基本单元组合。常见的组合形式有串联式(见图 4)、并联式(见图 5)、组合式等。图 4 串联式组合平面布局 3.2 空间布局 徽州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内容丰富,由厅堂空间、巷道空间、街巷空间构成。不同功能的空间虚实相生,相互间进行内外转化,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视觉过渡等综合设计手法,使得徽州传统建筑空间多变且连续,体现了徽州传统建筑的特点,井然有序又灵活多变。(1)厅堂空间。传统的徽派建筑平
13、面布局如图 6 所示。由图 6 可知,厅堂是主要空间之一。这个部分空间是整个建筑布局的核心,以此为核心进行扩展,并进行组合多变,形成前文所说的各种空间类型。徽州传统建筑的厅堂罩壁通常垂挂着大型画轴,又被称为中堂。而画上的内容大多以吉祥图案、鸟兽、山水等为主题。图 5 并联式组合平面布局 图 6 徽州传统民居典型平面布局图(2)庭院空间。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典型布局元素,也是传统建筑的核心体系,作为群体建筑布局的灵魂而存在。这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较为统一的思想观念意识。徽州传统庭院布局与苏派园林不同,自成一系,盆景园艺是徽州传统庭院空间的主要元素之一。(3)巷道空间。巷道空间是徽州传
14、统村落布局的另外一个特征。各种巷道纵横交错,窄的街巷供行人或者马车通行,宽的地方可以形成集市。村落里的路、系、桥、街、巷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但同时也是有规律有规划的布局。每个村落或者街道有着各自的特征,自然弯曲,形态多样。笔者团队通过多次考察调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比较。对不同村落或者街巷的机理空间进行了图纸绘制。屯溪老街的街巷机理如图7 所示。图 7 屯溪老街及周围居民区域街巷机理 3.3 建筑技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徽州建筑空间的特征与建筑技艺是不可分割的。民间各项技艺技法为徽州建筑空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不同地域民间技艺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徽州民间技艺特有的风格,并形成“徽州帮
15、”。在建筑的过程中,赋予了人们的祝福和愿望,经过工匠们的艺术加工,综合形成了徽州建筑与建筑空间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徽州传统建筑的内涵。4 计算机技术在徽州传统建筑研究中的应用 4.1 构件库的建立 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是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建筑保护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当前的 BIM 技术,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对传统建筑构件的剖析分解,再根据构件的实测尺寸,建立模型库。图 8 VR 场景的搭建 4.2 VR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VR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都在变革。医学、法学、农业、军事等无不应用,建筑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VR 的应用。通过将 BI
16、M 模型进行场景转换,接入 VR 平台,通过 VR 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建筑设计成果,也可以更好地分析与之相关的传统建筑的空间和构件等(见图 8)。5 结语 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再次探索了徽派建筑的源流和建筑的文化特征,希望可以引起人们对徽州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更多的重视,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也希望通过客观的评价徽派建筑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使得更多的学者们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杨会勇.徽州建筑特征及其文化底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3):80-82.2 单德启.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 罗磊.徽派建筑解析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4 聂鑫明.徽州建筑文化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