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欢迎各位同学们阅读,也希望能够给予同学们在兰亭集序课文学习上提供帮助。【文学常识】兰 亭集 序 选自 _,王 羲 之,字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家,有“_”之称,世称“_”。【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
2、胸前;心里存着;打算。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表凭借,用来。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环绕 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
3、看作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1)一起。例:若合一契(2)一样。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
4、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
5、日中 约定【虚词运用】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以此 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表方法 2、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 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 往 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 的 以之兴怀 代词 回指上文中的事。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 衬足四个音节【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二)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定语后置
6、: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省主语:(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于”: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重点句翻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7、 翻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用课文中的话填空】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氛围:_、天气: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_。然后指出,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_。第三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
8、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兰亭集序的情感】第一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
9、,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10、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知识扩展:王羲之的故事之兰亭集序 书法史上流传着一段关于兰亭序的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 8 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
11、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
12、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
13、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