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doc.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小编收集了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现有基础(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
2、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 2000 个乡镇、5 万个行政村和 40 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 12 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 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3、8 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 8 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 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 33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 500 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
4、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 752 家企业、1176 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 40 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 13 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 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 30 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 10 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 47
5、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 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 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 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 50%。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 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 12 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 26 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
6、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 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 49 个部门 473 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 25 项因涉密外,其余 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网站的比例达到 25.5%,通过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 74.1
7、%。*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 30 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 12333 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 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
8、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 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 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 5 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 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9、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 56 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 50 强”。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 45.6 万公里,是 2005 年末的 2.33 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 961.4 万门和 8080 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 4353.5 万户,是*年末的 2.44 倍;电话普及率
10、达 79.7%,较*年上升 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 370 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 300 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 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 50 万户;完成了全省 20 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 25 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 1335G,网民数达到 2197 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 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 667 万户,居全国第 5 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 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 7 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
11、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 100 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 9 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 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 811 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 55 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 1074 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
12、件网上直报,对 965 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 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895.5 亿元,工业增加值 297.7 亿元,实现利税 174.51 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 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 4.65、4.02、和 6.24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13、,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
14、。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
15、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 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 26 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
16、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
17、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二、面临形势(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
18、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 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 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 2015 计划,美国政府提出了 5 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 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
19、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 10%可以拉动 GDP 增长 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 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
20、、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
21、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