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共 12 页 第 页 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四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2.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了解戏剧作品,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深化对戏剧体裁的认识。3.把握本单元作品的共性与个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理解悲剧作品的特征和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4.通过撰写排演手记、观后感(剧评)等总结、交流学习心得
2、与感受。二、单元组成和选文情况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作品,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篇作品都是悲剧,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可以启发学生更好地认识戏剧这一体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一般规律,“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共 12 页 第 页 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作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对封建社会中遭受重重压迫的人民大众和他
3、们对黑暗的拼死抗争给予了无限同情,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雷雨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里大家族内部酿成的一场悲剧,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品,也是西方戏剧的核心经典之一,艺术手法极尽高妙,思想意蕴十分丰厚,值得深入品读发掘。本单元节选这三部作品,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领略悲剧的艺术感染力,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以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诗剧。三、关于教学的一些建议 在文学的各个主要体裁
4、中,戏剧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本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牢牢抓住戏剧体裁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到这几部悲剧作品中去,领会作品的丰厚意蕴,深化对戏剧体裁的理解,从而养成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1.把握戏剧冲突。“无冲突,不成戏”,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要素之一。戏剧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呈现主题,都是与戏剧冲突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会分析、把握戏剧冲突,体会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冲突背后 共 12 页 第 页 的深层原因,从对情节内容的了解上升到对思想主题的探讨,是本单元的重点任务之一。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阶段
5、的学习,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戏剧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性格是戏剧人物行动的内在依据,性格的展现又是通过戏剧行动进行的。窦娥之所以在法场发下三桩誓愿,鲁侍萍之所以撕碎周朴园递来的钞票,哈姆莱特之所以假装发疯,都是以他们各自的性格为基础的,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些行动中去认识他们的性格。要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在戏剧情境的整体中去分析、认识人物的复杂性格。既要关注主要人物,也不应忽视次要人物;既要学会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又要避免扁平化、标签化地理解人物。3.品味戏剧语言。本单元的三部作品,在语言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雷雨中周朴园的话,时而严厉,时而和缓
6、,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得意扬扬,鲜明地展现出他多方面的性格和“夫”“父”“董事长”的多重身份,始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抓住个性化、行动性这两点推敲品味戏剧语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4.理解戏剧的舞台性。戏剧是在特定空间中发生的表演艺术。教材以剧本的方式呈现戏剧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观看戏剧表演、参加戏剧演出等方式,获得对戏剧作为表演艺术这一属性的直接体验。另外,在文本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戏剧的舞台性。不妨通过跨体裁的比较,或不同戏剧门类之间的比较(比如作为戏曲的窦娥冤和作为话剧的雷雨),凸显戏剧的舞台性,让学生深化对这一点的认识。共 12 页 第 页 5.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伟大的
7、作品不仅要求我们用生活去解释它,同时它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解释。”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深刻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同时又是现实的提炼、升华。所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落实到本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深入理解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理解剧作家寄寓其中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戏剧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艺术性,避免将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来评价,避免艺术欣赏的庸俗化。6.延伸阅读全剧。本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戏剧史上的经典,限于教材篇幅,难以完整容纳,因此分别节选了其中的重要部分。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戏剧冲突的顶点
8、;雷雨所选的“周鲁相认”和“父子冲突”两段,一向被视作中国话剧的经典场面;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不仅包含了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全剧的结构上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除了课文节选的这些部分,还应该鼓励学生延伸阅读整部作品,进一步了解这些经典剧作,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对单元人文主题的把握,也要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实施。要引导学生在贯通式的阅读与思考中,准确理解“良知与悲悯”的内涵与意义,理解“良知与悲悯”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价值。特别要注意不能先入为主,给课文贴上“良知与悲悯”的德育标签,而应该将之蕴含在文本的理解与鉴赏之中。应牢牢记住,文本阅读是基础,而“良知与悲悯”的教育,
9、应该建立在扎实的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注意作品多维解读的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阐释空间。共 12 页 第 页 四、关于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良知与悲悯”,既带有普遍性,又深深植根于悲剧体裁的特点即“悲剧性”。实施单元学习任务一,要将探讨人文主题和引导学生了解悲剧体裁结合起来。对悲剧体裁的界定,或者说对“悲剧性”的理解,是西方古典诗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代表就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悲剧人物是“比我们好”但又不完美、
10、“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悲剧情节的主要成分是“突转”“发现”和“苦难”。(亚里士多德诗学)这些论断影响深远,也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悲剧性”。首先,在思考悲剧冲突时,要努力理解在那些看似偶然或带有幻想特征的情节(比如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却害死自己父亲,窦娥法场发誓愿引发天降大雪,周朴园偶然想起让侍萍取衬衣,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等等)之后悲剧冲突深层的严肃性、必然性,理解悲剧冲突既是人与人的冲突,也是思想原则的冲突。其次,在理解悲剧主人公时,要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透过其具体性格特点,把握这一人物所承载的思想意义。悲剧主人公导致悲惨结局的行动,古典诗学称之为“过失”,但这一范畴的实际内容
11、,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戏剧作品中又是千变万化的,它可能表现为由于悲剧主人公因为某种性格缺点或对真实情况暂时无知而采取的错误行动,也可能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两难处境时做出的某种自觉抉择(例如窦娥本不愿冤屈认罪,但为了救蔡婆婆,不得不含冤负屈)。悲剧主人公犯下过失,而又自觉承担这一过失的后果,宁愿毁灭,也不向悲剧命运低头,共 12 页 第 页 “通过自己的牺牲,英雄表现出配得上悲剧性之伟大”(帕特里斯帕维斯 戏剧艺术辞典)。再次,要全面地看悲剧作品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要避免在欣赏悲剧作品时将其简单化,在缺乏充分的阅读(观看)体验基础时进行抽象的思想探讨,而应该首先立足于悲剧作品带来的情感震荡,以
12、面对作品时的实际体验为基础,透过具体的细读品味来导入思想主题的探讨。这实际上是学习一切文学作品时的基本原则。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够真正通过语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阅读经验,打通作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和伟大作品的互动中去把握作品意蕴,发展人文素养。戏剧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的整体。教材由于篇幅等方面的限制,只能以节选的方式呈现作品。在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一时,还是应当鼓励学生阅读或观看全剧,以对作品的完整了解为基础对作品的悲剧主旨进行探讨。以教材中的戏剧作品选段为基础进行班级话剧表演,以至举
13、办全校规模的“戏剧节”等活动,在不少学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成果,也在实践中证明是一种帮助学生感受戏剧、了解戏剧、激发对戏剧兴趣的比较好的教学方式。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要求在语文学习中“尝试梳理文学作品的基本样式和概念”,还提出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实施中“举办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单元学习任务二的设计,就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围绕课程标准提出的这几点展开的。在此提出几点,供师生在实施时参考:1.细致阅读、把握作品,既是演出开展的基础,也是其最终的实施指 共 12 页 第 页 向。学习任务的设计,已经从多个方面提示和
14、强调了这一点。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切入角度,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探究其中的丰富意蕴,这是演出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演出完成后要适时总结,将演出所获得的亲身体验升华为对作品和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提升学生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2.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出安排。演出的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全班遴选出最有表演才华的学生出演戏中角色,其他学生协助、观看,也可以采取分组轮换形式,让每个人都有登台的机会;可以完整演出本单元中的某个戏剧选段,也可以只演出其部分。具体如何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整体安排来确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避免模糊焦点,要将重点放在通过演出活动激发学生对戏
15、剧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揣摩体味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演出感受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特点等方面。3.在活动实施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全班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与特长合理分工,另一方面,教学的核心环节如情节的梳理、角色的揣摩、语言的推敲等,要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戏剧作为表演艺术,具有“常演常新”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的闪光点,灵活进行教学,切忌将学生朝气蓬勃的活动导入某个固定的“套路”。4.要积累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自学资源。本单元的教学,涉及的范围很广,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头绪也很多,在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开展探究的同时,教师也
16、应当准备多方面的资源,适时提供给学生,以避免学习任务过难、过重。提供给学生的资源,贵精不贵繁,重在提示线索,引发思考。具体来说,对戏剧体裁特点的精到论述,对作品有启发性的解读,对舞台表演技巧的一些适合中学生程度的介绍,戏 共 12 页 第 页 剧排演的一些精彩示例,还有这几部作品实际演出的视听资源,都可以成为活动的支撑性材料,应事先多做积累,以便在教学中适时提供。本学习任务在研读剧本和排演演出环节之间,安排了编写“演出本”这一活动内容。这是参考一线教学的优秀实例,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做出的一项设计。演出本是戏剧文本和舞台表演之间的中介,在实际的戏剧演出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教学而言,尝试编写演出本
17、,可以激发学生细致揣摩作品,思考表演细节,从而更好地认识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剧。在实施中,可以先让学生各自研读作品,将自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还有对舞台的设计、对表演细节的设想等都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形成演出本。排演要以演出本为依据,并随时根据排演中获得的新的认识对演出本做出修正,最终形成作为正式表演基础的定本。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习任务的“评议总结”环节,也就有了更充足的依据。单元学习任务三包含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课外的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所举出的四部经典作品(或观看演出),丰富对于传统戏曲的感性认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个环节是围绕任务中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深化对
18、戏曲的理性认识。在前一个环节,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阅读,可以采取分组的活动方式,由各组分别阅读一部作品(或选段),以汇报的形式交流阅读经验。在后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概括传统戏曲的重要特点,如音乐、歌舞、科白紧密配合,有着较强的写意性和程式化倾向,偏好“大团圆”结局,表现出强烈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色彩和时代特色,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与学生实际的认识能力相适应,对于学生的思考探究不要一味求全求深,要以鼓励激发为主,避免过度的“学 共 12 页 第 页 术化”倾向。本单元的课文窦娥冤是元杂剧,学生通过学习,对于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传统戏曲的一些特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本单
19、元的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现代话剧和西方戏剧,又表现出和中国传统戏曲颇为不同的一些特点。在实施本任务时,要以既有的教学成果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作品的体验,与学习本单元作品时已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印证,通过古今中外作品的比较,启发思考,认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中国不少地方都活跃着优秀的地方戏种,许多少数民族也都有源远流长的戏剧传统和脍炙人口的传统作品,可以鼓励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阅读探究,还可以鼓励有较多观看戏曲演出经验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或组织全班观看戏曲演出,等等。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戏曲不是深埋于故纸堆里的文献,而是生机勃勃的传统,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