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5829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 作者:周玉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0 年第 08 期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视古诗鉴赏为对文本解读技巧的直接训练,忽略了学生深层的审美体验。教师可尝试换个角色教古诗,提倡以写促学,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来提升其对古诗的理解、鉴赏、审美能力。以咏史怀古类古诗的学习、创作为例,展示课堂教学思路。关键词:以写促学;深度学习;古诗教学;咏史怀古 高中古诗教学在不断改革,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升。赵志伟曾在 2004 年的语文学习上发文说:“让现在的中学生鉴赏古诗词超越了他们的水平,如果教学方法不加改变的话,我们想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进而热爱传统文化的目的就会落空。”

2、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是广大学生学习的痛点。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新课标提出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即通过审美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鉴赏品味。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将古诗词的教学重点仍放在知人论世、理解意象意境、分析表达技巧、概括情感表达等客观鉴赏方面,古诗的审美属性正在被消解。而学生大多只知机械解题,如逢秋必悲,见月亮必是思乡,谈李白必是潇洒飘逸,完全忽略了诗歌的本真。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电视节目掀起了全民阅读古诗词的热潮,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也积极开展了类似的活动,这些做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

3、习古诗词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大量运用古典意象和成语典故的古风歌曲也借助网络传播拥有了一大批青少年受众。可见,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古诗词,而是不喜欢机械的、程式化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提升高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还原其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写促学”的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写促学”的实施方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探索出“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古诗的形式书写现代生活,书写心中所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来提升其对古诗的理解、鉴赏、审美能力。具体操作环节如下:在集中学习了某一类型的古诗

4、后,由学生自主总结出该类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和常见的内容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来营造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有了这些铺垫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一个课时)选择任一擅长的格律体式(依中华新韵押韵)进行初次创作;教师修改学生习作,并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二次创作;最后师生一起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作者讲解创作意图,教师及时点评补充。教学流程具体如图 1 所示:为降低难度,“以写促学”的初始阶段依中华新韵押韵,待学生有了较强的诗律意识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平水韵来押韵。二、“以写促学”的案例展示 咏史怀古类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

5、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在结束了对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后,整合学生初中学过的赤壁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形成咏史怀古类诗词专题。专题学习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咏史怀古类诗词的共性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咏史怀古类诗词的初次创作。在课堂上有学生完成了一首马嵬坡怀古,内容如下:马嵬坡怀古 烽火西照起战端,马嵬坡下空断肠。此情此恨应须叹,那堪白首倚新杖。学生写作意图:这首诗首句写景,“烽火西照”,大唐帝国的西边被烽火照亮,烘托出安史之乱紧张残酷的战争场面;次句写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迫自缢谢军,一个“空”字写出了战争形势急剧恶化,杨

6、贵妃的死也挽救不了大唐的颓势;第三句写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沉浸在追忆往事的悔恨之中;尾句留给读者的是一个白首老人倚杖叹息的画面,富有想象空间。学生互评:题目中“马嵬坡”引用典故,开门见山,引出怀古对象。第一句描摹安史之乱的爆发,以“烽火”“战端”迅速勾勒出一幅紧张的图景;第二句直入主线,借“断肠”二字一写杨贵妃缢于马嵬之恨,再写唐玄宗直见玉颜空死之悔;第三句直抒胸臆,借故事主角的情、恨来抒发后来者之叹;第四句描绘了白发老翁拄杖四顾的凄然景况,呼应前文断肠之痛。全诗借马嵬坡兵变一事抒发了作者对帝王空念私情的不满,又饱含了对贵妃凄凉遭遇的惋惜之情。教师点评:此诗写景的地方不多,却渲染了战争的紧迫。第二

7、句未写唐玄宗等人如何仓皇入蜀,未写将士对杨氏兄妹如何不满,只写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心情,一个“空”字写尽了杨贵妃的失望和唐玄宗的无奈。结尾的画面无言,却耐人寻味,抒发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在押韵方面,尾句末尾的“杖”是仄声字,而韵脚必须是平声字。在格律方面,出现了较多的平仄错误,需要修改。在诗歌语言方面,可借助环境烘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含蓄蕴藉。学生二次创作内容如下:马嵬坡怀古 烽火狼烟惊魏阙,马嵬坡下枉断肠。此情此恨何须叹,白首何堪倚西窗。修改意图:“烽火狼烟”,写安史之乱爆发,战争形势惊动了整个朝廷;“枉断肠”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

8、燕倚新妆。”写盛宠时的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恩爱。而在马嵬坡下,当年的恩爱成为了一个嘲讽。“西窗”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这种情感刚好契合了回到长安后的唐玄宗的心境,同样的那个剪影却多了几分韵味。且“窗”和“肠”押韵,都是平声,符合中华新韵的格律要求。学生互评:与前诗对比,首句中的“狼烟”是战场的典型事物,“惊”字是对荒于朝政、沉湎歌舞美人的唐玄宗的深刻讽刺。第二句以一“枉”字使贵妃自缢的无奈、悔恨、惶恐之意全出,置江山兴亡罪过于一弱女子身上,枉为帝王,枉为军士。第三句以“何须叹”反问,万般感叹皆在不言中。末句寫白首老翁

9、惆怅难言、孤寂悔恨,唐玄宗自始至终也只有对佳人的追思,而不见对苍生的怜悯。教师点评:香菱学诗中写香菱第一次作咏月诗“意思都有,只是措词不雅”,其修改后“过于穿凿,还得另作”,三作后才“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写诗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锤炼。该生修改后的诗作不仅格律更符合要求,而且调动了其以往学过的知识,化用了典故,懂得营造“留白”,使得整首诗更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三、“以写促学”的教学反思 此次咏史怀古类诗歌创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的原创作品来看,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感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抒怀。绝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地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意象、表现手法等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虽然普遍存在押韵不严、

10、平仄不分、情感堆砌等问题,但是当前的高中生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古诗词已属不易。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得到以下几点启发:1.传统文化是“以写促学”的基础。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深藏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据统计,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前后熟读背诵、学习过的古诗词有 200 多首。在长达 10年的学习过程中,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形式美早就深潜在学生的生命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古诗词将唤醒激活其更多的人生体验。2.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是“以写促学”的有利条件。高中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其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而诗词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和思维的跳跃性、多义性正契合了高中生活泼热情、真诚、浪漫、

11、富于幻想的特点。身处青春期的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诗歌讲求平中见奇、立意新颖的特点符合高中生挑战自我、张扬个性的特点;诗贵含蓄蕴藉,诗词不能写得太直白,而是要给读者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这恰好符合高中生内心丰富的特点。所以,少年情怀总是诗,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为“以写促学”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3.深度学习是“以写促学”的升华。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高阶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提升和精神影响为旨归,突出参与、体验和生成。深度学习需要思维与情感的深度参与,但是在古诗教学中,通常看到的教学方式为: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意

12、象分析意境总结情感。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套路式教学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思维与情感的参与,只有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这既不能使学生真切体会、感悟、理解、鉴赏作品丰富的内涵,更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相对于传统的单方面接受解题训练,写诗是一个双向的高阶思维训练,是一个快速再现意象、组合意象、创造意象的复杂过程,是一个自觉推敲、领悟、提炼、生成的过程。学生通过古诗阅读任务群的学习,掌握格律诗的一般规律,感悟经典古诗词带来的情感共振,捕捉自己的創作灵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当一首“我手写我心”的原创古诗词摆在面前,学生很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这也将大大助推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原创古诗使学生脱离了古诗鉴赏的被动模式,与日常生活产生了关联,还原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独特审美体验。这样的诗歌教学流进了学生灵魂。古老的诗词只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才能真正活在年轻人的生命里。学生只有进入古诗的情境,才能与古诗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体会古诗这一抽象艺术的无限魅力,才能切实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参考文献:1赵志伟.回归古诗词学习的正道J.中学语文教学,2016(8).2崔友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19(2).作者简介:周玉芳(1986),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古诗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