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总结资料 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 2011-11-24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给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究人才培养的规律,对于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变革传统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着眼国际接轨,探寻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同步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不断超越,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从战略层面提
2、出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学规划,也使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于为社会提供一线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产业转型升级既给我们在新旧模式的碰撞中,深刻挖掘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内在需要提供了契机,也给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一、产业转型升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拷问 任何社会和经济结构的突变,首先带来的是主流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切换。何为“模式”?何为“人才培养模式”?从一般意义上说,“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
3、式。”1“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从目标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也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如何与人力资源的客观需求相衔接的问题,因而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向社会输送一线人才的高职教育,其人才的培养模式却还不能很好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尤其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诸多的困境
4、与拷问。(一)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 -.-总结资料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产业升级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在当前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显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走向多元化。而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还定位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背离了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方向不了解,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上缺乏区域经济的导向性,专业设置趋同,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
5、二)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背离 专业作为高职教育满足市场需要的载体,是学校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在市场急剧变革的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需求驱动模式。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期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对传统的专业布局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出现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来培养,以致出现“用工荒”。(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缺乏升级换代 由于办学基础及历史原
6、因,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过去那种“缩本科套中职”的传统模式,表现在: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以理论为中心的“老三段”模式,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做法;团队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象牙塔”模式、结构单一、能力单一的状态。3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缺乏市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相对陈旧的固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升级计划,缺乏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在教学上,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
7、学仍旧沿袭中职和技术学校的基本模式,或机械地仿效普通高校的教学体例,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同高新产业相结合的教学和实训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从客观上造成人才培养的随意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4 二、适应市场需求:变革传统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结资料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现代产业进步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长期以来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 X 性、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
8、必须重新解读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一)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应放眼市场,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和岗位需求、现代应用型人才的缺口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坚持前瞻性和保险性相结合的原则,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急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内涵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
9、养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等;让行业和企业等相关部门参与到专业建设中来,确保设置的专业有据可依,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专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人才。(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出现了新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产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上。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则更趋向于中高端制造业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技术应用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
10、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面对这种趋势,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对产业升级做出提前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办学思路,在培养方案、教学实训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接,全方位构建适应产业升级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在本区域的竞争力。(三)建立面向市场的动态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育,更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现代产业升级需求挂钩,并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
11、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动态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修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的培养方向,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总结资料 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争取与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使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并加强学生的外语、计算机管理和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5 三、着眼国际接轨:探寻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 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都离不开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撑。回顾
12、德、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能跟上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其强大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不仅因为其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培训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上具有创新意识、独到设计以及多元化的前瞻思维,这些成功的经验,理应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先进模式和理念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和理念,已逐渐为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代表性的先进模式主要有:1.
13、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每一“元”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CBE 模式。CBE(petence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该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产生于二战时的美国,主要用于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利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该
14、模式强调以能力为基础,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培训服务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3.MES 模式。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意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美等国的“模块培训”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改变技术工人培训效率低下的状况。4.以英国为代表的“XX 治”模式。该模式采用“学习实践学习”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方式,始终以能力培训为中心。该模式的关键是组织专家确
15、定能力标准,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 XX 书制度。(二)探寻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总结资料 尽管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背景,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而各具特色和优势。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目标,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在内容上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并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来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指针。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它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重视学习
16、能力的培养,旨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企业等用人部门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把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联结起来,突出在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的职业活动,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三是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为路径。职业能力标准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制订,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职业群集或行业、企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并根据社会对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要求进行动态调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四是注重实践,实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车间相配合,把车间作为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性生产劳动和教学的场所,学校与企业相配合,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学生从理论
17、与实践两方面得到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四、创新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也决定了现代社会与人才需求对接的契合度。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同步。(一)以就业为导向和超前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是体现其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和水平的两个重要参数。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高职人才培养总方向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的具体化。因此,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趋势下,只有准确把握人才
18、培养目标与规格,才能准确定位与设计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和结构模式,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的需求预期和长远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脉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邀请社会、行业、技术专家分析和论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及期望;人才培养规格必须在专家指导和参与下,进行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设定指标内涵,与专业服务的领域及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以此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策划层必须充分认识产业升级给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以超-.-总结资料 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在充分市
19、场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群为基准,方向因需而变,以方向的灵活性与高新产业人才需求对接,把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二)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实现高职人才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现代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既是高职人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更是高职人才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因此,提升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需以符合社会职业道德操守为标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为核心,及时观测市场的需求变化,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相当
20、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较高的人文素质、变通与创新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等时代特色。这也是现时代科技革命浪潮大背景下实现高职人才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三)以构建项目和行动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对传统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改革,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模式值得推崇。一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载体、能力核心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改革”。这种改革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国外能力本位的 CBE 理论和 DACUM 课程开发方法,通过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学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1、两个体系,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从而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实现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二是人才培养依据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要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景,并依据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能力培养与发展阶段;学习情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排列,形成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结构。三是实行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注重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的呈现,重视实践在职业成长规律中的作用,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逐步形成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6 (四)以整合资源和环境条件为实现人才培养和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资源和环境条
22、件是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切实保障。为此:一要按照教学内容及方法要求,从有利于学生对工作条件和过程、对产品的制造方法、工艺技术、实现手段等基本技能掌握的角度设计教学环境。二要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有效配置。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产业结构的布局及发展情况,携手高新企业,打造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备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以开展多种类型、-.-总结资料 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形成办学类型多样和办学形式灵活的格局。三要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确保教学团队的精干、高效,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
23、培养高素质、可持续的优质人力资源。四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定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和转型升级的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构建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 X 化。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961.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M.:高等教育出社,1998:43.3付春生.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XX 社会科学,2010(11):155.4王振岩,X 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627.5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4445.6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169170.作者:XX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 欧阳剑波 来源:职教论坛2011 年第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