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基本读文方法: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什么写(文章的主题、要表达的情感等)。一、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题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格式: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
2、,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理清线索(1)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2)作用: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只能答一个单线)1)时间顺序(人或物的成长经历)答题时只答成长经历 2)空间顺序(游记的行踪)答题时答行踪或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3)某一事物为线索(具体写出)4)情感为线索(具体写)(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6)从抒情部分找
3、中心(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10)套路法。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11)写作背景法(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13)从“文眼”上寻找中心。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14)从不
4、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中心。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归纳中心思想应从不同特点出发。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作品的写作对象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相关。.常见题型:(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或某一段落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 主要人物+事件(或事件的结果)+特定环境(特定环境有时强调的是:时间/地点/背景/方位,看文章强调的是什么)一般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2)概括作者的行文
5、思路(全文或某一段落)(3)把握人物形象意义或性格特点(4)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解题思路: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重点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对文章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也可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
6、的主题思想。尽可能利用原文词语,如需要自己概括,则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词语品味(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考点: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好处、妙处);能准确辨析词的本义和象征意(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常见题型:(1)联系上下文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2)两个词语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析下列两个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解题思路:品味词语,一定要把词语还原于文本,依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万不可断章取义。准确理解题干要求,抓住题意要点,针对不同提问角度,确定
7、具体解答思路。如题型一,需答出语境义和文章的中心;题型二,需分别答出两个词的词典义、再突出两个词的语境义,最后还要指出两个词互换后发生的变化(这种题型一般为不能换,分析时,应先对要互换的词语分别进行解释,然后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及文章的主师等将进行比较、分析出其最佳为,即不能换的理由。其答题模式为:不能换为 XX 词,原词的意思是。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若换成 XX 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题型三,则既要答出词典义,也要答出语境义,并指明所表达的中心或表达的情感。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
8、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理解词语的本义;(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表现了句子内容(对该词语表现的内容要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否则,答题语言不简洁)。3 1)换同义词在句子中+原文或者在反面加“不”+原文答(在前几题中出现时,问的是该词本身的意思,解释这个词即可)2)在上下文找答案抄上(抄原文要抄全,抄到句号为止)
9、常见答题技巧和模式: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常见答题模式:“XX”一词(等词),写出了 XX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XX 的思想感情。【例 1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解析】这属于描写事物的动词的赏析,被描绘对象是“叫天子”,动词是“窜,特点是“轻捷肥胖”,“窜”字表现出叫天子的动作迅速、敏捷的特点,这其中也有作者的情感。【答案】“窜”一词简洁形象的表现了云雀的轻捷迅疾的特点,突出了孩子的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云雀的
10、喜爱之情。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常见题型:(1)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2.解题思路: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例 1:“人是不能每时每刻都裹在钢丝里面的,那样我们将丧失对人间百态的灵敏触摸和对风花雪月的赏心悦目的叹息。”你如何理
11、解这句话?(大连市 2009 年中考题)例 2:说说第段中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大连市 2010 年中考题)我便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四、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常见答题模式:运用了(或通过)等词语(重点看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表现了(写出了)的心情。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
12、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举例略)3.从表达方式,如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举例略)4 4.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举例略)5.从句式特点赏析句子。如矛盾句、点睛句、长短句、对偶句(对仗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例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
13、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例句:“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6.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举例略)7.从内容及思想感情上赏析句子。例句:盐城市中
14、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 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五、句、段的作用 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 对上:开篇点题(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或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总起全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
15、引读者;本身:渲染气氛;或突出表现了.欲扬先抑;对下: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总括)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总说,后分说-承接引出);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文章由转为,与相呼应;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
16、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内容上:5 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深化中心(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含蓄类-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6)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注意或者思考(注意问号)。六、记叙的顺序(1)顺叙 作用:采用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2)倒叙 特点: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
17、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内容上,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结构上,使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 特点: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作用: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对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答题格式:插叙了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心。【例 1】第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 分)2
18、011 年河北省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解析】这道题需要答出两方面内容,即概括段落内容和插叙的作用。【答案】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七、描写的作用(一)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
19、)渲染的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或烘托人物形象。3)烘托人物的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或者抒发作者的情感。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暗示文章中心。(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7)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或作为记叙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题模式一般为: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了(衬托了、交代了、表现了),烘托了 6 (二)人物描写(正面)的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20、)一般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体现(衬托,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要答中心内容)。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答题格式:通过对 XX 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 XX 的心理,表现人物 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
21、场景等。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作用:(l)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2.侧面描写(烘托)的作用 衬托一定是正面刻画(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心情.)【例 1】第 8 段“母亲思忖了很
22、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012 年黑龙江哈尔冰)母亲的心【解析】此题考查点为通过分析动作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够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概括出人物的特点。【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描写方法),表现出母亲(对象)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特征)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出母亲的善良。(三)细节描写的作用(1)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形象;(2)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3)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23、4)创造典型的环境;(5)渲染人物心情;(6)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采用这样的格式: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的(内容),(作用)。九、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2.标题的作用(1)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文眼;揭示文章中心;(3)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反映了人物的情感;(5)交代了写作对象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6)一语双关;(7)把握象征意义;(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7 3.标
24、题的好处(为什么以此为题):标题的深层含义+标题的作用【例】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南京市 2008 田野上的白发 【解析】这道题属于考查题目的作用,所以应该结合题目作用去理解。【答案】“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贯穿全文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透露情感主旨)。十、修辞的作用 1.常考七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问、设问,可口诀记忆“三比二问一夸拟”2.各类修辞的答题模式: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
25、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的情感。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之情。排比:使句式整齐,增强了的语气语势,强调了(表现了)(结合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对比: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写出了的特点)。夸张: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反问: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人物的态度(感情、观点)。设问:开头出现,答题格式为:一
26、问一答,突出地强调了(结合句子),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结尾出现,答题格式为:引发对问题的关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用:引用诗句,答题格式为: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等,答题格式为: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十一、文章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衬托、铺垫、欲扬先抑、先抑后扬、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想象、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卒章显志、等)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
27、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2)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贬抑再颂胤扬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8 答题格式:该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后写,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4)插叙:补充、衬托的作用;解释说明;使
28、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加突出,使结构紧凑。(5)对比: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 XX 和 XX 进行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例 1】体会加点词的含义 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解析】聪明本身是褒义词,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词贬用,表达作者的反感之情。【答案】“标致”是漂亮的意思,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2.写景顺序: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等
29、);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3.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十二、人称和指示代词 1.文章中“这”指代什么?1)指前一句话(具体写出);2)“这”在句首指上一段(或前几段)内容的概括(具体写出)2.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4)便于抒发感
30、情和进行心理描写;(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1)增加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2)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第三人称:他;她:它们。作用:(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十三、“五写”题 9 十四、启示、感受、评价、鉴赏类题目 1、阅读感受 1)联系文本,感点明确。首先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炼出感受体验,在简短的文
31、句中表达自己的看法。2)感受真切,表述精当。要围绕感点,精当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感想是真切的,是言而由衷、言之有理的。由于文字的限制,表述的语言必须是精炼的。3)联系实际,联系自身。阅读感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感受作品思想内容,结合体验和自身思想,领会作品的启示。这种片断写作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做到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说出自己今后将怎么行动。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阅读感受和评价要做到条理清晰,即文章内部思路清楚。感点的提出和论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逻辑的推理和演绎,都应当条分缕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5)语言通顺,表达流畅。语句通顺,文脉连贯,有一定的论辩力量
32、和论述的气势。答题格式:感点(观点)+联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议论抒情。2、阅读评价 1)观点要正确。对文中人物思想性格、社会现象的褒贬、文本观点的评价要正确,要有10 真知灼见;不能把对的说成错的,或把错的说成对的。这就要求我们有判断是非的能力。2)观点要鲜明。赞成还是反对,同情还是反感,提倡还是抨击,都必须态度明朗,而且要在显要位置揭示出来。切不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3)分析要充分。要作比较充分的分析阐述,既要表明态度,更要依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说出理由,做到分析有据,鞭辟人里,有较强的逻辑性。4)层次要清晰,语言要通顺。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
33、示。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 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二、说明方法极其作用:(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下定义(二)作用及答题思路: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划线句说明的内容: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
34、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11 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的作用:概括说明内容,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
35、,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段落能否颠倒 答题思路: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 答题模式:不可以删/不可以换;解释词语的意思;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 答题思路: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比如“左右”,“有可能”,“大多数”。分析该词语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五、其他(一)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答事物的对象和事物的特征
36、 1对象必须具体写 2特征必须从正面答 3特征必须具体答,有几点答几点一定要答全 4从前往后找每段的中心句 5看分值,有几点答几点(有几分答几点)(二)词语的意思:1在句中换同义词 2在上下文中着答案(三)句子的意思:(分析作者的感悟,不要脱离原文)1在上下文中找答案 a)通常从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看 b)文章开头的总起句 c)文章结尾处的总结 2说明事物的特征(答段意,答内容)(五)神话故事及段落能否颠倒:1.开头:a)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引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12 2.中间:a)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有神话);b)如有两个自然段,先把每段或句子的段意概括,然后有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写(六)“这
37、”指代什么“这”指代前一句话(七)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总结构 2.总分结构 3.分总结构(八)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具体写)(九)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十)副词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去掉是否可以?1回答副词在文章中起作用或当.讲 2副词在句子中是意思 3去掉这个词后产生效果 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的把握 答题思路:论点位置一般在:(1)标题;(2)开头;(3)篇末;(4)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5)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论点概括要注意:(1)要抓住中心词;(2)要使用陈述句式;(3)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要旗帜鲜明;(4)语言要简洁,文意要通顺
38、;要立足得分。二、论据 常考题型及方法 1、概括论据(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格式: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论点)注:假如题目给定概括的例子,那么要注意仿写 2、文章运用了某某的事例(引用了名言)有什么作用 格式:运用了事例(简单概括),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或与所论证内容一致)3、补充事实论据 注意: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13 4、论据能否被替换 思路:如果不能。1)不能;2)论据内容是;3)本段观点是;4)两者相符合,所以不能。如果能。1)原论据;2)新论据;3)本段论点;4)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
39、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5、关于论据的位置 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2)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思路:能否互换位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能否删除某一论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是否证明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给定论据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证明哪个分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关注过渡句。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格式: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
40、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引用论证 格式:(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 格式: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四、论证结构 常见题型及应对方法 1、直接通过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判断论证结构 思路: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由此判断是总分、并列、层进还是对照。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2、提问 A 段到 B 段之间能否互换 思路:首先判断两个段
41、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找一句总起句或总结句,在顺序上与两14 个段落的排列一致。3、下面文字是从文中挖出来的,你认为放到哪个位置最合适。思路:从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论点,判断这个分论点与其他分论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总起或总结句与分论点的照应顺序来找准位置。五、其他(一)中心论点:1.在标题中找 1.主谓短语例:智者无言2.动宾短语+主语例:养成好习惯后加主语-我们要养成好习惯 2.在文章开头找(12 自然段)或通常在“因此”“所以说”这样的词后面是中心论点句.3.去文章结尾找(倒数 1 段或 2 段的开头或结尾找中心论点句).观点性句子.注意事项:1).论点必须有主语 2).论点必须从正
42、面提出(鲜明的观点).3)论点必须简洁.4)论点不能带修辞.(二)分论点:答案一定在原文(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哪几个角度来阐述的).1.在文中各段找中心句(一定是在原文中)2.答题时看分值(几分答几点)3.多答(偶尔 3 分题有四点答案).(三)词语的意思:1.把文中的词语换成相近的同义词或者从反面加“不”2.在上下文中找答案.(四)句子的含义:1.直接翻译该句子.2.抓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3 分开看该句子,前句话,后句话都要翻译.(几句话几分)4 用上下文的话代替,一部分句子要翻译.(翻译的过程中,前句话在句中,后句话要翻译).(五)论证方法极其作用:(一):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43、:(对比,比喻,引用都属于道理论证)1)在段落中有对比,比喻,引用这三种论证时,答道理论证.2)引用论证可以答道理论证.3)如果文中没有比喻,对比,引用等论证,只是简单的说道理,回答时也要答道理论证.(二)作用:按论证顺序答 1)论证了前一句话(观点)2)论证了后一句话(段尾句)15 3)论证了中心句(分论点)4)论证了上一自然段的结尾句或中心句.5)论证了下一自然段的段首句 6)可根据事件或例子(画线句或自然段内的意思),自己来概括.(六)文章开头的作用: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具体指出哪句话是中心论点)3.作为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是反面的要先答内容,后引出话题)(七)“这”指代什么?1.“这”指代前一句话 2.“这”指代上一自然段的内容.(八)结构-段或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分答)1.承接.上文(具体写)2.起下.下文(具体写)(九)开放命题:1.写 6080 字 2.必须要联系实际写(写名人或伟人的例子,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写)3.写时运用修辞,使语言更有力度.(运用排比,比喻,引用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