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145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模板 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1 一、预习导学 统一中国的人物、时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目的、措施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三、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四、精讲释疑:(一)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公元前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掌控。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制。全国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制

3、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车同轨:统一_和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秦朝的疆域:东至_,西到_,北至_一带,南达 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五、引导点拨 1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六、反馈矫正:公元前 221

4、 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 秦王扫六合,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 古风诗句。教师讲解: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

5、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1.归纳秦灭六国的条件。2.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意义。3.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5.你知道秦长城的起止点吗?6.在地图上找出秦朝的疆域四至。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

6、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一)秦灭六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要求学生思考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教师点拨:(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3)秦王嬴政善于用人,教师强调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天下,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登上了统一国家的最高

7、宝座。2.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指出疆域四至。分组探究:秦朝统一的意义,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回答。教师点拨:(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让我们了解秦王的困惑。(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的烦恼: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家统治,把全国各地的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秦始皇的烦恼: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

8、侵扰,怎样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统一?1.课件出示“秦长城示意图”,指导学生指出东西起止点,进一步学会识图。2.师生归纳总结:军事上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匈奴。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学者是只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结合下列史料分析荆轲到底该不该刺杀秦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秦始皇呢?请说出你的观点。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思路引导,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共同形成答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其事地一分为二进

9、行,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耐人寻味的。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我们可以利用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巩固的措施来说明 他是否是千古一帝;利用课外搜集的史料,焚书坑儒、严刑酷罚等史实来说明他是暴君,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价。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播放秦统一六国的视频及相关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诸侯林立、纷争四起的世界。列国之间独立、封闭割据,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货币。后来秦始皇横空出世,他凭借强大的国家实力,驱动万乘战车,统帅千万兵,马踏平了列国间的关隘,构筑起统一的长城。他完成了中国

10、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统一。他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

11、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秦统一中国的基本事实,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知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图片、史料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绘制中央集权制度锻炼试图能力。通过课本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秦统一措施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秦始皇统一措施感受先民的智慧,培养家国认同感;通过对秦始皇个人事迹的学习,培养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

12、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片段秦王扫六和,同时展示与秦朝相关的图片。提问:歌中的秦王是谁?(一)、秦灭六国 讲解;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小组讨论;假如你是赢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分小组讨论。统一的条件:商鞅变法,国力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重用人才,雄才伟略;正确的军事策略。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

13、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产生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

14、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先搞好关系,攻打近距离的国家,攻下之后再从此国出兵攻打下一个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引导: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讲述: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来

15、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日“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日

16、“玺”。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讲述:刚才我们介绍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上和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兑换货币,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觋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到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

17、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不同文字,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有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

18、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2引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四)、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这是古代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本课内容丰富、庞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知识较多。因此,本设计主要基于秦朝的统一这一课的重要地位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中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恰当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中央集权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且让学生绘制出“中央集权制度”;为更好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设计秦囧情景剧表演,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