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笔记 研究电视画面编辑,就是研究电视影像语言的表达方式,即如何用镜头(声音)语言叙事。电视编辑是视觉叙事的讲述者,视觉文章的结构者。电视编辑的任务:讲清楚是基础,讲精彩是追求。第一层次,“用镜头说话”镜头我声音结构意义 视:画面(影像),字幕,图表,动画,剪辑效果 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效,音乐 例:Discovery 中国人 考试 1.解说词思维占主导,2.国际平台 开场:考试场景(猜)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家长 大赛证件特写视觉化证明(影像的细节表达)主人公的形象表现更加明晰(家长)参与了创作的人会对内容有惯性思维的了解,但观众不是。需要跳出思维 注重人和环
2、境的关系,及环境因素的纳入 例:匆忙赶路的过程中相对缓慢节奏的德国路人 例:德国教学片,箱子的细节 动作的关键部分的特写表现 拍背影的多种方法(迎面而来,背面而去)例:家有神童 开篇“宝宝日记”文字动态+跑动的主人公+字幕 第二层次:获取影像的支持 (拍什么,怎么拍为编辑提供空间)影像获取:(1)现场捕捉+现场调度;(2)为主题/叙事寻找典型影像依托 例:表达一个概念 如全球化过程中的中西方 新闻 30 分 限塑令 现场画面的捕捉 十镜头的组接意识+背景的纳入 第三层次:(记者/编导)有描述影像的能力:放大经典影像/细节 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张泉灵“碎”“红旗”1.蒙太奇 视听语言的基本技巧
3、与结构的总称 基本内涵:在影视制作后期结构画面式 蒙太奇效果:侧重指在剪辑中能够产生特殊效果和深层内涵的艺术处理手段。通过镜头组合或 声画结合产生新的思想,意义,情绪等。2.编辑方法 3.编辑意识应贯穿创作始终“编辑?剪辑”电视更多的是在现场状态中获取素材 例:BBC 教学片 既要有环境又要有细节 1.影响电视节目编辑的双重因素 A 直观自由的视听形象组合规律是新闻节目编辑的基础视听表达逻辑 B 大众传播特性是电视节目编辑必要考虑的因素信息传播逻辑 例:陕西卫视:华夏点击榜 苏州台,施斌聊斋 切入的角度 例:唐山地震三十年祭 1.亲历者,回述历史 2.孤儿的成长 3.救援者,军队 2.在报道中
4、要考虑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注意各方面的平衡 片头:小景别的动态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吸引力建构 1)必要场合的典型音效 深夜电话当事人的反应(特写)2)情绪剪辑,张庆洲话音落后镜头保持数秒 3)细节 4)叠画表现时间感(街头 车流)5)减少过多的接点,用解说词来结构,保持采访的完整 保持画面的稳定,还原历史 结尾:空镜,地震废墟的纪念地,断壁残垣,楼坠人亡 唐山地震前最后一张照片,街景 采访:1.唐山作家,“历史不相信假设”2.三位科学家,感到遗憾和悲痛 特写镜头:1.唐山火车站牌 地震卡片 震级 地点等信息 印刷抬头“我们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段落层次分明,分块安排,解说词串联+音效隔断
5、 形成反差 情绪通过音乐和特写表达出来,站牌的象征意义 例:世界遗产在中国-昆曲 600 年 历史现实写照 打破了历史的单调性 一 读懂选题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背景资料 探求全片的精神实质 1.查找“世界非物质遗产定义,弄清内涵与精神 2.了解人们的评价 3.为何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知识准备 创作要求,进行知识储备,在解说中释放出来 三 思考定位 如何串起历史的点滴,关联和意义何在。四 线索组合 如何围绕定位,用画面表现内容和意味 历史线,梳理,得出兴衰 意象线“庄生梦蝶”人物线:牡丹亭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五预算 六.画面表达 七.结构过去:尽量虚化再现,逆光拍摄剪影,运用两极镜头,营造总体
6、氛围 八浓缩历史 以历史重要人物串联历史,陈述事实 昆曲鼻祖,孔尚任桃花扇 两种基本的画面语言 Ep.1.手机广告 2.快乐足球 长镜头的场面调度 多镜头的分切组合 长镜头:内容相对完整的一个连续拍摄的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机内剪辑):在一个镜头内完成了一组分切镜头所承担的镜头任务组合。Ep.潜伏行动现场纪实 蓝军一号人物消失时是很好的剪接点 达比亚现场摄影的冷静,对现场信息的把握,现场发生冲突时,镜头没有急推而是从容叙 事。新闻调查河流村庄镜头要与场面调度结合在一起,展现环境和空间 要点:1、长镜头观念表达纪实美学 2、运动长镜头可以表现空间或人物的调度关系 3、富有景别、主题形象或场面变化
7、的长镜头避免了镜头的拖沓和单调 (一)、主要内涵:一个连贯的动作或场景被分切成若干个用不同角度不同视距拍摄的镜头。编辑 时,将这些分切镜头有机组接在一起。编辑(分镜头是组合剪辑的基础)Ep.紫色 刮胡子 特写刀 放大的蜂鸣声 特写有强烈的暗示效果 分拣插接:把镜头分开,错时出现 关系的支持,环境的支持(1)砍脖子的剪辑延长紧张性(2)对于环境的展示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 通过运动镜头的调度将主体建立关系 对切+快速切换=平行交叉剪辑=制造紧张感 (二)镜头组与视觉造句 (1)镜头的连续构成和镜头序列拍摄 shoot seqnence 镜头连续构成的制约因素:内容逻辑和景别叙事(2)镜头表现要到位
8、动作内容表现清楚明确 前期拍摄为后期编辑提供空间 (一)景别表现的一般特点 (1)远景:情绪性景别,介绍环境,渲染情绪(2)全景:交代关系 (3)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景别 (4)特写:主观,强调、暗示、营造悬念 (二)景别与叙事结构 (1)前进式:景别由大到小,叙述由远到近,由表及里(最常用)(2)后退式:景别由小到大,叙述由近到远,小景别强调吸引力(3)积累式(主题式)一组内容相似,景别运动大致相似的镜头但强化主题,突出情绪承接关 系 Ep.又见梅兰芳:用现代人的思维,用我们的视角,对一个未曾谋面却被他深深吸引的人进行一 次从容的阅读。“新历史主义”用历史的碎片还原历史的情景 开篇 局部蒙太奇
9、特写调动对整体的想象 (一)丰富而鲜见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 (二)重视历史的解读 1、解读历史的原生状态 将现实置于人们的经验和特殊环境中,回到当时的人每天都要面对的状态或生活氛围中 2、寻找历史的内在关联 通过将不同历史事件的某些共同点或是同一时间的不同侧面联系在一起,建构立体的历史空间 3、发觉史料或曾经发生过历史时间的现实场景的细节 资料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那些看似普通却颇具历史深意的小事件,为历史事件注入可感知的 内容。4、还原历史现场的声音 (1)一段完整的常有声音的文献资料营造浓厚的历史气息(2)利用典型的声音还原当年的现场的氛围 利用镜头积累或者形式对比有助于明确主题,加强视
10、觉表现力度;常见形式:1)同类景别组合 2)相似运动方式组合 3)两级镜头交替组接 (三)景别的视觉动态效果 (1)同主体在同角度下相似景别的切换/弱化“跳”的感觉 A、插入其他镜头 B、改变拍摄角度 C、改变景别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 附:几类镜头说明及其特点 1、主镜头 2、插入或切出镜头 (1)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 3、环境镜头 1)、典型环境理解事物的影像背景 2)、空镜头是情感延续的影像载体 3)、建构影像再现空间感的基础 4)、段落转场的手段 4、关系镜头 (1)、通过镜头组合建构关系 A、内容逻辑 B、画面承接 C、景深关系 2)、运动镜头的调
11、度形成关联 A、展现叙事关系 B、突出关联意义 C、保持视觉连贯 一、屏幕动态的构成因素,1 摄影机运动,知识点:1、运动应该是有目的的 2、要避免运动镜头内有效信息不足 3、镜头运动要保持平稳、流畅 注:新闻报道中应该注意首先用好固定镜头 例子:巴黎公社,愚公移山 2 主体运动利用主体动态表现切换镜头的方式 知识点:1、消失方式:画面内主体或运动物体即将消失,如出画入画 2、动势方式:前后镜头的动作在速度、方向上有一致性或关联 3、遮挡方式:画面内主体被某物体遮挡或主体走向镜头并挡镜头时 例子:法国保险广告,战舰波将金号 3 镜头连接形成的运动 二、电视中的动作连贯 1、运动剪辑中的一般性规
12、律,(1)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动势是基本因素,要保持镜头中运动的连贯性需要遵循的规律,如:等速度连接,包括主体运动速度和镜头运动速度,同趋向连接,顺势而接 说明:尽可能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在表现纷乱或热烈地运动场面时,运动方向的交错剪辑有助 于展示运动的丰富效果。例子:学生作业追逃 (2)静接静,动接动 保持前后镜头组接流畅的基本法则,找镜头间的相似点(3)特殊运用“动”“静”连接 内涵:动感明显月不明显的镜头之间的关联,连接。运用:加快转场节奏,考虑情绪表现,加强视觉动态吸引力(与节奏关联)例子:微观世界 2、主体动作连贯:(1)未省略的动作组接,用不同角度,不同经别的几个分镜头来表现一个完
13、整的动作过程 (2)省略式的动作组合方式:A 关键动作片断的连接利用动作变化所产生的动势来转换为下一个镜头 B局部动作连接利用插入/切出镜头方式使两个局部连接在一起 剪辑要点:A、选择在动作中切换,或动作相对静止处 B、在动作中切换,一般选择在动作变化中幅度较大的地方比如抬头、转身、举手等。C、注意避免动作的重复部分 D、视表现情绪起来选择剪辑点位置,符合生活逻辑。例子:BBC 音乐专题片 E、在动作关键变化处,尽可能多用分切镜头来表现,多拍特写 注意要点:A、避免过度省略,动作交待不清楚 B、前期多拍些局部动作特写,以便后期剪辑采用错觉法来解决节奏慢,镜头少的问题。C、注意动作表现的节奏和情
14、绪 D、特殊动作表现 三、强动态效果的剪辑手法 1、高剪辑率 2、用小景别来表现动作 3、两极景别的交替切换强化视觉的不稳定感和形式感 4、前景遮挡有利于加强动态效果 5、分剪插接或交替切换加快剪辑节奏,强化印象 6、连续动作中切换,可加快节奏 7、动作跳切 8、镜头快速运动(甩、急推、急拉)9、闪白,抽中点,定格等特技 10、字幕和音乐的作用 11、利用典型音效调整节奏 备注:叙事细节可以增加趣味性,静态图片的视频化处理 例子:杀手阿勇,立顿广告 一、电视叙事的三种文体变迁:1、政论文 2、说明文 3、记叙文讲故事的艺术 二、叙事中的“悬念”构成分析 (一)悬念的内涵 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的或
15、怀疑的状态和性质 (二)经典论述 预示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实,却不把它预叙出来,提出问题,延缓答案来吸引注意力,问题不外 乎两种,一类设计因果关系,如谁干的,一类涉及事件,如后来会怎样。(三)古老的例子 (1)事件(变化)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2)故事(联系)国王死了,因为伤心,王后也死了 例子:网瘾少年 对话中加解说词+空镜及相关画面,放大细节 (四)悬念的表现技巧 1、放大知识盲点,不断设问,推论,预言,验证 重复同类问题,延缓提供答案,隐没一方信息,强化神秘效果,设伏笔,暗示未知状况 2、放大冲突细节,设置悬念议程 强调困境与威胁,激化矛盾与冲突 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冲突关键时刻,
16、中断叙事与解答 卡着脖子的剪辑 4、还原未知状态,限制性信息流动 如华隆寻枪 5、未知结果+剪辑技巧 强动态剪辑,细部蒙太奇 例子:变形记山呼海唤 放大细节 证据鉴定学 多层套叠的画面“延长叙事”补充二:在实际事件中,有些不明显或不引人注目的细节被有意提出,有必要之处放大,无必要处 忽略 第一步发现什么,把它推翻 第二步发现什么,再推翻 例子传奇故事 例子:百年中国 北平解放 加强节目的段落意识 例子:百姓书记梁雨润 前期做旧,意向不明确,段落感弱 摇镜头没有交代清楚环境就 切了 内部层次中不要叠话 主人公正面近景缺乏 段落中:点概念线索 河流与村庄 记者时刻在现场,保持时空过的连续 例子:蝴
17、蝶结 复线蒙太奇 同一地点的物是人非 (一)转场镜头 (二)转场镜头的作用 1、明显间隔段落侧重不同段落之间的变化 2、自然段剪接不同的场面强调视觉转接的流畅性(三)两类转场方式 1、技巧性转场利用特技/光学原理 2、无技巧转场直接切换 (1)利用相似性因素 前后镜头的物体形状相适或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丹麦宣传片 战争启示录 (2)利用承接因素 前后镜头之间具有内容上的某种呼应关系,动作延续或者情节连贯的关系 例子:生活空间一路阳光(擦鞋匠)(3)利用反差因素 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反差和对比(4)利用遮挡元素 两种情形:(1)主体迎面而来,遮住摄像机 (2)画内前
18、景运动 (5)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因素 (6)利用声音因素 (1)解说词,关键词转场 (2)前后声音引导转场:三种表现:a、前一个画面声音的延续 b、后一个画面的声音提前进入 c、前后段落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 (3)前后声音的呼应关系,联系不同段落 例子:紫色 婚礼段落 注:在调查类节目中,常以同一问题采访不同对象,剪辑中,以回答中的呼应关系为依据,有相 互交锋的戏剧效果 (4)利用声音的反差 (7)利用空镜转场 (8)利用视线转场 (9)利用特写转场 例子:新加坡宣传片,人文地理 技巧性转场:(1)叠画:表示时间流逝,运动多层套叠的方式 我的父亲母亲吃饭段落(2)渐隐渐显:具有段落结束的意味,形
19、成叙事悬念,形成视觉节奏(闪白、加黑),段落感,(3)定格,加强视觉冲击力,例子:急推,声音突然停止,(4)划像(翻页),多用于开头,根据表意需要来处理(5)多画屏分割:表现同步性,平行蒙太奇,例子我的父亲母亲 牛奶广告撞破玻璃瓶画外音,扩展画外空间 镜头剪接要干净,对需要强调的细节要加强叙述 电视新闻的几种分类方式。(一)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类新闻节目。(二)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三)硬新闻(与社会,政策相关);软新闻(与生活相关)。(一)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主导)(二)短消息(1 分 30 秒以内)与长消息(1 分 30 秒到 4 分钟)(三)现场报道 (四)连续报道
20、(围绕一事件的跟踪)与系列报道(围绕一个主题现象进行报道)(五)其他类型: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图片新闻;报摘类新闻;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对新 闻事件现场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进行细致再现的报道形式);记者调查(针对某一问题或 新闻现象进行的 5 分钟左右的调查研究)为什么看新闻(电视新闻):(一)“应知,欲知,未知”的信息的获得(二)电视是人们视野的延伸 视觉佐证眼见为实 如新闻 30 分 塑料袋的限制使用 要拍变动的事实,新闻背景研读。几分几毛如何骑到抑制作用?惩罚性万元基于什么实施?为什么禁?超薄的标准?如关东民企投资海水养殖 “倒金字塔”,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出境记者提供帮助人们理解的背
21、景,而不是提供无关紧要信 息。解读“前沿技术”多方参与,共同开发;应采访当事人,目击者,参与者,帮助观众理解信 息;解说词要能引领同期声,阐释同期声的涵义。案例说明:具有解读性质的信息量的增加,才是传播质的飞跃,新闻不仅仅告知,还需要对信息的 澄清和解惑。消息类新闻的编辑要点 一新闻报道以选题及其切入点取胜。以民生角度戒毒政策,以小见大;具备新闻报导的原则:compelling central character;加强动态新闻,“发现”的新闻。二以新闻的真实客观为前提。所提到的每一个事实,数据,字幕等都应该是准确或正确的;不用模 糊的表达,慎用形容词。三用事实说话,态度客观。事实:典型的现场画
22、面;被采访者的谈话;现场典型细节;北京材料。将观点隐藏于材料中。备注:同期声采访要精炼,一般不大于三十秒;同期声画面尽可能保持完整,减少切换形成的跳点,可采用提前进入,插入相关画面等方式掩盖接点;同期声内容明确,解说词可承上启下;提炼最具 新闻价值的事实,最具吸引力的内容置于报道开头;突出重要信息,用解说词或画面强化表现,便 于观众理解,增强说服力;要注意平衡原则,尽可能采访不同新闻源,提供不同的观点;清楚交待 必要的新闻背景;解说词应简洁执白,让观众一听就明白(避免空洞主见,避免歧义,保证信息量,长句化短句);重视运用多种视听元素,进行立体化编辑,对重要信息增加字幕;加强动态新闻,有现场感的报道,弱化综合新闻;加强包裹或组合编排,提供新闻相关连接,增强广度和深度。现场报道的要点:(一)结构因素:现场的影像叙事细节与过程(必要元素);记者的现场描述(必要元素);摄 影机的现场调度(非必要元素)。(二)应注意的问题:记录有特点的现场声音;出境记者引导观众观看(描述式体验式);出境记 者应尽可能贴近现场中心;记者的现场解说要有信息量,包括相关背景,核心信息或细节。现场记者尽量不要评论,留给演播室,非评不可时要基于报道事实;镜头应用画面说话,可展示环境,现场,强调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