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3789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色彩基础知识 适用年级 初中七年级 所需时间 6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单元中包括课本中的第三课同类色与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和第五课色彩的调和三课的学习内容。包含了常用的各种类型的色彩关系,本册教材中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色彩课知识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选择学生需要的色彩知识,共同构成初中阶段的色彩课。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离不开色彩修养,所以本单元的知识是美术课四大学习领域中都需要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学生的欣赏、领悟和创造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

2、: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辨同类色和类邻近色,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2、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3、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的分类。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对比分析和实例分析艺术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同类色和邻近色以及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等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知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

3、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主题单元 1、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概念和美感 问题设计 特征有哪些,2、对比色有哪些色彩特征,什么是补色,对比色的运用 有哪些特点,3、色彩的调和有哪些方法,专题一:同类色与邻近色(2 课时)专题划分 专题二:色彩的对比(2 课时)专题三:色彩的调和(2 课时)专题一 同类色与邻近色 2 课时(说明:课内共

4、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所需课时 几课时)专题一概述(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艺术特点与效果,学习在生活中对此类色彩搭配实例进行分辨与应用。力求让学生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柔和、协调的美,了解色彩是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重要因素,为学生的艺术化人生作初步铺垫。本主师的重难是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难点则是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欣赏感受、艺术实践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专题学习目

5、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

6、。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1(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 专题问题 2(什么是同类色,他有什么美感特征,设计 3、什么是邻近色,他有什么美感特征,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库(色彩构成)、影像资料 源 常规资源 生活用品实物、图书、图片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自然风景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1、导入 由复习色彩知识(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色性等)导入,启发学生开动大脑,进入学习状态。2、新课 课件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

7、中实际应用的图片让生欣赏,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同类色:是单一色彩,需要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邻近色: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同类色 邻近色 提问:同类色与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3、练一练 a.找出图片中的色彩,分析它们用了哪种色彩关系,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评价要素:1、对同类色和邻近色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主学习情况。

8、2、主动交流、合作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方式:通过小组研讨、师生欣赏评述、填写评价量表等形式进行评价。专题二 色彩的对比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设置的课程。本课从补色、冷暖等方面认识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通过色彩对比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搭配产生的相互关系

9、,并联系生活中色彩现象逐步加深这一理解。让学生了解用色的基本方法,分析和体验色彩对比的美感。本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 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1、什么是对比色,他的特点是什么,与同类色和邻近色本专题 有什么明显的不同,问题设计 2、什么是补色,有什么特点,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 源 常规资源 图书、影像资料、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学习活动设计 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

10、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师: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 2 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 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

11、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二、(边说边学 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生 1:我找的是绿色和黄色。生 2:我找的是蓝色和红色。生 3:我找的是绿色和红色。生 4:我找的是黑色和白色(师:黑色和白色不属于色彩范畴,是无色系,这节课我们不作探讨,以后我们在讨论它。(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师:我们来看看谁找的对比更强呢,(拿出学生说得三色卡蓝和黄黄和紫)这三组颜色那组颜色对比强呢。学生生齐声说:红色和绿色。师:它

12、们在色相环中成多少度角,生:180 度。师:在色相环中成 180 度的,也就是直线对应的两个颜色对比最强,例如:蓝(老师在色相环中画一直线)让学生说相对应的强对比色。师:蓝色和红色,不看绿色和红色,与绿色和黄色比相对对比强,绿色与黄色相对对比弱(一边说一边把相对写在黑板上,来强调色彩的对比是相对而言的),在色相环中呈 120-180 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 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出示板书:柔和对比、强烈对比)三、(启发引导 拓展思维)1.师: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色彩对比美化我们的生活之外,还可利用它的规律在生活中做一些其他的用途。(课件观看图片)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

13、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2.师:这个同学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吗,动物也是大自然中运用色彩对比的高手,他们运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来保护自己。(欣赏分析,张图片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四、(动手实践 练习掌握)师:现在老师这有许多动物,你们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来帮助他们恐吓敌人,或者隐藏起来保护自己吧。出示一张范画来说明制作方法:用色块或色条

14、来隐藏动物。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中提问:注意(是先贴背景还是先贴动物呢,先贴中间还是先贴边上,)五、(展示评价 谈论应用)分别找出几个强对比和弱对比的作业到前面展示。提出作业评价要求:谁在来说说你的作品用了哪些色,用的是强烈对比还是柔和对比,你用你的作品中的色打算作什么呢,学生上来说。一堂课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评价要素:1、对色彩对比及其审美特征有基本的认知;2、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体验色彩对比的使用有哪些美感特征;3、主动参与交流,积极开展欣赏评述活动,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方式:通过分组研讨、师生欣赏评述、填写评价量表等形式进行评

15、价。专题三 色彩的调和 2 课时(说明: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所需课时 1 课时)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本课在上两节的基础上作了知识的延伸,更加侧重引导学生通习触类旁通建树新知识。通过一些作品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对比与统一的关系。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2、尝试体验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方

16、法完成一幅作品。3、通过欣赏作品,感受色彩调和的美感了解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本专题 色彩调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问题设计 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色彩调和的实例,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源 多媒体教室,色卡、水粉用具、各种制作材料及相关设常规资源 备 教学支撑 环境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充满色彩的世界里,自然界中的色彩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人不同的美感。出示课题-色彩的调和 二、新授 1.色卡颜色分类。出示色卡,组织学生分类。请

17、你把色卡按一定规律排列和分类。2.教师展示。演示:按调和色、对比色的规律排列。分析:请你观察老师排列的方法,说一说有什么规律。3.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比较几幅不同的色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色调与作品内容的关系。4.根据作品分析进一步讲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什么是色彩调和,色彩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调和具有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基本特点。5.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体会画家作品中的色彩调和。分析学生作品是怎样使用色彩调和的方法。6.教师演示。教师出示几张小范画,引导学生对比范画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并演示调和方法。加入同一种色使画面色彩形成一个基本色调。加入灰色使画面色彩形成一个基本色调。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利用两张相同的画稿,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调色,表现色彩的调和。2.辅导要点:色彩调和的方法,注意颜色的干净及涂色方法。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四、评价展示、评价作品。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评价要素:1、对色彩调和的认知情况。2、色彩练习及实施情况。3、能完成(或赏析)1-2 件色彩装饰作品。评价方式:1、组织小组互评,师生共同参与;2、电子档案袋与量化评价相结合。3、采取展评、卷评、座谈、问卷等多元评价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