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3207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本书是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但较通俗易懂。核心问题是证明西方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所有权的发展,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技术变革或者其他。为证明这一观点,作者讨论了大概从公元 9 世纪至 18 世纪的经济史。全书概述 本书中心论点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作者考察的是 13-18 世纪的经济组织的变更情况。在正式讨论之前,作者给我们分析了 13 世纪以前的情况。10 世纪左右欧洲普遍存在的是庄园经济。庄园的三个要素分别为土地、保护的职能、劳动。农民通过劳动为生产产品,和领主订立契约,为领主提供生产的产品,作为交

2、换,领主为农民提供保护。作者认为庄园经济模式存在的条件是秩序混乱、土地丰裕、军事能力有差异,劳动力不足等。作者提出打乱这一制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将改变土地丰裕和劳动力不足等条件。在土地丰裕地区,当人口稠密到报酬递减的地步,人们就会开发新土地,由于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于是贸易得以发展,市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用货币计量产品。更好的土地被拓殖,人们开始更加集中或转移到更贫瘠的地方。劳动生产率降低,土地价值升高。领主和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发生变化。作者在第四章讲解了 11-13 世纪的经济形势,庄园的具体任务分配,各级领主与承租人之间的关系,土地授予的形式,二圃制耕种方式,契约协定的选择。人口的

3、增长带来的是边疆运动,产品市场的扩大,生产变得更有效率,于是劳动捐这种契约协定被货币代替。以现金支付捐税也使得领主可以用金钱来组织一支常备军队(之前兵役期为 40 天),于是战争便易于发动。人口的拥挤使得三圃制慢慢取代二圃制,作者认为三圃制并不能算是效率的重大改进,而应算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如果人口丰裕的话还是会回到二圃制(因为实行三圃制需要马而不是牛,而马的饲料是燕麦)。接下来作者开始讨论 13-18 世纪发生的变化。作者同意一般认为 13 世纪人口是在快速增长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进行海上贸易,发展了委托制和合伙制的契约协定,银行存款业务复兴,保险业初露端倪,这些制度创新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

4、生产率。市场的扩大也使专业化变得有利。人口的增长在农业方面导致了制度的倒退,某些庄园退回到劳动捐。作者认为 13 世纪没有挣脱马尔萨斯陷阱是因为“该世纪已经发展或未能发展的所有权的性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没有赶上人口增长的速度。14-15 世纪欧洲人口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饥荒、流行病、战争是人口减少的几个主要原因。在这期间人口大幅度长时间下降引起了:土地价值降低,政府支出需求提高,交易费用提高。这些引起了接下来的所有权变化。契约形式变更,民族国家的出现(国家取代庄园提供保护)。频繁的战争使得君主需要想办法扩大财政收入,于是所有权进一步变化。17世纪欧洲又面临一次马尔萨斯陷阱,这次英国和荷兰获得了人

5、口增长,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则没有逃脱马尔萨斯陷阱。法国的分益耕作制和行业垄断的盛行,西班牙的广泛存在的垄断和财产权安全感、可耕地的所有权这些决定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衰败。荷兰的市场发展,使得交易费用下降,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英国的垄断法,专利法等法律的颁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最后,作者认为正是所有权的发展为产业革命做了铺垫,技术革命不是西方兴起的原因而是所有权等确立的结果。整体评析 作者并没有为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全面否定其他主流观点。而是证明经济制度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通过理论分析人口变动这一主要变量如何引起经济制度变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以英国和荷兰为正面例子,西班牙和法国为反面例子进行证明。

6、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目的正如结尾所说是为了引起其他学者对所有权问题的关注,作者承认了前人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对所有权的关注。作者对英国的叙述并没有深刻的让我感觉到其与所有权的绝对相关性,他忽略了英国对殖民地的开拓。而对西班牙和法国的失败作者也没有清晰的表述,阅读有些吃力。梁木生老师点评:不同的学者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分析资本主义何以产生于西方,经济学家们都认为是经济上的原因,例如产权制度的变迁;但法学家却说是契约的发达导致了资本主义,当然科学家们则认为是技术运用,更有学者认为是航海大发现开拓了世界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这样的分析都抓住了一个视角,但都是片面的,这点希望你注意。而且从这里,你要知道有些社

7、会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或者永远没有答案,例如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国落后了,可以说有一千个学者会有一千个理由,问题的关键是自己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系统观点与认识,以后读书时要注意,这是文科与理工科完全不同的地方。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在我国,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的认识,不仅影响着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也影响着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思考。对这个问题的片面认识,会对我们的有关研究和思考产生不良影响。现在有些人颇热衷于“引进”一些西方理论,并对其抱持“拣到篮里即是菜”的态度,而不太注重、不去分析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由此很可能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所以今天,我想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广为人知的

8、一部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为文本,谈一谈对现代世界的起源及发展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思认为:西方所以产生了资本主义,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权的确立。毫无疑问,这个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知灼见,但它决不是“一般的历史哲学”,更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973 年,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出版了西方世界的兴起,立即引起重大反响,为他日后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打下了基矗在这本书中,他们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影响极大的理论:西方所以产生了资本主义,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权的确立。此后,诺思

9、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写出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等。他或以他为代表的思潮被称为“新经济史”或“新制度主义”。从资本主义起源的角度看,诺思的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知灼见,那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说这是继 20 世纪初韦伯提出新教伦理以后最重要的贡献。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统一”,即用一定的经济理论来研究经济史,也是一种创新,所有这些都使这本书成为新经济史学派的奠基之作。同时,这本书又符合当时西方社会的特定需要,所以它的出版造成的影响,我国有人喻之为“一书激起千层浪”,这样讲可能并不为过。早在 1980 年,诺思的学生就为纪念诺思60 大寿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他的一个

10、学生在前言中曾自豪地指出:“在过去 23年中(通常认为,新经济史产生于 1957 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史中没有一个题材未受到新经济史的修正、重新解释或彻底变革,而且这种修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1993 年,诺思因其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当我们这样肯定诺思的理论时,不能把他的理论当成新的教义。他的理论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决不是“一般的历史哲学”,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诺思的书是针对西方实行福利国家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发的,对其他国家来说,其中的一些观点虽然很有启发意义,但他的书所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它的论证和叙述的重点,他的基本观点

11、,他使用的方法等首先是针对上世纪70 年代西方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的。他的学生曾说过:“新经济史的一个明确的意图是把经济史纳入应用社会科学的框架之内。”也就是说,新经济史的着眼点就是应用它用当代盛行的经济理论来研究经济史,又通过经济史的证明来推广这种理论。西方世界的兴起实际上是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或从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出发来讨论制度、市尝产权等问题,与此关系不大的一概被忽略了。其最终目的是要求国家对经济生活少加干预,让资本更自由地活动,这是一种针对福利国家建立后资本受到“太多”干扰而提出来的理论,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有一致之处。西方有一个叫杜格的学者专门讲到了诺斯的理论与亚当

12、斯密的关系。他说“新制度主义”事实上并不“新”,因为它是达尔文以前的东西,实际上是“旧”的。此外,诺思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统一”的研究方法,虽然可以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但由此也潜藏着一种危险性,那就是大大简化历史现象,把复杂的多方面的历史事实简化成一个逻辑的而不是具体的发展过程。把他的书放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下,就会暴露出各种偏颇。从某种角度讲,西方世界的兴起不是一本经济史,而是用历史来演绎一种针对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实际上,该书的一些偏颇早在它出版时西方就已有人看到了;3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看到它的不足和缺陷。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随便把他的理

13、论套用到其他国家的历史上去,或简单地用它来衡量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产权改革,也就是说如果把他的观点看成“一般的历史哲学”,那是很危险的。诺思的理论首先低估了公共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当代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经济的快速扩张都是广泛的公共政策与个人经济活动良好结合的结果,例如前苏联、中国等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曾有过在私有制下不可想象的发展速度,公共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想先谈一下诺思的理论中几个比较容易看出来的缺陷。第一,诺思他们低估了公共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出版后,罗斯托就在一篇书评中指出,诺思他们“对重商主义的看法是过分斯密式的(甚至是弗里德曼式的)

14、,低估了公共政策在商业扩张、减少运输费用及为发明提供刺激中的建设性作用”。这里的公共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经济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就当代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经济的快速扩张都是广泛的公共政策与个人经济活动良好结合的结果。完全的私有制与纯粹的公有制一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前苏联、中国等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曾有过在私有制下不可想象的发展速度,就是广泛的公共政策在起作用。不久前国内有学者指出,印度的基础建设至今老化得不得了。为什么呢?它制度成本非常高,使用每块地都得买。在印度修一条铁路花的钱远比同时期的中国高。而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国家若征用某块地,只要一纸命令,一路畅通,村民没有什么

15、异议。还有,我国当时在中西部十三个省进行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的“三线建设”,如按私有制的搞法,其成本将是天文数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即中央政府可以集中财力和人力办成一些大事。至于以后因过分采用这种手段而导致僵化,并不能抹杀一定程度上这种手段的优点及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报告 一、阅读概要: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共分三篇十二章。第一篇:理论和概述;第二篇:公元 9001500 年;第三篇:公元 15001700 年。在本书中,诺斯和托马斯是围绕着土地和人口的增长问题展开论述的,解读了 9001500 年间整个西欧的发展过程,尝试“为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独有的历史成

16、就的原因作出解释”;作者提出的中心论题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激励,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并将制度创新的原因引向了人口增长,强调在西方世界的不同时期,人口变迁发挥了不同作用,引致出一系列的制度变迁,从而将西方世界引向近现代的兴盛。又通过西欧各国制度和所有权安排的差异来论证经济表现的差异。作者认为进入 16 世纪,按照历史沿革是“马尔萨斯抑制”的时期,在同等历史下,西欧经济并没有大面积衰退,特别是荷兰(尼德兰)和英格兰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

17、长,而法兰西和西班牙变成了落伍者,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经济组织的效率。法国和西班牙由于王权的垄断,使得人们的所有权得不到保障,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荷兰(尼德兰)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良好的制度框架为所有权提供了保障,进而一系列的创新为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的理论雏形。作者的创新点是将现代的经济理论用于经济史研究。蕴含的经济理论:成本收益原则、交易成本、公共品供给、外部性等。作者的论证逻辑主要是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才是经济增长。收入增长的关键是要产生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所谓“有效率”是指在这个机制内部,

18、个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因为只有满足这个条件,个人才有激励去从事有利于社会的创新活动(否则,如果个人不能获得他创新的所有或大部分成果,他将没有激励去从事创造和发明)。达到这个目的地手段是明晰产权。但是,创新制度是否真的出现更关键的还在于创新制度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是,制度变革才会出现。所以对于创新制度的成本分析就很重要了。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人口。二、阅读思考:阅读这本书后,我认识到这本书绝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本介绍历史的书,它全书问绕的一个中心,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制度安排推动经济发展应该会成为中国政体改革的一个的参考观点。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苏联和东

19、欧的危机,使社会主义的基础发生了动摇。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即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打破大锅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从 1978 年开始中国通过解放思想,实行农村实行承包制,试行特区经济发展模式,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到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改革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表明: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 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 3 倍,中国也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美国在制造业 110 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

20、3 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 GDP 总额将于 2019 年超越美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度创新因素已凸显人们的面前。最近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三五年时间里,民众对国家前景感到惶惶不安,出国定居的风气大盛,民众怒气有可能慢慢向更上层移动。决策体制承受的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国际环境更不能令人乐观,崛起的中国虽不是四面楚歌,却是树大招风。如果放到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样的大背景下再看,这些年中国社会的氛围和过去三十年整个的氛围大不相同。比如说经济发展步履越来越沉重,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似乎整个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闷,整个生活变得

21、越来越僵滞,社会中的活力与生机遇到前所未有的负变化。张维迎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中国的内外问题使有识之士不由得为之着急甚至焦虑。对这种现象,现在流行两种解释。一种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解释,说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收入大约三四千美元就会遇到一个坎儿,原来的动力会逐步丧失,原来的优势也不再继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会陷入停滞状态,各种社会矛盾在增加。另一种解释,即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在体制上,是改革开始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其实这两种解读脱胎于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的理论,即经济的增长与个人收益率的问题。可这么说,所谓转型陷阱,就是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

22、集团、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原来看做是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性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经济体制改革因素,影响了“有效率”的活力。现在,改革从何处入手成了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很多人在谈“深化”,“攻坚”,进入“深水区”或“决定中国命运”云云。政治体制改革也出现了两个版本,一种是政体不能在改革过程中陷入危及政权合法性的漩涡,这类漩涡既有全盘西化的诱惑,也有精英拜金主义的黑洞。另一种是宪政改革,它通过国家机构的设置来达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民的自由与权利的目标。从政治层面上分析,前一种政体改革的主要思想是:首先,改革为了维护

2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其领导。其次,为了理顺决策过程的关系。其三,改革为了加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而后一种政体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对于权力的限制是其制度安排的出发点,从代议制政府、人民对代表的选举与制约到对政府的权力与行使权力的方法、过程的监督,再到公民社会的各种监督制度都是以限制权力为核心。我觉得现实社会中的过渡现象、过渡制度,它要求定型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和结构。这才是中国现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融会贯通西方世界的兴起的论点及论证逻辑,也为当代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经历史验证的命题。比如:真正促进长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阻碍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趋利避害,现今政治体制改革的急与缓把

24、握问题等等。换句话说,“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也让我们有一种警觉,在转型陷阱逻辑没有打破之前,那些所谓的深化改革的措施、那些想校正现在社会当中一些弊端的方法,都很可能会扭曲变形,到最后会变成既得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的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很大程度上会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不改不行,改有时更不行。我们要对这样一个困境保持一种警觉。西方世界的兴起 是一本引人见智的好书,如反复阅读或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它有高屋建瓴的西方哲理思辨,但透过行文也暴露出各种偏颇,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以经典诠释历史,以历史诠释经济,以经济诠释发展,以经典解读历史演化的路径,用智慧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我掩卷而思的启迪!以上读书报告,文思把握跳跃,源自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信息量博大的缘由,点与面顾及难全有关,不到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