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失败案例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控失败案例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CL 收购的汤姆逊彩电,后来才发现原来那个企业连年亏损,原因是资产评估不到位,最后宣布并购失败。TCL-汤姆逊并购成 TCL 负担不可忽略的“专利市场有效期”。2004 年,并购刚刚完成时,李东生曾公开在媒体上阐释此次并购的收益,他说:“公司合并后,仍将会沿用双方的原有品牌,在亚洲及新兴市场以推广 TCL 品牌为主,在欧洲市场以汤姆逊品牌为主,在北美以汤姆逊原有的 RCA 品牌为主。同时,并购后的 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可以利用汤姆逊已有的 34000 余项彩电专利;1000 多名员工的研发队伍,通过其全球六大研发中心,合理分配资源,从而提升核心技术的积累。”然而,这个说法会让局内人颇为
2、疑虑,因为汤姆逊的名头虽然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但专利许可却是其四个主要业务方向之一,一个经营专利许可的企业,怎么会把诸多专利拱手送人?这个问题,在 2006 年 8 月公布 TCL2006 年上半年年报的时候就明白了。TCL 指出:“集团在欧洲遭遇滑铁卢主要由欧洲彩电市场环境的剧变导致。2005 年下半年开始,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开始大幅取代传统 CRT 电视,而 TCL 集团在平板电视方面的核心技术甚少。”也就是说,在 TCL 并购过来可以利用的 34000 余项彩电专利中,符合市场需求趋势,拥有使用生命力的专利技术并不多。三鹿 三鹿集团制定了积极扩张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
3、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保持前三位。但在全球性原奶危机的背景下,奶源短缺和竞争激烈是近年来奶业发展的突出特征。1998-2006 年,我国奶制品产量从 60 万吨增加到 1622 万吨,增长近 28 倍,原奶供应能力出现巨大缺口,没有足够的优质奶源,发展战略的实现就应放缓。三鹿集团盲目冒进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巨人集团(投资多元化过于急,风险控制失效。筹资未申请银行贷款)1997 年底 1998 年初,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跨行业经营,进入房地产业。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想借助房地产火爆的买方市场大赚一笔,不想国家出台紧缩银根政策,想靠贷
4、款维持建设的路子被堵,私人间借款面临到期,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基础建设,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地上建筑不见踪影。董事会被架空: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制约管理层专权,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而董事会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决策人或主管手中,那么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而拖垮整个公司。1994 年 8 月,史玉柱提出老“巨人”的总目标是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老“巨人”跳出电脑产业,在全国兴起的房地产热和
5、生物保健品热的刺激下,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史玉柱本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但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而且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为了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 18 层一直涨到 70 层,投资预算也从 2亿元涨到 12 亿元。而从 1994 年 2 月大厦破土动工到 1996 年 7 月期间。老
6、“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急于扩张,又未赢得银行的支持,在资金链上难以为继,于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生物工程连维持正常运作的费用都不足,结果是多元化经营变成了最糟糕的多元化失败。史玉柱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全面冒进的多元化战略方向失误,例如先后开发出的服装、保健品、药品、软件等 30 多类产品,最后大多不了了之。有了惨痛教训的史玉柱意识到,发展速度太快、负债率很高的公司容易出事,投资产业需要慎重考虑三个条件:首先判断它是否为朝阳产业;其次是人才储备够不够;还有资金是否够。目前的现金是否
7、够;如果失败了是否还要添钱,如果要添钱是否准备得足够多。巨人总公司下属巨大的销售网络,并且放任其注册分公司。老“巨人”的监审委总裁李敏指出,总公司对子公司不同程度地失控,子公司坐交货款、财务流失严重:财务账本不能及时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特别是低价抛售货物,应收账款已结账,但仍挂在账上;有些人胆子更大,严重侵占公司财产。监事会主席周良正指出,如何维护集团财产的安全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例如减肥食品“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被当成“最后的晚餐”,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而属下的全资子公司康元公司,由于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集团公司也未派出财务总监对其进行监督,浪费严重、债台高筑,至 1
8、996年底累计债务已达 1 亿元,且相当一部分是由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当年,脑黄金销售额为 56 亿元,但烂账却有 3 亿元多。资金在各个环节被无情地吞噬,也是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齐鲁银行巨额存单伪造案“案件的基本原理是:该业务经理与刘济源勾结开具了有瑕疵的存单,将该存单抵押贷款,贷款获得的现金再去存款,循环往复,以此做大存贷款规模。”知情人士介绍,而初始入库的存单可能真实,后经出库再入库的存单就有很大水分。在他看来,这种手法可以方便银行制造业绩,“如此大规模且长期的操作,很难想象没有银行高层的默许。”但据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分析,涉案企业在齐鲁银行均有存款,而刘济源用以抵押贷款的存单本身
9、可能是虚假的,但企业给刘开具的第三方质押贷款合同的印鉴却可能是真实的。商业银行对本行存单质押的验证程序主要是验证印鉴而非存单本身,因此,商业银行可能并无法律责任。所谓印鉴通常由企业财务或会计经理保管。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很有可能有内鬼参与其中,为假存单提供真印鉴。“问题是为什么刘济源能平趟商业银行和这些国有企业,既拉存款又用贷款?”齐鲁银行有关“存款质押”贷款问题由来已久,从被其炒掉的审计师到监管当局,都曾敲响过警钟。2009 年,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下称普华)对齐鲁银行 48 亿元“存款质押”贷款的合理性、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充分性等问题提出疑问,为此出具了保留意见。随后,齐鲁银行更换了审计
10、师。审计师从独立渠道获取的上述业务借款人 2008 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能匹配,且与该行信贷系统中的信息存在较大不一。当年巴林银行倒闭主要由“内部控制层面”的问题所致,28 岁的期货期权交易部经理李森违反公司授权规定,“偷偷摸摸”地进行指数期货合约交易,从而产生巨额损失并导致巴林银行被荷兰国际集团接管。民间高利贷中富跌倒无人吃饱,鄂尔多斯地产资金链崩盘寓言 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 1992 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 年 4 月 14 日,三九医药(000999)发
11、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 400 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 98 亿升至 107 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 60 亿至 70 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 180 亿元。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案例简评:三
12、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华源集团成立于 1992 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 13 年间总资产猛增到 567 亿元,资产翻了 404 倍,旗下拥有 8 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 21 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但是 2005 年 9 月中旬
13、,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案例简评:华源集团 13 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
14、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 17 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
15、有的敏感度。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中航油自 2003 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16、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1)后来被证明从 2003 年 3 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 2004 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
17、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 10 至 20 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 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
18、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 12 亿元。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 12 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财务部主任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 5400 万元,挪用公款近 12亿元,贪污公款 1200 多万元。案例简评:
19、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 2-3 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 20 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