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荷塘月色》课堂同步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荷塘月色》课堂同步导学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一、课文导入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就是荷花。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故(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写
2、下无数咏莲的诗篇。二、具体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1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长诗 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2简介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 1927 年月。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
3、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也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三、作品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 2-6 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 7-8 段)写景中人(情)四、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所以文章的感情线索有两条:1、作者的行踪;2、作者的感情。2 五、重点赏析文中的 46 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叠词的运用“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
4、:本体叶子;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若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好不好?为什么?析:拟人;不能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因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同样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5、;2、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3、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方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
6、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 3 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
7、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
8、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文章第 6 段,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分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六、板书设计 一、月夜出门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 心情:淡淡的喜悦 三、荷塘上的月色与月色下的荷塘 心情: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七、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