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说课稿完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城计》说课稿完美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空城计说课稿 新乡市第十中学 赵自景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城计,作者:罗贯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空城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空城计 节选自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描写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退去强兵。课文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逼真生动。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鉴赏品味能力,能简单品味作品富有个性的语言,能对作
2、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情节。2品读语言,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学习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四、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我把“品读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小说是七年级学生接触不多的一种体裁,学生对于刻画人物方法还不够擅长,因此,本课难点是:学习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和增补材料法。依
3、据王荣生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来说,本课应界定为“定篇”,教学中,我增补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2.巧设板书法。我设计主副板书,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3.点拨法。重难点问题上,我对学生进行点拨,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六、说学法 本课的主要学法有:1.讨论法。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诵读法。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关键段落和句子,加深理解文章内容。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二、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研究写法;环节三、结合背景,探究主题。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
4、趣。课文的导入应该简洁、有效、富有感染力。我是这样导入的:(学生静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听着这悠扬而凝重的歌声,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历史的画卷,走进了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感受了那刀光剑影的惊心动魄。让人百读不厌的三国演义讲述了一段段三国谋士斗智、猛士斗勇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空城计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样的导入,把学生引入学习空城计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研究写法。这是本课的主体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该环节的设计上,我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一、巧妙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解读文本。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刻画人物
5、的手法。首先,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题目是空城计,请结合课文内容,在空格处填一个字:空城计。接下来,引导学生分四个步骤来做:默读勾画大声诵读批注原因交流补充。四步做好之后,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批注。根据学生可能会有的回答,我把本环节分成三个板块:1.概括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刻画手法。3.分析次要人物形象及刻画手法。并分别设置超链接。当学生说到空城问、施、中、释计时,我就把问题引入第一板块:这些动词是从概括情节的角度来填的。接着引导学生梳理出:第 1 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众官问计。第 2 段是故事的发展,写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第 3 和 4 段是故事的高潮,写
6、司马懿中计。第 5、6 段是故事的结局,写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设置这个板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清故事情节,是学习小说的第一步。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 5、6 段写诸葛亮为众官释计,是故事结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诸葛释计应该放在众官问计之后,为什么小说把诸葛亮释计放在结局来写呢?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小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当学生说到空城妙、奇、高、险计时,我就把问题引入第二板块:这些形容词是从评价空城计的角度来填的。那么,空城计到底妙(奇、高、险)在哪里呢?从中又看出诸葛亮怎样的形象呢?学生会找出“旌旗尽皆隐匿”,旗空;“不得妄行出入、高言大语”人空;“大
7、开四门,洒扫街道”,城空。孔明“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处乱不惊,故弄玄虚。“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临危不惧,故作姿态。“抚掌而笑”如释重负,暗自庆幸。“拍手大笑”,嘲笑司马,技高一筹。诸葛亮笑中施计,笑中取胜,生动刻画了诸葛亮处乱不惊、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设置这个版块,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等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使人物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当学生说到司马懿老谋深算、多疑自负时,我就顺势设计追问: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会找到司马懿:“笑而不信”,怀疑。“看毕大疑”,大疑。“宜速退”,速退。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
8、伏”生动刻画了司马懿狡诈多端,老谋深算。他教训司马昭“汝辈岂知”,谨慎多疑,刚愎自用。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小说的第二步。接着,我进一步追问: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司马懿外,作者还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学生会找出:众官“尽皆失色”、“无不骇然”“必弃城而走矣”,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足智多谋。前哨军“皆不敢进”,司马昭“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衬托司马懿老谋深算。设置这个版块,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塑造次要人物是为了侧面烘托主要人物。本环节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研究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个性,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孰优
9、孰劣,自分高下。这样,就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研究写法,是小说学习的第三步。我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三十六计”,加深理解“空城计”。蜀军“两千五百军”、“只有一班文官”、“十余次飞马报到”,大兵压境,形势危急,诸葛亮故意向敌人暴露城内空虚,正所谓“虚者虚之”。而魏军“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司马懿却怀疑有埋伏,犹豫不前,正所谓“疑中生疑”。这正是三十六计中空城计所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这是悬而又悬的“险计”。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空城计。到此,第二环节就结束了。纵观本环节,“计”字贯穿,条理清晰,巧妙迭出。第三个环
10、节:结合背景,探究主题。我设置的问题是:号称“魏之名将”的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容易理解出人物性格原因:诸葛亮:出奇不意,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知己知彼。司马懿:刚愎自用、多疑自负,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接着我补充空城计发生的故事背景:“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启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
11、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诸葛亮被迫施了空城计。”引导学生理解:司马懿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可见司马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大将,但司马懿经历被削职还乡再被重新启用后就明白了:“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杜撰的一个故事,“瑶琴三尺胜雄狮,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史学界有一种说法:空城计巧妙地运用“隐语”的方法,揭露了司马懿政治野心家奸诈的面目,暴露了诸葛亮是一个“奇谋为短”的不称职的军事指挥家,对蜀灭亡负有责任。课下同学们请走进三国演义,探究更多的三国故事,体会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主题。对于节选古典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主题不甚突出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评论,这是新课标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提倡的。这是小说学习的第四步。八、说板书 板书设计主副板书。主板书课堂生成“计”字形状的板书,既直观显示文章内容、又巧妙切合“计”。副板书设计“笑”与“疑”的对比,突出空城计是心理战。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简洁美观,巧妙实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