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研究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记文学研究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记文学研究_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 摘要: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唐前传记文学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学者们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近 30 年唐前传记文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旨在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 在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唐前传记文学大体上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两汉史传辉煌期以及魏晋南北朝各体史籍杂传蜂出并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正史以外的野史人物传记如灌木丛生。各种杂传和散传。如野草闲花,在兵荒马乱的原野上自由生长。”可见,唐前传记文学不仅承接了史传对传记基本功能以
2、及表现手法的认识。也肇始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创作新时代的来临,对中国传记文学向着独立的文学门类的发展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者受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影响,对唐前传记文学的探讨处于沉寂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研究逐渐兴盛。唐前传记文学研究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长足发展,其间个人研究论著断续问世,也有大量的单篇论文在诸多方面就唐前传记文学展开讨论,产生了许多颇有创见的学术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本文试就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一、以史为线索考察唐前传记文学地位 众多研究者从通史或者断代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如韩兆琦主编的
3、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陈兰村、张新科合著的中国古典传记论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这些学者首先对传记文学加以界定,并能从通史的角度来考察唐前传记文学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贡献。发展线索分析清晰,对传记类别的分类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通史的角度妨碍了对特定时期传记文学做深入细致的考察。在单篇论文方面,很多研究者能从宏观角度审视唐前传记文学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梳理出某类型传记文学的发展线索,或思考某类型传记在特定时代兴盛的文化因素,代表性的如陈兰村的略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
4、起源(人文杂志1984 年第 3 期)、张新科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第 4 期)、杨正润的中国传记的文化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7 年第 3 期)。其中,杨正润的中国传记的文化考察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传记,并得到启示:“传记与其说是文学或历史学中的文类,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形式和载体,无论中国传记还是西方传记,其发生和发展的轨迹,其长短优劣和各自特色,都是一定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反映了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这些思考对以后的研究思路都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二、唐前传记文学体裁研究 研究者关注唐前传记文学有代表性的类别,对传记作家及代表性作品加以详细论证,或者就传记文
5、学与其它体裁的创作状况,不同文体之间加以比较。传记类别研究中史传、杂传是研究重点,如郭丹的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从史官文化着手,专注于史传文学赖以生成之机制、内涵、特征及流变的探讨。熊明的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辽海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探讨了杂传的概念、分类、兴起、发展、文体特征及小说倾向等问题。建构起先唐杂传的理论体系,并对大量杂传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进行了个案分析。其它如俞樟华、许菁频等的古代杂传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丁琴海的中国史传叙事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年第 1 版)都是唐前传
6、记文学研究中的力作。史传、杂传也是单篇论文写作中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如熊明的虚构与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一一从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6 年第 4期),指出虚构性已是汉魏六朝杂传的重要特征,并且虚构性使得汉魏六朝杂传渐离史传,并在不知不觉中趋进了小说。仇鹿鸣的略谈魏晋的杂传(史学史研究2006 年第 1 期),主要通过分析郡书、家传、别传三种类型的杂传,来探讨杂传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士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另外有代表性的还有赵华的略论别传与史传之异同(黑河学刊2003 年第 6 期)、刘湘兰的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史学史研究2005 年第 2 期)、朱文华的传记文学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
7、(理论与创作2004 年第 3 期)。研究中,学者往往把某种传记类型的代表作家一并论及,从作家角度审视传记的发展及特征。研究较多的作家中史传文学的传承人物司马迁、班固、陈寿、范哗、沈约是研究重点,其中专著如郭双成的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李少雍的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单篇论文如张新科的所引杂传述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5 期)。也有大量论文对傅玄、皇甫谧加以研究,如王记录的傅玄史学思想钩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期)。三、唐前传记文学的史料研究成果 四、传记文学理论的探讨 纵观唐前传记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上世
8、纪 80 年代以来相应的研究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其中既有宏观探讨,也有具体传记类型及传记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以及传记文学理论的探讨,不乏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这些为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奠定了基础。从总体看,唐前传记文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传记文学类型的划分还处于各抒己见的阶段,一些名称类型的不确定使得唐前传记文学作品的研究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这是唐前传记文学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虽然论著较多,但学者们较多关注于某一类型传记文学作品,并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探寻其发展的艺术规律,但对相应的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还较缺乏,这样在分析唐前传记文学整
9、体的演进以及特征时缺乏系统的史料的充分证明。这一点也是以后唐前传记文学发展状况研究中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研究中虽然能从纵向角度梳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线索。并且对唐前传记文学在其中所处位置和发展状况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对唐前传记文学发展演变与所依存的外部文化环境关系的探讨则相对薄弱。笔者认为以唐前传记文学纵向发展为纲,以代表性作家、作品为目,纲目结合进行研究,研究中结合文学与政治社会环境、思想文化、史学等关系的探讨,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唐前传记文学发展的特征,以及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杨正润在传记文学史纲中评价:“现代意义上的传记研究不是史料的铺陈,而是把理性的规律探索同感悟的文学鉴赏结合。歌德把自己的传记取名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要求传记作史蕴诗心。他们道出了传记的真谛传记是历史的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在当代传记文学视野下结合传记的文学性与史传特点,善于甄别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关系,探讨唐前传记文学的总体特征、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及文化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对唐前传记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